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外语课堂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3-12-28马雯雯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红色

□马雯雯/文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品质。它深刻地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文化,为大学外语教育提供了鲜活文化资源。大学外语课程由于其人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将红色文化要素有效地融入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教学之中。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红色精神的引导功能,应充分发掘红色元素,重视英文经典阅读,丰富红色文化主题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自信的树立、爱国主义意识的提升,对文化差异形成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自觉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把红色的故事讲给全世界,把中国的好声音传播出去。基于此,本文从外语学科的特征出发,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外语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指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考、继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1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外语课堂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1.1 深化外语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外语教学思政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期的青年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各学科的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正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将其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建设者[1]。外语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学时数量多、时间跨度大、知识覆盖范围广,对实施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作为外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

1.2 传播红色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文化软实力在各国的竞争中日趋重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速度明显加快。外语教学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对外交往人才,要想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大力培养外语人才。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在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外语教学应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外语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用红色文化进行外语专业的思政教学。

2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外语课堂红色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外语是一门具有较高难度的公共基础课程,存在着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模块,教学内容繁重,知识点密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外语教师,以应试为导向,注重外语学习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时间去关注思政内容的教学,不会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这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认同感都是不利的,严重影响了外语教学的思政效果的实现。为此,外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教师要将红色文化渗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能自觉从百年的历史中领会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坚定“四个自信”,提高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2.2 教师对红色文化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以考核、考试为主,注重语言知识与考试技能的传授,致使相关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足。一些老师甚至认为“红色文化”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辅导员的工作,与外语教学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外语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这对于进行比较分析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中国传统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多样性令一些学生对其产生了新鲜感。大学生的三观还在形成期,因此有的大学生容易被外国文化的表象所迷惑,对其他国家文化产生盲目崇拜,反而漠视中国传统观念,这与大学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大学外语教师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自觉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外语教学中,把红色故事讲得更好,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从而使他们能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糟粕,把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2.3 红色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的路径较为单一

外语课程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有所不同,它应当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尽管很多大学外语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在课程思政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但是也存在着外语教学中的“红色文化”融合途径比较单一、融合方法比较死板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推进外语课程的思政工作。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路径

3.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适时导入红色文化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拓宽眼界、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国外文化中汲取精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外语运用能力。大学外语教科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内容涵盖人文、科技、教育等。因此教师要重视教程,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挖掘。在引入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引入红色文化。以《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中的“梦”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以将中国梦(Chinese Dream)和美国梦(American Dream)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中国共产党人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2],从而激发学生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文化差异的思考,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要善用运用名人名事。张桂梅校长是近年来互联网讨论的热点,也是“红色文化”的代言人。她创办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女高,让大山里的女孩也能有读书的机会,她用革命的精神来塑造灵魂,让她们成长为独立自强的女性。她的校训“我天生就是英雄,不是废物,我是站在伟大人物的肩膀上,轻视那些卑贱的胆小鬼;我生来就是高山,不是小溪,我要站在巅峰,看着平凡的沟壑”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女高人,让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深入讨论张桂梅校长的事件,结合外文译本和外语教学,将“四个自信”的知识融入外国语言文化之中,在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同时,让他们对红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

3.2 合理利用第二课堂,突出红色文化主题特色

第二课堂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活动,它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外语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学外语教师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外语的特点为切入点,选择与学生专业水准相适应的主题,并精心策划各种活动方案和环节,增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可以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外语角、“学党史、悟思想”讲座等系列活动[3],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红色文化融入自己的内心。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举办外文红诗朗诵大赛,让学生既能提高外语口语水平,也能在此过程中回顾红色历史,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3.3 重视红色英文经典阅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外文阅读常常渗透英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是学生认识异国文化的一扇窗户。通过对当前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方式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大学外语教学相关从业者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文化意识为核心的外语教育实践方案,重视学生在情绪与态度方面的批判思考。外文阅读,与该方案目标相吻合,既能加深学生对外语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又能让他们将外国文化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进行比较和思考,从而得到批判思维的养成与发展,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老师要将红色文化与英文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定期引导学生们去读英文的红色经典。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明日中国》《红色人类的五分之一》等红色经典,都可以用作相关阅读材料。其次,教师可从课堂上选择以上红色书目的片段进行分析,《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和其他红军领袖的采访语录,中国共产党人在访谈中谈到作为一个个人在集体地创造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内容,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集体文化特点。加之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他者”,成长在美国的个人文化背景下,从这些阅读材料中进行补充教学,更能让学生明显地体会到中美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4]。在阅读并对相关书目展开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吸收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力量,还能对不同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养成跨文化意识。

3.4 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汉英翻译实践

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而翻译则是一种沟通的桥梁。在外语教学中,翻译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语言、文化、技术只是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而译者的翻译水平和跨文化素质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强化。大学外语老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带领同学们到红色文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红色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景区的外文介绍、公告语等进行分析,探讨其翻译存在的语用错误,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讨论,总结归纳翻译经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多渠道开展深度合作,给予一批外语口语良好、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实习机会。在实习结束后,鼓励同学们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传统课堂上的死记硬背相比,“做中学”的翻译经验能明显地消除部分大学生外语无用的观念,从而使他们产生无限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实际语言翻译技能和跨文化意识[5]。同时,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能使学生翻译水平得到提高,为他们在未来讲好中国好故事、弘扬好声音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伟大文化。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更是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养成跨文化思维意识,实现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此,大学教师要将红色文化与外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深厚的红色文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元素,提炼红色文化精华,同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让他们继承红色基因,在不知不觉中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红色
红色是什么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红色在哪里?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追忆红色浪漫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