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27杨慧娣范晓梅薛明明
张 欣,杨慧娣,范晓梅,薛明明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呼和浩特 010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举措的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教育改革,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积极推进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医务工作者离不开课程思政。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旨在梳理和挖掘各门医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医学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巧妙地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理学课程是所有医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医学生理学课程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是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值得医学生理学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理学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状况,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我们培养的医学生将成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其职责是拯救生命。因此,我们期望这些医学生不仅具备卓越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当今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很多医学生过于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思想品德的培养。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将“以人为本,以爱为灵魂”作为指导原则,既要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也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现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对医疗工作者的期望也日益增加。因此,医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的医学生理学课程,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责任,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使命,搭建并维护良好的教育、培养和知识传递的平台。只有这样,医学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协同发展,实现全程多维度的全面培养目标[2]。
培养具备卓越医学技能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医学生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医学内涵要求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医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3]。然而,在医学生的德育培养中,课堂教学主渠道存在一些不畅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在这一指导下,将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课程思政成为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医学生理学教育过程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医学生理学知识中,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在无形中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相互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升了其人文素养。
二 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生理学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各个医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之一,其承担着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角色,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不论是理论授课还是实验教育都在课程思政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生理学课程通常在医学专业学生的第二学期开始,早开课、课时多,而且这门课贯穿整个学期。在这一时期的学生通常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也容易受情绪波动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建立[5],因此,医学生理学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在课堂上适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可以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生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正常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只有深刻理解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医学生理学揭示了生命活动的规律,强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念,并透过观察生命现象,探究内在活动规律,这都是深受医学伦理观念影响的。医学生理学背后承载着一代代医学专业人士的奋斗史,强调科学探索和敬业精神,这正是现代医生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医学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中实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课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医学生理学的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培养学生勤奋、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卓越的职业品质和创新能力。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实验常被采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视动物权益的意识。通过分组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实验课与思政教育,学生不仅更清晰地理解医学使命和历史责任,也深刻认识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三 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医学生理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为了满足基础医学课程的教育要求,作为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师需要发挥示范作用,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政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勇敢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的目标是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精通医学技艺、具备崇高医德和丰富社会人文素养的杰出医学人才,从而提高医学教育的核心竞争力[6]。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这要求我们积极提升课程思政的意识,建立一个融合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育人理念。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高校教师也需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以身作则,做到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的楷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需要承担起责任,言行一致,不仅要在教学中精益求精,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自律严谨,做到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通过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以仁爱之心来促进和谐。无论是在课堂内外的互动,都需要通过言行来感染和启发学生。通过高尚的道德和深厚的学术知识来感染学生,我们必须深化责任感,认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构建并维护一个能够同时培养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实现全程多维度的全面培养目标[7]。
教师还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和质量观,要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协调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那样,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需要我们强调政治觉悟、培养深刻情感、鼓励创新思维、拓展视野、保持自律和树立正直品格[8]。因此,高校中参与和实践课程思政的教师,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的教师,都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人文教育能力,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既具备高技术水平又具备高人文内涵的医学接班人,为国家医疗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革新课堂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改进教学手段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融入引导学生思考和规范学生行为的育人元素。在整个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因材施教,灵活引入思政内容,避免生搬硬套;第二,要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忽视专业知识本身;第三,要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避免呈现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第四,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避免反效果[7]。
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因为传统的灌输式或说服式教育模式已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需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尤其在课程思政中,不应仅限于老师的讲述,而应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这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挖掘知识的更深层含义。在生理学等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通过介绍相关疾病的发展和危害,将理论知识更生动地呈现出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从而实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有机融合。
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来支持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出现了诸如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慕课和微课等新型教育形式。这些形式更好地适应了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文档、图片、视频、音频和PPT 等。智慧教学工具如“超星APP”等也可以被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课上(提问)和课下(答疑解惑)进行在线学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不仅能够及时了解时事热点,提高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还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供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巧妙融合。
(三)深度挖掘生理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生理学领域的课程思政不意味着将生理学课程本身变成思政课,更不是在生理学课堂之外单独进行思政教育。相反,其强调在实现生理学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的基础上,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默默滋润学生的思想,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生理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与生理学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寻找思政教育内容的切入点,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思政教育与具体章节内容自然地融为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获取丰富的思想政治素材,选择当前热门话题或事件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介绍伟大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探索意愿。例如,在讲授血液时,可以引入无偿献血的话题,号召学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无偿奉献的价值观。
此外,在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和记忆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并有助于树立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等职业精神。对于实验课的教学,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和实际操作,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同时,还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尊重和善待为医学研究作出贡献的实验动物,以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通过这些方法,生理学教育可以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理学的同时,接受到更深层次的思政教育,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将为培养更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四)优化考核与评估机制,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教育评估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估与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教育效果,还有助于及时识别教育中的弱点,从而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方法。因此,需要优化教育考核与评估机制,以符合实际情况,确保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持续进展。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育评估指标已不再适应思政教育的需求。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整个教育过程,必须采用过程性评估方法,特别是在思政教育中,过程性评估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在整个教育评估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依托第三方平台如问卷网,实施综合性的混合式评估,包括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除了教师的评估外,还应重视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小组互评等。这些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内容应包括生理学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内容,并根据其重要性分配权重,以确保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估体系还应包括学生的品格、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借助社区服务机构(如养老院、血站、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估,以鼓励学生不断自我改进和提高。此外,还可以借助多样化的在线平台,如网络教育和公众号学习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多维度的教育评估结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9]。
(五)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高等教育体系一直强调要加强高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在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团队协作的力量。需要本课程教师团队通力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结合点等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团队积极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以取长补短的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得教师团队更加团结,默契十足。
同时,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合作,形成教研团队。这个团队听取思政教师关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政教育经验的分享,从而提高了生理学教师在思政方面的教育和教学能力以及政治素质。
此外,基础专业教师与临床医生的教研团队,以便生理学教师能够了解临床真实案例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不断合作和磨砺,我们的生理学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基础扎实、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思政教学能力的团队,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教学团队是支撑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四 结束语
在将思政内容融入生理学课堂,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过程中,授课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远大的任务,而医学生理学则肩负着培养“厚基础、重传承、强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的崇高使命。医学生理学需要不断将理论知识中蕴含的精神财富内化到教学体系中,这要求医学生理学教师更深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深入挖掘和梳理生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他们需要生动诠释科学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使学科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目的。只有这样,医学生理学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为国家培养出医术高超、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对高素质医务人员的需求。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医学生理学教育将持续为中国医学事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