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市集不只是卖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3-12-26紫二

时代邮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书市书摊市集

文 紫二

近年来,许多城市掀起了多轮图书市集浪潮。尽管都是定期聚集进行商品交易,但它们和传统意义上的“地摊”“夜市”“赶大集”“跳蚤市场”不同,眼下的各类市集,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商品交易之外,蕴含着时代的审美趣味,尤其是青年文化消费取向。

同样是线下售书,与实体书店不同的是,图书市集上的“摊主”可能是某本书的策划、责编、营销、发行,甚至可能是作者。图书市集之外,还会在活动期间邀请书店负责人、作家、学者、艺术家等举办线下沙龙和创意工作坊。

很多城市的图书市集活动常常人声鼎沸。书签、胸针、帆布包等市集上随处可见的图书周边创意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来到现场拍照直播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有趣的是,在这个网络购书十分便利的年代,还会发生因为同时喜欢上书摊上同一本书,而其中一个人选择“忍痛割爱”的事情。

其实,现在的图书市集,就是我们以往书市的翻版。早在三百年前,北京琉璃厂就成为有名的古旧书市。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来说,琉璃厂始终是这个行业的排头兵,直到今天,其仍然是中国古旧书店最集中的地方。往近了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书摊,是很多当时的文艺青年享受周末的好去处。

喜欢淘旧书的上海人都知道,在上海老城厢的文庙有上海最大的二手书市集。那时候,文庙旧书市场的摊位都是用粉笔划出来的。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塑料布,各种破旧的麻袋铺在地上,成了这些旧书的临时栖身之地,有的甚至直接在人行道的地砖上摊开。

不只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像买菜一样逛书市,是很多60后、70后、80后、90后的回忆。人们蹲下翻弄,常常发现它们良莠不齐,但是当你要离开它们的时候,总觉得要是蹲久一点或是换个姿势,或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在媒体、通讯、信息都尚不发达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处于一种饥渴阅读的状态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全民阅读的“文学热”时代,地摊书也成为探索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不仅在国内,全球范围的图书市集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巴黎塞纳河边“十里书市”早已享有盛誉,伦敦滑铁卢桥下的南岸旧书市集、美国马里兰州的肯辛顿的街头书市等小众活动也逐渐被更多游客关注。众书商们纷纷出动,在大街上摆起了长龙一般的露天书摊,书本多以优惠价格出售。最新出版的图书,著名作家的签名售本,即便不买,也可随意翻阅。现场还会举行许多互动活动,不仅热闹非凡,还有着旖旎的浪漫,玫瑰、书、美食一样不少。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图书市集早已不单纯承担售卖功能,作为一种流动的卖场形态,市集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和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设计”“潮牌”“科技”元素开始被吸纳进入市集的策划和组织当中,即便赚不了几个钱,出版人却借此体验着摆摊的快乐;来到市集中的人们,沉浸在热闹又轻松的氛围中,在每一个摊位驻足流连,还可以和同样爱书的人聊聊天。能买的东西不少,价格却不高,而由此建立的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联结和交流,却可以带来很强的满足感,这大概就是“现场”的意义。

猜你喜欢

书市书摊市集
清晨书市
跳蚤书市
我的小书摊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市集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
“跳蚤”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