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指引下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析
2023-12-27郝姚丹
作者简介:郝姚丹(1984—),女,硕士,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航服务礼仪,空乘思政教育。
摘 要:民航院校是我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将传统礼仪文化巧妙地贯穿在学生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准确把握思政要素的内涵,在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让教学内容与工作要求、日常生活基本准则相统一,与学生在社会交往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与困惑相呼应。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中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的重要课题,将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深入挖掘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民航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航服务礼仪课程;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089-04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在民航学院各专业课程教学中,诠释当代民航精神内涵,认真落实民航服务礼仪的课程思政要求,是广大民航院校切实贯彻中国民航三全育人思想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民航学子成为德体才能兼备、拥有强大民族自豪感事业心和高尚爱国主义情感,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课程德育功能的关键。
作为文化交流建设的对外开放窗口,各民航服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走向社会、职业岗位,都肩负着践行、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的崇高使命。民航服务礼仪课融入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培养输送了大量具有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拥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应用型民航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检索近年在中国知网的论文,输入关键词课程思政,发现相关研究成果颇丰。这些大多是学术期刊文章,可基本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系统研究大学课程思想政治活动与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实践的相互关系,对构建大学生课程思想政治机制进行探讨;二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探索和新困难提出研究问题[1];三是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学融合不够,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有很多专业课程教师在探索课程思政的新路径。可见,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建设还是相对薄弱,如何合理构建适合民航礼仪课程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制订贴合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彰显民航特色的思政元素,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将其内涵融入全国民航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及全行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体系中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實施的难题
解决民航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协调性问题,以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合力问题,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衔接,要充分发挥高职课程的教育功能。民航服务礼仪课程作为学院民航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师在对本课程教学中基本思想政治要素内涵和外延范围的具体理解程度上有所差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通过教学案例的收集和反思发现,有的思政元素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有的思政元素或者案例不太适合学生的专业,比如空乘的案例讲给航空物流专业的学生,教学反馈一般。同样的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应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思政教学效果也有差异。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政课程教师缺少沟通平台,没有共同营造教学资源的氛围,因此,很难将现有资源所提炼出的思想政治要素融入教学。
在民航服务礼仪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课程团队共同开发了课程资源,设计了一些思政教育活动,这必然会在原有教学课时的基础上产生“任务增量”,而服务礼仪课程的学期实际学时有限,学生学习能效不一,有些教学设想无法充分展开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提升。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使个别教师选择多讲或少实操,以保证正常教学进度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导致课堂互动设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也不应是简单、粗略式或者机械性地将一些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直接添加到礼仪课程学习中,应是在寻找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与教育活动的一种载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一些思政、德育存在的痕迹,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实现隐性整合。
三、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一)准确把握思政元素内涵,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其本质是将“育人”与“育德”有机统一[3]。综上所述,充分挖掘相关元素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背景素材应为课程思政核心要素提供必要内容与支撑,否则,课程思政中涉及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元素就会完全变成是一个空洞的思想说教。
思政的案例、实例、元素等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经历了许多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中国民航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即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影响并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民航人。因此,融入民航精神的民航专业课程应该具有比较鲜明的行业特色。挖掘民航服务礼仪课程需要的基本思想政治要素,就是要充分结合弘扬民航企业特色文化,达到开展思想政治素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勤奋、协作、高效的扎实工作作风、忠诚纯洁的优秀政治品格、严谨务实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等。
礼仪教育和德育是“齐心同行”的,是对“育德”的具体实践。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基本道德修习,其中“礼”是最基础的行为规范[4]。《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即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身处世。《荀子·修身》中谈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和个人生活、事业发展及国家安宁都息息相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要求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恭敬、谦和;在行为举止方面要端庄、文明;在仪容仪表方面要规范、得体;在言谈表达方面要适度、文雅。这些行为规范是对人们内在的善良、宽容、诚信、自律等道德品质的外化。加之礼仪要求个人节制自律,注重自我修为,所谓“克己复礼”“修己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提倡个人要有良好的品德操守、严谨的生活作风、健康的生活情趣。对当代民航学子来说,在礼仪课程中养成的仪容仪表礼仪、仪态举止礼仪、言谈举止礼仪等行为规范本是德育课程的应有之义。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教师要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强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积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博览群书”,提升历史、文化鉴赏等文化方面有关的专业知识,在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积淀的同时也要拓宽国际视野,兼具“古往今来、中外融通”的意识。丰富的政治文化知识可以切实地保证民航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师将来在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准确全面地深入挖掘出这些思想政治因素。例如在客源国礼仪的讲解中及时地引入各相关民族国家的思想政治元素,以支持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研究教学,才能避免某些不切实际的,空洞空话和大话。
第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格局支撑下,应该注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未来民航的一项窗口产业,对今后民航岗位价值观的正确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民航院校礼仪课程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各级民航教育信息化专业课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培训,提高学生专业外的信息化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课教学工作效率。积极地参加学校各种同校内或校外相关课程建设有关的各类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研讨会及专题培训,学习掌握民航服务礼仪的课程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民航服务礼仪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需要民航服务礼仪教学团队成员共同的参与。在学校组建民航礼仪课程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工作团队,选拔推荐一批课程思政教师带头人,发挥导师作用。通过竞赛实践促进创新教学,如竞赛申请国家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等相关实践课题并开展各级课程思想政治基础理论教育系列教学方案研究,积极将这些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付诸教育实践。
(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传统的线下课堂一般以教师主导教学过程为主要学习形式,而翻转式课堂学习则强调每个学生要在上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同时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如学习通、职教云等,根据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活动节奏要求和自主学习方法,反复、不间断地点击观看学习微教育课程、视频资源或学习相关课程教学演示课件,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元学习,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后,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各种书面阅读拓展材料、完成各种有特色的作业成果等。礼仪课程还特别强调把学到的礼仪知识在生活中用起来,课后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进行情景展示也是重要环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广大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合作,满足各类学生多样化的知识需求,还促进了学生全面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使每名学生都可在课堂教学实践体验中真正获得一种更真实、愉悦的个性化学习,实现自主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事实上,这种教学大幅延长学生的课堂时间,拓展了学生课程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程与教学实践质量。这种立体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包含微课视频、电影、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多种思想政治内容知识的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活动材料载体的全面引入推广和开发使用,有利于提高师生学习活动兴趣,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高效设计、有效整合,将多种专业技能课程培训整合到礼仪课程之中,從而能够与各种思政课程资源同路同行,形成合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带动了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的仪容仪表规范和仪态举止规范、礼貌语言和礼貌行为是贯穿其在校的全时段全过程,是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邀请任课教师、辅导员、学导员、学生一起在线上学习通参与评价。对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有线上学习通考试系统的常识测试也有线下的礼仪情景展示、模拟面试等,要给出个性化建议、督促学生进一步改进。
(四)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平台,倡导师生共创共建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内师生等群体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5]。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平台,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交叉、良性互动的教学团队,共建民航服务礼仪课程资源库,合作开发,形成体系,做出特色。思政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并肩扛起思政教育的大旗,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尊礼守礼、知礼明礼的良好形象,一言一行要做到示范作用。例如在课堂上要规范教师的言谈举止,秉承“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原则,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礼仪课程要想发挥思政教育作用,需要课程团队教师尝试多种形式,不仅需要开发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学习资源,还需要搭建多元载体,拓宽更多渠道,进行广泛传播与浸润,使学生有机会在课上课下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感悟体会。教师可以和校企合作的企业组织开展民航院校专业学生的交流分享活动,使礼仪知识得以落地实践和应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礼践礼的重要性。
以礼养德,以礼育德。礼仪教育和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团队可以将礼仪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学生社团、职业体验、技能大赛、传统节日、主题庆典等校园活动中,例如开展大学生入学礼仪教育、仪容仪表规范教育、礼仪文化系列讲座、校园礼仪之星评选、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节、大学生礼仪风采大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礼仪教育的实际价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四、结语
民航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积极地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民航服务礼仪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搭建多元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航服务专业技能相融合的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思政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做好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的担当民航强国建设重任的新时代民航服务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宏.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探讨[J]. 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4):85-87.
[2] 王状.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 高等农业教育,2015(06):34-37.
[3]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4] 张咪,孙妮. 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分析——以仪式传播理论为视角[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30-31
[5] 张智,马琳. 仪式礼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J]. 思想教育研究,2019(04):118-122.
(荐稿人:高倩,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