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12-27
1玉米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玉米病虫害产生原因多种多样,自然气候条件是首要因素,在特定气候条件下,每年总有病虫害高发期,随着全球气候升温,各地气候异常情况越来越多,再加上部分地区处于小气候区或当地气候较为多变,为病虫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病虫害无规律出现,防治难度也进一步增大[1]。其次,玉米品种质量较差,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劣质玉米品种较容易产生病虫害。最后就是人为因素,日常的种植管理和防治也很重要,若种植方法不当,种植技术不科学,导致种苗不够强壮,自然很容易产生病虫害,平常的管理工作也很重要,若没有及时发现病株并做出处理,就会导致病虫害蔓延。此外,收获后残留的秸秆也是重要的病菌来源,也要及时清理。
2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1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较为常见,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和苞叶,初始表现为下部叶片出现灰褐色或黄褐色病斑,呈长梭形,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焦。大斑病生存能力较强,越冬后会成为第二年发病的根源,并且还可以随空气传播,极易造成大面积感染,而且大斑病发展迅速,半个月左右就能导致玉米萎蔫。针对玉米大斑病,首先要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杂交品种,其次要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彻底消灭病源。再次,可改变栽培规律,提前夏玉米播种时间,增强抗病能力,最后就是农药治理,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喷药,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均加水500倍,7~10 d喷药1次,喷施2~3次即可。
2.2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发,发病期较长,从苗期就开始影响玉米生长,到玉米开花之后迅速蔓延,直到玉米成熟才停止发病。玉米瘤黑粉病在早期比较难发现,叶子长出来之后叶背才有明显瘤状物,玉米成株之后更为明显,果穗长出畸形瘤状物,茎秆上也会出现病瘤。玉米瘤黑粉病多发于高温高湿天气,且春播玉米发生概率大于夏播玉米。针对玉米瘤黑粉病,首先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其次及时清理患病玉米并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感染正常玉米。再次,要注意轮作和播种,春播玉米适当晚播,控制种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不要过度使用一种肥料。最后就是农药治理,可用30%爱苗乳油、25%金力士乳油在六月上旬和下旬各喷1次,严重时七月下旬喷第3次。
2.3玉米螟
玉米螟是最为常见的玉米害虫之一,俗称玉米钻心虫,害虫规模较大,极易造成玉米减产[2]。玉米螟成虫通体黄褐色,头部黑褐色,背部有一条线,尾部灰褐色,可以蛀食玉米各个部位。玉米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成长,一般多发于夏季,在适宜环境下就会大量繁殖。玉米螟较难消灭干净,数量较多,越冬之后就会危害来年的新播玉米。针对玉米螟虫害,一般要在越冬期就开始治理,玉米螟幼虫会在玉米秆或穗轴中过冬,要及时处理秸秆和灭茬,其次,玉米螟成虫喜欢夜间活动,趋光性较强,可以使用杀虫灯、黑光灯来灭虫,再次可以生物灭虫,利用赤眼蜂来灭虫卵,最后可以将杀虫颗粒投放进玉米心叶内灭幼虫。
2.4玉米蚜虫
玉米蚜蟲也是典型玉米虫害,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受害玉米叶片上大多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蚜虫。玉米蚜虫主要通过吸食玉米叶片汁液维持生存,害病叶片发黄发紫,使叶片丧失掉基本功能,从而影响玉米产量。玉米蚜虫危害时间较长,喜欢高温干旱环境,从春播玉米到夏播玉米都会存活繁殖,在玉米扬花期,严重时可以令整株玉米枯死。针对玉米蚜虫虫害,首先要及时清除杂草,并选用抗虫玉米品种,其次,在追肥时可适量加入吡虫啉或噻虫嗪颗粒剂、噻虫嗪药肥,最后则是喷洒农药,药物有啶虫脒、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噻虫嗪等,5~7 d喷药1次,共喷药2次即可。
3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优化选种和田间管理
如今中国农业育种技术在不断增强,针对各地自然环境情况,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玉米品种,因此在玉米播种前,可以选择适合本地环境且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玉米种子,保证后续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在玉米播种前,可以进行包衣处理来杀灭种子上的病原菌,并且要提前清理好田地上的残留物,避免残留物上携带的病菌感染新播种的种子。玉米播种十分关键,要确保土地平整干净,播种时要注意播种密度,避免播种密度过高,导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在播种阶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3]。
3.2合理采用多种防治手段
玉米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根据现有条件采取多种防治手段,首先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害虫天敌,这种防治方法最为环保,可以减少玉米上的农药残留,但操作难度较大[4]。其次,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利用各种杀菌杀虫灯具来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绿色无害,但对农田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且经济成本较高。最后,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病菌和害虫选择喷洒农药,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适中,且见效较快,但是不环保,过度喷洒会导致农药残留在玉米上,并且会污染土壤。
3.3加强日常田间管理和施肥
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在发现患病植株时,要查询患病原因,并及时清除,避免患病植株感染更多健康玉米,必要时可将土壤一起铲除。同时,也要注意田间灌溉情况,及时灌溉为玉米补充水分,并且要做到合理施肥,避免过度使用氮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农家肥,保证玉米营养均衡[5]。当玉米收获后,也要做好深耕灭茬和秸秆处理,及时将田地里残留的秸秆集中处理,尽可能完全粉碎秸秆和根茬,避免病菌残留在田地里,从而极大程度缓解来年的病虫害情况。日常管理时也应注意除草,对于植株密度较大的区域,也要及时铲除弱苗,确保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样玉米才能吸收足够的养分,并有利于田间空气流通。
玉米是十分重要的农作物,既是主粮,也是必不可少的饲料,而且在工业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玉米种植大国,除东南地区外,其余各地均有玉米种植,因此要着重加强病虫害防治,针对玉米常见病虫害,要及时做好应对,并通过优化选种和田间护理、加强日常田间管理和施肥、合理采用防治手段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从而提高玉米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春艳.玉米种植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26-27.
[2]潘福智.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种子科技,2022,40(21):112-114.
[3]常巧真,张洪浩,李林.玉米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9):68-70.
[4]董婉.玉米病虫害防治与种植技术要点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7):111-113.
[5]陈海燕,刘玉杰.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种子科技,2022,40(14):42-44.
(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李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