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教育趋势分析

2023-12-28刘慧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纪念馆博物馆文化

□刘慧/文

博物馆、纪念馆是具备社会教育作用的公益性单位,其承载着进行文化传承、宣扬的基本功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进行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越来越强调“兴文化”的重要性,为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这个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探索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职能的途径,发挥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文化传承和宣扬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教育目标。

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如何拓展博物馆、纪念馆的教育功能,突出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关键影响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是当前博物馆、纪念馆教育工作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突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教育职能的重要性

在各个城市之中,博物馆、纪念馆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展示地方形象。博物馆通过对历史文物进行实物展示等方式,让人们看到前人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对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教育目的被提至首位。教育功能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而且是首要任务。以博物馆、纪念馆作为载体,能够让文化教育更具直观性、服务性、全面性,帮助受众以多维度、更立体的视角探寻文化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发展方面的追求也逐渐提升。博物馆、纪念馆有责任承担起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作用,突出其社会教育的功能,进而增强人们的爱国思想,同时帮助人们在了解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的背景之下,不断激发自我的潜能,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1]。

因此政府部门要注重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博物馆、纪念馆要做好历史资料的收藏与管理,更好实现对公众开放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传播历史文明思想,实现其教育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当前阶段,博物馆、纪念馆举行的各项教育活动,要能够顺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还要紧随时代潮流,探索实现改革与发展的途径,在能够实现各类文物、文化更好保存的基础上,为我国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其特征

2.1 推广公众教育和终身教育

博物馆、纪念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单位,是面向公众普及知识和进行知识更新的社会学校,肩负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目前,“终身教育”的概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博物馆、纪念馆涉及专业学科众多,包罗的知识层面非常广,对社会大众具有普遍吸引力,可以满足大众在各年龄段综合学习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博物馆、纪念馆观众所具有的广泛性、无序性、自发性、自由性特征,就是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教育、终身教育的完美契合点。

2.2 补充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是家庭和学校以外的文化教育机构对人民群众和少年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实现场所,其特有的馆藏和情景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博物馆、纪念馆教学主要通过学校课堂难以实现的实物教学、情景教学和体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博物馆、纪念馆资源相关的主题内容。如:在湖南烈士纪念塔,可以通过庄严肃穆的缅怀仪式以及参观湖南人民英雄纪念陈列馆,帮助学生深入感知英烈故事及其所承载的革命传统文化,进一步升华爱国爱党情感。

2.3 赋能科学研究成果利用

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纪念馆的核心业务之一,其成果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促进受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的素材。博物馆、纪念馆以固定的展厅或者其他展览场所为基础,依托相关设备和技术按照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或逻辑和组合,将一定数量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陈列展示,结合讲解等社会教育形式,引导受众从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以此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功能最大化。以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为例,通过对当时毛泽东、杨开慧等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物件等进行复原陈列并依托其进行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了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生命力、影响力[2]。

3 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现路径

3.1 由讲解式参观向体验式教育转变

讲解员应用语言艺术,通过介绍场馆及各类文物、资料的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文化和历史实物,是博物馆、纪念馆实现社会教育的重要方法。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渠道的不断拓宽,大众对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挑剔,他们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再满足于讲解这一传统、单一的信息获取方式,而是更讲究与展览之间的互动,更期待感受亲身参与的体验感。展览陈列作为实施社会教育的载体,需要持续更新设计理念,完成侧重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展陈方式由传统的静态、孤立到动态、关联的交互体验转变。要通过现代的科技技术将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听觉、触觉等能识别的感知信息,调动观众的参与欲望,由简单、被动接受信息的单向交流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增强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就宣传教育输出方式而言,在传统讲解基础上,还需要广泛结合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呈现手法,用更加柔性的表达来提升教育的可接受度和可吸收度。以湖南烈士公园为例,其充分挖掘湖湘英烈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微宣讲、文艺宣讲、沉浸式舞台剧的形式构建起互动式、体验式“潇湘之子”主题宣讲体系。其中,微宣讲以小故事生动反映大主题,充分发挥即时性、交互性的传播优势;文艺宣讲将极具湖湘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与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紧密结合,促进三者之间的相互赋能及融合发展,以文化人,以情动人。舞台剧《潇湘之子》以沉浸式演出手法追溯湖湘文化发源和传承的历史脉络,讲述一代又一代潇湘之子在各个历史时期勇挑时代重担,以天下为己任的动人故事。上述宣教方式得到受众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中国纪检监察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推介。

3.2 由统一性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

博物馆、纪念馆受众因为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职业习惯等存在差异,以团体为单位的组织式、统一性教育已经不再适宜于人民群众,博物馆、纪念馆应采取自由参与的、多元化的、个体打卡式教育方式,更好地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标。这就需要博物馆、纪念馆在实施社会教育时坚持深入分析各类观众的特点、需求,设计具有差异性、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获得更具实效性的成果[3]。

一是教育内容要更加丰富,与当下热点话题结合更为密切。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历史文化、馆藏文物等方面,更应该具备发散思维,挖掘本馆所具备的文化资源,找出其可以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热点的方面,与社会教育内容相结合。如:湖南烈士公园在传统红色教育基础上,结合当今文旅融合的趋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于结合“红色、绿色、古色、金色”,面向社会开放了公益性质的“芳草课堂”,拓展了自然科普、传统文化、生活美学等社会教育内容,深受广大受众喜爱。二是聚焦目标人群,精准设计教育方案。针对青少年群体,可以通过讲解员职业体验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入感知文化内涵并从中汲取力量,青少年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由被动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针对党员干部群体,可以紧密结合主题教育要求与内容,结合受众年龄、职业背景、文化层次等因素,设计优质、多元、系统的“菜单式”服务,可以结合教育主题设计活动流程、定制讲解内容,根据党员年龄匹配红色观影、录制主题音频等多元化学习形式,保障党员学习教育品质。

3.3 由单一实施向协同发力转变

博物馆、纪念馆肩负着促进文化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公民文化权益,构建美好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的使命和任务。在对外开展宣讲、宣传工作期间,博物馆、纪念馆要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举办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突出博物馆的工作职能[4]。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发展要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以传承弘扬先进文化和促进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科学发展为导向,更新观念,创新发展。

一是与学校融合。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要求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纷纷探寻“馆校合作”路径。以湖南烈士公园为例,它与长沙市教育局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在充分利用湖南烈士纪念塔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政教育教学基地、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培育思政品牌,培养思政教师队伍方面达成共识,并从建立领导机制、联络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三个方面约定了合作形式。以“课程前置+实景教学+探究式学习+成果展示”的模式打造“有风景的思政课”,形成了青少年红色思政教育闭环,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与社会资源融合。博物馆、纪念馆受众具有广泛性,有助于积极打破单位壁垒、行业壁垒、学科壁垒、体制壁垒等,进一步激发融合发展活力,能够让社会教育更具生动性、可亲性。近年来,多个博物馆、纪念馆融合媒体资源推出了《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文化节目,同时依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搭建起宣传新矩阵,制造了一系列舆论热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博热潮,获得了很好的“跨界”效应、“出圈”效应。而在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运行的蜂巢学习网络亦非常引人注目。“蜂巢”由博物馆、图书馆、学校等非营利创业机构及包括教育者、设计师、创客等在内的个体组成,形成合力,为年轻人创造超越传统教师的、开放式的学习机会。这些都是博物馆、纪念馆融合社会资源来普及和推动博物馆、纪念馆社会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和推广。

4 结语

博物馆、纪念馆要提升其社会教育职能,完善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要转变工作策略,并开拓新的工作模式。博物馆、纪念馆的馆员要合理利用资源,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实现馆内历史资料、珍贵文物等有效利用,将社会文明更好地展示给大众,进一步提升民众的文化、思想的内涵。只有民众有兴趣积极参与馆内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博物馆、纪念馆才算真正实现了社会教育职能的展现。■

猜你喜欢

纪念馆博物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博物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