田国锐:毫厘之间求精度 铁路测量建奇功
2023-12-29武竹青
武竹青
“在铁路工程测量上,对隧道的测量技术要求比较高,由于角度的误差传递,距离越长的隧道洞内延伸导线网末端横向摆动越难控制,对隧道横向贯通精度影响极大……”中铁十二局二公司测量大队队长田国锐说。
田国锐,中国铁建特级技师,现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任企业工程测量工竞赛教练,国家二类竞赛裁判员,被中组部认定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
测量工作是平凡而枯燥的,日复一日的测量外业工作、浩如烟海的内业数据处理,需要强烈的事业心作支撑。2005年6月,田国锐投入到了武广客运专线施工中,8387米的大瑶山3号隧道中间不设斜井,其中进口端单口掘进4700余米。“由于角度的误差传递,距离越长的隧道洞内延伸导线网末端横向摆动越难控制,对隧道横向贯通精度影响极大,当时类似的控制难度在国内比较罕见。”对首次独立负责测量工作的田国锐来说更是不轻的担子。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积极向专家请教,不断验证推敲,田国锐制定了科学、详尽的可实施方案。为避免平时操作出现纰漏,他对所有人经手的内外业数据都进行独立的二次复核,由于压力大,所有的数据在他手里都复核了不止一次,却也总不放心,施工过程中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隧道顺利贯通,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大瑶山3号隧道贯通误差经实测为横向3.4厘米、竖向0.1厘米,远优于允许限差横向16厘米、竖向5厘米的设计要求,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企业创造了隧道长距离高精度贯通的优异成绩。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创新,多年来田国锐又组织实施了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宝坪公路秦岭隧道、大瑞铁路老尖山隧道、玉磨铁路万和隧道、郑万铁路保康隧道等长大隧道的测量控制,均取得优异的贯通精度,控制难度和精度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工作23年来,田国锐绝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施工第一线,每年出差时间近300天,测量的桥、隧、路基总延长800公里以上,累计完成施工测量方案论证及实施241项,解决的施工关键技术126项,为企业节约施工成本上千万元。通过常年在现场一线的工作,田国锐敏锐地发现由于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现场存在很多测量质量隐患。
在2019年1月的公司业务研讨会上,田国锐主动向领导建议建立测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得到领导的支持。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内,田国锐与同事对全公司70余个项目在测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专项梳理和研究讨论,形成《项目测量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手册》。为更好地将经验优化和推广,田国锐根据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形成《九步三检核施工放样工法》,关键技术经专家组鉴定为国内领先,同时申报的发明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为提高职工技能创新能力,强化技能人才传承机制,国家人社部和山西省总工会直属工委于2014年分别授牌成立了以田国锐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田国锐依托工作室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带徒,树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成长导向。在工作过程中他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在实用性、价值性创新研究上多下功夫,积极推动团队开展各类创新工作,累计完成企业工法9项、省级工法5項、股份公司优秀工法2项、铁路总公司部级工法3项、公路工程部级工法3项,参与团体、行业标准编写3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2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受理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优秀成果优秀奖1项,参与研发的“高原高地应力隧道岩爆施工关键技术”经专家评审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曲线坐标放样逆向推导工法”节约作业时间1050小时,创效152万余元,“三维激光扫描检测隧道轮廓测量工法”创效577.5万余元,“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监测工法”创效76万余元,“Fx5800语言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任意线元坐标施工工法”创效21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