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手记:从细微之处架构语言的桥梁
2023-12-25李锦城
散文诗(青年版) 2023年10期
李锦城
诗从不是虚幻的产物,它需要真诚的情感和真实体验。对内心的不停剖析,对外界的不断探索才是一首诗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尝试用诗与世界对话,用诗去跨越时间,在词句、意象、情感的不断交融中,截取出生活的更多片段。
这组诗里有重庆、贵州、成都,有我深爱过的女子,有我无数次登上的大山,有我好似从未离开的小城,也有一个望春风的少年。我在诗中安放自己的灵魂,并将经历的最好时刻在诗中重现。这万事万物都在提醒我应当写下些什么,应当学着旺盛的草木,轻拂天空的每一缕蓝。爱人不会衰老,薄雾不会在山中消散,当我们提笔写下诗句,诗句就演化出另一个人间。
我渴望写出寂静无声的黑夜,写出郁郁葱葱的夏天,我把诗歌当成自我最真实的表达,每一丝闪过的灵光,都在重塑我对生活的“经验”。当然,诗人更需要沉淀和深思,需要在“语言的偏执中”前行。
我试图用一种极慢的语言来陈诉那些平凡事物,用场景的构造来抓住每一个短暂瞬间,把生活中所有细微的片段凝聚于一点以进行情感的宣泄,如安妮·塞克斯顿所言:“一首诗应该是一把斧子,劈开我们心中冰封的大海。”这些生活的琐碎部分需要我们用诗意的眼光去观察,去记录,去思考,去追问。
写诗更像是一个链接世界的过程,我们通过对世界的多元感知和想象,賦予文字更多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与艺术真正达到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