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寿光经验”
——看寿光如何用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27王怡文
文丨本刊记者 王怡文
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聚焦特色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县域发展的示范样板之路。目前,全产业链创新布局初见成效,现代高效农业实现了“从一颗种子到一桌美食”,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了从“一颗玉米到一袋肥料”。在2023年5月科学技术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中,山东省寿光市以潍坊唯一、山东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
科技加持,用蔬菜打造“寿光模式”
种子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核心,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寿光市厚植科技优势,向着塑造蔬菜“中国芯”的目标奋进。截至2022年年底,寿光自主研发的蔬菜新品种达178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产值超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之一。
过去,寿光蔬菜种子市场中“洋种子”十分受农民欢迎,尽管“洋种子”价格一再上涨,但是因为其产量和品质胜过国产种子,农民依旧选择购买。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6年,寿光市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寿光蔬菜研究院,开启了寿光蔬菜种业自主研发创新之路。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一流蔬菜育种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的合作,建立蔬菜育种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系统、下一代测序技术、分子辅助育种与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平台体系,学习现代生物技术,推进常规育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发掘和收集各类农作物种子,科学贮藏,加大蔬菜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力度。
200平方米的种质资源库,拥有20万份的库容量,2.5万余份的种质资源,还建有分子育种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病理实验室等。6498份番茄种质资源、4613份辣(甜)椒种质资源、5851份黄瓜种质资源……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3科、14属、29种的种质资源均收录在种质资源库中。这份数据来自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它的成立攥牢了中国种子,为蔬菜育种技术开发、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等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现代种业的发展。
种质资源库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PLC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种子不同期限的存储,种子在-18℃的温度、30%~40%的湿度中最长可保存30~50年。种质资源库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搜集了国内外市场上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通过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式聚合优良种质资源,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优良种质。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如寿光大葱、桂河芹菜等也收录其中。”
“国产蔬菜种子占有率从42%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蔬菜种子的国产化程度提高了30%以上,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进说。现在,寿光蔬菜种子持证企业共有60家,其中育种研发企业15家。利用分子标记抗病检测种质材料抗性技术和番茄茎腐根腐病抗性基因Frl的caps分子标记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育种技术也进入了3.5发展阶段,由分子育种转向设计育种或智能育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成功开发出冬暖式蔬菜大棚,自此在全国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30多年过去了,寿光蔬菜大棚已经发展得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化叶菜种植模式、垂直农场、蔬菜营养液调控、立体管道栽培、数字网络控制等一系列技术彰显了科技装备的力量。
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占地9348亩,已投入种植温室大棚187个、智能玻璃温室1个。在示范园的玻璃温室内,刚刚定植的番茄苗整齐排列,这里采用的是植株悬吊式无土栽培技术,生长期的番茄枝蔓会沿着固定吊绳向上生长,成熟后红彤彤的番茄挂满藤蔓,场景十分壮观。
玻璃智能温室的背后离不开水肥一体化、熊蜂授粉、生物防治和无土栽培等技术的支撑。“这台水肥一体机是我们和水发集团合作研发的,之前这项技术是从荷兰引进的,现在已经完全国产化了。园区核心区域面积达475亩,这套设备最多可以管控1000亩地,一套设备就可以覆盖整个园区。那边是设备的操作台,现在已经实现了一键操控。”示范园的工作人员指着面前的设备说。
劳动力外流、成本上涨等问题让蔬菜产业也面临着“谁来种菜,怎么把菜种好”的难题。解决难题,实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关键引擎。国内的日光温室通常坐北朝南,为了达到受光均匀,种植蔬菜多采用南北垄向双行定植模式,但是这样的种植方式让农机作业变得困难,很多作业环节严重依赖人工。“现在园区内的19号日光温室正在尝试宜机化栽培模式,在这里我们建立了‘大跨度宜机化外保温覆盖塑料拱棚’,正在试验东西垄向种植蔬菜。相比传统南北垄向种植蔬菜10~15米的宽度,东西垄向种植蔬菜的宽度能达到100米,甚至是200米。配套上相应装置和自动化问题都可以解决,翻地和起垄也能进行机器化操作,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国家进说。
寿光自主研发蔬菜品种展示
巨能金玉米实验室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东西垄向的宜机化栽培模式还没有定型,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但农机作业全程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大跨度宜机化外保温覆盖塑料拱棚的建立能够减少人工投入500~800元/亩以上,机械化率将提升20%以上。全大棚农机装备让农业不再依赖人工,能够实现种植过程的模式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科技的加持让农民从“会种菜”向“慧种菜”转变,解决了下地种田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人工费越来越贵的问题。
补链延链,用玉米创造高价值
玉米全身都是宝,除了日常吃的玉米,玉米须可以泡茶,玉米秸秆可以做饲料,玉米胚芽可以加工为玉米油等,对玉米进行精深加工的第一步就是提取淀粉。可降解购物袋、3D打印材料、儿童玩具、衣服、电子配件、体育用品……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互不相干的产品,但其原料都来自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是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开始,成了高附加值的材料。
“一年可加工玉米370万吨,相当于一天加工1万多吨玉米,目前我们公司的玉米加工量在全国排在前几名。”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金玉米”)研发部主任吴泽华告诉记者。巨能金玉米是以玉米深加工为主导,生产经营玉米淀粉、变性淀粉、赖氨酸、淀粉糖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致力于延伸玉米产业链,产品从传统的淀粉扩展到淀粉糖、氨基酸类、生物基新材料制品、饲料等,利用科技将普通玉米变为了“金玉米”,年营业收入达134.83亿元。产品品质和品牌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前列,其中D-乳酸居全国第1位,玉米淀粉居全国第2位,变性淀粉居全国第2位,赖氨酸居全国第5位,是淀粉行业和发酵行业的排头兵。
“公司除了生产淀粉以外,玉米皮会做成玉米纤维,蛋白部分还可以做成玉米蛋白粉。淀粉进一步深加工变为淀粉糖,再加入微生物菌种发酵,就能够生产出饲料添加剂——赖氨酸,这种氨基酸添加进动物饲粮后能够加快畜禽生长速度。赖氨酸再往下游深加工便能做成生物尼龙56,可取代现有国外进口优质尼龙66,解决了尼龙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吴泽华说。
随着巨能金玉米着眼于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延链补链,玉米不仅能从田间进车间,还能再回到土地里成为饲料。“我们利用加工淀粉、氨基酸的副产品,并结合发酵的菌种技术发展了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等。寿光市是蔬菜集散地,我们生产的生物肥料主要是服务当地农户,助力蔬菜生长。肥料用到土壤后出现了蚯蚓土,让土壤更加疏松。如今,我们已经将这种生物肥料应用到茄子种植上,经过试验证明其有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的作用,之前6月茄子可能就必须拔秧了,现在能长到7月。另外,我们还做了其他尝试,比如在其中加入一种叶绿素能够让蔬菜的颜色更鲜艳、更好看。”吴泽华介绍。
在玉米秸秆方面,巨能金玉米聚焦非粮生物制造,研发了“非粮原料秸秆纤维素绿色生物制造技术”。还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科金玉米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研发中心”,对秸秆、玉米纤维等低值生物质进行高值化利用,实现秸秆、玉米纤维等生物质的高效、绿色、低成本转化。这些研发成果突破了秸秆纤维素生物转化技术“瓶颈”,实现了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能源转化和循环经济利用。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
多点发力,用科技探索新道路
近年来,寿光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争做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着力构建绿色特征鲜明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
优化政策保障,做好整体统筹。寿光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以政策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起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体系。
聚力特色产业,激励科技创新。寿光市实施了“三个一批”新研发支持计划,围绕现代高效农业、生物基新材料、高端动力装备等产业,按照“研发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的思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同时,安排布局“新型淀粉基生物降解环保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新能源农田数字化灌溉集成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等科技计划项目80余项,着力解决全市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目前,寿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认证“三品”的农产品304个,15个农产品入选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产品名录。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建立科创平台,培育企业主体。寿光市大力支持打造国字号创新平台,现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家,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21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构建了“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创新主体发展格局。2022年,寿光市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7家,并制定了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20家、320家的目标。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寿光市一直致力于开展校企合作,支持蔬菜产业集团、巨能金玉米等领军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等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北京研发—寿光孵化”“平台支撑—深度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农学博士团队等技术支撑作用。同时,注重成果转化机制的优化和科技成果的管理。2021年,寿光市科学技术局重新修订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人才转化科研成果。依托潍坊科技学院积极参与新一轮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探索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等,增加优秀科技成果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