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
——评杨亮教授《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

2023-12-28李金松

殷都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士国史翰林

李金松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自上个世纪以来,由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出版与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的推扬,对元代文学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元曲与小说等俗文学,而对于诗文,则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自本世纪以来,对元代诗文的研究日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先后出版了《元诗史》《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元代奎章阁学士院与元代文坛》《奎章阁文人群体与元代中期文学研究》《元代诗学通论》等论著,极大地推进了对元代文学的研究。在上述论著之后,杨亮教授推出了他对元代文学研究的新著《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此书是元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无论是内容还是选择的论述角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拓深了学界对元代文学的研究。

《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是杨亮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在此书之前,杨亮教授著有《宋末元初四明文士及其诗文研究》,并出版有古籍整理作品《袁桷集校注》《王恽全集汇校》等,在元代文学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有非常扎实的元代文献根底。因此,杨亮教授对元代的翰林国史院与元诗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深入探讨,立论坚确,颇多新见。在我看来,《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一书有两个方面值得称道。

其一,对翰林国史院制度的探究。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制度架构,而这种制度架构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文学书写及其美学形态。正是因为制度与文学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关系,所以,近年来学界在这一方面推出了不少成果,如《唐代铨选与文学》《清代翰林馆阁与文学研究》等。杨亮教授的新著则是从元代设立的翰林国史院这一制度,讨论其与元代诗风的关系。因此,在《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中,他花了相当多的篇幅讨论元代翰林国史院这一制度。根据杨亮教授的研究,翰林国史院这一名称只有元代才有,“全称为翰林兼国史院,是翰林学士院与国史院的合称”(第26页)。而这一制度的设立,是先有官职、后有官署的。在职能上,翰林国史院主要是“起草诏书文诰、备顾问、修史、撰写青词和祝文、祭祀、经筵、奉使、掌兵等”(第75页)。翰林国史院所承担的这些职能,其中涉及到文事的有起草诏书文诰、修史、撰写青词和祝文等。而这些文事活动,都是国家话语行为。作为国家话语行为,有其一贯秉持的美学与风格规范。对于翰林国史院官员的构成,杨亮教授综合有关资料,进行了考述,并以表格的形式在书中展示出来。虽然翰林国史院官员的来源有荐举、科举、世袭蒙荫等不同,但从表格所示,基本上网罗了有元一代很具影响力的作家,如郝经、阎复、王恽、赵孟頫、袁桷、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柳贯、黄溍、欧阳玄、吴澄、苏天爵、萨都剌、董文用、刘因、姚燧、张翥等,呈现了元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因此,杨亮教授在书中对元代翰林国史院制度的讨论,其实是对元代的文学进行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拓深了我们对元代文学的认识。

其次,翰林国史院制度下的诗歌书写。翰林国史院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元代的诗歌书写。对此,杨亮教授在他的这部新著中作了多维度的探讨。在他所作的探讨中,亮点颇多,但有两个亮点最值得注意。(一)对扈从纪行诗的讨论。扈从纪行诗这一诗歌类型在元代以前是没有的,只有元代才有。元代之所以产生扈从纪行诗这一诗歌类型,杨亮教授指出乃源自“元代特殊的两都巡幸制度”(第338页)。因为元朝皇帝巡幸于上都与大都之间,翰林国史院的官员大多作为随行人员扈从,如袁桷、黄溍、胡助、柳贯、周伯琦等。这些官员在扈从过程中,他们用诗歌抒写沿途以及上京的所见所闻,并蔚为大观,成为元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如翰林国史院的翰林直学士袁桷,被虞集在《送袁伯长扈从上京》一诗中称为“从官车骑多如雨,唯有扬雄赋最高”,先后有五次随行扈从,“创作了很多扈从纪行诗”(第346页),这些诗大多收录在其“开平四集”中。对于这些扈从纪行之作,杨亮教授认为:“具有非常大的文献价值”“极大地增加和丰富了元诗的意象”“对于改变南宋以来卑弱萎靡的诗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363-364页),高度肯定了元代扈从纪行诗的史料价值及其在元诗、中国诗史上的诗学意义。(二)对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创作的关注。对于元代的诗歌创作,学界比较关注汉人文士的研究,而对源自少数民族的诗人,关注不够,缺乏深入的研究。杨亮教授在他的这部新著中,深入地探讨了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书写。在区宇混一的疆土架构下,元朝的翰林国史院揽入的文士除汉人外,还有蒙古人、色目人,如阿鲁图、回回、巎巎、萨都剌、马祖常等,真正体现了与疆土一致的风雅混一的格局。尤其是色目文士,尽管他们活跃于元代的中后期,但在元代的文坛上是可以与中原文士交相辉映,“个中优秀者足与汉人文士佼佼者相颉颃”(第366页),他们的诗歌创作诚如顾嗣立在《元诗选》中所说的那样:“真能于袁(桷)、赵(孟頫)、虞(集)、杨(载)之外,别开生面者也。”因此,杨亮教授对翰林国史院中的色目文士的诗歌创作进行了颇为深入的探讨,指出这一群体的诗歌创作在风格上具有“清”“丽”“雄”的特征,具体分析了导致形成这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并阐发了以色目文士为代表的西北作家群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本于民族气质,发乎自然性情,以其清新俊逸、明媚绮丽、充满血性阳刚的创作风格突破原有的僵局,丰富和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内在特质,其明朗的笔调、开阔的意境、强烈的现实感、充满旷野气息的生命意识和进取精神一定程度是恢复了建安以来的风骨传统。”(第387页)杨亮教授所作的这些探讨,识见卓越,极大地推进了学界对元代文学的研究。

诚然,《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一书中对元代翰林国史院制度下的诗歌书写所作的探讨亮点颇多,以上所述两点不过是其中的荦荦大者。

概而言之,杨亮教授《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一书在架构上宏观观照与个案的具体研究有机结合,论述坚实精深,胜义纷呈,是元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元代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文士国史翰林
Valley-dependent transport in a mescoscopic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device
蔡国史地问题研究
论玉山雅集与元后期文士群体的追求
臻于“纯粹”的布衣文士:洛地先生
清代布衣文士蒋德诗文辑
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铭记——山东省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荟萃 前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
A novel 4π Gd-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ion system∗
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