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公路智能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讨
2023-12-29陈茜
陈茜
罗山振发路桥有限公司 河南 罗山 464200
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超446万km,随着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持续增大,对其建设质量与水平的把控提出更高要求。而为保证公路建设符合“四好农村路”要求,需借助智能信息化技术来转变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而在促进农村公路施工顺利开展的同时,为公路工程高品质、高效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鉴于此,探讨智能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对助力我国农村公路事业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农村公路智能信息化建设意义分析
通常情况下,农村公路建设涉及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且各阶段工作开展呈现出任务量大、烦琐复杂等特点。同时,传统建设管理模式的应用,易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出现数据采集不到位、信息处理不规范、数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轻则对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开展产生影响,重则因建设管理频繁出现问题影响到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效益[1]。纵观以往农村公路建设,部分企业仍将人工管理模式作为主要手段,导致施工阶段时常出现数据丢失、文件不规范等情况,或者是因人为失误的出现致使变更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此外,对于竣工资料与信息的采集缺乏重视度,进而对公路项目的顺利竣工产生限制。鉴于此,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来促进农村公路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各建设单位的关注重点[2]。
2 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建构
2.1 硬件组成
结合对农村公路智能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分析,构建契合工程建设现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硬件组成包括光纤接入网络、服务器2台、固定服务IP、交换机1台、UPS组成1套、防火墙等。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以交换机为载体,基于网线合理布设,实现在局域网内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访问行为的有效开展。为加强对系统安全性控制,借助防火墙对系统内外网隔离处理。系统中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的运行以UPS作为保障[3]。
2.2 软件组成
要想借助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来提升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水平,其系统软件构成需符合以下要求:①系统服务端。即依据管理需求将系统服务端设置于服务器上,并依据规定在服务端进行数据传输端口、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地址、模块数据库、传输出入站规则等方面的设置。②客户端。结合农村公路建设要求的分析,在客户端进行质量管理、OA、审批流程管理、决算管理、计量支付管理等的设置,以用户计算机为载体,借助光盘安装、软件安装包等形式进行安装处理[4]。安装完成后需客户端与服务端可通过对数据传输端口、服务地址的设置来达到连接的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可在数据传输发送时进行安全验证、加密压缩处理,客户端接收数据后需通过验证解压方可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依托于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为农村公路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提供支撑[5]。
3 农村公路建设中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
3.1 OA办公
即在工程建设期间可借助OA办公模块实现在线档案管理、系统管理、信息服务、站内短消息管理、会议在线签到、新闻管理、公文管理、合同审批等服务。结合对上述功能的增设,可为项目指挥部相关工作的协同、规范开展提供支撑。依托于OA办公模块来促进办公室人员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6]。同时,在农村公路建设期间,可借助会议在线签到、电子公章、电子签名等功能来促进现场办公的无纸化、信息化开展,并助力公路工程建设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3.2 计量支付系统
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构,可通过增设计量支付系统模块来提升工程管理有效性。该模块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对计量规则的确定,对计量支付业务利用该模块进行在线申报、审核、审批处理,且在审批期间自动生成关于计量支付方面的电子报表,并结合电子签字签章功能来促进其审批效率提升。工程建设期间可以工程台账为基准,对超计漏计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以计量支付模块为载体实现期中计量支付的自动形成,并生成契合农村公路项目实际情况的原设计、废置工程台账、完善设计、变更设计计量支付报表[7]。对于计量支付申报的处理,该系统能够对项目相关质量保证资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的自动分析,并通过对竣工文件资料的采集和整合,以构建契合实际运行需求的竣工文件档案。相较于传统人工管理手段,基于信息化的计量支付系统,在数据精准控制、工作量减少、支付过程追溯等方面存在优势。
3.3 变更系统
受到环境条件、业务要求、政策变动、技术失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出现变更情况。鉴于此,可依据省厅下发相关制度条例,利用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对项目变更情况进行在线化处理,即在建设过程中依托于平台变更处理模块,对项目变更进行在线审批,并依据审批结果进行台账的自动化更新处理。同时,变更管理模块支持设计变更单价确定、设计变更网上申请、设计变更审查、设计变更许可结果、设计变更进度发布等,通过对项目设计变更的强化管理,为农村公路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助力[8]。
3.4 质量管理系统
基于对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目标、制度的明确,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进行质量责任人的公布,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来加强项目质量控制。在项目实际施工期间,可依据管理要求的分析,借助GPS技术、5G技术、全景摄影测量、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来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控制,并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利用手持设备,对现场施工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具体涉及质量检测、原始记录、检验评定资料、抽检表格等,并以管理系统为载体进行数据信息的全面整合,结合对数据库的构建来促进工程数据资料价值的体现,为现场施工质量的动态化控制提供支撑。同时,需以相关质量评定标准为参照,构建覆盖以下方面的检查评定表,具体包括农村公路路基面、隧道桥梁、防护工程、排水涵洞、安全设施等。
另外,可联用BIM技术来促进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开展[9]。在农村公路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BIM公路模型的建构为前提,并对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图纸等的关联处理,进而为项目相关资料的全过程追溯、查询和记录提供支撑。通过对公路模型与工序控制的关联,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公路工程各工序的控制情况,结合对责任机制的落实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源头化控制。
3.5 安全生产管理
可借助管理系统对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基于对安全生产责任人的明确,对安全风险预警及其相关文件进行发布。在实际项目管理期间,可要求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危险源信息的采集,在此基础上对危险源进行动态化、全过程监控管理。纵观以往安全交底工作开展,多以会议交底、文字交底、口头交底等形式为主,因手段过于滞后,在交底过程中极易出现内容表达不清晰、重点内容不直观等问题,无法帮助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要点加以明确。鉴于此,可借助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技术交底的可视化开展,在明确交底要求与内容的前提下,对其关键内容以动画视频的形式进行直观呈现,以帮助人员了解安全技术内容[10]。
另外,可借助管理系统来优化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开展。在实际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按要求对隐患部位拍摄,将采集数据信息上传至平台后,第一时间对施工班组下发整改单,治理后管理人员须进行复查,并在系统中对隐患治理整改单、台账自动化生成。对于隐患治理过程的控制,相关人员可借助App来实现远程化、在线化操作。以管理系统为载体进行隐患、问题清单的录入,人员在安全检查时,可将隐患拍摄后与系统数据库中问题隐患进行关联对应,系统可根据隐患情况自动形成相关整改意见。若清单不存在隐患异常,可采取自定义编辑的形式在数据库中录入问题隐患,以此为后续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此外,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受到安全防护标准化的直接影响,若存在防护不标准情况,不仅会增大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同时对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鉴于此,可借助BIM技术来构建安全设施标准库,基于相关数据采集构建现场安全防护模型,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防护设施的设置尺寸、距离、位置等参数。在实际工程管理期间,可要求管理人员以三维模型为基准,对现场安全设施的布设进行比对分析,以明确掌握现场防护参数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第一时间发掘防护不标准问题并处理。
3.6 计划进度管理
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工程的控制,可在管理系统中增设计划进度管理模块,并结合对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集成应用,实现对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全面掌握,以远程监控的方式来判断现场施工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出现偏离,结合对改进措施的针对性制定,有助于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周期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以动态化控制的方式来合理控制工期,避免因进度过慢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增大。同时,计划进度管理模块下设跟踪计划、计划编制、进度控制等功能,以管理系统为载体,输入施工方案、合同、特点等内容进行进度表的自动生成。为实现对工程进度的全面掌握,可利用管理系统将年度、季度、月度计划进度传输至各部门和领导,领导在接受计划进度表后进行审批处理。
3.7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以人事部为使用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对项目建设人员信息的全面管理,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期间,可支持对人员离职、退休、入职等信息的实时化更新,并通过对教育培训、奖惩情况、工作简历、岗位变动等资料的采集与录入,为单位人力资源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智能信息化建设开展,一方面可促进公路工程的高品质、高质量施工,另一方面则助力我国公路建设事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持续迈进。鉴于此,要想最大化发挥出智能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与作用,需以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特点的分析为前提,依托于信息化等技术来构建科学管理系统,通过对管理功能的多元化设置来实现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进而为农村公路的高水平建设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