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12-29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斑病玉米螟田间

杨 磊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玉米的栽培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现阶段很多农业科技工作者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型作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大众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玉米在工业、饲料加工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会严重威胁到玉米的健康生长,甚至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加强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大背景下,就需要指导种植户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控,构建综合性的防控策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流行对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威胁,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玉米作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型作物,产量和品质直接关乎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栽培过程中就要求种植户掌握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科学有效的开展玉米栽培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增产增收。近年来,现代农业理念提出大背景下,一大批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用到农业种植环节,大大提高了玉米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将农民群众从传统人工劳作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当中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但也有不少农民群众在新技术推广应用背景下一直坚持传统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甚至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严重威胁到玉米的健康生长。对此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要从玉米栽培现状入手,加快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并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科学防治,减轻病虫害发生流行造成的威胁,确保种植安全。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种植模式选择

种植模式的确定,对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很大帮助。山东地区一般采用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玉米主要采用夏季栽培模式,小麦收获之后及时抢墒播种,确保玉米快速出苗,快速生长,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土壤生产能力。另外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科学的轮作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玉米。通过科学轮作能够减轻土壤当中地下害虫和各种土床病害的威胁,确保玉米适应能力更强,避免早期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2、选地整地

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通常能够在多种环境当中健康生长,但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应该做到科学选地整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保证玉米更好的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应该结合当地的种植制度,选择高产稳产适应能力较强,生产潜力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层疏松多,孔土壤层深厚,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有利于病虫害防控的种植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选地结束之后应该做好土壤的科学整理工作,小麦收获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深耕灭茬或者播种之后灌溉一次透水,确保种子能够更好的发芽生长。

3、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是关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后期玉米正常生长在播种之前,应该结合当地的种植制度,气候环境和栽培要求做到科学选种。要确保所选择的玉米种子,适应能力较强,生产潜力较大,不存在质量问题,符合国家种子单位的审定要求。另外选种结束之后还应该做好种子的进一步处理工作。播种前一周选择晴朗天气,充分晾晒2~3 天,利用阳光提高种子表面的吸水能力,同时还能够杀灭种子表面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在播种之前对于没有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应该结合田间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适当的包衣处理。对于有条件的种植户,应该购买包衣种子,通过晾晒处理之后直接进行播种,这样能够达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的目的。

4、确定最佳的播种日期

播种时间的合理与否,会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后期的产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播种是玉米产量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提升播种水平,则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控制工作。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土壤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为了确保播种之后玉米快速发芽,快速出苗,应该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证田间玉米苗的质量。在播种过程中,首先应该确定最佳的播种日期。夏季玉米播种时间相对较短,应该结合小麦的成熟情况,及时抢墒播种。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小麦收获前一周及时进行人工播种或者机械化播种,小麦收获之后灌溉一次透水,缩短玉米的播种时间,确保玉米苗快速生长。一般情况下,小麦收获之后选择使用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镇压等工作,深度控制在3~5cm。玉米播种过程中,每晚播两天,需要增加玉米播种量0.5kg。

5、田间管理

播种结束之后,做好田间玉米的栽培管理工作对保障玉米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很大联系。播种7~10 天玉米就会进入到出苗阶段,此时应该做好田间的巡视检查工作,密切观察玉米的出苗情况,出苗3~5 天之后,对于缺苗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使用同一个玉米品种进行催芽处理之后及时进行播种,或者从其他地区移栽多余的幼苗,移栽幼苗之后灌溉一次透水,这样能够确保田间出全苗培育壮苗。当玉米幼苗生长到3~4 片叶子之后,及时进行间苗处理,生长到5~6 片叶子之后,及时进行定苗处理,按照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去杂留存的原则,及时去除,确保田间秧苗生长,抑制生长健壮。另外在苗期还应该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及时将田间的杂草去除,做好中耕松土,提升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能力,促进玉米根系的纵深化生长。进入大喇叭口期之后,玉米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此时应该结合田间玉米的生长情况,做到科学施肥灌溉工作。一般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追施一次尿素,每亩使用量控制在10~15kg,结合秧苗的发育情况,做好钾肥、磷肥的施入工作。此外在玉米生长发育中后阶段,选择使用0.1%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进行叶面喷施,这样能够增加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积累更多有机物质,为玉米后期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当玉米的包叶变黄,底部叶片呈现干枯状,玉米颗粒变硬,颜色变成深黄色之后就可以收获,选择使用精量收获机,完成玉米穗的收获和秸秆还田工作。收获回来的玉米应该充分晾晒,降低玉米的含水率,达到标准之后储存或者售卖。

二、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是威胁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山东地区玉米种植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玉米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发病种类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威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在山东地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包括了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玉米螟和蚜虫。针对这些病虫害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角度入手,调控好种植环境,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针对性的防控,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产生严重的药物残留。当田间病虫害达到防治标准之后,选择相应的农药进行针对性防控。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栽培期间经常出现的两种病害。玉米大斑病又被称为青枯病,条斑病,小斑病又被称为斑点病。发病初期阶段由于前期症状十分相似,经常出现混淆导致错误诊断。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主要会危害玉米的叶片,当田间病害加重之后,还会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等部位大斑病的病斑一般呈现纺锤形,而小斑病的病房外观呈现椭圆形。高温高湿以及频繁的阴雨天气,或者天气晴朗之后,小斑病大便便会进入到发病高峰期,连续干旱也会加速上述疾病的发生流行。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在品种较为单一,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玉米的田间发病较为严重。防控该种方法,应该选择丰产高抗的玉米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初期浸染源,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能,摘除患病叶子减少再次侵染的可能。玉米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25%的吡唑醚菌酯或者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进行喷雾,效果显著。

2、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在夏季玉米8~10 个叶片时开始出现发病症状,是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也可以危害玉米的叶草和茎杆。一般先是在叶子的顶部阶段出现发病情况,最初会形成水渍状褪绿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病斑,经常会密集成行,与健康组织分离,形成黄绿色的条带,逐渐变成褐色,或者红褐色,后期叶片呈现干枯状病斑干裂,散出褐色粉末。当叶鞘受到病害危害之后,多发生在植株的茎节上,与叶子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常密集成行,最初呈现黄褐色,随后形成红褐色的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隆起附件的叶片组织呈现红色红褐色小病斑常常汇集在一起,在叶鞘、叶面上会出现大的红褐色的病斑,发病后期表皮皲裂遇到大风很容易折断。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流行,主要是病原菌在土壤或者田间的玉米植株上大量携带,在农田处理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翻耕处理,选择没有腐熟的有机肥。病原菌休眠的子囊能够抵御多种不良环境,在病残体当中繁殖,休眠的孢子能够存活三年以上。在玉米田间种植高感品种时会导致该种疾病加重传播流行。如果土壤肥力相对较好,玉米植株较为健壮,叶子浓绿,病害相对较轻。而土壤贫瘠,肥力不足,出现明显脱肥现象,导致玉米抗病能力下降,会造成褐斑病的发生就行。防控玉米褐斑病应该选择高抗品种,在玉米褐斑病的长发地区和重发地区,应该选择使用高抗品种并注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一定要做到科学施肥,保证有机肥完全腐熟。在玉米4~5 叶集,结合土壤肥力和苗情,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苗期的抗性性能,减轻病害危害。玉米褐斑病可以选择使用50%的甲基硫菌灵500 倍液或者50%的多菌灵6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3、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治的对象之一,玉米螟的幼虫能够啃食玉米的各个部位,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在开花阶段,玉米幼虫可以咬断花穗,造成玉米授粉失败,直接导致玉米减产。玉米面的幼虫在初期孵化时,身体颜色呈现乳白色或者呈现半透明状,老熟的幼虫身体颜色呈现污白色,体背部会存在明显的毛片。成年的雌虫和雄虫颜色略有不同,雄虫的颜色呈现黄褐色,颜色较浅,腹部瘦,而雌虫颜色呈现黄色。玉米螟在玉米的植株部位不同所产生的危害会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以幼虫的危害最为严重,能够造成玉米花叶被大量啃食雄穗,折断雌碎,生长发育不良,使得玉米籽粒霉烂,最终减产。玉米心叶期、孕穗期受到玉米螟危害之后,幼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和雌穗,初期孵化的幼虫会取食玉米嫩叶的表皮和叶肉然后钻入到内部被危害的叶片呈现半透明薄纱状或者呈现孔状,被称为花叶,叶子不能继续生长,继续进行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瘦弱。抽穗期受到玉米螟危害之后,会导致玉米的雌穗,生长发育不良雌穗着,生点以及附近的茎杆内部会被啃食,大街导致玉米折断,使得玉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输送受到阻碍,导致玉米穗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无法正常生长持续,生长发育不良,结实率显著下降。玉米螟可以选择使用DT-15P 型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使用赤眼蜂防治。当田间的发病率达到防治标准之后,要选择使用针对性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包括了1.5%或3%的760 颗粒,0.4%的敌杀死颗粒,1%的杀明灵颗粒,在睡前防止可以加入甲硫克颗粒,撒在玉米的花叶上,能够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4、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也是危害玉米见状生长的重要害虫之一,该种害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并且一年的繁殖代数相对较多,适应温度广,主要会吸食玉米的叶片传播病毒,导致叶片发黄发红、发紫,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不能够更好的制造有机物,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蚜虫能够在春玉米和夏季玉米上发生。3~4 月份随着外球温度的逐渐回收,该种害虫首先会危害小麦的心叶,5 月份开始向着春季玉米转移,6 月中旬开始非迁到夏季玉米田,危害玉米的心叶,夏季玉米扬花期是蚜虫危害的盛发期,主要会危害叶片和雄穗,导致叶片发黄发红,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危害之后,所分泌出来的密度会覆盖到玉米叶片表面,形成黑色的霉层,严重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危害加重之后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玉米蚜虫在危害关键阶段可以选择使用2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天隔5~7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 次,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玉米纹枯病

纹枯病害是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在患病的时候玉米叶鞘会出现很多黑色的纹路,并且所形成的一些不规则的状云纹会渐渐蔓延到叶片的部位。在防治纹枯病的时候要重视消毒种植的地区,借助升汞溶液进行浸泡,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翻土,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热空气干热来消毒,然后配合药剂来治疗,可以使用菌核净、退菌特、以及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对玉米进行喷施,通常间隔一周连着喷施两次左右,即可彻底消灭病菌。

综上所述,在当前玉米种植规模/种植数量持续增加大背景下,玉米病虫害的高发会严重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会对基层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病虫害高发对玉米产量品质造成严重危害的问题,就需要从栽培技术角度入手,指导种植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种植原则,确保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落实到位,构建综合性的防控方案,降低资源浪费,为玉米高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斑病玉米螟田间
春日田间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田间地头“惠”果农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