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风刮过平原

2023-12-28徐卫凤

时代报告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阜宁龙卷风

徐卫凤

这是一方江淮乐土

这是黄海之滨的一处水绿平原,这是苏北平原的一方鱼米之乡,她有着6000年刀耕火种的痕迹。几十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6000年前,海潮渐渐东退,这里慢慢成为一块陆地,新石器晚期即有原始民茹毛饮血的活动。这里就是阜宁。

阜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载阜宁“阜明水秀,乡坊稠密,土地肥饶,民灶辐辏,淮东之藩屏,江淮之乐土”。古称黄浦,宋称庙湾。

古阜宁濒临大海,生发出很多与大海有关的历史故事。

唐朝文学家长孙佐辅到过阜宁,曾站在古阜宁的大海边望海,写下一首观沧海诗《楚州盐蓋古墙望海》:“……阴晴相开合,天地相沉浮。长风卷繁云,日出扶桑头。”长孙佐辅的诗如史料一样,记载了远年的黄海一直延伸到如今的阜宁城。苍茫的黄海和浩渺的古射阳湖水天相接。射阳湖流经古阜宁境内真武庙(今兴国寺)附近绕了个大弯,因此古称阜宁为黄浦,宋时称为“庙湾”。

明朝洪武年间赶散,一批苏州居民迁移阜宁,阜宁境域垒土筑城,称庙湾镇,人们在此煮盐为生,盐灶连绵数十里,庙湾(今县城)向北,从头灶一直到十灶依次排开(今天阜宁境内还有“三灶”和“吴滩”等镇由此而得名)。

辽阔的海滩上水镜清明,一片片白色的盐粒结晶仿佛碎落大地的一块块镜片,它们在太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煮海制盐,这是庙湾人的主要生存之道,并使得这里逐渐兴盛。

庙湾盐场,海天镜地,渔舟唱晚,参差烟火,绵密人家,曾在江淮文明史上书写了一段繁华与辉煌。因运盐而兴盛,历来商贾云集,素称“江淮乐地”。

清雍正九年(1731年)阜宁始建县,县之得名,即取江淮乐地、物阜民宁之意。

古阜宁濒临黄海,大海也常产生海患。史载大海怒潮啸涌,屡次侵夺粮田,致使黎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有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员来了,为黎民百姓修筑了一条捍海堰,将海潮拒之以东,这个人就是北宋的范仲淹。

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范仲淹主持征工4万多人,克服种种困难,经近4年努力,终于修建了从今南通市启东县吕四镇至阜宁县丰赐墩长达290公里的捍海堰。

后人为纪念范仲淹主持这项工程的功绩,将捍海堰称作范公堤。范公堤是一条重要的地貌界线,标志了当时苏中、苏北海岸的所在。当时建成的范公堤,在射阳湖穿堤入海。“舟人话畴昔,尘满射阳中”(范仲淹《临射阳湖》),大海千年的潮声拍打着范公堤。

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海陆变迁,大海把它的尾闾逐步向东收缩,至清朝雍正年间,黄海海岸线已东移90公里。海潮东退,盐阜地域扩大,一直到如今的射阳县治滩涂。新中国成立后,范公堤遗址修成了老204国道。

在盐阜地区历史上,范仲淹是一位为民作为的官员。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来了一批不仅把日本侵略者赶跑,并为苏北人民生产生活着想的新四军官兵。

以陈毅、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的新四军,在阜宁的一年里,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也给阜宁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时,除了日寇的铁蹄践踏苏北大地,凶暴的黄海继续危害盐阜人民。出身于山西、跟随黄克诚将军带领的新四军三师来到阜宁的革命家、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宋乃德,带病组织新四军和阜宁人民,在黄海边修筑了一条90华里的防洪堤坝,时人称为“宋公堤”。

“宋公堤”和昔日的范公堤一样,阻海潮于堤外,帮助沿海人民解决了海啸之苦;堤内,改水治土、种粮、植棉……人民生产生活有了保障,百姓从此兴垦种植、安居乐业。苏北人民至今还传诵着“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斗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的民谣。

红色记忆盐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新四军铁军精神从此成为阜宁人民的一种精神传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阜宁县隶属盐城专区,1983年隶属盐城市。

历史的滚滚烽烟早已消散,阜宁大地上曾经交织的渔火与笙歌、悲凉与繁华都已深深地刻进时间沉重的书页。

新时期的阜宁是著名的“散文之乡”“淮剧之乡”“杂技之乡”“全国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阜宁拥有多张名片: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

阜宁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是公认的最适宜人居的地区之一。

今天这里是徐淮、里下河、沿海三大农业区交汇处。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112万,辖18个镇区,其中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高新区。进入21世纪的阜宁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这里空气清新,是全国空气质量少有的良好地区之一。

阜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良。金沙湖碧水风情、马家荡生态湿地、古黄河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居盐城市前列。金沙湖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让阜宁有了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机遇,阜宁正在成为盐城市淮河经济带入海门户一个南接、北连、西進、东出的陆上核心节点。

阜宁文化传承深厚悠远,人才辈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土地,1927年11月在城厢小学建立了阜宁县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1928年1月在草埝口成立了中共阜宁县委。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18个月之久,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阿英、范长江、贺绿汀等一批新四军文化战士在阜宁成立湖海艺文社,在阜宁文化史上写下灿烂的一页。

回溯阜宁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在阜宁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阜宁人民实施挑河工、旱改水,引总渠水灌溉,以水稻和小麦两季作物生产为主,使阜宁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阜宁人民一直以史载阜宁“淮东之藩屏,江淮之乐土”而自豪。几代阜宁人成长的记忆中,水绿阜宁、红色老区,几乎没有经历过大的自然灾害。

关于龙卷风,史料记载曾经有过。

1968年7月15日,阜宁县城边上刮过一次龙卷风,从新沟大队到城北公社新桥一带遭龙卷风袭击,长约3公里,宽约100米左右,房屋倒塌100多间,群众死亡5人、伤103人。当时人口少,房屋稀疏,损失不算大,另有河畔一大型油罐被大风卷刮到河对岸。

历史的一页往往会出现惊人的相似。

2016年6月2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一场风力17级飓风突然肆虐阜宁大地而来,县城外沿着射阳河一线的从西到东7个镇区22个村瞬间被笼罩在狂风骤雨的黑白世界里。顿时,瓦砾飞舞,泥浪翻滚,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百米高铁塔瞬间拧成麻花,一辆小轿车被抛向天空又砸向大地,一张农民的银行存单飞到了70公里外的射阳县,一条水泥大船飞出水面倒扣到河畈上,一个养蟹人被抛到蟹塘里丧命,一个做月子的产妇和她的婴儿无法逃出屋子……大地狂躁,人类混乱,龙卷风瞬间将这里的百姓投入混沌的深渊……

这一次飓风的严重程度非1968年可比,它将是阜宁人民经历的一场巨大的劫难,它也使阜宁人民经历一次大时代救援的洗礼!

我相信所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终将永记不忘,为了留下永久的纪念,我尝试写一部文字记录下这场大灾难和大救援,以及灾后明媚的春天,那些生长出的一切新事物和新希望,以及光明的未来,留待历史永久记忆。

龙卷风袭击阜宁大地

6月23日2点30分左右。

历史将永远记住2016年的这一天,苏北平原上盐城市阜宁县。

天空墨黑,惊雷滚滚,一条风之恶龙自西向东沿着射阳河南一线乡镇肆虐而过,城南金沙湖上突然掀起30米高的水柱……

龙卷风肆虐过平原之后,是什么样的惊人状况,以下是笔者采访阜宁龙卷风时当地一些学生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象:

板湖镇一学生:

“呼——呼”,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夹杂着冰雹肆虐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远处许多座耸立的楼房瞬间化为废墟,屹立在路旁的大树,断成两截横倒在路边。仔细听,雨声似乎夹杂着一些哭喊声……

那天中午,天阴沉沉的,下午1点左右,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西边龙卷风正迈着急速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树木、小花、青草被无情地践踏;房屋也被它那双强有力的双手掀翻;一些停靠在路边的汽车也被它无情地卷上了天空。我看到许多人在雨中哭泣。渐渐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心里只能祈求家里平安无事。

吴滩街道一学生:

我们正在教室里背书,天突然就暗了,刮起了风。刚开始,我还没多在意,但风越来越猛烈,门“哐哐”直响,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一个恶兽扑进来。我们惊恐万分,吓得躲到了课桌底下。随着风势的减小,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龙卷风过后,到处一片狼藉:倒塌的房屋、死伤的百姓、掀翻的轿车、歪斜的灯柱……

硕集镇一学生:

早上还阳光高照,晴空万里,可到了下午近2点钟,黑墨般的乌云笼罩了天空,大地瞬间漆黑一片,一阵阵狂风伴随着雨滴不断地狂扫过教室的走廊、窗户,发出一声声令人恐惧的刺耳的怪声。同学们吓得蜷曲身子、瞪大双眼,屏住呼吸,凝视着窗外……

上课了,昏暗的教室门口忽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爷爷!”我不由得惊叫了起来,一向乐观开朗的爷爷今天变得沉默寡言呆立在那里,什么也没说,只见他浑身沾满泥污,一只裤脚高高卷起,脸上还有点血迹,眼含泪水望着我,在老师授意下,我会意地向他走去,坐上他那辆残缺不全的电动车摇摇摆摆地提前回家,一路上看到了许多东倒西歪的大树、拦腰折断的电线杆、惊慌恐惧的人群、匆匆忙忙的车辆……

家越来越近,心跳也愈来愈快,“爷爷,家呢?哪去了?”眼前一片废墟,一面面残垣断壁,一堆堆瓦砾中依稀还能看见桌子、凳子和我心爱的玩具……

老天又开始捉弄我们,下起了雨,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今晚我们住哪?吃什么?以后怎么办……爷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伸出粗糙有力的大手揽过来,搂着我说:“我們家人平安就好,房子没了没关系,一切都会有的,肯定会有人来帮助我们的……”

陈良镇一学生:

我们正在教室里进行期末考试,忽然天上雷声轰鸣,乌云滚滚,一片漆黑,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暴风雨,可是当我听到周围同学的吵嚷声时才知道不是普通的暴风雨而是龙卷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提心吊胆地往学校门口跑过去了解情况,只看见我奶奶满脸是灰地跑过来,我才松了口气,可是当她气喘吁吁地告诉我,我大舅家的外孙被倒塌的房屋砸死了,我仿佛被雷轰炸似的,心里难受极了。当天晚上我们就离开老家,住到陈良租的房子里,等到天亮时,我们一家去看房子,房子全部倒塌,再也不能住人了,那场景让我今生难忘,我无奈地离开了房子。我们村很多人家都遭了灾。

板湖镇一初中生:

那天下午两点,殷老师和往常一样开始准时在教室讲课,渐渐天黑下来,突然电停了,殷老师立刻让我们关好门窗保持安静。两点半左右,瞬间世界一片黑暗,只听到飞沙走石的声音。他9岁的儿子在教学楼下不停地叫他。整个教室的学生正惊疑不定,但看到殷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没有去管外面叫他的儿子,大家谁也没有惊慌失措,大声叫嚷,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漆黑的世界。少顷,天放亮了,大家也放松了。下课后殷老师急步走出了教室。

我们走出教室,才知道发生特大龙卷风了,我们板湖很多地方遭受了重灾。这时看到殷老师带着儿子急急忙忙出校门,原来殷老师家就在风暴的中心地带,听说房屋全毁了。

阳光照耀春晖幼儿园

6月的乡村,阳光热烈,天空明净,汽车经行的道路边铺陈着一片片麦田,金黄的麦子大部分已经颗粒归仓,原野上留下矮矮的仍流淌着金色的麦秸秆子。乡村,除了庄稼,还有满目青青的野草,猩红、大红、紫红,多种红色的月季花清新地生长在村路边,它们三五步耸入我的眼帘。天边不经意飘浮的白云,让我的心净化了,你可能和我一样来自乡村,离开乡村,又爱上乡村。

在去新沟镇南湾村的一条水泥村路上,我看到车窗外面经过一队小朋友,两个女老师正带着他们集体往前走,我思忖,这说不定就是李玉红的学生呢。到了前方路边的南湾幼儿园,却是进不去的,必须从南湾小学校门进去,这是一座校中园,学校四周是铁栏杆围墙。我和守门的女保安说,要进校找南湾村幼儿园园长李玉红老师。保安说,幼儿园已经搬到大楼村春晖幼儿园了。我明白了,一定是灾后重建搬进新楼了。

寻到大楼村村部,果然看到一幢三层小楼,外墙上标名着“春晖幼儿园”,矗立在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前面,这个幼儿园虽然带围墙,但却紧密地和大楼村安置小区连在一起。我打电话给李玉红,她说带着小朋友正在路上,让我先到校园里等她一会儿,果然路上看到的就是他们。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到村部找村干部,先去采访村民的生活情況了。

采访结束,回到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在上课,我见到了李玉红。李老师看起来40多岁,她中等个子,穿着一件白底褐色条纹的格子衬衫,白色的牛仔休闲裤,她的椭圆形的脸微胖,梳着高高的长马尾,看起来很有精神。

李玉红带着我参观了正在上课的小班和中班,并简单介绍了春晖幼儿园的情况。我看到墙上的办园宗旨:以爱为源,以人为本;办园理念: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小班的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正在老师带领下朗诵儿歌,一边齐声朗诵,一边做手势;中班的孩子们正在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带领下,在教室里扭腰舞蹈。

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我又深受感染,在这乡村的角落里,有这样的一些老师在坚守,用她们的青春年华陪伴着孩子,她们用日复一日的爱心和爱的教育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润泽孩子们一尘不染的心灵。这虽是个乡村幼儿园,但内里环境布置得丝毫不逊于城里幼儿园,三楼过道里有“我的小花园”,摆放着很多绿植。两面墙上贴着小朋友们画的画。大班的手工课堂里,也是五彩纷呈的制作展示。小小的幼儿园里还有一个图书室,摆放着《牵着蜗牛去散步》《永远的丁丁》《我会表达自己》等丰富多彩的童书。

幼儿园的环境,可以看出园长的综合水平。参观完教室,来到李玉红的办公室坐下来,我请她重点谈一谈那一年“6·23”龙卷风前后幼儿园的故事。我庆幸找到了她,因为交流到以前那些新闻报道里没有的东西。

李玉红开始了她的回忆:

那天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叫醒小朋友起床上课,然后带着小朋友们在操场植物角,观察自己种的植物。不久,天空就乌沉沉地暗下来了,我们赶紧组织小朋友进教室,并且要求老师把门窗关好。我发现小班的一个叫曹子睿的小朋友,还落单在操场上,我赶紧把他拽回小班教室,并关上小班门。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打了一个响亮的雷声,接着,一个硕大的闪亮的火球掉落到操场上,非常吓人。我赶紧回到大班,因为我是大班的班主任,这时天完全黑下来了。当时模模糊糊已看不清楚外面,只听见咚咚咚的响声,砖头瓦片一起砸到我们幼儿园房子上。

教室墙壁玻璃很快砸碎了,我们原来的教室主要是由柱子和玻璃构成的,我把孩子们聚拢在教室中间桌子,让他们靠在一起。每年教育局和学安办都有安全演习,我们平时演习的主要是地震、火灾、走失等情况如何防范,就从来没有想过龙卷风。

当时我还以为是地震,因为房子桌椅都有晃动。一个小朋友杨金,突然钻出来,扑向我,大声哭着说“我要找奶奶”。我赶紧把她搂在怀里,这时,突然一块大玻璃飞进来,砸到我的脑门上了,我的眼睛上也插上了一块小玻璃渣,眼睛立即不能见光了。

“风过后,天亮起来,南湾小学校长谢红波从幼儿园后面飞奔过来,发现我满脸是血,5个孩子受伤,立即联系车辆去医院。并嘱咐其他老师把没受伤的孩子转移到安全地方。

校门口的大铁门被倒下来的树挡住了,校长和保安爬到围墙外,我把孩子一个个递出去,此时镇里的车已等在外面。

当时送到医院的一共有5个小孩儿,还有几十个孩子留在园里等待家长来接。在医院里,5个孩子拉着我拼命哭,坚强的小杨金额头缝合了三针。我的脸上、裙子上都是碎玻璃渣,医生要给我包扎眼睛,我说不能包,包了我就看不见5个小孩儿了。医生就拿给我一块纱布,让我使劲按住,说按住了才不流血。

我那时紧张孩子们的受伤,一点也不知道痛,一直到后来我晚上回家处理伤口时才知道痛。小孩子被医院接手之后,我又回到了幼儿园。这时再定神看到眼前的幼儿园,一片废墟,我的喉咙都卡住了,我支撑不住,一下子瘫在路上。幼儿园没了,全部倒塌了。我丈夫罗宏斌安慰我说,幼儿园没了,回去总有事情做,不当老师也行,还有事情干。

眼前还有要紧的事做,我们家有面包车,我和我丈夫把孩子和家长都一一送回家。5个受伤的小孩儿在医院,其中有个中班的孩子宗子轩,当时没有人接他,后来我听说他的母亲薛金林在龙卷风灾害中不幸被砸死了,家里人已经顾不上他了。宗子轩的母亲当时刚生了二女儿,从医院回家坐月子的第二天就发生了龙卷风。孩子刚生下来6天,龙卷风来时房顶砸下来,一块玻璃扎进她前胸,一根横梁砸中她后背,这位母亲在那一瞬间用柔弱的身子骨支撑着护住了“小六天”,自己却不幸被砸死了。

原来宗子轩的妈妈每天接送子轩,我每天能见到她三次。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丢下了两个孩子,听说她走了,我心里非常难过。现在听说宗子轩在城里读小学一年级了,他和他的妹妹“小六天”主要由他的姑姑照顾着。当天晚上一直忙到夜里两点钟,我丈夫才把我和宗子轩接回家。第二天下午3点多钟我把宗子轩交到他家人手上。

夜里回到家一看,我家的楼房也被大树砸了,是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砸倒在我家二楼上的房门旁边。我公公用锯子把大树枝杈锯出几个空洞来,我们爬进去才开了门。我丈夫用手电筒照在我脸上和手臂上(那时电路设施都坏了),发现我浑身上下都是玻璃屑,有衣服遮盖的皮肤上没有,没有衣服遮盖的脸上、手背上,都粘着碎玻璃屑,有的插在皮肤上。我丈夫是乡村医生,他帮我用镊子一块一块镊下来。

灾后的第二天开始,我和我丈夫都做志愿者,那时每天来南湾和大楼村的志愿者很多,我们家有面包车,就帮助把志愿者们送到他们要去服务的地方。灾后来南湾找县领导的人也特别多,县领导的皮肤都蜕皮了,我们的皮肤也都脱了几层。我一直没有去看眼睛,后来蹲点南湾村的县镇领导都催我去看眼睛,我和大伙一样,一直忙到灾民安置结束,7月下旬才决定去看眼睛。

救灾那些天里,来了很多志愿者,包括一些心理医生都来了。有一天,南湾小学校长谢红波通知我说“你快来见领导”。后来我见到了县教育局资助中心的顾春贤主任和北京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北京儿慈会的同志对我说:“你需要什么?这个幼儿园重建需要多少钱?桌椅需要多少?”

我不敢说话,觉得不可思议,顾春贤主任说‘你说呀。

接下来的时间就有人帮助重建幼儿园,7月1日至2日,幼儿园就一天一个样,他们把断壁残垣清理干净,到8月27日,幼儿园就恢复得差不多了,8月27日,幼儿园如期开学。

“那怎么到了现在的大楼村春晖幼儿园呢?原来的幼儿园空在那里。”我感到不解。

李玉红作了解释:

“2017年10月8日,我们搬到了新幼儿园,也就是现在大楼村的春晖幼儿园。是灾后政府重新规划,为南湾和大楼村两村建设的一个新幼儿园。为什么叫作春晖幼儿园呢?领导说,沐浴着党的光辉,奔向新的前程。原来南湾和大楼都各有一座私立幼儿园,如果灾后再分别建一所幼儿园的话,资源比较浪费。大楼村离硕集镇比较近,靠近南边的小孩都到镇上的中心幼儿园了;南湾村也有一部分小孩到县城幼儿园去了,或者被家长带到江南去了,所以两村合并建设一个新幼儿园比较合适。大楼小区安置700多户,常住的只有200多户,因为很多家庭城里有房,所以幼儿生源没有那么多。

“以前这条村路不好走,只有4米宽的水泥路,灾后重建改造扩宽为8米的黑色路面。两村安置小区和幼儿园就建在路边,非常方便。我任合并重建的幼儿园园长,感谢县委、县政府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

我问李玉红目前的工作性质,她说:“现在我们有83个学生,3个老师,我们的老师都是新沟实验幼儿园聘用人员,因为幼儿园现在属新沟实验幼儿园的分园,老师们的工资是由实驗幼儿园总部发,每个月1520元,她们也没有五险一金,生病请假还要扣除50元一天工资,因为工资低、待遇低也很难留住人。龙卷风之后,县教育局帮我个人办了养老保险,我前面工作了27年都不算工龄,交保险算起来也就才三四年时间,我已经45岁了。”

“工资这么低为什么还做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老师?”我有些疑惑。

“因为做老师是我的梦想,我一直在这里。”我觉得李玉红说的是心里话,而不是表面的应付,你听她后面说的话会更加相信。

“我家有姐妹4个,都是女孩,其他三个妹妹都是在外地工作。我的父母在村里生产河生产桥下开了一个叫‘雅家乐的超市,面积有200多平方米。我的父母年岁大了,他们觉得支撑不下来了,让我辞掉工作回去帮忙。我舍不得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没有答应他们,他们很失望,和我争论多次,为这个我也掉了不少眼泪。最后,我的丈夫决定回去帮助他们。我丈夫家里是祖传的乡村医生家庭,从他爷爷那辈开始,就开药店给村民看病。丈夫是独生子,他也很热爱他的工作,他自学医药方面的知识,自己考了执业药师等证书,但是为了我,他还是放弃了他的工作,回去帮助我父母开超市。”

我对李玉红说:“如果不是热爱的话,你可能已经不会再干这项工作,因为幼儿教师的收入是远远比不上开超市的收入。”

她说:“龙卷风发生后,很多志愿者来我们的南湾幼儿园捐钱,我们要求全部捐到教育局集体账户上,我私人是不敢接受任何捐赠的。有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当时北京儿慈会来的时候,教育局顾春贤主任问我,建房子100万元够吗?桌子凳子要多少钱?如此大的捐款,我觉得不可思议,我一分钱也不敢接受。如果为了钱,我就回家去做生意,如果仅仅为了钱,我早就回去了。我是太热爱儿童教育了。

“我中专毕业以后,学了幼师专业,后来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接着又考了教师资格证,然后又考了本科。一切都因为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参加培训和学习,农村的孩子看的少,见识的少。如果我做老师的不学习,我就没办法教好孩子。这么多年在农村,我知道,我们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门槛不一样。所以,我想尽办法,在教育方面让农村的孩子向城里的孩子靠拢。

“虽然每年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但是我力所能及地举办活动,让孩子们走上舞台,充分展示自己。我带他们到镇里去比赛,邀请领导家长来看演出。

“我的三个妹妹非常优秀。二妹是阜宁师范毕业;三妹清华大学毕业;四妹徐州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她们的孩子,自小生活在城里,接受的教育起点就比我的孩子高,我感触非常的深。所以,我对教育倾尽全力,尽量缩短我们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的距离。

“我一有时间就努力地看书,把自己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告诉这些孩子。通过饭前谈话,早晨谈话,我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告诉孩子们,你们长大了要走出去。我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要有走出去的欲望。我尽一切力量,让孩子们感受到,让他们从小知道要认真学习,要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有一天,走得越远越好。

“我再辛苦,我的收入也赶不上我的三个妹妹。我的四妹在上海建工集团,他们一年挣的钱够我挣一辈子。但我的丈夫罗宏斌,他很理解我,他对我说:‘你为了梦想,命都不要了,我只有努力帮助你。我工作忙的时候,回家家务活他都不让我做。‘6·23期间,他开着面包车,跟着我送东西,做了半个月的志愿者,我非常感谢有他这样一个理解我的伴侣。

“虽然这份工作收入低,但我过得很开心,因为跟小朋友们在一起。孩子是一张白纸,在这份工作氛围中,没有钩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我们和孩子们在草坪上做游戏,为了一只蜗牛,为了池塘里的一只小蝌蚪,我们会花上半个小时观察,然后再回到教室里画这些小动物。有时,我们在草坪上累了的时候,就躺在草坪上,呼吸自然的空气,我们让孩子们感受的是自由的阳光,清新的气息,快乐的童年。但愿他们未来回忆起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他们将从这里走向更远的未来和美好的人生。”

跟李玉红老师交流,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她不仅在“6·23”龙卷风中恪尽职守保护了学生的安全,她在平时更是践行着爱的教育,我从心里由衷地佩服她,尊敬她。我想起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李老师正是在践行爱的教育。我也想起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她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女教师,执着地为了农村的基础幼儿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她已经奉献28年了,她还将继续奉献下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李老师就是那棵树,那朵云,那一个灵魂。对于教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摇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年,推动孩子们走向健康成长的路,用真诚无私的灵魂唤醒孩子们渴望走向未来的灵魂。

老师们的身影终究会隐于寂静的岁月,消失于孩子们稚嫩的童年,但希望和爱的种子一经埋下,终有一天会枝繁叶茂,这些乡村的孩子将怀揣梦想去拥抱这个世界。

当我离开春晖幼儿园的时候,原野上阳光明亮,野花绚烂,特别是路边枝头上的月季花,那一棵树上生长着几朵不同颜色的月季花,伴随着碧绿的野草味,让我觉得神清气爽。乡村,让我觉得很美好,也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

新涂,在希望的田野上

陈良镇新涂村在阜宁县城西南的陈良镇。汽车沿着231省道向前,经过浩渺广袤的碧水金沙湖,路过美丽的七彩阜宁农业公园东门口,继续向前行驶大约8公里,路边有一块巨大的宣传标语广告牌,转弯向右进入了通往新涂的村通公路。这条村路叫做幸福大道,是发生龙卷风灾害之后新建的一条南北道路,灾后安置村庄新涂村和丹平村都分布在这条路两侧。

远远的白色楼群的小区坐落在田野的对面,马路的右侧,一些村民在小区周围活动,或在田野里劳作。一支旗杆耸入云霄,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那抹鲜艳的红色最先跳入你眼帘,最能触动你神经,我知道那一定是新涂村党群服务中心。龙卷风发生时我没有到过陈良镇,如今来到新涂已经是几年后了,我没有看到新涂当年满目疮痍的情景,也没有看到灾后重建的火热场景,今天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村庄和人们的美好生活。

自从龙卷风在阜宁大地上发生后,猎猎招展的党旗在人们的心中就如一尊雕塑,是矗立在人们心中伟岸的丰碑。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们,只是从历史教材中知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带领中国解放,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经过无数的和平年代,一些人好像淡漠了红旗的光辉招展,平凡的乡村群众似乎只听见西式教堂的钟声了,很多群众受到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时,聚会礼拜只会一遍遍地祈祷。

有一天,一场不可抗拒的天灾来临时,他们被压在千钧的房屋下,他们在风雨之夜无家可归,危难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救他们于风暴之中,从这一天起,红旗在他们心中再次真实可感地猎猎作响,在他们眼中变得神圣,在他们心中高高飘扬着……

新涂村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有村干部办公的办公室,还有便民超市、医疗卫生室、养老中心等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显著成果之一,因为我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村部,只是几间破旧瓦房而已。

灾后重建的新涂村设计了别致的乡村大舞台,逢年过节村民们都自编自排节目上台表演,村里的文艺人才也是藏龙卧虎。

下午3点钟,我在村部二楼办公室见到周海华书记。周海华很忙,要开村委会,让我在他办公室等一会儿。这是我首次见到周海华,他一表人才,甚至透出浓浓的文气,与一般的农村书记有所不同,一般的村书记身上脱不了浓重的泥土气息,周海华却有机关工作人员的气质。

我坐在办公室里等候时间久了就踱到窗前观看村景。办公室后面只能望到一角小区的楼宇,直对面的房子看得清清楚楚,是一层看起来很空阔的建筑物。两栋楼房的空地上长着碧绿的青菜、杂草,在春天一切是生机勃勃的,更有早开的春梅花跃入眼帘,这里一丛,那里一树,玫瑰的红色凸现出生机。春天,充足和暖的阳光照耀,各种花儿开始开花,让你感觉到春天确实是来了,眼前最显眼的植物就是姿态妖娆的梅花,鲜艳的色彩使人心情舒畅。

这里是灾后重建的村庄,比我年少时生活的村庄美多了,进步多了。我的村庄在阜宁县城的北边乡镇,在老204国道边,在离通榆河不远的地方,我的父老乡亲们没有遭遇过龙卷风的袭击,他们是幸运的,但他们也享受不到灾后物质和精神重建的红利,他们仍然散居在原野上,享受不到集中居住小区的优质环境、公共服务和精神愉悦。虽然全县现在推广康居工程,也不知他们要再过多久才能享受到这样的优质生活环境,想到这里不禁有几分惆怅。

在等待周海华书记的时候,他派来了老书记周德全来和我先交流,老书记比较了解村庄状况。

新涂村老书记周德全今年70岁,谈起“6·23”,老书记的感触很深。

“当年的6月23日,真是一场灾难。龙卷风过境后,惨不忍睹,我们村里死了10多个人,伤了20多人,房屋毁坏上千间,倒损严重。群众非常恐慌,因为无家可归。多亏党委、政府及时救灾,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使逝者得以安葬,伤者得到救治,活着的人们生活得到安置。

“我们把学校腾出来安放帐篷,让村民临时居住,初步稳定人心。救灾告一段落后,实施灾后重建,规划安置点安排500多户,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所有灾民全部搬进安置楼。在苏南来说,这样的房子就是小别墅,安置地点非常好,安置楼集中建在幸福大道边。

“新涂人民深切地感受到,灾害发生后,各级党政领导,包括村级领导为了抗灾救灾,为了灾后重建,吃尽了苦头,切实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群众由此增加了对党的信任,感受到党的温暖,提振了重建美好生活的信心,人民从心里感谢党委政府。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在社会各方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群众没有挨饿受冻;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援建下,还住上了如此美丽的安置小区,在此基础上,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现在是村美、环境美,家家户户全部住的是小康水平的楼房,安置楼100多户。康居工程第一期新涂东园,150户群众已入户;第二期康居工程,也正在實施,建成后几乎全村都进入康居工程。

“灾后,我们新涂村党委在带领全村发展新农村经济方面做了很好的规划,特别是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发展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首先规划好农民土地大转移。因为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多,青壮年出去打工了,都是七八十岁的人留在家里种田,体力不支,于是村党委组织土地转移。

“土地流转给村里集体办大棚,转包给大户耕种。老人们可以就地进大棚做工,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青壮年人在外面打工的后顾之忧。搭建大棚有多种好处,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群众收入得到增加,直至目前,新涂村土地转移率已达到70%~80%。

“我自己家还有三亩五分地,我们两个老人都70多岁了,也把土地流转给别人种,村里每亩给我们800元租金,我每月还拿到590元的老村支书工资,另外自己交的社会养老保险,每月可以拿到1200元养老金,生活是一点不愁。”

新涂村工业上也是突飞猛进。原来村里就有两个民营企业,现在陈良镇党委政府引导下,又增加了300多亩工业园区的土地,已经入住好几家工厂。有外地人和本地人进入园区投资,村里可以收取租金,增加集体收入。村里成立劳务中介公司,介绍农民到厂里做工,村民又可以获得一份收入。

文化方面,新涂建设文化大舞台,县里文艺宣传队经常来表演。文艺创新,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腰鼓队、舞蹈队。现在节日,群众自编自演。平时每到傍晚时分,小区里热闹着呢,集中居住,加上干净整齐的场地,村民们积极锻炼身体,自娱自乐。

如今乡村交通也方便,村路四通八达,路面黑色化,河道畅通,水无黑水,绿化成行,环境优美。

我认为一个村灾后重建,振兴乡村战略实施上,关键是靠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对党的负责、对人民的负责。很幸运的是,我们新涂村有一个团结的坚强的领导班子,他们日夜在思考,如何为村庄发展努力。

我在办公室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周海华才结束会议,接受我的采访,这个年轻的村支书侃侃而谈,充满思想性和建设性:

“我原来做过初中教师,后来到陈良镇政府工作,历任文书、副办主任、党政办主任、工办主任,镇农推中心主任,后被镇党委派到新涂村做党总支书记,这已是‘6·23以后的重建阶段。

“新涂村基础薄弱,全镇16个村中排名倒数第三。灾后满目疮痍,群众怨声载道,因为没有一个‘好班长,陈良镇党委就把我派到这个村来做党总支书记。刚来的那半年时间里,村干部、村民天天来村部‘吵唠,吵到我无法说话的程度,村里矛盾很多,干部群众钩心斗角,好不容易理顺关系。

“我来到新涂后,开始启动灾后重建工作。新涂安置楼当年9月16日开始动工,占地302亩,是由建湖县政府无私资助援建的。因为抢工期,小区有一些地方有点漏雨,有点瑕疵,但是没有群众上访,因为从灾害发生之后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如何倾力救助群众,群众心服口服,再拿现在的别墅式房子和从前瓦房、水泥小楼房相比,已经是更上几层楼了。我们对瑕疵进行了补救,后来,居民如期搬进安置楼。

“为了让群众过得好,我们村‘两委决定建示范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在我带领这个村向前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的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产业兴旺方面,我村兴建两个园区: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农业园区。

“生态宜居方面,除了灾后安置小区,我们又建了一个康居工程新涂村东园。我们已把东园打造成样板工程,前不久,江苏荔枝新闻、江苏卫视和江苏新时空都来作了采访专题报道。康居工程我们还将建设二期工程,再安置150户,至2019年底,新涂集中居住率将达到90%。”

“为了使环境更加生态,新涂主干道卫星路建设的是正规化道路,两侧绿化苗木树种种类很多,有法桐、海棠、红叶石楠、葡萄園、琵琶园。我们将垃圾分类,堆肥压树根,生态循环利用。今年,我们还将投资138万元,所有河道建设驳岸。

“乡风文明方面,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村规民约。村里将建文化大礼堂。”周海华说着,向后面的一栋大房子指了指,“目前,群众文化队伍有腰鼓队、广场舞队,县委宣传部扶持了1万元资金,支持建设新涂村文艺队伍。

“为了促进乡风文明,村文艺队伍编排了小品戏对群众进行党风、政风、家风熏陶。徐州市马庄村书记特地带着村干部们来新涂进行交流。

“在治理有效方面,新涂独创了‘老书记工作室,组建了‘村贤协会,由老干部、老党员、种养大户和群众进行谈心交流,帮助群众致富和化解矛盾。

“生活富裕方面,村里成立劳务公司,帮助村民介绍用工。”

“振兴乡村,必须要有一个团结的班子。”周海华说,所做的首先是搞好村班子内部的团结,就像离任的周德全老书记对他说的:“海华书记,一个村,干部不团结怎么能发展,如何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又怎么能没有意见?”

于是他采取这样的办法:凡村里大小事情都在会上晓于大家,事关村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在支部扩大会上及时征求大家意见,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村级公墓、安置点物业收费、康居工程示范点选址、农村道路提档升级等都召开不同形式会议,争得干群一致意见。

对于村班子结构老化,周海华在充分调研听取党员干部以及群众代表意见后,调配年轻同志进入村班子,增加新鲜血液。对于流动党员在外不能参加统一组织生活的现状,村组织支委建立微信群,在群中发送“两学一做”、党员应知应会知识、“五查五改”等相关要求,让村所有党员学有规范、学有途径。

这三步议事和党员管理办法,使党员和干部及时知晓村中所有事情,大家有知情权,有参与权,自此村班子非常团结,扫除了矛盾障碍,夯实了基础,村庄发展能够向前稳步推进。

作为年轻的村支书,周海华努力践行乡村振兴20字,是值得赞许和令人钦佩的。令我想起了我去苏南的一次参观和调研活动。

作为新闻记者,也作为政协委员的一员,我曾经跟随阜宁县政协调研组赴我省江阴市山泉村、浙江省安吉市余村和建德市乾潭镇调研乡村振兴,看下来的感受是,山泉村以工促农、加强文化建设,浙江的示范村庄大都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村居,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比如山泉村就是由最美村官李全新带领全村人民创造“山泉模式”,村庄工业兴旺、生态优美、乡风文明,把山泉打造成为一个流淌幸福的村庄。

俗话说,头雁领得好,群雁飞得高。选准用对带头人,是强村富民的关键所在。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头雁”,不仅是村级组织可靠的当家人,更是乡村振兴坚强的主心骨。当前,我县正在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更需要大量勇于实干的领头雁,带领群众建设更高水平小康。

一种信仰,来自对党的忠诚,从而形成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来自对幸福的追求,从而形成了担当;一个梦想,来自对人民的情怀,从而坚持一个追求;一种智慧,来自对家乡的责任,从而形成了一种创造。

新涂村如何发展?周海华是新涂村的头雁,他是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年轻党组织书记,同时还是一名县人大代表。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进行了思考。

对于村庄发展,新涂村坚持高目标引领发展,高定位谋划发展,正在开展“产业兴村、生态美村、文明建村、民主治村、富民强村”乡村振兴20字的重要实践。

以产业兴村为重点,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在产业集聚、居住集中的基础上,优化林田河道布局,重构全村生态系统,打造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生活与生态相得益彰的特色田园乡村。文明建村为保障,培育高素质现代农民。

村庄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里存在的问题是,灾后重建的村庄是“今天的村庄,昨天的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村,建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农村,惠民设施提档升级了,但人们的心灵更需要和村子一样焕然一新。

如何把“昨天的人”转变成“新的人”?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也是培育新农民、提升居民素质的过程。因此,周海华书记重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村里准备打造村文化活动中心,让和谐乡风、优秀家风、淳朴民风吹遍村庄角落,新农民要有文化要有修养,对每个党员、每个干部、每个村民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陈良镇工业园区二期落户在新涂,征地、清障、招引项目、服务项目等等,非常复杂,尤其是征地,很多群众土地不肯流转。周海华多次上门到户做思想工作,尤其关心那些生病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村民生病疾苦、家庭困难,并把村招商引资的思路和目的告诉他们,一来可以壮大集体积累,发展村基础设施,兴办民生事业;二来可以方便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建设一个村,改善村容村貌首先是群众最期盼的事。周海华带领村干村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化,争取省级农路黑色化项目,投入100万元,建成卫星路沥青路面2.2公里。争取国土开发项目,浇筑朝阳路、陈舍路、万纬路等7条农路6.8公里,新建涂庄桥、胜利桥等农桥5座。向县城管局、保安公司争取支持,在卫星路新添太阳能路灯20盏,LED路灯60盏,在园区添置光伏路灯10盏。村庄道路四通八达,村庄的河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水源,为有源头活水来,村安置楼周围和村主要河道实现全面保洁,并投入10万元,添置垃圾桶100个,安放在主要道路,并招聘8人成立村物业管理队伍,实行全天候清运保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庄变美,人们住得舒服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带民致富,提升经济发展。在建设安置楼时,村“两委”让建筑老板周观瑶等5个人带领村民200多人参加安置点建设,提高村民收入。又让8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位低保户参与小区绿化种植和管护,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安置点周边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联栋大棚高效农业。100亩“良辰美景”生态园项目,春天土地流转、租金发放全部到位,准备秋收后搭建大棚,年前全部种植。还有一个86亩金太阳采摘园项目土地流轉到位,正在组织到镇土地交易平台进行运作,年前搭建到位。有8位农户以土地入股“金太阳”。占地180亩的华泰生态园项目,与群众土地流转协议也已经签订,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新涂村委会与3个项目主体签订用工协议,共可吸纳本土群众务工60人。今年全村可流转土地800亩,以土地入股近500亩,多种形式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村集体充分利用安置点公建配套工程新建的超市、菜场,以出租形式不断增加集体积累,日用品超市每年2.5万元,农资超市每年1.5万元,菜场每年8万元,还有农户宅基地复垦种植租金,每年集体收入可达18万元,有望达到村级积累要求。

新涂,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崛起一个新途。

新涂村村支部副书记王莉带我到新涂村居民小区参观,我们走进村民许为花家的安置房。

许为花是50多岁的农村妇女,她的儿子们在外地打工,孙子留在家由她照顾。她坐在光滑如明镜的茶几前给9个月大的孙子喂米糊,小孙子长得很可爱,眉清目秀。对面的电视背景墙是淡绿色的荷花图案,美艳又淡雅,看得人心情舒畅。我站起身上下里外参观一下。

楼下,一个客厅,一间卧室,一厨,一卫生间;楼上,三间卧室,一个卫生间,一个阳光房。阳光房被主人也装潢成了睡觉的房间,大小我觉得都能隔成两个小单间。这种居住条件令我这个居住在县城里的人也好生羡慕,若不是龙卷风的发生,若不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推动重建下,农民如何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他们的居住环境质量至少比着从前超前10年甚至20年。

许为花家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老伴原来胰腺上生了瘤,好在最后是良性的,即使如此也是非常危险,动了手术缝了23针。许为花说,现在老伴能出去打打工了,儿子也在外面打工,自己和儿媳妇在家里,村里安排她到大棚里做工,一年也能挣六七千元,加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租金,全家现在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生活是不愁了。

“龙卷风那天,我在邻村人家的田里帮忙插秧,没刮到我,村里人没看到我,家里人也找不到我,以为我被龙卷风刮失踪了。我回到家里,被村里人责怪得不轻。我一看家里两层小楼六间房全倒了,苦了半辈子的心血全不见了,房子倒了,老伴又生病,我不由大哭。大孙女从学校回来说,奶奶你别哭,你哭我也难过。”

“心里想,这辈子如何再造得起房子?谁能想到政府会给我们受灾百姓集体砌房子,我家现在这房子140平方米,拿房子时900元一平方米,政府补了5.5万元,自己家交了7.2万元。现在这房子我非常满意。”许为花是朴实的农村妇女,她和所有受灾农民一样,说着最朴实的话。

在夕阳西下时,我告别了许为花,离开新涂时,夕阳正照在田野间白色的大棚上,那些大棚和白色的远天连成一片,给人感觉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和充满希望的天空。我为劫后余生的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而开心,同时也为许多住房和生活还没有得到改善的广大的乡村而惆怅,毕竟灾区的人们是因祸得福,因自然灾害进行了物质重建,是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快速完成的工程,而其他广大的农村仍然靠着自身的日月更替和斗转星移的自然发展前行。

新生的大楼村

新沟镇大楼村在新南线水泥村路北侧,我找不到村庄,比较焦急时,突然望见前方一面红旗飘扬在蓝天里,我知道那里就是灾后重建的新社区村庄。

和所有灾后重建的村庄一样,居民集中居住的小区包括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医疗卫生室、便民超市等。

村书记郭子中在二楼办公室里等我,他面目和善,说话不紧不慢,他的脖颈却不能自如地转动,他说,颈椎病严重。

无论采访哪个村书记,我都请他们谈一谈当年受灾事,当然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乡村振兴不可不谈。郭子中书记开始了他的介绍。

“大楼村和北谢村合并成大楼村已经有10年了。龙卷风经过大楼村是在6月23日下午两点二十六七分。那天睡醒起来后我发现外面天气雾滔滔的,妻子让等会儿再去上班。

“我出去以后,吃惊地发现大楼村北部全部被刮清,瓦房全没了。我家住村子南部没受到大损害。后来统计,龙卷风掀掉了700多户房屋,倒塌619户。村民死亡4个,受伤80多个。整个村庄倒塌房屋瓦片飞得像下雪一样,村民家具、被子等都不知刮到哪里去了。

“龙卷风停后,我骑着电瓶车,往村庄西边河北面去察看,一看房屋全倒了。我立即找了两三个村民,让他们赶紧把一路横倒在路上的大树锯掉,锯了两三个小时,搬开大树,把路打通。

“40多岁的兴化老板唐兆丰夫妻俩在大楼村承包了100多亩的塘口,养螃蟹。活动板房被掀掉,他的妻子头上被砸出一个洞,又被龙卷风卷到蟹塘里而不幸丧命,后来,政府给了2万元的抚恤金。

“村里的老人徐世昌被砸成重伤,送到盐城医院抢救,一去就住进重症监护室,政府帮付了30多万元药费,很遗憾没有抢救得过来。有的人被刮到河里淹死了。

“除了死去的4个人,村里受伤的有80多个村民,当天晚上7点钟前全部送到各个医院,所以我们村里人员死亡的少。如果当时重伤人员得不到及时抢救,就有可能死得更多。

“面对大楼村如此严重的灾情,党委政府反应迅即,立即成立抗灾救灾指挥部,抢险救灾,临时安置群众,吃饭住宿,挖粮卖粮,一切在紧张进行中。

“县政协一位领导是大楼村抗灾救灾总指挥。县交运局长、民政局长、新沟镇主要负责人当时都吃住在大楼村,盒饭吃了10多天,中午没有休息过。那时是大热天,干部们每天都是等受灾群众吃完之后再吃。实在没有盒饭吃,就啃面包、喝矿泉水。

“夜里,干部们一直都在指挥部。我们分为11个小组,下去检查,一户一户查,动员群众不要待在危房里,让不少村民投亲靠友。有老人躲在破房子里面,用塑料纸盖住头顶,不肯走,我们动员他们离开危房。我们村部还在,晚上临时住了100多名受灾群众。

“村里有一户家庭,丈夫和儿子都被砸伤,把他们送到医院去,妻子王珍死了,我们把她抬出来,用被子盖住,天亮以后用车辆运到殡仪馆去。

“那些天,镇村干部嗓子都喊哑了,草珊瑚含片不知用了多少。后来县里安排每天供应大楼村3500个盒饭,由新沟镇政府和志愿者提供,到第三天、第四天,盒饭安排到5800多盒,因为连续一个星期,本村受灾户的亲戚不停地来看望,盒饭需求量增大。

“我的感受是,还是共产党的力量大,发生灾害后,多少社会车辆来不谈钱,都直接把伤员送往医院。所以,后来新建的大楼村小区里建了一座感恩桥和一座连心亭。”

郭子中讲完这些后,陪我去看感恩桥。

沿着大楼村新建的小区往前走,不久,就看到前面有一座别致的小石桥,上面刻着“感恩桥”三个字。感恩桥前面有一座飞檐翘角的“连心亭”,连心亭再向前,到村里一条小河之间,有一排长廊,那里是“连心步道”。连心亭内壁画着有援建干部和工人们的图片故事。

郭子中说,村民们傍晚常到这里来散步,他们在连心步道上慢慢闲逛,聊天,放松心情,常常追忆起“6·23”龙卷风灾害中无数抗灾救灾和参与援建的黨员干部们的故事,心中萌发出感恩之情。连心亭是什么意思,是表示群众和共产党心连心。

大楼村安置楼是由盐城市大丰区援建的,大丰区一位政协副主席在大楼村住了一年多,大丰援建单位派了几个工程监理在这儿管理,还有一个人大副主任都在这儿蹲点援建。为了阜宁灾区人民早日住进安置楼,这些外县区的干部们恪尽职守,把阜宁人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直无私奉献到安置小区建成。

郭子中书记陪我在小区里走走,看看村民的生活状态。

村部左前方就是村里漂亮的篮球场,据说这新建的篮球场是灯光篮球场,夜晚也可以打球,投入50万元,是南通人援建的。现在周六、周日不仅村里打球的人多了,有远地方的人也开车来打球。

村部正前方是幼儿园,阳光下小朋友们正在园里爬滑滑梯,喜鹊在树上喳喳鸣叫,一切欣欣向荣,看不出这里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天灾人祸。

村民们搬进安置楼,生活步入正轨了,如何恢复生产呢?

“现在大楼村有3个合作社:阜宁县大楼民生蔬果合作社、生态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楼为农服务综合合作社。现在村里家家有致富项目,不打工就养螃蟹、养猪等。群众想种田的就种田,不想种田的,就把土地转包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承包给大户,每亩地给群众1000元承包金。村民们在合作社200亩大棚里打工,可得60元一天。还有一些村民到阜宁工厂打工,早上7点出发,下午5点下班,村路上电瓶车每天来来往往。村里还有精准扶贫户5户,缺劳力、缺资金,或因残疾无项目,争取今年全部脱贫。”郭子中说。

我想和村里群众交流一下,看看村民生活得怎样。恰巧看到旁边一栋楼房,女主人正在门口择菜,准备做午饭。我便坐下来和她交谈起来。她说:“家里有两房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各一个,儿子媳妇们都在外面打工,最大的孙女14岁,留在家里读书。”

“我的身体开过刀,家里老头子是癫痫病患者,家里一亩四分地,全给大户种植了,村里给土地流转金。吃粮食都是买的,今年粮食便宜。屋基地可以长点蔬菜。”

“为什么你们家这么多口人,土地才那么一点呢?”我问。

一旁的村支书郭子中解释说:“2003年土地二轮承包后,国家实行土地30年不动政策,死了人口之后的家庭土地丢不了,新添人口的家庭反而增加不了土地,所以那之后出生的孩子没有田地。”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这不是亏了2003年后出生的农村孩子。

那么现在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女主人回答我说:“一亩四分地,一年租金能得到4000元。我今年63岁,每个月能够拿到143元的农村养老金,老头子也能拿一份养老金。一年7000~8000元收入,另外就是打工。”

这时旁边休闲的还有几个六七十岁的村民,说:“我们年轻时候卖公粮、挑河功、修公路,老了,我们农村人却没有什么退休工资。城里人,到老了拿退休工资。我们却没有,拿得很少,最起码应该拿一个生活费吧。”

大爷大妈们的话不无道理,我也是农村出身的,对于土地和土地上的农民,有着一种特别的深厚的感情,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孩子,太了解土地上的苦难了,土地上的人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作,却收入微乎其微,只够维持温饱。

村支书对大家说,社会发展要有一个进程,知足人应该感党恩,大灾之后党委政府迅速启动救灾工作,给吃喝,给造房子,没有挨饿受冻,又建设安置楼,让大家住上更好的房子。

“是的,现在生活也过得去吧,不是大富大贵。但总之,居住生活质量是大大提高了,劳动的强度也是降低了,生活总体来说还比较舒适,没有那么劳苦了。我们还是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比灾前更好的生活。”有一个村民这样说。

见到大楼村的王美林女士时,她正在家里带孙子孙女,她看上去有别于一般的农民,短发,皮肤白皙,戴一副白色眼镜,应该是农村里有文化有思想的村民。

提起當年的龙卷风冰雹灾害,王美林感慨很多,因为龙卷风给她家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10年前,我家投资了100多万元,砌猪场养猪,那时瓦工一个工30元,大工50元,建成了阜宁县第二家大型养猪场,猪场有10亩田,猪舍有2000平方米,当时县里扶持了20万资金。

“我原来在外面做生意,后来回家办猪场是为了方便带小孩读书。到2016年龙卷风发生时已经养猪10周年,原来是养猪的外行,苗猪不打疫苗,容易得猪瘟,养猪一年一行情,有一年亏得特别厉害,一年亏三年爬不起来。

“那时候想,把猪养好就行了,至于猪价波动是另一回事,不怕波动。龙卷风来之前的三年,好不容易渡过难关,风来时还亏欠几十万元的贷款。

“大风来时把我家10栋猪舍和容纳40吨产品的冷库全部掀了,当时觉得天塌了,好不容易熬过来,家庭经济要转好了,偏又遇上这龙卷风。记者来采访时,让我说好话,我说不出话来,我觉得惨不忍睹,魂都掉了几个月。

“猪场一片狼藉,一些猪刮没了,一些猪被压在瓦砾堆下,当时我们没有先救猪,而是参与救村民。第二天早上,我家调了两辆挖土机,本来是想挖猪的,后来给村里用来打通生命通道。开头三天免费,后来继续被村里用着挖废墟,人家最后就到我们家要劳工费了。

“当天下午到夜里,我们全家都参与救人了,我们刨出一对夫妻。我的儿子是村里的党员,他在瓦砾堆上大喊有没有人,听到下面有说话声音,就趴在地上听,辨别人在哪里,后来找准位置救出了那对夫妻,是被夹在倒塌砖头形成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保命。

“第三天、第四天,我才找到村里孔书记,给我分了20多人,一队士兵,还有我家亲戚几十人,开始从瓦砾堆里刨猪,刨上来死的堆在一起,还有一些活的,要是早点刨,活猪还要多一点。先前我家在保险公司保了肥猪保险,交了1万多元保险金,最后保险公司赔了我家三四万元,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龙卷风发生后,自家猪损失大,人没受伤,从头至尾没到村里领救灾物品。现在家里养螃蟹,差那么多钱要还,不能不干事,日子要继续过。儿子在村里承包八九十亩的水面,他爸在东沟镇承包100亩水面,养螃蟹每亩年收益1000元左右。”

龙卷风灾后,农民家庭里,有亲人死去的,有伤残的,可是日子仍然要过下去,人们把悲伤、遗憾埋在心底,勤劳、踏实地去重新努力,生活就是充满希望的。王美林全家表现的,其实就是新时代农民身上不屈的不放弃的精神。

我由大楼村副书记、民调主任许一如和村医张健带着去村民王连华家,听说智力有点障碍的王连华在龙卷风中父母双亡,我决定去探访一下他的生活。

6月的乡村,天气刚开始热,又不是太热,还是很舒爽的气候,在这个安置小区里走动,四处会看到花畦里和路边的月季花,然后一眼就能望到正前方的感恩亭和连心步道。看到感恩亭,人们就会想到龙卷风,忘不了党的恩情,在新征程上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心连心,建设美好的新生活。

王连华家是D16-1户,铁将军把门,人不在家。村干部许一如打电话给王连华让他回来,王连华正在田地里劳动。他们介绍了王连华的家庭状况。王连华的母亲原来因为头脑不太好,是一个城镇户口姑娘嫁到乡下来的,龙卷风中不幸被埋在废墟里,村干部们拼命把她从砖头堆里扒出来时,已经没有气息了。父亲王其元早年做过生产队长,因开拖拉机出事,腿断落下残疾,在“6·23”龙卷风中也被砸伤,送医院抢救,后来回家后,大概因为老伴去世的打击,不久也去世了。这个家庭就剩下孤独的王连华了。

王连华很快回来了,看外表样子还不错,他还能骑着电动车,一把镰刀简单绑在踏板旁,镰刀头歪在脚脖后侧,大家看了都有点害怕,提醒他镰刀不能这么绑。

我仔细打量一下王连华,他大约不超过一米七的个子,瘦瘦的,皮肤和所有庄稼人一样,被太阳晒得微黑,但看出是健康的皮肤色,不是我想象中茕茕孑立的样子。看得出,村干部们对王连华很照顾。

王连华倒是没有多少愁苦之色,他微笑着告诉我,今年47岁了,前两年种地都是叔叔带着他种,现如今叔叔也老了,主要靠自己。好在他还有个妹妹,嫁在上海,安置房拿到手之后,都是妹妹帮着张罗才住进来的。

我仔细打量他的新房子,140平方米,面积不小,客厅地面和墙壁都是没有装潢的,都是毛坯,只有自己睡觉的房间和卫生间用涂料刮一下,配备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都是妹妹资助的。

“有低保吗?”我问。

“有。”许一如说刚为王连华家办好。一月几百元的低保费,加上田地里长的粮食和蔬菜,还有他妹妹和姑姑的关心,王连华还能生活下去。我看他说话回答问题还可以,许一如说,再说多了,他的话就会乱了。

生活不管怎样,日子都能过下去,人世是无常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意外。过去的只能让它过去,活在当下,就是平静或微笑着过好每一天。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作家余华有一部小说叫做《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阜宁此次遭遇的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中,一些人永久地走出了时间,一些人被留在时间里,然而有的失去了挚爱的亲人,有的留下了残疾,无论幸运还是不幸,留在时间里的人还得努力活着,活好。就如《活着》里说的:“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丹平村的幸福路

陈良镇丹平村在新涂村北边,在幸福大道北路上。龙卷风发生那一年,幸福大道还没有修好,只有一条狭窄的村路,因此当时听说最多的就是丹平村救援困难,车辆难进。

当我来到丹平村采访时,汽车快速行驶在宽阔的幸福大道上,再没有交通不便的困扰。节气还没到清明,天气还稍有点冷,但远方一排排江南别墅式的安置房提振了我的精神,蓝天白云下,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无数面红旗在楼房上迎风招展,那鲜艷的红,一下子明亮了我的目光。

汽车驶过小石桥,就进入丹平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和其他重建村庄一样,有村卫生室、综合服务社等,配套服务齐全。

我首先采访的是陈良镇人大主席王志青,现挂钩丹平村任第一书记。我知道,凡是由镇干部挂钩村第一书记的,基本这个村要么是贫困村,要么是难于治理的村。

王志青主席是个中年人,他比较忙,就在办公室里给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些情况。

“救灾到现在,老百姓个个感动,人人说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我们的生活就不得了……”王志青打开了话匣子。

“我也觉得老百姓的话是说到关键上了,要不是党委政府主导救援和灾后重建,群众房倒屋摧,生活如何着落呢?”

王志青继续讲述他经历的有关龙卷风的一切。

“那天下午我在镇里。天空突然下雨,雨停了之后,我决定出去看看。看到一辆卡车闯到路边绿化带里。一个群众说,不是人开的,是大风刮进去的。我说叫村干部来,绿化被压了,要赔绿化,后来司机偷偷地把车子开跑了。

“我又来到阜建路方向桥,向东一望,一个大广告牌倒了。

“一个群众说,你们这个大广告牌砸了我家的鸡笼,要赔偿。

“我赶紧打电话给村里,让他们统计看砸了多少老百姓的东西。然后我又看到幸福大道两边的树全被风刮倒了,接下来有人带信过来说,不好了,成俊村砸死人了。我立即决定跟人武部长到成俊村里去看看。

“我们首先经过新涂村,看到已经地塌土平,房子都没了。然后赶紧去成俊村,人山人海,231省道上,车子已经不通了。我和成俊村书记、村主任赶紧往外抬人,我们一共抬出去7个人,这7个人不是腿上就是头上被砸伤,他们已经不能行走。那时,通讯线路都断了,电话也不通,我就问他们,还有没有没救出来的。

“接着,我们又去最里面的丹平村。我们到达卫星路和231交叉的路头,车子已经无法行走,电线杆、大树全倒在路上,那时天色将黑,路上抬的抬,背的背,伤员很多,是一幅很凄惨的场景。

“当时微信还通,我们就在微信里说,丹平村受灾非常严重,急需人手。丹平村在外做工的老板周全军看到消息,立即开着挖机赶回来疏通道路。

“这时镇里刘书记给我发信息说,让我在丹平全权负责。我在丹平一直工作到夜里1点多钟,一直把路打通到村。这一夜雨下得很大,丹平死亡18人,我们连夜把受伤的送出去,100多名受伤者送到县医院抢救,送到镇卫生院的还不算。

“紧张地抢救到前半夜,省里的领导已经过来了,扬州消防支队的士兵们也到了。我们在陈良初中设了临时安置点,安置了10多个人,无家可归的群众有的投亲靠友去了,有的在阜宁县城有房,就到城里去了。

“丹平村的现场很惨,楼板刮到田里百十米,轿车刮到三四百米开外。现在的村部下,老王滩五队就死了5个人,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小孩。一个20多岁的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也被砸在房子下面,我们刨了两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刨出来,可惜已经死了。

“开始也不知道哪一个村最严重,大家先去成俊村,大约1个多小时以后,镇党委政府集中人员力量到最严重的丹平来救灾。”

王志青主席讲到这里,因为有重要事情要处理,有关村里的其他情况,让我接下来采访丹平现任村书记王克红。

丹平村现任村书记王克红,看起来50岁出头,他高高的,瘦瘦的,是朴实的庄户人家村支书形象。他从回忆“6·23”讲起。

“‘6·23那天上午,我去镇里开会,大约11点多钟到家,我给田地施化肥。两点半钟的时候,我到村部拿东西给我侄儿,看到村部小店里面有几个老人在打牌。回到家里,我看了一会儿电视,准备冲淋浴,因为身上全是汗。

“这时,天突然黑下来了,然后我听到门咣啷咣啷异响。我想关上门,门关不上,我就出来了,大风一下把我刮到竹林里。只一瞬间,我再抬头一看,老村庄第一排八九户楼房全部倒了。我立即跑到我家后面屋子找一位老奶奶,这时,我是光着脚,鞋子都找不到了。然后我又跑到村部,看到一个妇女倒在路边,已被电线杆砸死了,还有一位躺在路边呻吟。你们没有经历过,不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店里面打牌侥幸爬出来的,这个喊疼,那个喊痛,砸死了两个。我们抢救了两个小时,才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被风刮得倒栽葱插在水沟里,他的头在水沟里,腿脚却在路上。

“当天夜里,我一夜没有睡觉,巡查村里,雨伞都没有,一些楼房屋檐下也不敢站。第二天,县国土局、发改委、阜宁中学、阜城镇等部门和镇区都来帮扶救灾。我们挨门逐户分组排查,看屋子里有没有人。有老百姓睡在自家破房子里守东西,生怕一些有用的东西被偷走。村干部和县里来的干部一家一户地跑,动员离开。那些天,我的脚跑得全部肿起来。

“陈良镇共有4个村受灾。陈良镇党委政府让其他村组织队伍过来帮忙排查清理。村部只剩下走廊了,第二天,我们就搭了一个200平方米的临时大棚指挥救灾工作,其他村村部还在,只是有点破损,只有我们村村部完全没了。

“6月24日早上,县委副书记到了丹平村成立救灾指挥所,县镇干部驻村救灾。当时指挥部开的第一个会,就是要求所有的村组长出去都要请假。

“抢险救灾工作最紧张时,县委书记和县长每天都到丹平村来。有天夜里,我们下去巡查过一遍,又回来开会。正准备再下去巡查,夜里11点时,时任县长车子又到了本村巡查救灾情况。

“救灾那些天,帮扶单位来的同志们都吃苦了,天气很热,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大树全部断成了树桩子,站的阴凉地方都没有。县发改委共来了10位同志,大家吃盒饭就吃了一个多月。这辈子估计也不会吃那么长时间的盒饭,有一天大家说,煮点肉和菜吃一吃,可是也没有煮饭的锅。

“中央电视台记者王琳来丹平村采访,他们每次来都是从外面跑进村,有4里路的路程,到了村里,也是在碎磚瓦砾中站着,当时连上厕所都困难,条件非常恶劣。

“抢险救灾结束后,进入安置楼灾后重建阶段。我们丹平村由立邦建筑公司帮助援建。抢工期,赶进度,安置楼建成后一共安置了500多户,摇号487户。每一户村民得到县里5.5万元的房屋补助,加上救助金,每户大约能够得到6万元的补助。大多数人家在自己购房的时候,贴10万元,有些人家家具全没了,需要重新购买。

“要致富,先修路。丹平村重新规划村路的时候,考虑到原来的村路只有3.5米宽,车辆进来没地方转身,没地方停,后来就把这条幸福大道规划为8米。所以救灾当时不让志愿者的车辆进来,因为进来全都堵在路上,救灾的车辆就进不来。

“交通闭塞的丹平村,龙卷风过后,因为建起了幸福大道,方便出村了,许多在外面打工的村民也回家发展了。

“省里出资扶持丹平村一个发展项目,我们流转800亩田地成立丹平稻麦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经营稻谷小麦种植、销售和技术推广,以及农产品初级工服务。由5个村组干部领包,每亩地给群众750元租金,收益分红,亏了亏村集体,不亏群众。从当年盈余中提取10%的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弥补亏损或转为成员出资,5%风险金用于弥补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可以吸纳200多群众做工、施肥、打药水。这个举措获得群众的点赞和支持,不少群众从中获得了收益。群众在奔向小康的进程上,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当我离开丹平村时,发现村部近旁有一户村民家小楼,正在卖蔬菜,我和店主交流了一下,原来是七组村民王友芹家。王友芹说:“以前在外地打工,风灾后看家里环境改善不错,就利用自家房子开了个蔬菜超市,一来不用到外面奔波,二来方便乡亲,自家还能增加收入。”这个农民真有头脑,如今她的小店生意不错。

回望幸福大道边的丹平村,在春天的田野里显得宁静安详,这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庄,承载着社会各界对它的帮扶和关爱,勤劳的人民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陈良居委会的致富梦想

陈良居委会在陈良镇幸福大道东边,我曾来过这里,当时春节将至,阜宁县文联组织一批书法家来到陈良居委会安置点,给群众现场写春联,祝贺受灾群众喜迁安置房,预祝他们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彼时虽然是寒冬腊月,但书法工作者们激情高涨,为居民群众现场挥毫泼墨,书赠春联。现场一片暖洋洋的气氛,人们欢声笑语,兴趣盎然,一户一户耐心等待自己喜欢的春联,迁入新居的幸福和喜悦洋溢在脸上。四组的陈玉珍大姐拿着书法家现场书写的对联喜形于色,她说:“本来准备自家写副大对联,没想到政府送对联来了,房子砌好了,对联送到家来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拿到对联,真高兴!”

安置点群众交口称赞,党委政府把关心群众冷暖落到实处,让群众在寒冬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真是新年新居心里暖,送福送喜颂党恩。

当时的我是第一次到陈良居委会安置小区,看到一幢幢白墙黛瓦小楼,绿树掩映花圃,走来走去的都是喜迁新居开心过年的群众,我心里也是非常高兴。这样的新农村居住环境从前哪里见过,灾后的群众在党委政府重建推动下,幸福生活比蜜甜。

这次我又一次来到陈良居委会采访,我是来了解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现在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村集体经济怎么样的。

陈良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陈克亮一开口就提到那场龙卷风,随后他介绍了龙卷风发生后的救援情况。

“龙卷风发生那天下午,我和村民调主任陈斯金、生产组长周德本三人一起去县城老城区,为村里买防洪闸皮带扣,没想到在省道231上遭遇了龙卷风。

“当时我们在阜宁西城区准备返程时就下起了大雷雨,陈斯金说等等再走,我回村的心情迫切,反问道,难道下雨街上车子全不开了?

“我们行进在329省道上,当车子开到七彩阜宁农业公园牛耕年丰广场正大门时,仍然下着大雨,我已经望见西南方向的天空一道宽宽的黑线。当时几个人议论说,今天雨大呢。不久车子向右拐上231省道上行驶,行了一段,瓢泼大雨更加猛烈,突然望见前方电线杆和大树纷纷倒向公路,我赶紧减速向路右侧靠边停车,可这时车身前后突然裹袭一片黑雾,什么也看不见,车子也停不下来,我死命稳住方向盘,听见车身前后噼里啪啦直响,是冰雹落在车身上,车子被大风刮得飞起又落下,飞起又落下,如此反复数次,四个轮子完完全全抬起到空中,又整体落下!

“我喊后面的组长周德本蹲下抱头,周德本又胖又慌乱蹲不下来。车子后面复印的材料被风刮得乱飞,此时汽车除了最前面驾驶室两边玻璃和前面挡风玻璃没坏,其他的玻璃已经全部碎裂,我只有死命握紧方向盘,死命刹车,我知道我们进入龙卷风风带了。当车子最终停下来,龙卷风过去了,我发现车子离后来受灾最严重的新涂村只有几十米位置,假使我们车子再向前几十米,进入风带中心我们就可能和车子一起上天了。

“风肆虐过后,我们估计村里肯定有情况,赶紧开车回村,15分钟左右把车开到幸福大道上,随即打电话给陈良镇领导汇报刮龙卷风了。

“接着我们立即赶回村里,村里房屋已倒塌一片,赶紧把砸伤的村民往医院送。原来的东华村一二三组房屋倒塌的多,因为是龙卷风突袭,抢救出来的受伤群众,没东西抬,就用门板抬,为抢时间就走秧田跑着送人。我用我的汽车一车拖几个伤员往最近的陈良卫生院送,卫生院当时也停电了,后来又把伤者送到县城医院,一直忙到天黑都没缓过神来。

“村民王梅把小孙女搂在怀里护着,最终小孙女活下来了,王梅却不幸砸死了。受伤的13人,有4个重伤人员后来转往市一院和建湖医院。

“当天晚上,陈良镇上‘君之来会所老板把浴室所有房间腾出来让受灾群众临时居住,一些没受伤的群众后来自己租房。第二天、第三天志愿者送盒饭来,我们把盒饭首先送到群众手里。村干部组织好群众,排队领取盒饭和救灾物资,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没有出现混乱,这时候干部就是群众的‘定心丸!

“6月23日夜里,我们村干部一人买了一个矿灯戴在头上巡逻,防止受伤群众又跑回家去。走到幸福大道,发现有武警车子开进来,我主动上前亮明我的身份,问他们去哪里,他们说是扬州武警消防支队,接到任务去最严重的丹平村。我和民兵营长开车为他们带队,送到丹平。

“6月25日,东台市公安局派来人员支援陈良村,驻点维护治安,中国建筑华东公司、山东蓝天救援队都来到陈良参与救援,我们给中建华东公司送盒饭,蓝天救援队自己烧饭吃。

“蓝天救援队带来自备救援工具:电锯、切割机、镐等。一村民家里的母猪一肚子猪仔,也不幸被龙卷风砸死,蓝天救援队帮助把母猪运走用石灰填埋。

“社会志愿者们发挥大爱往村里送了15天盒饭,后来由镇食堂联系饭店做盒饭送来。那时,我们吃盒饭都坐在地上吃,每天忙到那么晚才吃饭,觉得多好吃呀。

“那些天,231省道边夜里睡了一地武警,很多兵只有十八九岁,有些兵因为年龄小也扛不动粮食,就两个人抬,群众看了都舍不得。

“那些天,我们白天值班,夜里巡逻,眼睛肿得像瓦罐,灾后那些天还连续下雨,所有黨员干部只谈责任,不谈回报。当省市县领导来时,群众一片欢呼声,喊共产党好,这回他们全是发自内心的。

“灾后抢救工作结束后,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受灾村庄规划选址建安置楼。陈良居委会是全县受灾村庄安置楼最早开工、最早交钥匙的。

“灾后重建安置点紧急选地,征用土地,每亩土地给群众征用费2.5万元,土地当中有坟,群众有不到‘大寒不迁坟的风俗,因此从早到晚去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征地清障,只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前期工作。2016年8月22日开工建设安置楼,12月份就建成摇号分房,一共安置了73户。

“整个陈良居委会房屋受损严重的是190多户,一般受损的是141户,一共231户,房屋完全倒塌的有90户,最后建成的安置楼起名幸福家园,小区前面的道路命名幸福大道,2017年陈良居委会摇号分房,是全县所有安置楼最早摇号的一家,因此居委会集体后来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二等功。

“没体验过龙卷风,这辈子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惊心动魄,平时群众和党员干部关系就那样,当灾难来临时,群众才知道只有党委政府可以依靠,把党旗插在废墟上,为受灾群众拼尽全力,干群关系从来没有像这样密切过。

“通过‘6·23,我们干部也净化了灵魂,认识到在基层应该怎么做,不经过这个灾难,不深入思考是认识不清的。

“风灾后两年,受灾群众全部搬进了集中居住小区楼房,县里给我村落实了脱贫任务。陈良居委会充分利用种植杂交水稻制种稻的历史,成立阜宁杂交稻季种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阜宁县东升种业有限公司,实施‘农户+公司+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帮助农民致富。村民入股的,流转给集体的土地每亩得到年租金750元,二次分红得到250元,年收入每亩1000元,另外在土地上做工的,每天30元,保证每年有固定收益。

“为了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里租出一个超市,年收租金12万元,一个农贸市场租出去,年收租金2.5万元,一个仓储收1万元租金,再加上杂交水稻制种稻等收入,村集体积累有望达到18万元,摘掉贫困村帽子。

“为什么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宣讲,每星期宣讲一次?目的就是在农村弘扬正能量,免得群众全跑去信宗教了,原来农村有什么?改革开放40年,现在农民种粮有粮农补贴,不交农业税,有农村医保,和20年前的农村相比进步太大了,不对群众进行教育,不去总结,他们不知道。以前我们把党员集中起来开会,不知道学什么,现在党员到时间就来学习,学习中央会议精神,把地方的发展变化和以前进行对比,我们党员不同于群众,自己要有责任感、自豪感、使命感。”

陈克亮做村书记多年,对基层工作体会颇深。他的话朴素又实在,说的是一个农村基层村支书的真情实感。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陈良居委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阜宁龙卷风
龙卷风
龙卷风
阜宁与世界 有“侨”相连
战场上的“龙卷风”
阜宁欧美同学会:主动交流寻商机 加强合作增实力
疯狂龙卷风
“中国散文之乡”阜宁散文创作掠影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卷卷龙卷风日
终将修复的夏天(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