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有效手段消除金融犯罪隐患,确保金融安全

2023-12-28宋泓均

祖国 2023年21期
关键词:代币金融

文/宋泓均

编者按:为了有力有效捍卫国家金融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消除风险漏洞、提高安全保护水平,最大程度确保金融安全。作为一名曾经在公安战线奋战多年的刑事技术警察和著名金融安全专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宋泓均博士在相关安全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他从技术和证据的视角,对如何保证金融安全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某些容易引发金融犯罪、纠纷和监管中的老大难问题展开分析阐述——

以往在刑事办案一线,我们勘查现场时很不容易只能找到半个指纹,半个脚印或者其它物证、痕迹。我们现在要求在和我们客户以至于是恐怖分子面对面的时候把银行柜台当作犯罪第一现场,在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所有证据留足。这里面所依靠的证据链体系就制造出来了,第一是使用高清晰的人脸识别系统,第二是指纹识别系统,第三是身体外形模糊识别系统,第四是专用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第五是电子书写工具、电子书写材料。这一套新的认证体系都要装在柜面的第一道防线里。

现在,我们国家人脸识别系统特别好用,在广场当中有几万人,可以直接发现哪个嫌疑人,人脸识别系统直接能找到他并能将图片调出来,通过数据库里面比对能找到这个人是谁。现在真正实现了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这套体系我们国家一直比较先进。另外,我们的指纹识别系统,也会在第三代身份证当中得到体现,我们计算机图像识别和未来指纹自动识别技术非常成熟。

宋泓均

再一个问题是我们对电子墨水分类,对某些频谱识别认证的研究利用也要进行下去。我们在整个金融运作过程中会派生多种防范技术体系。我在过去当行长的时候就这么干过,如卖房子,首先把顾客材料拿给律师看一遍,行了就办贷款,然后交给保险公司投保,如果业主还不了房贷的三个月供,保险公司就把房子收了。这些物权材料搞完之后交给公证处做一个公证书,然后交给法庭法院做前期判决,最后把所有要约、责任拍一套照片,做一段录像;形成一套责任明晰的电子证据和书证;已经约20 多年了,这套系统没有出现过问题,我曾在美国在泰国办的国际执法学院介绍过这套系统。美国税务警察出身的教授说比美国做得好。我们一道防线怎么去做?根本是要做到证据扎实,证据确凿。

第二道防线包括负责的官员,合规人员;这里主要是讲我们怎么样用计算机技术组成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是内部审计,这里面我们讲的是风险合规关键问题;另外,银行需要制定新技术标准的审计政策。

另外是IT 监控系统,依照巴塞尔委员会相关规定,再一个要求就是尽职调查,银行要重新建立一个系统化程序。一旦客户无法出现面对面的认证银行就可以终止交易。在此我简单总结一下。

这次巴塞尔主要五个要点:第一点是柜面交易时候留足证据;第二点是计算机备份数据和远程监控,银行能够确定自己标准进行额外监控,提供可疑交易报告还有要求总行直接对支行进行镜面监控;第三点是对电子数据审计和纸面数据审计;第四点是对客户身份识别,可以由代理机构进行审查;第五点是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审查。

如何更加有效规避电子支付领域的安全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打个比方,数字代币就像一个食堂的饭票,要用钞票换饭票。支付领域如同一个大食堂。全部使用了代币,钞票就没有用了。可能造成一个国家财政大权旁落。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加强安全保障,可以把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华为支付合并。首先要制定管理办法和法律,规定出现纠纷或者是经济案件怎样报案,怎样立案,谁有查找数字金库的权限;个人账户的单点登录门户管理,采取什么手段和法律规范管理;检察机关怎样进入数字代币的违法追诉,法院依据数字代币的有关法律判决;在计算机域名管理的背景下,希望设置国内国外两种支付方式,由央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这几家公司联合发行这种代币;等等。为进一步控制支付风险,他还考虑并建议,使用数字代币每人不应该超过2万元。按照国家管理金融安全的要求,超过5 万元就算违法等。

在国外,使用电子货币也有类似的法律法规。用控制个人使用代币的规模来降低风险指数、增强安全系数。此外,这三家公司(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华为支付)也要并入税务管理机制,开办业务前向央行交保纳保证金。各代理代币的商业银行应该和发行代币公司共同管理数据库,按照巴塞尔协议做好风险合规和风险控制工作。使这几家公司和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保持金融业务的公平竞争。

随着金融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安全、人民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人期待对容易引发风险和犯罪的地下金融问题有所了解,在此我为大家进行一个简要解读:地下金融是一个交叉、杂化的综合问题。它在协助沿海部分地区自组织经济行为超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对传统的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制是一种挑战。我们依据金融生态与环境理论,对相关地下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探讨。

地下金融的属性和类型

(一)属性。金融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事实上分为国家金融机构和地下金融组织。地下金融是以经营行为的非正规性、隐蔽性为特征的金融行为。地下金融组织包括民间金融和非法金融。

1、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是传统、公开的小额借贷、租赁、质押借贷、典当、高利贷等金融业务的统称。个人之间的借贷、企业之间的借贷、企业集资、自发性互助性质的“合会”、民间票据贴现、典当行、调剂商行融资大多属于正常民间融资;

2、非法金融。非法金融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金融行为。非法金融是包括违法集资、洗钱犯罪、金融欺诈、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统称。非法金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体制内的非法金融行为;体制外的非法金融行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违法金融行为;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违法金融行为。非法金融行为表现为高利贷、高风险、金融欺诈、隐蔽多变、不可控制金融行为等。

3、非法金融组织。所称非法金融组织,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等金融业务活动的组织。非法金融机构的筹备组织,视为非法金融机构。

(二)类型。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地下金融形式来分析我国地下金融的概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非法集资。由于在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规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从事的非法集资活动。

2、地下钱庄。地下钱庄是民间对从事非法金融业务的一类组织的俗称,其金融业务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买卖外汇、非法借贷拆借、非法高利转贷、非法典当、私募基金等;地下钱庄也容易为违法犯罪提供资金或现金转移便利,从而成为洗钱的工具;一些企业的经营资金收入通过地下钱庄出入境,可以不在账目上体现,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开展非法金融业务、地下钱庄为犯罪分子提供洗钱的通道。

3、私募基金。目前,私募基金行业作为庞大的灰色金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这些私募基金行业在全国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并且资金流动十分活跃。

4、标会。标会的运作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建立在亲情、乡情、友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用于生活救急,一般金额不大,带有合作互助性质。

5、合会。各种以获取暴利而非生产性投资需要和解决临时生活大支出需要为目的的非法合会组织。由于“合会”本身运作不规范,加上其活动的隐蔽性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倒会”事件时有发生。

(三)国际资深地下金融组织套利特点

1、高利转贷、两头获利;

2、运用各种票据诈骗;

3、利用国外中、长期信用证在国内银行抵押融资;

4、突然撤消信用证、截流资金或货物;

5、利用在我国内申请的对开信用证、套死国有银行;

6、突然宣布在国外的企业破产、免除债务;

7、宣布货物在不可抗力情况下失踪;

8、使用套取的资金用于金融投机。如:房地产行业、证券、基金等;

9、恶意制造虚拟资金、扰乱金融市场;

10、勾结当地高层腐败分子形成利益共同体。

地下金融对国家金融业的影响

地下金融活动对正规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分流存款、分割贷款业务,形成了黑市利率,对国家利率政策不利;在利益驱动下,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机构,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少“会头”携款潜逃的事件给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地下金融贷款利率高,对借款人有比较大的压力,很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为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一些非法金融组织依靠暴力手段维护地下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演变成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经济组织。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些城镇中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信用基础,运作良好,已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

地下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地下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作为农村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对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增加农户的投资,对农业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是非常“脆弱性”的行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明显,农户的还款能力是很难有稳定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高利率运行,可能更会加剧一些经济落后、自然条件较差地区的贫困化。尤其是一些农户家庭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举债高利贷成为唯一可能的选择。沉重债务压垮的不仅是个别家庭,还会连带这些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村经济。在地下金融并不发达的中部省份,调查结果显示,地下金融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比较大。个别获得地下金融支持的农户,确实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了资金支持,克服了依靠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难的问题,对于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从本质上讲,地下金融的“趋利性”决定了这种金融形态并不适合去支持相对脆弱的农村经济。

地下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地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的效果是负面的、消极的。地下金融组织如果主要服务于地下经济,那么,对经济发展不利;如果主要服务于公开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客观的。一段时间,福建地下金融与浙江省地下金融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还是非常分散的民间合会形式,后者已经向民营信用社、银行等现代金融机构组织形式过渡。黑龙江省的地下金融附着在地下经济身上,依靠企业非法转贷、拆借等形式为地下经济服务。不同地下金融形式对经济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地下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地下金融也会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临时性周转和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为自然人提供应付生活急需的小额贷款等。反映了正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服务不到位;据有关部门反映:正规金融对需求者的满足率只有30%。其他只有通过非正规金融来满足。地下钱庄的非法外汇买卖交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正规外汇买卖渠道无法适应全部的市场需求。

“倒会”的影响。由于标会的投标利息没有上限,“得会者”对“会钱”的用途和还款来源并没有义务告知其他成员,倘若中标利息过高,但其经济基础过于薄弱,或是将会金用于赌博、转放到更高中标利息的标会以赚取利息差,以会养会,形成“会套会”、“会抬会”、“会串会”,金融崩溃的概率就会增加。一旦会首或会员中出现欺诈逃逸,就会导致支付链和信用链的断裂,产生连锁反应,发生大规模的倒会风波,引发社会的局部激烈动荡。

地下金融崩溃和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地下金融的兴起和成长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对缓解资金供求紧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这种金融活动是出于获益目的的自发组织。交易、运作于国家金融法规和法制框架之外。它的组织仅靠当事人的信用来维系。当地下金融组织在没有道德的约束,变相为少数人所利用,作为谋取高额利润的工具时,信息不对称,交易安全受到侵害。就形成倒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和参与家庭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破坏性大。其主要风险是会员和会头的信用风险。由于缺乏诸如经济、抵押等担保规范的风险管理措施,会员取得会款后,一旦经营不善或有天灾人祸,就无力应回。对于会主而言,一、二名会员不应会或许能承担垫付会款,如果多名会员不守信,会主将无力承担垫付责任,因此会萌生逃会念头,从而导致资金补充不到位,资金链断裂,引发倒会。同时,由于会与会之间交叉重叠,信息严重不对称,一处倒会就拉垮其它标会,引发大面积倒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资金蒸发。地下金融资金的运作没有任何监督,会与会重叠,管理跨度大,精度低,效率差;标会资金投资方向避免不了失误,资金运用不当。不排除大量的标会资金用于赌博、挥霍性消费,因此标会的资金就会按每次3%的概率损失,最后使标会资金消失殆尽。

(三)歪风横行。由于“入会”利率高,使许多人想入非非,把“入会”作为一种发财的途径,这种错误认识助长了一些人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心理,造成了入会的农民不种田、商人不经商、干部职工不务正业的歪风蔓延。还有一些人专门经营“钱会”,当起“会头”,进行高利盘剥活动。

(四)造成经济灾难。民间“标会”看似严密,实际弱不禁风。其原因有三:

1、“会头”或“会员”中混进诈骗分子,最终导致“倒会”;

2、遇上一些“会头”或“会脚”生意大亏本,或把资金用于挥霍、赌博、还债等不正常用途,最终将会变成“空壳”,导致“倒会”;

3、掏空群众积蓄。遇上不守信用的“会员”,把“会钱”标走之后却以种种借口拒不缴纳“会钱”,叫人无可奈何,导致“倒会”、想掏空群众积蓄。

(五)间接提高民间借贷利率。宏观调控以来,民间借贷利率明显提高。

相关危害

(一)非法集资用于恶意放贷。例如:赌博贷款,无法收回;一些会主使用聚集会钱进行疯狂挥霍,恶意高消费;一些诈骗犯利用会主身份标空会,骗套标会现金,得手后隐藏并予转移;一部分群众标会被赌博分子利用为聚集赌资的捷径,导致债台高筑,也是标会非法集资造成的必然后果。

(二)难于控管。与正规金融形式相比,地下金融行为因分散、隐蔽、借贷规范性差等多种原因,我国政府至今仍没有出台对地下金融的可行的管理方法,使管理者对其无可奈何。

(三)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治安。破坏社会生产、生活。标会活动的扩展,必然引起恶意标会、标空会、债务纠纷甚至暴力冲突等事件,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并增加各种违法案件的发生概率。

(四)社会不稳定的巨大隐患。地下金融大多有黑社会背景,所从事的跨境资金的非法交易和流动,为走私、贩毒、黑社会的犯罪活动、罪犯潜逃提供洗钱、结算的渠道;地下金融的“庄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卷款逃逸,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它的存在会构成一个区域社会不稳定的巨大隐患。

法律才是保障金融安全最重要的武器

随着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出现变化,需要解决的风险隐患也不断出现变化。这其中很多方面都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法律问题密切相关。银行对借款企业要有最后的威慑手段。为完善法律彻底防范金融危机,要高度重视金融生态对经济的影响,而完善相关法律,培植良好的金融生态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猜你喜欢

代币金融
美国证券法框架下数字代币发行的监管实践与启示
首次代币发行监管的行为经济学路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