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2023-12-28陈慧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思政评价

陈慧慧

(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上海 201512)

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抽象性,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困难。数学教育者只能依靠自身教学经验引入思政教育内容,缺少系统且科学的数学思政教育体系[2]。教师是数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究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系统地研究思政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一、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背景

高毅德[3]提出“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继续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功能,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两者同向同行。

高毅德[3]提出课程思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顶层内容体系架构”。安阳师范学院的李德贺等[5]人认为把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数学类课程教学,应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世界观;融入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融入国家建设与社会时政数学类课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融入生产生活实践数学类课程,培养创新意识;融入数学之美,提升美学修养;融入数学家故事,传承科学精神。李艳娜[6]将课程思政切入点划分为“辩证唯物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个人良好品质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五点,并提出了适用性、积极实践、具体化三个原则。

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

本文研究了高职数学公共课程“高等数学”的内容,把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分为六个大类,如表1:“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元素表所示。

表1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元素表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的策略

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都需要修数学类课程,而数学恰恰也是让学生望而生畏的课。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案例和分析案例,得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的三个基本策略。

(一)设立数学思政目标,挖掘数学思政元素

数学课程思政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确定思政目标,才能根据目标来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1.研读课程标准,整体把握目标。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挖掘数学的思政元素,应该围绕着这个整体目标进行。

2.精选思政内容,确定章节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思政元素,确定每一节课的思政目标,既要考虑本章节知识的特点,又要结合时事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数学史发展历程等一系列因素。设定章节思政目标应符合以下三个原则:(1)科学性。思政内容首先必须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师课前要广泛查阅资料,保证自己的思政内容是科学可信的。(2)相关性。思政元素要与学生所学知识点有关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思政内容与数学知识相距很远,不仅脱离了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也会使学生反感。(3)适应性。思政元素要适应学生认知水平。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有限,如果思政教育的内容太深奥,使学生无法理解,那么课程思政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困惑。

3.立足辩证思想,审视数学知识。数学课堂的课程思政要贴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数学中的很多思想方法都含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特点,比如数形结合,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地归纳思想,古代数学机械化算法等,都蕴含着辩证主义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地审视数学知识,通过一个个知识点逐步地渗透这种思想方法。

(二)把握思政融入时机,巧妙融入数学课堂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7]。数学课程是数学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在课堂的开始、中间和结尾三个时间点,把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开始时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引入新课环节融入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主要有启发式、故事式、情境式,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1)启发式。教师选择在引入新课阶段融入思政内容,应用各种素材进行类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讲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故事式。有时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逸闻趣事放在引入部分,以故事的形式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教师在讲微积分前可以介绍微积分的故事: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奠基人,我国古代庄子的著作中有对无限的明确认识,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了有关微积分的著作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探究数学文化。(3)情景式。教师在讲有关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时,可以先创设一个与生活或者学生学习的专业相关的情景性问题,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教师在讲“曲率”时,可以播放“火车由直道转入圆弧形弯道”的视频,让学生思考:轨道的弯曲程度如何,才能使火车转弯时平稳行驶?设置数学问题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用处,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2.授课中选择时机融入思政元素。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融入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有两种融入方式:(1)画龙点睛式。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关时,可以在讲完知识点之后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教师在讲解极限原理后,以画龙点睛的方式进行引申,极限的目标希望我们不忘初心,无限接近要求我们砥砺前行,求解的过程需要我们具备精益求精,方得始终的工匠精神。这样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观点。(2)见缝插针式。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某个知识点或者是解决某个问题时,可以选择时机,见缝插针地融入思政元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或者是不会解题等各种困难。面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通过数学家华罗庚的事迹鼓励学生要有不畏艰险、发愤图强、勇攀高峰的精神,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3.结束时融入思政元素。很多教师选择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融入思政元素。此时授课内容已经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整节课的内容,对主题进行总结升华,也可以介绍有相关性的数学家和数学故事,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1)主题升华式。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本节课的主题得到升华。例如,在讲完定积分后,教师总结: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养小德才能成大德。这既与主题呼应,又深化了主题思想,突显思政效果。(2)微视频展示法。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通常会留五分钟让学生整理笔记,或者完成课堂作业。其实,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播放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内容可以是一位数学家的生平,或者一个数学文化,还可以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这有助于传播数学历史,增加学生的数学文化,培养他们的辩证思想。

教师也可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情境,整体融合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一般是在每个章节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阶段,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三)针对课程思政目标,开展多元化评价

为了检验数学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必要的评价方式不可缺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教育功能,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改善学习习惯,更好地达成数学课程思政目标。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定量评价是为了量化考核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给学生打“平时分”,积极的课堂行为可以加分,而消极的课堂行为会扣分。最后累计的分数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情况。定性评价则是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认真细致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还可以更加科学准确的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一般要在学期结束为学生作一个总结性评价,评价是以评语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和家长,这个评价总体性地反映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教师做好形成性评价,才能从细微处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问题,衡量每一阶段课程思政的效果。

3.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采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学生在学校和教室里基本能遵守纪律,但是到网上就有些自由散漫。网络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针对学生上网课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量化考核评价。同时教师也要教育学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遵守法纪法规和社会公德。线下评价和线上评价相结合,既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多渠道地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的有效途径。

结语

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和教师的一个共识,这方面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