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学生心理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2023-12-25郑朝沙
郑朝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88)
2019 年7 月9 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共有154 所高校,其中高职87 所,约占高校比例为56.5%,学生人数众多。郑继超等[3]研究指出,未来研究取向应从“单维”向“多维”拓展,重视跨学科合作,由“体质健康”向“身心健康”促进转变。基于此,笔者以广东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其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探寻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广东珠三角地区2 所、粤东地区1 所、粤西地区1 所、粤北地区1 所,5 所高职2017 级共6000 名学生,每所学校抽取1200 名,男3413 名,女2587 名,平均年龄(21.2±1.32)岁,农村户籍3101 名,城市户籍2899 名。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及计算法
2019 年12 月,通过走访5 所学校相关部门,对其情况进行调查,采集到心理及体质健康测试原始数据。
(1)心理健康数据。均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中国修订本)进行测试,包括90 个项目[3],分为9 大类。评分标准为总分和各因子分(l-5 分)。总分>160 分心理异常,总分≤160 分心理正常。因子分>27 为阳性,因子分>18 分可能存在心理障碍。
(2)体质健康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内容,均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发布的生产厂商测试仪器或严格按规范要求测试。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1.2.2 统计分析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选择(±S);两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多组间选择F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心理和体质健康各指标间相关性选择Pearson 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代表差异非常显著。
2 结果
广东5 所高职均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和讲座,学生每年均接受心理测试;1 至2 年级均开设了公共体育必修课,有的学校在2 年级减半开设,3 年级不开设,学生每年均接受体质健康测试。下面为测试数据。
2.1 心理健康
如图1 显示,动态变化数据均好于前期。三年心理异常学生人数分别为1058、954、870,呈现随年级增长递减的趋势(F=9.278,P<0.01)。心理异常学生占比分别为17.6%、15.9%、14.5%,明显低于心理健康学生人数(χ 2=85.92,P<0.01)。心理异常学生中,女生占比分别为61.9%、61.3%、62.9%,明显高于男生人数(χ2=21.57,P<0.01)。
图1 心理异常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趋势
2.2 学生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
以三年的混合面板数据进行了配对样本检验和方差检验。表1 显示,异常学生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学生(P<0.05),评分最高为强迫症状(P<0.01),接下来是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P<0.05)。
表1 学生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S)
表1 学生SCL-90 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S)
注:与正常学生比较,*P<0.05,**P<0.01
?
2.3 身体形态
表2 显示,高职男、女生身高随着年级呈上升关系(P<0.05)。男生体重先降后升,女生体重逐年下降(P<0.05)。男生BMI 先降后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BMI 逐年下降(P<0.05)。
表2 高职男女学生身体形态动态变化(x±s)
2.4 身体机能
男、女生肺活量均随年级增加而上升(P<0.05),但涨幅均不大,女生涨幅略高于男生(见表3)。
表3 高职男女学生身体机能动态变化(x±s)
2.5 身体素质
高职学生五项身体素质水平均随年级呈现先升后降(P<0.05),但女生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下降幅度相对不大(见表4)。
表4 高职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动态变化(x±s)
2.6 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相关性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得,学生SCL-90 评分和体重、50 m 短跑、立定跳远和男1000 m/女800 m、坐位体前屈和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呈现负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SCL-90 评分和体质因素相关性
3 分析和讨论
3.1 心理健康状况
梳理使用SCL-90 量表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不同学者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这取决于研究对象基线情况、生活环境、测试环境、测试态度等众多因素。
3.1.1 整体数据更优,但焦虑感提升
图1 显示,心理健康人数明显高于心理异常(P<0.05)。该结果与田蕊[4]78等研究契合,其利用CMA3.0 软件进行元分析,对2011 至2015 年全国高职生SCL-90 在9 个因子上的得分与张宇迪[5]针对2001 年至2010 年的研究数据为常模作比较,各因子得分减少0.01-0.13 分。而以田蕊的数据为常模,与表1 所示作另一维度比较,即以正常学生均数与其相比,各项指标应更优,但结果显示,焦虑分却高了0.04 分。
Cheng J C[6]的研究指出,高职1 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高年级学生。但本研究却呈现心理异常人数随年级增长递减的趋势。可能因大一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受环境、人际等因素干扰,诱发心理问题,随着熟悉程度提升和心理教育的干预,心理问题逐渐减轻。
3.1.2 男生数据优于女生
孙家泽等[7]研究指出,女生在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而自我价值感越高的高职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图1 却显示,心理异常女生比例高于男生,且第三年占比有所增加。这可能因为女生相对胆小,惧怕孤独,而且感情细腻,对人事物相对敏感,加之过于追求完美,导致她们会比男生遭遇更多的心理困扰[4]79,加之生理期引发的心理反应等,均诱发学生悲观、失落和抑郁等情绪。
3.1.3 异常学生突出指标
表1 显示,异常学生强迫症状最高、人际关系敏感其次和抑郁评分再次。Yang H 等[8]研究显示,若某些问题处理错误,可致大学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这提示高职教育工作者,高职学生已是成年人,已是大学生,对待学生的不足不应充满不信任和否定,应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表现出更多信任和鼓励,使其找到认同感,尽快获得成就感,才能更好干预并预防其心理异常问题。
3.2 体质健康状况
3.2.1 身体形态
董旭晖等研究显示[9],大学生身高和体重均处于不断发育的状态。表2 显示身高逐年略有上升(P<0.05),男生优于女生。但体重变化与其不同,即男生随年级增加先降后升,女生逐级下降。男、女生BMI 三年均处于《标准》正常水平,但大三男、女生趋势分别向超重和低体重水平发展。经计算得出,因身高变化幅度很小,其主要随体重而变化。
结合表3、表4,综合调研和日常观察分析,学生在大一加入相关组织,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增加,加之体育课作基本保障,体重和BMI 有所下降。对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该年龄段人群来说,这显示其营养可能不够合理;随着男生对环境更加熟悉,个性更加显现,更喜欢宅,导致身体消耗小于吸收,脂肪体重和BMI 在大三呈现增长;而女生往往过度关注体重,在缺乏锻炼的情况下,主要以节食的方式造成肌肉体重和BMI 下降。应引导学生更注重身形匀称,增加肌肉体重,适度减少脂肪体重。
3.2.2 身体机能
表3 显示,男、女生肺活量均逐年上升,但女生涨幅略大于男生。体育锻炼活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水平[10]。结合表2、表4,综合调研和日常观察分析,大二身体素质上升,故肺活量上升相对较多。大三时身体虽在发育,但身体素质下降,导致上升减缓。而男生相对女生,生活习惯不健康,如吸烟、喝酒和熬夜等,故涨幅小于女生。
3.2.3 身体素质
整体状况不合理,且呈倒U 型变化。人口素质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其中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表现形式[11]。但表4 数据对应《标准》等级,却整体处于及格等级,且5 项指标均先升后降,出现倒U 型结构,其结果与赵壮壮等[12]研究基本一致。根据调查和日常观察得知,体育课的减少,加之身体活动大幅度减少,且体育教师未助其制定针对性运动处方,学生并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导致数据下滑。
其中,女生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的降幅相对较小,50m 和800m 降幅较大。这可能与其保持体型的愿望相关,因为拉伸和仰卧起坐有塑形效果,且简便易行,一直受女生青睐。而拉伸对腿部肌肉的离心收缩刺激,仰卧起坐对核心肌群的刺激及节食减的体重,可能致立定跳远指标减幅较小。但从成绩来看,这些锻炼并不系统,且提高其心肺功能的奔跑类项目疏于锻炼。
这提示体育教学应更多加入科学健身、营养和养生等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健康意识、审美意识,掌握获得健康、保持健康的方法。
3.3 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状况相关性
3.3.1 心理健康可促进体质健康
表5 显示,大学生心理状态越好,其体质健康越优。该结果符合吴平等[13]等研究中提出心理健康可干扰人体代谢及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机能适应性、肌肉柔韧弹性、心血管舒张功能和机体机能张力等生理机制;而心理异常者可致高职学生脱离社交及群体活动,降低日常体育活动量,从而降低体质健康。
3.3.2 体质健康可促进心理健康
John Ratey[14]等人研究说明,大脑中约80%的信号是由神经递质谷氨酸盐(glutamate)和γ-氨基丁酸(GABA)传递的, 血清素(serotonin,5H-T) 、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多巴胺(dopamine,DA)3 种神经递质对信息的传导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运动能增加体内这3 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缺少会使大脑失控,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该研究[20]还指出,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技巧类运动)对我们大脑产生各自不同的有益影响,并且它们之间互补。但漆昌柱[15]等人研究也指出,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脑机制研究还可能存在着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研究结论推及人类的有效性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1)部分广东高职学生存在心理异常,且个别指标较突出。应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助其保持心理健康;
(2)体质健康方面,身高和肺活量逐年略有增长,但其余数据变化不尽合理,且大部分指标绝对水平较低。应按国家要求,坚持开足公共体育必修课基础上,提高课程实效性;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针对性运动处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多措并举,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3)心理健康与体质健康呈现相互干预,相互促进的关系。应加强两者联动,通过评测、监控、综合分析、共同干预,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牢固树立“防胜于治”的意识,从“治病”转向“治未病”,将工作尽量前置,做得更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