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文化思想探析

2023-12-25魏扬明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路径意识形态

魏扬明

[摘要]文化自信自强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着力实现文化自信自强,需要以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障,以创新为引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支撑,以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为制度保障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党的领导;创新;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3)12-0009-0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国家和民族精神命脉的延续,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引领力和整合力为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什么样的文化自信自强以及怎样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做出科学论述和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为新时代新征程上高质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既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自强的内涵、地位、本质、功能和作用,也在实践层面明确了培育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行动方略。因此,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探究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理与路,对于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高质量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一种积极的文化心态实现对自身文化价值高度的自我认同,并通过积极的文化实践来达成对其文化价值生命力和引领力自我确证的主体状态。文化自强则是伴随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赋予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内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自强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为中华文化走向繁荣兴盛、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明确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3]。可以说,没有文化自信自强,没有文化发展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國共产党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肩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新使命,需要在明晰新时代文化何以自信自强的历史、理论与现实基础上,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文化自信自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历史根本的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这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可以说,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为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着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为文化发展领航定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5]古老的中华文明正是因为拥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才能够逐步走出近代以来文化自卑的艰难处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基于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根本所在。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推进为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作为观念上层建筑范畴,“文化的发展变革深受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影响”[6]。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7]值得注意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共同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互为目的,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中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坚定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得出的一大宝贵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8]因此,必须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我们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其中,文化建设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同样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在新时代迎来繁荣发展的光明前景,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同时,中华文化近代以来的发展历史和现实也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力量,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党的领导是实现文化建设始终能够朝正确政治方向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得以实现的灵魂所在和要务所托[9]。新时代新征程上,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在着力增强自身领导文化建设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坚定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的人民立场,以此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坚实保障。

(一)发挥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思想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实践。新时代要强化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提供坚实政治保障,需要旗帜鲜明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一方面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着力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来革除党在文化建设领域中存在的不符合文化发展和建设规律的思想观念,以此不断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發挥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引领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离不开党对文化建设组织领导。一方面,要压实各级党组织高质量抓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任务,并通过制定相关考核评价指标对各级党组织实现督导考察,切实确保各级党组织将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发挥选人用人优势,选配好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党政“一把手”、负责人,着力为推进实现文化自信自强,高质量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保证。

(三)坚定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的人民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10]144。同样,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为什么人”这一根本命题的回答也是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新时代党在推进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要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文化建设成效的评判标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动力

创新是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1]中华民族依靠创新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创新赢得未来。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迈向强盛的重要支撑,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文化创造力和创新力密切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因此,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离不开推动文化领域全方位创新。同时,也只有将创新融入文化繁荣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营造起良好的文化创新创造氛围,使文化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自强。

(一)坚持文化理念创新

文化传承和发展不是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而是要始终立足时代前沿,在充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创新的文化理念来引领文化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要以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激发文化传承发展的内源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2]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13]161。另一方面,要以文化理念创新激活文化传承发展的外拓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要求我们要牢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坚持文化实践创新

文化建设同实践发展二者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发展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10]35的要求。以文化实践创新为引领实现文化创新创造,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现代传播载体优势,着力推动文化建设同现代科技相融合,通过借助互联网、大数据、“VR”、“AR”等现代科技载体实现文化传播方式及创造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实现文化创新创造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要,着力提升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高质量文化精品,以此来不断优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产品载体[14]。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15]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如果没有共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会陷入魂无定所、行无所归的窘迫境地。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13]163在一定意义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过程就是推进核心价值观自信,铸就具有强大感召力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因此,要着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明确核心价值观内容要求和优化宣传教育方式,以此来增强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进而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民族兴旺发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明确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遵循,夯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原则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3]17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并通过持续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为推进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实践遵循。一方面,“两个结合”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性地位,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始终朝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第二个结合”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制于当时特定的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难免会存在陈旧过时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同现实文化相互融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二)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夯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方法基础

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不断优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着力通过选树先进榜样、借助红色文化资源载体等渠道强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的宣传教育。要着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进程,通过将核心价值观同社会发展、日常生活相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日用而不覺的行为准则。

五、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制度保障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科学的文化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就制度本身而言,科学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具有调整规范引领某一领域实现科学有序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由此,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同样不能任意为之、放任自流,而是要在遵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文化制度来明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规制性安排,进而为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提供科学完备的制度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不断深化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制度环境,使中华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才能更切实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保驾护航。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阻碍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着力优化文化体制的顶层设计,一是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发展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坚持把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放首位,着力构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文化发展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既要优先实现东部地区文化事业率先发展,也要重点关照推进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既要繁荣城市文化,也要繁荣农村文化。三是注重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在推进城乡建设进程中要加快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制度,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实现长效化、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生态

一是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自强观。要着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宣传教育,既要向广大人民群众讲清楚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什么样的文化自信自强等问题,增进全体人民群众对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价值共识;又要及时澄清各种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如在应当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认识,需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二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生态。网络空间作为人民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是推进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载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为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提供相关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诈骗、暴力等网络安全问题。因此,要着力强化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监管,营造良好网络文化建设环境,不断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良好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7):5-1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03.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34.

[5]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知,2023(9):4-7.

[6]郑人杰,高福进.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逻辑依据、内容要素及实践遵循[J].山东社会科学,2023(3):25-3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592.

[8]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J].求知,2021(10):4-10.

[9]宇文利.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J].新视野,2023(3):5-12.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2]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鉴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22-05-29(1).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4]李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J].学海,2023(1):5-12.

[1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1.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路径意识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特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及世界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进展的大数据分析及深化研究的路径思考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