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全育人”新体系的建构研究
——以宿迁学院为例

2023-12-26张惠敏

山西青年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宿迁三全育人美育

张惠敏 王 芳 李 权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现如今,高等教育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出现了多样性的新局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下,根据中国大学培养的特点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发展市场经济之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无论是应用型高校,还是“三全育人”,都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趋势、前沿[1-3]。“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为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大力提升宿迁学院思政课程质量。宿迁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为契机,以培养肩负民族复兴责任的新人为重点,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校训,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到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了“1234”人才培养思路(即“一中心、二突出、三融入,四对接”。“一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突出”,即突出应用型、创新性;“三融入”即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四对接”即专业设置对接社会需求、人才培养对接质量标准、课程体系对接毕业要求、专业能力对接岗位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4]。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种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育人体系,该体系以“三全育人”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宿迁学院“三全育人”的实施现状

“三全育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宿迁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育人工作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5]。近年来,宿迁学院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优良学风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抓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刻把握“三全育人”的内涵实质,牢牢把握好“育”字。“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育人工作的众多方面,需要用到全校力量推进,运用系统、创新、辩证和底线四种思维,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6]。虽然现阶段宿迁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在实施中有了新的收获,但结合实际情况后发现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例如,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培养形式相对单一。

二、宿迁学院“三全育人”新体系的构建

建构“三全育人”新体系应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健全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等机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建立健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机制,促进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生活保障、就业指导等机制,确保学生全程受到关心和照顾。

(一)实践育人

实践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基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实践育人的基本内涵,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7]。具体的做法为:拓展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形式,强化思政课程综合改革,深化实践教学和规范化设计。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校课程安排中,更多的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在今天的社会发展中实践也极其重要,不可或缺。所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要鼓励学生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勤工助学、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以高校和基地共建项目为载体,建立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社区之间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推进校内外志愿服务资源的整合,长期、精准、专业对接志愿服务工作和社会热点资源。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实验室标准化、个性化等各方面推进多功能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信息化,推进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专项建设。持续开拓实习实践基地,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重点就业单位引导目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参与实习实践活动。推进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暑期带薪实习、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项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等平台功效,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二)科研育人

创新平台建设,开放实验室,整合校内外科技资源,引导学生加入科研活动中,鼓励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构建集预防、监督、教育、惩戒相结合的多措施学术诚信体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我院科研工作行为规范,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等科研诚信文件。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进行受理,及时组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调查和认定,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2.深化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育与研究相协调、教育与科学相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科教协同和产学研协同育人。面向国家、江苏省、宿迁市发展战略、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鼓励师生参加学术会议、赛事和中短期交流项目,拓宽师生科研视野。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组织成果交易会、合作洽谈会、报刊、网站、橱窗、宣传栏等渠道或通过知识产权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强化优秀成果的专题推介和汇报,积极组织各类优秀成果和各类奖项推荐申报。

(三)文化育人

学生,学习文化和懂文化必不可少。所以高校育人也要抢占思想文化制高点,注重以文育人,深入开展大运河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并优化校风学风,培育大学精神、滋养师生心灵、增强社会良好风尚[8]。

强化文化育人理念,体现时代的思政观、教育观,形成“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学养人,以美服人”四个维度的工作格局。推广师生原创文艺精品,让师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文化素养同步提升,师生获得感增强,校园更加文明和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培育学校特色的艺体成果。

(四)服务育人

建立并完善明德至善、博学致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育人体系,分析学校各服务岗位的育人能力,细化岗位分类,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切实转变教职工思想观念,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教职工服务技能与水平,以适应时代和形势对服务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化学校各育人服务单位协同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数据治理工作,提升全校数据资产综合利用能力。推动“一站式”服务流程优化升级,加强部门配合与协调,梳理和改造全校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师生服务体验。统筹谋划网络的建设、传播、引导、评论、研究等方面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承和网络行为的有效塑造[9]。构建校园新媒体矩阵,丰富内容,建强队伍,净化空间,培育优秀网络育人平台、网络文化工作室和研究团队。发挥学校融媒体中心的作用,做大做强全媒体育人阵地。

(五)心理育人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思想教育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通过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将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以学生心理疏导为重点,构建预防干预、实践活动、咨询服务、教育教学、平台保护“五位一体”的新格局[10]。在工作中,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着力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提升学生幸福感;社会心理服务进基层,提升教职工获得感;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师资培训”“朋辈辅导”“课程教学”“主题活动”和“新媒体宣传”五个方面内涵建设。加强干预,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四级”预警防控体系。

(六)管理育人

“管理”是责任,“育人”是目标。管理育人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注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生活保障、就业指导等机制,确保学生全程受到关心和照顾。通过推进管理育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度管理、干部管理、人事管理、条件保障管理等方面的统筹和导向作用,引领各方办学资源参与育人、聚焦育人和保障育人,切实提升育人实效[11]。

1.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完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立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在“有章可依”的基础上实现“有章必依”,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进行。对涉及学生基本权利义务的规章制度开展定期评估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秉持育人导向,充分释放“良法之治”的育人力量。结合“放管服”要求,以加强科学管理、落实育人目标为出发点,优化工作方式、简化工作流程,让学生在规章制度中深刻体会到亲和力和获得感。坚持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让师生在制度落地执行过程中领悟到规则意识、规矩意识的重要性,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感受到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力量。

2.明确管理岗位育人的职责和要求。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突出对新进教师的思政审查,重点考查其思想政治品德、学风教风,过往有无违反师德的行为、是否坚持学术诚信以及学术道德水平,严把“入口关”。加强师德监督惩处,定期开展师德状况调研,预防不良倾向和问题。提高干部育人能力和水平,形成率先垂范的管理育人带动效应。

(七)组织育人

加强组织建设,把推进组织育人体系建设,作为练好办学治校基本功、提升各级各类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和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响应落实好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各项要求,落实好学校党委书记向上级党委述职工作,及时总结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措施成效,切实肩负好高校党委的育人责任。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向学校党委述职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督查调研程序,将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形成综合评价意见。加强分院、机关党支部组织建设,结合上级党组织最新要求,督促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通过党建工作检查、全覆盖巡察等方式,督促指导各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组织会议和制度,保证育人工作过程的实施和效果[12]。

(八)美育育人

积极发展我院美育教育特色,调动美育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我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美育教育的获得感,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的育人格局。将美育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拓展美育类课程,组织建设具有宿迁学院特色的美育课程[13]。开设美育课程公选课,用于本科生选修;注重建设艺术类在线课程,安排专项经费实施招标拍摄,保证在线课程质量。选派老师参加在线课程建设培训,打造学校美育“金课”,让在校生能够学习到优秀的美育课程。提升美育教学质量,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积极促进画展、音乐会、体育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营造艺术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组织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演出,对全校学生展示,以达到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效果。

(九)项目化育人

1.创新多元化的社团管理模式,着力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依托大学生社团文化节,打造学生社团的文化品牌。依托志愿服务、大型赛事和创业实践,注重学生社团的特色发展[14]。公益类社团致力于开展特殊群体陪伴、支教、防艾、敬老、大型赛事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学术科技类社团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挑战杯”“互联网+”“大创”等全国A 类赛事提升特色发展水平。

2.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机构平台,构建文化传承,开展戏曲、书法、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落地性与效益性。加大学生活动经费的投入,升级易班学生活动室,为项目化育人购置相关场景、服装、道具等资料,满足全体师生高质量项目化活动育人需求。

(十)资助育人

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借助大数据和学生行为分析等方式,为“隐形困难”学生保驾护航,把“扶困”“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完备的资助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自强自立,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15]。优化勤工助学岗位,把奖优助困与激励扶志相结合,搭建了以助学金为主要载体的感恩教育平台。

三、结语

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全育人”新体系的建构,需要从实践、科研、文化、服务、心理、管理、组织、美育、项目化、资助方面入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宿迁学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校训,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充实育人内容,改进育人方法,丰富育人模式,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服务地方,始终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打破惯性思维,将工作规划部署转变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三全育人”实际行动。宿迁学院主动与宿迁改革发展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坚持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在转制发展、二次创业中争创一流。

猜你喜欢

宿迁三全育人美育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宿迁,宿迁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