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平和谈看周恩来的统战策略
2023-12-27吴小宝杨学功
吴小宝 杨学功
(渡江胜利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3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周恩来为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探讨周恩来在1949 年北平和谈期间对国民党和谈代表、各民主党派以及广大民众所做的统战工作。
一、 “不许讨价还价”的谈判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蒋介石面对国民党内外的纷纷叛离,以及前线军事的不断溃败,不得不竖起“和平”的旗帜。1949 年1 月1 日,蒋介石发表了《新年文告》,表示愿与共产党“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具体办法”。[1]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与国民党南京政府和谈的八项条件。
1 月21 日,继蒋介石后,作为代总统的李宗仁发表声明也要求和谈。对于李宗仁的求和态度,中共中央在2 月28 日的指示中强调,李宗仁在上台后的和平吹嘘“和一月二十日以前蒋介石及CC系的和平攻势并无区别”[2]。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3]
3 月26日,在李宗仁答应以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后,中共正式公布了国共和谈有关事宜。中共和谈代表团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4 月1 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飞抵北平,开始了正式的谈判。
二、 周恩来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
在北平和谈中,周恩来面对的不仅是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还需要考虑到当时渴望结束战争、希冀国家和平的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阶层。周恩来指出,国民党代表团“虽然是几个人,但是他们后边有一群”,在他们影响下的国民党军队、政府等公教人员,“总有几百万,加上这些人家庭里的妻子儿女,就是千把万”。[4]
(一)巧用蒋桂矛盾,积极争取国民党和谈代表
在北平和谈中,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主导力量主要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势力。他们的和谈目标有共同之处,但更多的是相互牵制和冲突。蒋介石希望利用和谈来喘息,李宗仁则想借此讨价还价。中共方面既将南京代表团视为谈判对手,也视作争取、教育的对象,做了大量思想工作。
第一是确立了个别谈话的方针。1949 年4 月1 日晚,周恩来率中共和谈代表看望并宴请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提出个别对话的谈判方法。[5]从4 月2日到7 日,完全由双方代表个别交换意见,或是广泛地谈,或是具体地谈。在此基础上,从4 月8日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分别会见国民党的六位代表。这一谈判方式效果显著。毛泽东的分别邀请,“使他们思想有了转变”[6]。南京代表团秘书张丰胄回忆,代表成员“他们一直表示敬佩毛主席的英明、伟大,并为毛主席的谦虚、诚恳感到鼓舞”[7]。
第二个措施就是邀请已经进入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配合做南京代表的工作。李济深、谭平山、王昆仑、陈此生、陈劭先、朱学范、许宝驹等多次应邀与南京代表谈话。李济深还派私人代表朱蕴山、李民欣同刘仲容一起去南京,做李宗仁、白崇禧的工作。
(二)善用各种关系,联络官方代表与私人代表
方位性谈判策略是指根据形势发展,从不同关系和层次进行谈判以实现自身目标。周恩来在北平和谈期间充分运用了这种策略,既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官方代表团谈判,也与李宗仁、白崇禧的私人代表保持联系。1949 年1 月,李宗仁、白崇禧派出私人代表黄启汉、刘仲华到北平寻找与中共的联络和协商渠道。4月1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飞抵北平,正式开启北平和谈。除了官方谈判渠道,黄启汉作为代表团成员和李宗仁私人代表,在国共之间起到了特殊的桥梁作用。如4 月2 日晚,周恩来会见黄启汉,谈到根据两天来商谈的情况,除邵力子外,都不同意“惩治战犯”这一条。“李宗仁不是公开宣布承认毛主席提出的八项原则为谈判基础吗?怎么代表团来了,又变了卦呢?”3 日,再次会见黄,要他转告李宗仁、白崇禧:李、白不应对帝国主义再抱幻想,不应对蒋介石再有留恋或恐惧,应该坚决向人民靠拢。[8]
除此之外,周恩来还通过在北平的民主人士加强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联络、统战。4 月5 日在北平的民主人士李济深、黄炎培等联名写信给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请其来北平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大家推朱蕴山、李民欣乘飞机往南京专程送信,并带李济深的重要口信:只要李宗仁把总统印带在身边,无论在哪里签署和谈协议都行,将来他就可以凭此做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9]
(三)海纳百川,做好民主党派统战工作
北平和谈中,中共代表团的谈判对手是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统战的对象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和谈期间,中共正在积极筹划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号召各民主党派前往解放区参加新政协。因此,中共以和谈为契机,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介入和谈,发挥他们自身的独特作用。
在北平和谈前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或亲自或委派他人多次向已经进入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报告、传达和谈的有关情况。2 月3日,毛泽东会见了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谭平山、彭泽民、蔡廷锴、陈其尤等,就国共谈判的情况及今后的方针问题进行了交谈。[10]正式谈判开始后,周恩来也分别在4 月多个日子向北平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报告国共和谈状况、谈判的进程,征求他们对《国内和平协定(草案)》的意见等。此举对于维护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关系、教育人民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在4 月14 日举行的座谈会上,沈钧儒、马叙伦、黄炎培、谭平山、李章达、蔡廷锴、陈其尤等一致认为,“毛泽东主席提出八项条件之运用的宽大已出乎意外”。[11]4月21日,周恩来、李维汉邀请在北平的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在北京饭店集会,与会的冯友兰等一批教授会后表示:“中共所提和平方案,条件非常宽大,南方人民将更清楚地看到谁是谁非。”[12]
除此之外,周恩来还努力促成在北平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国民党代表团广泛接触,希望借助他们来影响进而改变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的观点和行为。到达北平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的代表们“跟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谭平山、傅作义、邓宝珊诸位——个别联系访谈,十分频繁”[13]。
三、 周恩来灵活高超的统战策略
在北平和谈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采取灵活高超的统战策略,最终取得了全方位的胜利。
(一)细致入微,关怀备至
在北平和谈过程中,周恩来为了争取、教育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不仅仅在工作方面予以关照,在细微处的关怀更加令人感动。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后,周恩来随即派人处理了他们的通讯问题。张丰胄回忆,周恩来多次宴请代表团于颐和园,后得知此举使得代表团成员交通不甚方便,“乃改在六国饭店,足见盛情周到”[14]。黄绍竑亦回忆道,他同北京医院派去的赵大夫坐汽车到西苑飞机场时,“周恩来首席代表和其他代表都到机场送行”,令其大为感动,“益发增加我的责任感”。[15]
(二)驾驭矛盾,求同存异
1949 年的南京国民党政府表面上的掌权者为代总统李宗仁及其桂系,但是幕后的真正掌权者依然是蒋介石。周恩来等人对此十分明了,在和谈中将蒋、桂予以区别对待,认为李宗仁作为国民党政府的代总统,虽不掌握实权,但是“如能说服李同意签署,虽不能使协定一一贯彻,起码亦可部分实现,并对国民党内部起分化瓦解的作用”。[16]基于此,中共决定不以蒋为对手,而以李为对手。4 月10 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南京和谈代表团谈话的方针,“只要桂系今后行动是站在有利于人民解放事业及能达成真正持久和平之目的,我们是不会拒绝他们的”。[17]
此外,为了争取桂系,在黄绍竑作为代表携带和谈草案回南京请示时,周恩来同时指示释放在山东莱芜战役被俘的桂军师长同时也是白崇禧外甥的海竞强,让他与黄绍竑同机回南京。[18]
(三)坚持原则,内方外圆
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出发前,张治中曾前往溪口见蒋介石。据张治中秘书余湛邦回忆,此举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引发了周恩来方面的严重质疑。其一,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于4 月1 日到达北平后,迎接者不仅寥寥可数,连一个中共代表也没有;其二,代表团成员随身携带的行李被检查;其三,在代表团下榻的六国饭店,张贴“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的标语;其四,在当天的欢迎晚宴上,周恩来一开始就“极其严肃的质问了张治中”。虽然张治中反复解释和多次补充,“没有能使周满意”。[19]前往溪口会见蒋介石这一举动,说明了张治中代表团所代表的立场是值得怀疑的。这反映了周恩来严肃的原则性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此外,周恩来等人抓住和谈的核心问题,坚持到底绝不动摇。4 月13 日,国共双方代表团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中共方面提出在八项条件原则基础上制定《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周恩来强调,如南京政府真正接受八项条件,那一切都好商量。
关于此次谈判的意图,国民党方面“总的目标是希冀划江而治。当前的要求是双方停战”。他们强调和平的最大障碍是“关于战犯问题”。[20]在讨论协定草案时,南京代表团主张不要将战犯问题写入协定。4 月8 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在香山接见张治中时谈到,为了减少南京代表团的困难,可以不在和平条款中提出战犯的名字。[21]对于战犯,除了怙恶不悛者应予从严办外,对于“认清是非,幡然悔悟,出于真心实意,确有事实表现”的给予宽大待遇。谈判中,中共代表团还主动向他们保证,若李宗仁政府接受和平协定,将“接受他们以及南京政府方面若干人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也参加联合政府”[22]。
对南京代表团针对协定草案提出的40 余条意见,中共方面接受了其中的20 余条。对此,南京代表团秘书之一的张丰胄议论,“中共坚持其应该坚持的,忍让其所可忍让的,既严正掌握原则,又抱虚怀忍让态度,让人佩服”[23]。
四、 结语
周恩来在北平和谈中,无论是对和平谈判的必要性,还是对统战对象的特殊性都有着清晰的考虑。他所采取的统战策略亦取得了完美的成功。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最终全部留在了北平。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严厉谴责国民党当局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24]此外,为了使代表团成员在国统区的家属脱离监视跟踪,安全抵达北平,周恩来未雨绸缪,做了前瞻性安排。这一举动可谓留人又留心。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的李维汉,对周恩来的这一举动称赞备至,指出南京代表团转向人民“意义是很大的,这在谈判史上确属少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