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视角下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策略初探

2023-12-27徐慧颖

今日财富 2023年35期
关键词:公共部门管理工作群众

徐慧颖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绩效管理是发展和变革的核心工具,关乎着公共部门的形象和服务效果,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重点从管理理念、评估方式、工作主体、法律制度和绩效管理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公共管理是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提出的一种全新式的管理体系。公共管理以实践为导向,改变政府、公共组织和服务的供给方式,减少和压缩政府活动的空间,希望投入更好的资金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

一、公共管理视角下绩效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绩效管理理念不相符合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权利过分集中导致资源分散,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实现资源整合,这是绩效管理理念不相符合的体现,而职责不明也是当下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过于放松不利于过程管理,甚至会衍生出违法乱纪的情况。所以,对于相关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不能全部以最终的结果作为衡量标准,还需要对过程进行合理把控。认识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公共部门运用绩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如若人们不能全部认可、了解这一行为,最终的管理结果不会被认可,绩效管理也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和意义。

(二)绩效评估缺乏科学性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绩效评估,应该始终以群众的需求作为重点。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绩效管理的指标缺乏多样性,且没有单向的效率指标,即便是部分涉及,也没有进行系统考虑,这是绩效管理的问题。行政效率作为公共管理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导致群众不满,所以应该将绩效考核中的效率作为参考标准。

(三)绩效管理主体单一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绩效评估大多是上级和下级的对话,缺乏内部的自我评价和大众的、专业机构的评价。如若将领导的评价作为唯一标准,无形中导致权利过分集中,而且评估缺乏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虽然部分地区会将群众的评估意见作为一定的参考标准,但是最终的评价结果缺乏透明性,影响了外部主体对于公共部门绩效的客观评价。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绩效管理工作,目前尚未成立相关的立法保障部门,致使绩效管理的法制化仍存在诸多问题。监督、反馈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保障,导致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绩效管理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短期内无法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无法保障地方部门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五)绩效管理环境的单一化,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

通过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研究和分析,公共视角下的绩效管理工作面临着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我国体制的特殊性、复杂性特点,绩效管理的方式不能照搬国外,而要有属于自己的创新。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寻找符合我国实际的管理体系。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绩效管理工作策略

(一)绩效管理理念的完善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为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得让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努力为人民办事,构建符合群众利益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关系,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一,努力协调上下级的关系,制定合适的绩效指标,共同评估工作绩效。为公共部门制定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共同评估工作要点。部分公共部门为了将“结果”转化为行为,以行为代替“结果”,虽然从表面看能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但是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仍然缺乏量化的标准,而且不能做等值转换。

其二,公共部门要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为宗旨。首先以共同满意的项目为优先选项,若是对公共服务的结果不满意,则不能将其作为绩效评估的问题。所以要深化改革,制定对应的配套设施。为解决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问题,消除动机障碍,应该解决不合理的动机源,对于合理的部分采用激励的方式代替。

其三,推行电子政务。凭借畅通的绩效管理机制,合理分析民主参与渠道中的电子政务,将其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快捷、低成本的管理方式,减少了处理各项工作的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民主参与方面,电子政务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网络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方便决策者和管理者、操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为群众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渠道,进而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其四,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加强对绩效管理的系统研究。指标体系的建设和量化分析能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研究和分析,增强绩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对于指标和评价中的基本情况,其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加强公共视角下的绩效管理工作,还需要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置合适的技术研究机构,增加投入。

(二)有效的沟通和激励

在绩效管理阶段,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重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交流,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凭借双向的沟通方式,让上下级达成共识,员工则对目标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和认知。目标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方式,通过上下级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可以确保目标设计更合理。而且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员工快速得到自己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的形式了解绩效组织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避免员工对最终的考核结果产生抵触情绪。管理人员要随时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寻找其中的問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绩效管理体系。

对于员工的激励,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反之,如果产生挫败感,努力值就会降低。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激励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绩效目标。奖励与绩效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加薪、晋升等方面。激励机制要透明,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每位工作人员的需求不同,所以要强调激励的针对性。

(三)评价主体由公众承担

没有群众参与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不完善的,但是公共部门的很多工作难以做到让大众满意。理论依据很多,但是概念各不相同。由于群众是公共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群众对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品是否满意才是关键。群众是公共部门服务的直接体验者,为避免不平衡的绩效评估,避免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要由群众做评估主体。基于群众满意程度的绩效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群众的绩效评价引入竞争机制、市场机制,实现竞争选择、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厘清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打造服务类的公共关系。这样的绩效评价有助于公共部门优化绩效评估方案。

群众的满意程度也是绩效评价的标准。从公共行政的角度分析,群众的满意度是对政府和公务人员工作的认可度的评判。群众的认可度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所以时常将二者看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为实现公共目标,提供让群众满意的服务,这些都是评价的重要标准。此外,对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为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判断,要重视多方面、全方位的系统评价,搭配合适的权重。如若绩效评价比较低,应给予适当处罚,帮助其改进和完善。这也是对群众的一种及时“反馈”。

(四)完善绩效管理的法律制度

基于现有的行政体系,如若公共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无法体现应有的作用,难以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随着改革的推进,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将相关责任落到实处,制定规范、合理的法律体系,就能保障群众参与绩效管理。对于绩效管理、规范的制定,要有详细的参考标准,确保公共部门有法可依。所以,在形成绩效管理目标的时候要有长期规划,要构建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结果反馈体系,顺利完成绩效管理目标。

科学的程序是绩效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对于程序的制定要有严格标准。在合理分析各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设置对应的评估反馈环节。

第一,制定绩效计划要经过调研、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以及人民的需求和资源的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指标;第二,在执行过程中要对绩效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部门,分阶段推进。要加强对过程的监控,完成信息搜集,对偏离目标的情况要加以纠正;第三,规范绩效评估程序。应该采用内部考核和社会大众评议、专业机构评审的方式,对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对最终的评估结果要有反馈。

(五)营造良好的绩效管理环境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绩效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环境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公共管理作为开放式的系统,应时刻处于良好的环境中。管理部门的外部环境是自己不能把控的,只有掌握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预见未来的变化趋势。例如公共部门的环境则是通过绩效管理活动确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公共管理部门在环境营造中,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整体性特点。绩效管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是一个有机整合、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整体。因此,政府部门要在各种环境要素中寻求突破点,加以完善和改造,让公共管理部门中的绩效管理环境得到优化,实现自我管理系统的和谐发展。

第二,开放性特点。绩效管理系统和公共部门的环境营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将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有效结合,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让绩效管理系统发挥出自身优势。

第三,平衡性特点。由于绩效管理中的各种要素紧密关联,且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对于绩效管理中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加深了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为了实现公共部门和绩效管理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平衡状态,就不能忽视对文化环境的改造,并从中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确保管理系统的和谐、統一。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部门管理工作群众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