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铺就共同发展繁荣之路 专访深圳地铁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项目部负责人蒲全明
2023-12-25余超婧本刊编辑部
文:余超婧|本刊编辑部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取得硕果累累,城轨出海的果实亦在其中。2014 年,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地铁)开始参与海外轨道交通市场拓展,累计海外服务总里程达198.83 公里,涵盖“一带一路”5 个共建国家的重要城市: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阿布贾(尼日利亚)、河内(越南)、特拉维夫(以色列)、斋月十日城(埃及)。为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深圳地铁的创新成就与实践经验,近日,《城市轨道交通》专访深圳地铁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以色列项目部负责人蒲全明,请他们讲讲深圳地铁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2016 年2 月5 日,爱尔兰驻埃大使艾丹·奥哈拉访问卡里提车辆段(右四:王伟)
2022 年9 月19 日,以色列轻轨红线开通庆祝仪式(右一:蒲全明)
《城市轨道交通》:请两位介绍一下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参与过哪些“一带一路”城轨项目,参与项目的特点是什么?如今这些项目的运营效果如何?
王伟:我参与了部分项目的投标、合同谈判、项目执行、项目收尾等过程,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以下简称埃塞轻轨项目)。埃塞轻轨项目标志着深圳地铁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将地铁运营经验“出口”到国外的地铁公司。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先行项目和中非合作典范项目,曾有三位时任国家领导人亲临亚的斯亚贝巴轻轨视察。该项目品牌建设成果成功入选2021 年国务院国资委双百典型案例的“品牌国际化”类别优秀案例。
二是越南河内轻轨2A 线(吉灵-河东)项目(以下简称越南河内轻轨)。这条线路全面融入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管理元素,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规划对接的示范工程。深圳地铁海外服务输出由此前埃塞轻轨的“运营管理”开始向“运营服务”延伸。
三是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本项目是以色列首条轻轨线路,也是以色列政府特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深圳地铁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以及以色列当地最大的公共交通运营商艾格德公司紧密“牵手”, 组成联合体参与中标,是中国轨道交通施工企业和运营服务企业在国际合作上“抱团式”协同发展的典范,也是中国内地城轨运营企业首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项目,为深圳地铁首次积累了欧标下的建设与运营经验。
四是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该项目是非洲首条时速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电气化铁路项目,是中埃“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之一。深圳地铁从线路建设施工阶段到开通运营,全程参与一、二期运营筹备及监管、综合联调、试运行和维保技术支持,还继续参加三期工程现场管理服务,标志着深圳地铁海外服务输出逐步向轨道交通全过程咨询与服务迈进。
蒲全明:根据公司安排,我先后参与了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轻轨运营维护管理服务项目、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运营维护服务项目、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运营监管与综合联调服务项目。
为做好埃塞轻轨项目的运营维护,深圳地铁先后派驻了192 名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投入服务,完全以“深铁标准”为模板,帮助埃塞从无到有完成了一支1200 余人的运营队伍组建和培训,完成了轨道交通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流程、标准体系建设等文件近2000 份。我们将“深铁标准”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员工,将深圳地铁成熟的组织架构、制度标准和技术流程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条轻轨彻底让埃塞从“驴背上的交通国家”跨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时代。
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项目,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第一次正式进军发达国家高端市场,也是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次同欧美发达国家地铁运营商同台竞技。深圳地铁主要承担轻轨运营管理、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人员培训、机电设备维护,及对业主指定的维护承包商进行管理和监督等职责,共计为以色列红线轻轨培训认证了33 名司机培训师和100 名司机。
不同于埃塞项目的“白纸一张”,埃及是非洲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国家。当地长期聘请经验丰富的法国公司负责线路运营,包括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全球老牌轨交公司同台竞技,自2021年1 月15 日起常驻开罗的40 余名深铁技术骨干,全力以赴开展建设咨询、设备调试、演练培训和运营筹备,培训了近两百名埃方人员。
《城市轨道交通》:在此过程中,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最有成就感的瞬间是什么?
参与试乘埃塞轻轨的乘客对埃塞轻轨服务表示高度赞赏
王伟:在海外与当地人一起工作生活,经常会遇到很多感动的人和事情。印象最深的是埃塞轻轨试运行当天,当地政府邀请了当地政要、媒体、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乘坐体验。第一次乘坐明亮舒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中国轻轨列车,所有试乘人员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惊叹的笑容。几位胸前挂满军功勋章的老将军试乘结束后,久久舍不得走下列车,拉着中方员工合影留念,对轻轨给他们国家带来不可思议的新变化表示感谢。一位参与试乘的大叔经过我们身边时,竖起大拇指说着不算流利的英语赞道:Good ! China !至今回忆当时场景,我们仍觉得特别自豪与骄傲,对“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搭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蒲全明:2022 年7 月,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即将开通,业主将邀请埃及总统乘坐列车,经过业主反复全衡考虑,认为深圳地铁的调度人员和司机行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决定由深圳地铁担任专列开行任务。经过我们的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专列开行任务,业主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城市轨道交通》:“一带一路”城轨项目从竞标到结束的全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您认为哪些环节最具有挑战性?
王伟:深圳地铁几个海外项目都是通过国际竞标的方式获得的,不同项目的获得业务的方式会有区别。埃塞、以色列项目是通过与央企(以色列还有当地企业)组建联合体的方式参与竞标的,中标后各自承担合同相应业务,这种方式叫“抱团出海”。尼日利亚、越南和埃及项目则是通过为央企参与海外竞标提供技术支持,中标后再通过签订业务合同参与部分业务,这种方式叫“搭船出海”。无论是“抱团出海”,还是“搭船出海”,最终都是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虽然参与国际竞标和国内竞标在流程上相差不大,但也有很多环节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在合同模板上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菲迪克(FIDIC)合同条件,第一次接触时在理解和运用上要有适应的过程。
蒲全明:首先,通过海外业主发布的招标要求进行投标,中标后组建项目团队开展项目工作,根据不同项目需求,在合同期内派遣专家团队提供咨询服务、联调服务、运营筹备和正式运营服务,项目结束前再按照合同约定开展移交收尾工作,最后关闭合同。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认为项目前期筹备最具有挑战性,因为在海外开展工作,面对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环境,首次进入项目所在国实施项目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既要熟悉环境又要抢抓进度工期,往往让人身心疲惫,但只要度过了艰难的筹备阶段,凭借深圳地铁丰富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后续工作就能得心应手,逐步走上正轨。
《城市轨道交通》: 您有何经验想与同行分享?深圳地铁未来会持续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参与更多项目吗?
王伟:在合同执行阶段,海外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国内差别很大,我们从初来乍到的不熟悉、想当然,到逐渐了解、慢慢融入,再到相互信赖、密切合作,回想起来主要靠平等互利的心态、锲而不舍的努力、相互理解的包容以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尤其是在海外项目执行时对待当地员工需给予更多尊重,在工作技巧上不能生搬硬套老办法应更接地气,在底线红线问题上让外方人员看到我们合理的坚持。
2023 年10 月18 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吹响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的号角,拓展海外市场将迎来一个绝佳时机和机遇。未来深圳地铁将坚持采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东省“五外联动”及深圳国企“走出去”工作部署,采取“轻资产运营,全产业链输出”的发展策略,持续开展以成熟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装备为核心的海外服务输出。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整合集成,创新多种合作模式,推动形成从运营服务提供商转向产业链资源集成商转型,提供包含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商、预制构件供应商、列车装备制造商、机电系统集成商、运营维修服务商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再到TOD 开发经营,实现全产业链一揽子输出,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蒲全明:我认为想要做好海外轨道交通项目,一是要建立“走出去”的体制机制,聚焦海外轨道交通市场动态,积极参与海外项目投标;二是要建立一支开展海外项目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具备承接海外项目的软实力;三是要做好实施海外项目的配套机制和保障措施,确保海外项目各阶段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深圳地铁未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核心,辅以轻量股权投资,走稳、走好海外拓展之路。下一步重点在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标准、中国建造、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经验“走出去”,进一步拓展承接项目的服务范围,将深圳地铁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的先进经验传播至世界各地。
埃塞老将军在试乘中与中方员工合影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10 年,给世界带来引人注目的深刻变化,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10 年只是序章。希望越来越多像深圳地铁一样的城轨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进一步彰显城轨力量,共享城轨发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