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3-12-26侯俊军

亚太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间品技术标准产品质量

侯 亚 侯俊军 汤 超

2021 年3 月,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导方针》,强调美国将制定新兴技术标准,以提高安全、经济竞争力并推广价值观。此后,美国国会签署的最新芯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强调,“支持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推进未来行业的标准开发,包括量子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开发,提高国际标准的竞争力。”《美国标准战略》也数次更新,强调技术标准在贸易中的关键作用。美国市场是中国出口产品最重要的市场。美国技术标准作为一种知识载体,是中美贸易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联络因子,将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那么,美国技术标准会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产生什么影响?以往研究表明,新标准的发布使出口企业受益于更高的产品需求,并节省了特定国家的投资成本,从而更适应目的地市场(Arkolakis等,2021)。Hyun和Jiang(2022)的研究也认为,技术监管可以促进高质量产品的进口。但是,技术标准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来源,也可能会抑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宋明顺等,2009)。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发布的技术标准,按关键词和摘要分入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 年版)4 位码,来度量美国技术标准水平,并基于Khandelwal(2013)需求测算法计算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首次考察美国技术标准和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为中国出口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与本文逻辑主线相关的文献研究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研究,二是关于技术标准对企业的影响研究。本文与现有文献相比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ANSI作为美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重要的标准化组织,其动态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本文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其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机制和渠道,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第二,本文探讨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是经济社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特别在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对促进企业出口战略调整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第三,文章针对美国技术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行异质性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影响机制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技术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Femandes 等,2019)。一方面,技术标准体现着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和需求,表明允许进入市场的产品对消费者是安全的;遵守此类技术标准所需的质量改进提高了消费者对进口的需求,也激励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实现其供应链结构的优化(例如,投资于质量保证),实现产品质量升级;Maertens等(2011)的研究表明,外国技术标准对塞内加尔的生产升级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目的国的技术标准会增加出口企业成本,从而影响其产品质量。遵守严格技术标准的成本包括与升级生产系统、购买特殊类型的加工和存储设备、实施质量控制程序和获得认证相关的固定成本,还包括与延误和检查程序相关的可变成本。对出口企业而言,这些成本可能会降低其出口产品质量。本文将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归类为竞争优势效应和贸易扭曲效应,其中竞争优势效应包括学习效应和倒逼机制,贸易扭曲效应包括成本效应。

1.学习效应

以往研究表明学习效应在出口企业中普遍存在,技术标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可以视为出口企业的学习资源,带来的学习效应可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标准的学习效应,确保互操作性并利用技术标准正面网络效应(Schmidt和Steingress,2022),克服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进口国的技术标准作为连接国际市场的技术语言,可能会促进出口国产品质量升级,其重要的渠道即为技术标准的学习效应渠道。

美国技术标准带来的学习效应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是促进作用,一方面,技术标准作为一种定量标准通常包括一系列指标作为指导,为用户提供数字参考,是一种友好的学习资源(Marsal-Llacuna,2018)。美国技术标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其文本信息可以作为对美出口企业学习和生产的参考依据,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标准的文本信息进行技术模仿或创新,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并且,美国发布技术标准数量越多,关于产品的技术参数信息就越多,关于产品的规格、流程和度量等信息就越详尽,企业更容易进行技术模仿制造出符合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技术标准产生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的功能需求,出口企业可以根据技术标准文本,寻求技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在美国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有时是超越了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Swann,2000)。并且,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对美出口企业可以沿着美国技术标准的技术方向进行再创新,加强设备、资金和人员要素投入的使用效率,减少技术探索期的试错成本,从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2.倒逼机制

随着全球化发展,更多企业在同一市场上竞争,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竞争效应会倒逼企业产生创新动机(Aguion 等,2001;Mangelsdorf,2011),进口国的技术标准也会给出口企业带来退出市场或丧失市场份额的压力,倒逼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口国特定技术标准或法规对出口国产品质量的倒逼机制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证明和检验(Hu和Lin,2016)。具体到中美贸易可以表现为美国技术标准可以视作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来推动对美出口企业生产优化或升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即美国技术标准可能会成为对美出口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积极推动力量,美国技术标准的倒逼机制对出口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为了保持在美国市场份额,产品质量欠缺的对美出口企业被倒逼加大投入来提升产品质量以继续出口活动。美国新增的技术标准倒逼这类对美出口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二是由于生存压力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仍处于递增状态,生产率低的企业有更多的动机和空间进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因此,从理论上来讲,美国技术标准可以视为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优胜劣汰的过滤器,美国技术标准每增加一项,可以视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门槛提升,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和利润,低产品质量的企业或者低生产率的企业被倒逼加大投入进行产品质量升级。

3.成本效应

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也可能存在消极负面的作用。随着全球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标准对出口国造成贸易扭曲作用,特别是那些跟不上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国家和地区(Curzi等,2020)。美国技术标准可以类似于公共品,全世界所有厂商都可以使用。但是,由于遵循技术标准会引致高昂的合规成本(Macedoni和Weinberger,2022),这可能挤出与升级出口产品质量所需要的其他成本。美国发布新的技术标准,其包含的国家特性意味着对产品限制和要求越高,造成了人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使中国企业面临升级出口产品质量成本进一步增加。一般而言,企业升级出口产品质量需要增加研发、固定资本设备投资、分销网络建设、广告与产品本土化投资、中间投入品购买等支出(Manova和Yu,2017)。为了维持利润水平,成本的提高可能会挤出企业关于升级出口产品质量的其他投资,如减少研发、广告费用,降低中间品质量以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美国技术标准发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新发布的美国技术标准,一方面给中国对美出口企业生产和创新提供了方向,其学习效应可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也可以倒逼对美出口企业升级其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美国技术标准带来的成本效应会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消极作用。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论证。

二、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

为了检验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具体影响,设立如下计量模型:

qualityifht表示i行业f企业在年份t出口h产品(HS6 位码)到美国的产品质量,lnstandardit为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在i行业t年份技术标准增量,Xi(f)t为行业或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合集,λfh表示个体(企业-产品层面)固定效应、ϕt表示年份固定效应。回归中将标准误聚类在企业层面,以纠正潜在自相关问题。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出口美国产品质量(quality)。参考Khandelwal等(2013)的需求推断法,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首先,企业f在t年出口产品h到c国的数量可表达为:

其中,numfthc表示t年份f企业出口到c国h产品的数量,qfthc和pfthc分别表示相应产品的质量和价格;Pct为c国在t年的总消费价格;Ect为c国在t年的总消费支出;σ为产品替代弹性系数,然后对式(2)两边取对数:

φh、φct分别表示产品层面和国家-年份层面固定效应;残差λfthc=(σ- 1)lnqfthc包含出口产品质量qfthc;对式(3)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然后根据得到的残差估计值得到企业-产品-国家-年份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

式(4)中,借鉴Fan等(2015)的做法,σ使用HS2位码上的产品替代弹性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Brada和Weinstein(2006)。最后保留出口目的国c为美国的样本,即为本文的因变量。

2.解释变量:美国没有国家标准机构,因而没有一套官方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美国国内实行自愿标准制度,市场化程度较高。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作为由联邦政府授权的美国国内重要的自愿一致性标准组织机构,于1969年即成为“美国国家标准”的批准机构,历史悠久,影响较大,是美国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因此,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批准发布的技术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技术标准水平。美国技术标准的具体测算过程为:①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提取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在2003—2011 年间发布的所有标准,包括已经废止的标准①;②人工剔除非技术标准,包括工作标准与管理标准等;③将内容缺失的技术标准从美国ANSI官网②进行补充;④将ANSI发布的技术标准按关键词和摘要以及其ICS码分类到2002版国民经济行业4位码分类;⑤剔除无法分类的标准。

3.控制变量(X):参考以往关于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因素的研究,本文从行业、企业层面来选取控制变量。包括: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总资产);企业成立年限(age)(样本年份-企业成立年份);企业融资约束(finance)(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资本密集度(cap)(固定资产/企业雇员人数),取自然对数处理;企业规模(size)(企业员工人数),取自然对数处理;行业竞争程度(hhi)(赫芬达尔指数);资本流动性(liqu)(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所有权性质(soe)(“0-1”变量,国有企业为1,否则为0)。

(三)ANSI发布技术标准的特征事实分析

ANSI 发布技术标准在年份、来源和行业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由图1 可知,样本期间ANSI 发布技术标准增量较为均匀,其中2009 年发布最多,2006 年增量最少;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EE 和INCITS)的标准比例差异较大,在2006 年仅5.29%采标率,在2009 年高达27.48%,低于中国国内的采标率(孙铭壕和钱馨蕾,2021);不同行业的美国技术标准增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采用安同良等(2020)的测算结果,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等6 个行业(对应2002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41、27、36、39、40和37)认定为中等和高技术行业。整体上,中等和高技术行业占比较高,中等和高技术行业的美国技术标准增量在年份上也呈现一定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后两年,高新技术行业技术标准增量占比高于其他年份。图1 所呈现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技术标准增量在年份、来源和行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图1 2003—2011年ANSI发布技术标准的演变趋势

图2 进一步描绘了2003 年和2011 年美国各制造行业的技术标准增量。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 年与2003年相比,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c2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26)、橡胶制品业(c2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的美国技术标准增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各行业的美国技术标准增量均持平或略有增加。从行业对比来看,各制造行业存在显著差异。2011 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以及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美国技术标准的增量较多,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标准增量较少。

图2 分行业美国技术标准增量(2003年和2011年)

(四)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检验

表1 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均值为0.5190,略高于采用同种计算方法的全样本出口产品质量,说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质量相对较高,以往文献表明企业会向高收入国家出口质量更高的产品(Brambilla and Porto,2016)这也比较符合中国出口企业的现状。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检验

(一)基准回归估计

表2报告了美国技术标准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回归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控制了个体和年份固定效应后,结果表明,美国发布的技术标准会促进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依次加入控制变量后结果仍显著为正。第(4)列为加入所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ANSI每发布一项新技术标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上升约0.0095个百分点。上述结果意味着,整体而言,美国技术标准的竞争优势效应大于贸易扭曲效应,从而使得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产生促进作用。

表2 美国技术标准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的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控制样本期内其他事件冲击影响

以往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下滑(王雅琦等,2018),以及外商投资也会给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为了控制上述因素对本文结果的影响,此处在模型(1)中加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中对应的鼓励行业(四位码)(encourage)、禁止和限制行业(restrict)的虚拟变量,并进一步加入金融危机(crisis)的虚拟变量。表3第(1)列结果为控制了外商自由化和金融危机影响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lnstandard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美国技术标准增量对中国出口到美国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未受到同时期其他事件的影响。

表3 稳健性检验

2.替换因变量

采用替换因变量以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将出口产品绝对质量换算成相对质量,再对基准模型进行回归。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如下:

在此基础上对基准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分别见表3第(2)列。第(2)列为关于标准化处理后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果,由回归结果可知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系数为0.0006,p<0.01)。可见,采用标准化的出口产品质量后,美国技术标准仍显著促进了对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3.缩尾处理

考虑到样本数据中的异常值会影响基准估计结果,为了确保本章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此处对样本回归数据按照1%和99%的分位数进行缩尾处理,再对式(1)进行重新估计。回归结果为表3第(3)列,结果显示,lnstandard的系数仍显著为正(系数为0.0094,p<0.01),本章基准回归中的结论依然成立。

4.内生性问题

任何一项技术标准的制定都可能是以现阶段产品质量水平为客观事实依托,并且企业更倾向于将高质量的产品向高技术标准国家出口,这将导致本文的基准回归存在可能互为因果问题。另外,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内外部因素众多,虽然基准回归加入众多控制变量,但会产生遗漏变量给本文带来内生性问题。鉴于此,此处使用美国出口到全球除中国以外的贸易额(万美元)取对数作为美国技术标准的工具变量。一方面,美国出口到全球(除中国以外)的贸易可能会通过学习效应等影响美国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到全球(除中国以外)的贸易额不会对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与误差项无关(即满足排他性假设)。表3 第(4)列为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其LM 检验值拒绝了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原假设,F 检验值则拒绝了工具变量弱识别的原假设,故此处选取的工具变量较为合理。另外,本文还使用了自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结果如表3第(5)列所示,美国技术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依然是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较基准回归结果系数值变大。总体来说,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三)异质性分析

1.进口中间品异质性

以往研究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受进口中间品的影响(王雅琦等,2018)。以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兴和华为实施严苛的中间品进口限制为例,暴露出中国出口企业对美国核心技术和材料等中间品依赖较大这个软肋。基于以上事实情况,这里对出口企业进口美国中间品情况进行区分检验。此处采用Feng等(2016)的做法筛选来自美国的进口中间品。表4 报告了从美国进口中间品情况下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比表4 第(1)列和第(2)列可知,从美国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增量对其出口产品质量是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0153,p<0.05),相比之下,没有从美国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增量系数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进一步,以从美国进口中间品金额的均值为分界点,将从美国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划分为从美国进口中间品较少企业和从美国进口中间品较多企业,得到表4 第(3)(4)列结果。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从美国进口中间品较少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对其产品质量无影响(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从美国进口中间品较多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仍呈正向影响(系数为0.0165,p<0.05)。以往的研究均表明,进口中间品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许家云等,2017),中间品进口在中国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进口中间品是研发投入和高技术水平的体现,从美国进口的中间品,往往代表了更高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的中间品会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美国技术标准的学习效应主要是通过中间品实现。

表4 从美国进口中间品异质性分析

2.美国技术标准类型异质性

ISO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鼓励世界各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重视国际标准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ANSI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其本身并不制定标准,通过采纳其他标准制定组织或者机构的技术标准进行发布认定。鉴于ANSI发布技术标准的采用来源不同,此处将ANSI发布的技术标准分为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EE以及INCITS)和非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的技术标准。

表5 第(1)(2)列的结果显示,ANSI 采用非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标准,其发布的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是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0.0113,p<0.01),但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无显著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ANSI引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标准可能和中国国内使用的技术标准一致,已有研究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较高(孙铭壕和钱馨蕾,2021),这导致美国技术标准的知识溢出效果有限。但是,采用非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标准,包含了中国企业未学习到的技术参数和功能需求等信息更多,带来的学习效应和倒逼机制更大,能更有效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表5 美国技术标准类型和出口经验异质性分析

3.出口经验异质性

理论上,企业可以从出口经历中积累到技术和信息等,包括国际竞争方式和目的国客户需求等信息,从而为企业的下一次出口提供经验。大量文献也证实了出口经验学习效应的重要性和存在(冯猛,2020),因此,出口经验不同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可能会存在差异。Conconi等(2016)使用出口年数来刻画企业的出口经验,本文借鉴其做法,将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区分为累计出口年数小于4年和累计出口年数大于4年的样本。

表5 第(3)(4)列的结果表明,对于出口经验小于4 年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对于出口经验大于4 年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呈显著的促进作用(系数为0.0092,p<0.1)。这说明出口经验较多的企业,在以往的出口中累积了美国市场的偏好与动态,能够有效调整其生产环节,从而ANSI新发布的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在于,出口经验越长的企业往往因其实力较强才能在美国市场持续出口活动,因此对美国技术标准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更强,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

4.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是塑造中国出口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显著提升,但仍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诸竹君等,2021)。此处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的内容,筛选出10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四位码),将其与国民经济行业2002版进行校正。

表6第(1)(2)列的结果表明,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美国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呈显著的促进作用(系数为0.0125,p<0.01)。这可能主要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含量较高,美国技术标准对其知识溢出效应更强,从而有力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表6 战略性新兴产业异质性分析

四、机制检验

根据前文基准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初步推断,美国技术标准带来的竞争优势效应大于贸易扭曲效应。根据理论分析,竞争优势效应包括学习效应和倒逼机制。此处对美国技术标准通过学习效应和倒逼机制影响对美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一)学习效应检验

质量差异化程度越高的产品,对于研发知识等需求往往越大(Kugler and Verhoogen,2012)。因此,如果学习效应存在,则技术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质量差异化程度高的产品中更加显著。为了检验美国技术标准带来的学习效应,此处将样本分为产品质量差异小和差异大两类,分别检验美国技术标准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借鉴Khandelwal(2010),使用产品质量梯度来衡量质量差异化程度,由于质量差异化程度是产品的内在特征,随时间变动程度较小,同时为了避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因此以样本初期一产品内质量最大值减质量最小值来获得质量梯度。根据质量梯度中位数,将样本分为质量差异化程度低的产品与质量差异化程度高的产品。同时,使用Kugler 和Verhoogen(2012)测算的研发投入与广告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来反映产品质量差异化程度,作为稳健性检验。具体结果如表7 所示。可见,无论采用何种测算方式,在产品质量差异大的样本中,美国技术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而在产品质量差异小的样本中,美国技术标准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此处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美国技术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学习效应。

(二)倒逼机制检验

当ANSI 发布新的技术标准时,是否会倒逼对美出口企业选择加大投入等来应对更高的技术要求?基于此,本文借鉴汪佩洁等(2022)对倒逼机制的检验做法,对企业生产率和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分样本,考虑不同样本中的回归系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前文影响机制分析,如果在生产率低的企业样本中,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美国技术标准倒逼生产率低的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同理,若在出口产品质量低的企业样本中,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则说明美国技术标准倒逼产品质量低的企业进行升级。

此处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fp)采用Head 和Ries(2003)的做法:tfp=in(ind/emp)-sln(lip/emp),其中emp表示年均员工人数,ind为工业总产值,liq为固定资产净额,s= 1/3为资本贡献度。表8 第(1)(2)列分别报告了高生产率和低生产率企业的回归结果,可见,在低生产率样本中,美国技术标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第(3)(4)列报告分别报告了高出口产品质量和低产品质量企业的回归结果,可见美国技术标准对高产品质量样本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对低出口产品质量的样本的促进显著为正(系数为0.0054,p<0.1)。因此,美国技术标准引发对低生产率、低产品质量的倒逼机制是美国技术标准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一个潜在机制。

表8 机制检验:美国技术标准倒逼机制检验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2003—2011 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知网-国外标准题录数据库以及ANSI官网数据库,采用文本分析法测算美国技术标准的行业-年份增量,计算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实证检验了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技术标准显著促进了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从美国进口中间品较多的企业、ANSI采用非国际标准化的技术标准、出口经验大于4 年的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出口产品质量受美国技术标准影响显著为正;通过将样本按产品质量差异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存在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质量的学习效应,美国技术标准对低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企业的倒逼机制是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有效途径。为此,得出如下启示:

(一)中国可充分利用美国技术标准的知识溢出效应,完善国内大市场的生态循环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壮大,经济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内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路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和科技自主创新。美国技术标准的知识溢出效应可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通过充分利用技术标准的知识信息,加强政府对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关注。另外,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标准,开展国内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替代或备份,促进上下游的出口联动,以应对美国的长臂管辖。在重点发展的技术和产品中,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标准的技术溢出,将其融入自主研发过程,加大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从而完善国内大循环生态系统。当然在技术创新时,也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若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扭曲国内研发者的激励机制。也应防止国内企业靠着政府补贴、抄袭模仿赚快钱,最后影响整个国民社会的创新结构。

(二)中国出口企业应充分研究美国包括全球先进的技术标准,充分吸收技术溢出,在他国技术标准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出口企业不能直观以为美国技术标准一定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消极对待。从本文结论看,美国技术标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质量形成促进作用。以美国为出口目的国企业,应充分利用美国技术标准所包含的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借用美国技术标准提高自身竞争力,以获取更大贸易利益,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美国技术标准是以其国内技术和经济为基础,不以中国企业的生产和创新为转移,美国技术标准对不同类型企业影响也不同,因此企业决策层在采取相应措施时,应认清企业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因时制宜采用应对方针。

(三)加强中美两国在新兴领域的技术标准合作,促进中美贸易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徘徊在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双方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成为中美贸易“脱钩”风险的导火索。美国多次在公众场合表达诸如“围绕新兴行业和技术标准建立共识,以推动全球未来的经济增长”,并加大对前沿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中国也相继出台《中国标准2035》《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支持高技术领域技术标准的“换道超车”,中美在高技术领域有分歧点但也有利益共同点。中美技术标准制定体系存在差异,美国一般由私营部门制定,中国则由政府部门主导。但随着中国标准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中美在高新领域技术标准合作提供了基础。双方可以通过寻找共同利益汇合点和互补性发展空间,在具体领域形成利益强链共同体,如建立专业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话机制等。通过建立对话机制破除科技新冷战,有助于在达成共识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加强技术标准合作,继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制衡格局,促进中美贸易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知网已经整理收集ANSI 标准的标准号、标准名称、关键词、发布单位、起草单位、发布日期等,归口的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与准确性。而ANSI 数据库属于付费数据库,为减少重复成本,故以采用知网数据库为主,数据缺失或不明晰的情况再去ANSI官网进行补充。

②参见:https://www.ansi.org/。

猜你喜欢

中间品技术标准产品质量
中间品进口与中国企业创新
——基于进口关联化、多样化与高度化的多维视角
美国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以中间品进口为视角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