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资本加码中国EV
2023-12-28黄耀鹏
文 / 黄耀鹏
8月14日晚上,恒大汽车发布了久违的好消息,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纽顿集团(NWTN)向恒大汽车提供5亿美元战略投资,另有6亿元人民币过渡资金在公告后5个工作日内到账。
试图拯救恒大汽车
恒大汽车表示,所有战投资金都用于天津工厂,保障恒驰5的生产和恒驰6、恒驰7量产。恒大不无欣慰地表示:“此次牵手中东资本,将有效解决恒大汽车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
恒大也为拉中东投资做出了重大让步。纽顿集团将获得恒大汽车扩大股本后、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约27.50%,并有权提名恒大汽车董事会的大多数董事。不过,双方交易进程取决于恒大债务重组的有效性,以及恒大汽车债权人确认、监管批准等一系列复杂的前提条件。
消息一出,马上有人指出,纽顿就是天津的艾康尼克,也是一家新能源创业企业,但没有任何车型量产。经过“阿联酋皇室基金”注资后,摇身一变更名为纽顿集团,主营“绿色能源”,于2022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关于双方合作的下一步,纽顿承诺,将协助恒大汽车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每年向中东市场出口3万至5万辆恒驰汽车。又送钱又帮着卖车,如果都能兑现,不只是雪中送炭了,简直是挽狂澜于既倒。
因为艾康尼克PPT造车的“黑历史”,舆论不看好双方合作。在国内恒驰5的产品力虽不突出,但还过得去。但是和FF一样,恒驰在一次又一次跳票中败光了人品。
眼下借着中国新能源品牌强势出海的机会,恒驰5有一个出口的窗口机会。力帆、爱驰、天际,都经历过“墙内开花墙外香”。
何况,这一次纽顿以“中东投资者”身份出现,并非是两个车企合作。如果承诺的资金能到位,恒驰5缓下一口气,还是有可能的。
中东资本投资的规律
恒大汽车不是唯一的幸运者。最近几个月,中东投资机构频频光顾中国新能源创业企业。
6月11日,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400亿元人民币)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
6月20日,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与蔚来签订股份认购协议。CYVN Holdings股份转让和新股定向增发将通过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对后者进行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看上去,中东资本投资的新能源品牌有一些共性:缺钱,有相对强烈的融资欲望(愿意转让部分股权),其它低成本融资渠道被堵住或者已被穷尽。
在美国总统签署了“对华投资限制”的行政命令之后,拿到美国风投的机会将大幅度降低,中东资金是不错的替代者。
与全球大国寻求更多的战略一致性,更深入地参与到大国最活跃的经济部门,是中东资本投资中国的主要脉络。
还有人总结规律,说两个主权基金青睐的,都是做高端车的创业品牌。沙特投资局5月增持美国新能源创业企业Lucid,也是做高端电动车的品牌。
中东主权基金(也有一小部分私人基金),为什么突然青睐各种新能源创业品牌?有人将其与沙特2016年提出的“2030愿景”(该计划致力于将沙特阿拉伯发展成为全球投资强国),以及阿联酋2017年提出的“2050年能源战略”联系起来。
毕竟,自我定位为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做全球投资强国、联通欧亚非的枢纽,这三个目的,沙特明文写到“2030愿景”里面。
这样想当然没错。事实上,这些看上去非常远期的计划,的确指导了中东石油国家对外投资的路线。而它们多年来也一直坚持在非石油石化领域进行多元化投资。这本身是避免将其国民经济的未来绑定在石油上。从本质上,就是一种资产分散配置、规避单一经济带来的风险策略。
投资和碳排关系不大
最近这一两年,中东资本对新能源投的比较多。
有人举出赤道几内亚的例子——石油挖完了,国民经济却没有实现转型,结局多么悲惨。沙特、阿联酋和赤道几内亚的石油储量没有可比性。而且,石油的储量本身是动态的,以前未探明、无法开采或者开采不经济的储量,现在都有了现实经济价值。说沙特等国为石油挖完做准备,纯属无稽之谈。
沙特很清楚,石油作为全球第一规模的能源经济,其垮台一定不是因为开采枯竭。当然,即便垮台,石油采掘业也照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现在那么风光和重要而已。
也有人认为,沙特2021年人均碳排18.7吨,阿联酋20.7吨。如果将出口的石油也计入其碳排,一旦主要经济体开始实行碳足迹和碳关税,那么这些中东石油国家,将在新规则下迎来出口的崩溃。
还有学者表示,这些国家在全球碳排放问题上比其它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但这纯属“碳话术体系”下的“PUA”。
中东提供石油,或者中国提供工业品,最终用户是西方国家。后者享用了资源和劳动,然后碳原罪由供方或生产方背负,这就是碳规则的畸形所在,难道不应该以最终消费者来界定碳排吗?
中东石油输出国,经济转型压力是有的,但要说因为欧美的碳规则,有多么焦虑,可能言过其实了。
何况,如果某个区域市场(比如欧盟)需要中东石油,它们大概率不会因为碳排而给这些石油加上高关税,掐断自己的石油供应。
从前,我们可以说这种自己掐自己脖子的事100%不会发生。这是建立在国家是“理性人”的前提下的。但是,北溪二号没有被炸之前,德国一直不颁发许可证,令我们开始怀疑这一默认前提。
因此,投资医药、互联网,不意味着中东资本要学习怎么做这些行业。自然,沙特或者阿联酋投资新能源,恐怕也并非要自己做新能源车。他们更愿意做一个善意的、泛工业部门、多元化布局的投资专家。
建构长远政治利益
如果将目光放大一点,就不难发现,资产规模占全球主权基金2/3的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投资是全方位的,且更多集中于中国核心优势赛道,既包括互联网、新能源、高铁、生物医药,也包括传统的石化链条、金融,甚至一些基础建设(科威特投资局出资2亿美元入股济青高铁)。
新能源汽车最近才多了一些,但资金量上仍然不能和传统工业部门相比。
2017年-2021年,沙特主权基金大概有20%的资金投向中国。2022年,中东主权基金投资支出接近890亿美元,是2021年的两倍,其中有更多比例的资金流向中国企业。A股上市公司中,有40多家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来自阿布扎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和沙特投资部。
而沙特阿美投资的辽宁盘锦石化项目(精细化工),投资额837亿元人民币,为近年来投资之最。
底层的投资逻辑在哪里,有没有一条投资的主线或者标准来牵引?
有人认为,中国斡旋下的沙伊和解,将让沙特日益远离美国。而现实是,沙特并没有削弱与美国的投资联系。2021年美国公司收购了沙特阿美49%的股份,实际上其电力系统被美国人控制。而沙特电子政务系统,由思科和微软搭建。就在沙伊和解的北京签约期间,沙特在韩国7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奠基仪式也在举行。
沙特从完全亲美,到向中国这边跨了一步,这是战略决定的。中国投资尚未占优,但增长趋势是很明显的。
沙特愿意与中国最具成长性、带动工业元素尽可能多的战略部门捆绑,盈利考虑是非常靠后的,如此广泛的投资规模和门类,诠释了这一点。
说白了,中东资本愿意将自己的钱,与未来最值钱的产业锚定在一起。中东人已经看到,石油美元挂钩的全球金融体系,不会永远存续,没准儿这段日子已经屈指可数。
如此,中东资本对投资安全的理解,不仅基于商业原则,更重要的是投资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大国。
沙特等中东国家,在周围的地缘动荡中深刻理解到,政治和军事实力,才是确保资本安全的根本保障。既然自己很难做到,那么就投这样的国家。否则,就很难解释投那些国内不看好的新能源企业(包括去年的天际),能拉到中东人投资。
与全球大国寻求更多的战略一致性,更深入地参与到大国最活跃的经济部门(也往往是技术前沿),是中东资本投资中国的主要脉络。
这种想法驱动下,就能理解漫天撒胡椒面的投资方式了。至于对国内几个新能源品牌的投资,基本上也属于阿拉丁神灯式的,不大纠结于确定性商业回报。这样一来,虽然介入新能源品牌的阶段很晚,但中东资金更有天使投资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