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画学派剪纸动画的编剧体系研究

2023-12-27朱晓飞

大观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

摘 要:中国动画学派的诞生对现今中国动画制作的本土化表达影响深远,尤其是剪纸动画,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典型创作模式之一,其独特的美术表达和丰富的剪纸动画样式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对剪纸动画内容的追根溯源和不同时期剪纸动画编剧创作情况的研究甚少。现从编剧角度入手,对中国剪纸动画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使更多人明白故事来源的重要性。民间故事是动画创作的重要来源,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民间故事与剪纸动画的联系,结合中国动漫产业,发现中国动画创作人对民间故事的甄选一脉相承,贯穿中国动画学派发展始终。由于学术方面关于剪纸动画编剧的研究尤为不足,所以从编剧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动画学派;美术片;剪纸动画;民间故事

注:本文系2022年南京艺术学院“剪纸动画数字化创新研究”项目“中国动画学派研究之民间故事在剪纸动画中的广泛应用”(NYXT2022007)阶段性成果。

一、中国动画学派的剪纸动画发展历史

(一)中国动画学派剪纸动画界定

剪纸动画是将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美术片类型。中国剪纸动画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动画学派中的重要门类,也是当时中国美术片创作的重要形式。

(二)剪纸动画发展过程

从中国动画学派的发展时间线来看,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这段时间的剪纸动画发展尤为瞩目。

笔者整理了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剪纸动画的主要作品。

20世纪50年代有包蕾编剧的《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虞和静编剧的《渔童》(1959年)、伍伦编剧的《济公斗蟋蟀》(1959年)、严励编剧的《猴龟分树》(1959年)。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突出中国动画的特殊性,具有国际视角,立足于中国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有改编自左文童话的《山羊和狼》(1960年)、金之平编剧的《一条丝腰带》(1961年)、包蕾和张士杰编剧的《人参娃娃》(1961年)、钟子芒编剧的《等明天》(1962年)、包蕾编剧的《金色的海螺》(1963年)。20世纪60年代的剪纸动画延续对中国特色动画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动画制作人都曾经去外国学习,但是几乎所有创作人都进行了“中国动画样式”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剪纸动画形式创新达到新高度,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万吨水压机战歌》(1972年)、潘国祥执笔的《东海小哨兵》(1973年)、张登魁编剧的《带响的弓箭》(1974年)、刘静生执笔的《出发之前》(1975年)等一批红色动画片。此外,《长在屋里的竹笋》(1976年)在制作时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拉毛手法,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丁午根据漫画改编的《熊猫百货商店》(1979年)、金近编剧的《狐狸打猎人》(1980年),都做出了不少创新。

20世纪80年代是剪纸片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涌现出一批代表作品,有马国亮编剧的《吹鼓手》(1980年),马翔编剧的《张飞审瓜》(1980年),凌纡编剧的《猴子捞月》(1981年),钱家骍、王柏荣编剧的《南郭先生》(1981年),金近编剧的《狐狸送葡萄》(1983年),包蕾编剧的《老鼠嫁女》(1983年),顾汉昌、墨犊(胡进庆曾用名)编剧的《鹬蚌相争》(1983年),王沄改编的《火童》(1984年),何郁文编剧的《草人》(1985年),顾汉昌改编的《水鹿》(1985年),姚忠礼、杨玉良、胡进庆编剧的《葫芦兄弟》(1986年),胡进庆编剧的《螳螂捕蝉》(1988年),毕益、钟泉编剧的《牛冤》(1989年),张松林、常光希编剧的《奇异的蒙古马》(1989年)。其中,《张飞审瓜》采用了戏剧化的剧情处理方法;《猴子捞月》延续了拉毛剪纸的技艺;《南郭先生》将剪纸和汉画像砖结合,创造出了新风格;《葫芦兄弟》是前所未有的大热动画,至今还在播出。

20世纪90年代,优秀的剪纸动画有王树忱编剧的《慈禧坐火车》(1990年),姚忠禮、杨玉良、胡进庆编剧的《葫芦小金刚》(1991年),胡进庆编剧的《智斗乌鸦》(1991年)和《狐狸分饼》(1992年),胡进庆、钱运达编剧的《OK》(1992年),凌纾编剧的《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1996年)。

20世纪90年代的动画人逐渐分散各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辉煌在20世纪90时代末期逐渐黯淡。

二、剪纸动画历史以往研究基础和

新方向的探究

从编剧角度研究剪纸动画可谓饮水思源,中国文化就是本源。

(一)通常围绕图像展开研究

经过笔者的分析,以往的剪纸动画属于中国动画学派的特色内容之一。人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剪纸动画创造的形式感和情节的趣味性,对于著名导演的研究也有不少。其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制作剪纸动画的两个著名的根据地,制作的作品屡获大奖,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峰。

(二)缺少对剪纸动画编剧的研究

剪纸动画的编剧,一部分具有美术基础,如黄新心、丁午、王树忱、张松林、常光希、胡进庆等。一部分是作家兼职编剧,如包蕾、虞和静、钟子芒、金近、凌纾等。虽然在动画创作上中国是导演制,人们更容易记住导演的名字,但是包蕾、金近等作家也是行业内的泰山北斗,他们的内容创作对动画来说功不可没。

三、剪纸动画编剧研究

(一)跨界典型:剪纸动画导演兼编剧胡进庆研究

胡进庆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动画,曾参与制作《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鹬蚌相争》《葫芦兄弟》等。《鹬蚌相争》的制作正处于其创作高峰期,对剪纸有丰富经验的胡进庆得以小试编剧角色,而《葫芦兄弟》由于改编自民间故事《十兄弟》,出于尊重传统,没有过多改动。如果没有民间故事的改编,《渔童》这种承载百姓深重苦难的民间故事很容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二)专业领域:剪纸动画编剧的创作内容研究

编剧的创作内容主要是角色、故事、台词。

在角色设计上,剪纸片编剧设计了拟人角色,也设计了戏剧化角色、文学角色、童话角色。在角色的塑造上,就拿《猴子捞月》来说,猴群的动作具有重复性,而过路人能够独立思考,这就凸显了人类的聪慧。《鹬蚌相争》也一样,鹬蚌的争执发乎本性,显得非常执着,其鸟为食亡的本性暴露无遗,而鹬和蚌的争执给了人类下手的机会,也突出了人类的智慧,这让观者为鹬和蚌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人类获得收获而高兴。《葫芦兄弟》的七个角色有不同的技能,并且每一个角色都有优缺点,角色设计非常丰满,打破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样板戏”角色的平面化限制。

在故事设计上,编剧凌纾改变了老鼠的刻板形象,创造了一个“老鼠王国”。包蕾钟情西游题材,创造了戏剧化和生活化并举的猪八戒故事。金近写故事很有特点,《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称金近“是朴实的,文如其人。”虞和静的《渔童》描写渔民一无所获、获鱼盆、卖鱼盆、幻想幸福生活、洋教士夺宝、洋教士勾结官府、渔民摔鱼盆、渔童闹公堂等故事情节。劳动人民对现实的反抗意识达到高潮。

在台词设计上,剪纸动画采用了去繁就简、层层递进的方式。比如《葫芦兄弟》的经典台词“妖怪,快放了我爷爷!”。再如《渔童》的经典台词“鱼盆是我的”体现了人们对珍宝的占有欲。又比如《狐狸打猎人》的台词也有递进关系,刚开始路人有一句“这上面画的根本不像狐狸,倒像一只狼!”,中间台词又变成了“顶天山上有一只狐狸,一下子变狼了!嘴里有两颗挺长的大牙,吃石头都行!”,谣言一传再传,最后变成了“顶天山上有一只狐狸,一下子变狼了!有两颗大牙,有三只眼睛,有四只耳朵,还有五条腿!不管你跑多远,他很快就能撵上你!”。《狐狸打猎人》台词上的递进设计,展示了编剧深厚的功力。

四、中国民间故事在剪纸动画方面的应用研究

(一)剪纸动画历史角度纵向研究

剪纸动画作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典型类别,始于1958年万古蟾的《猪八戒吃西瓜》。万古蟾将动画创作同行称为“动画作家”。1948年,万古蟾在金陵大学创办的电影学術期刊《影音》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谈谈国内研究动画电影的情形》的文章,自此开始使用“动画”概念。很多国内初代动画作家都有赴国外学习的经历,但是美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动画特色并不能成为中国动画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剪纸动画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都离不开大趋势的深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到国家的支持,动画随着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而发展,动画人得以全心投入剪纸动画的创作。钱家骏“不重复自己”的创作准则,表现出过去动画家的核心创作思想。剪纸动画不断创新,发展出水墨剪纸、剪纸拉花等多种技法。20世纪80年代,受到经济的影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资金匮乏后,制作出一批中外合资动画,其中《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就是中国动画学派对格林童话的再创作。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动画工业的商业化发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核心动画人分散到全国各地,有的奔赴香港、台湾指导创作。创新性强、创作效率低的剪纸动画逐渐被淹没在时代潮流中,但以往的剪纸动画仍然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典型作品。

2022年,剪纸动画《陕北过大年》获得第七届伦敦国际短片电影节最佳动画奖。2023年,陈莲华、周小琳导演的剪纸动画《小满》随着《中国奇谭》的发布获得了一定热度。剪纸动画作为一种特殊形式,还在中国动画学派的阵地中延续。

(二)剪纸动画大发展时期横向研究

根据作品的质和量初步判定,20世纪80年代是剪纸动画大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总共出现了15部剪纸动画作品,是作品最多的时候,因此该时期的作品最适合用来横向比较。在这15部作品中,《吹鼓手》《张飞审瓜》《猴子捞月》《鹬蚌相争》《螳螂捕蝉》《智斗乌鸦》《狐狸分饼》《OK》都有民间故事的典型特征,蕴含了极强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智慧、判断是非的标准,表达了对懒惰、贪图享乐的反对,这些无不体现了老百姓的思维特点。在艺术形式上,剪纸动画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来自民间的剪纸特色,还在剪纸的基础上增加了水墨绘制、特殊材料拉丝、画像砖造型等新鲜有趣的形式。这15部动画的编剧有作家身份的专业编剧,也有导演兼任编剧的特殊编剧,原创的童话、连环漫画也得以随着剪纸动画的发展加入了进来。

(三)剪纸动画典型作品研究

从编剧角度分析,剪纸动画的作品内容主要分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典型类别。

由于中国动画学派的特殊性,剪纸动画立足人民立场,寓教于乐,民间故事通常来自历史上某个特殊时期。例如,《渔童》内容来自清末时期,体现了普通渔民和外国传教士之间的矛盾,渔童惩恶扬善的行为就是动画片要宣扬的内容。《火童》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为少数民族人民取火种的义举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令人印象深刻。而在神话传说故事中,《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强权的精神。在寓言故事方面,《南郭先生》反对偷懒、消极怠工;《鹬蚌相争》体现了民间智慧,用动物的争斗来讽刺人们为利益纠缠不休的可笑;《螳螂捕蝉》体现了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在童话故事方面,有的故事吸取了传统文学的形象,增加了现代的解读,比如《猪八戒吃西瓜》;有的故事有童趣和教育意义,比如《长在屋里的竹笋》。

综上所述,21世纪初至今,是中国商业动画蓬勃发展的20年,尽管中国动画目前商业化占比很高,但国内对民间故事的发掘仍然继承了20世纪下半叶的理念,一直在坚持讲述中国故事。优点是中国动画技术获得极大提升,逐渐可以和动画强国一较高下。缺点是中国动画太重视技术,缺乏内容创新;在题材选择上自设壁垒,只做少数被广泛认可的内容;对民间故事和历史的尊重有所欠缺,出现了部分具有东方外壳、西方内核的作品;出现了部分功利心过强、创意堆积过度、不自然的作品。因此,重新审视过往的编剧创作内容、创作背景,有利于对动画剧本的创作重点和环节要点加以梳理。

参考文献:

[1]傅广超.身为动画人:上海美影厂口述史(卷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

[2]张晓梅.动画剧本创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3]高思.动画剧本创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4]曹小卉,黄颖.现代动画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5]张宇.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6]肖昕.中国动漫产业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朱晓飞,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影视戏剧学动画。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
我画民间故事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魔法糖的故事(一)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魔法糖的故事(三)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