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奋进、求实、奉献
——热处理学会六十年

2023-12-25徐跃明

金属热处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理事会热处理大会

徐跃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北京 100083)

今年是全国热处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可喜可贺。

六十年来,我国的热处理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业已形成完整、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热处理作为关键的核心技术以及现代工业的基础,有力支撑了中国的材料和装备制造的发展。

六十年来,几代热处理人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奉献”的学会传统,砥砺奋进,春华秋实。热处理学会已拥有1000余个团体会员和6000余名个人会员,成为我国热处理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动者和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领域著名的学术团体。

六十年来,热处理学会团结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热处理科技事业,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开拓进取,奠定学会发展基础——热处理学会前五十年(1963—2013)

1963年10月25日,武昌洪山宾馆会议大厅喜气洋洋,170余位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热处理行业代表济济一堂,参加期待已久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湖北省省长莅临开幕式并指导工作,时任一机部副部长沈鸿专程参加会议并作重要发言。

当年参加会议的代表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科技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历届学会的领导:周志宏、周惠久、徐祖耀、雷廷权、侯增寿、崔崑、戚正风、康沫狂、俞德刚等。

会议选出了以周志宏为理事长、朱沅浦为秘书长的第一届理事会,从组织上为学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会议是在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和尊重知识的大形势下召开的,可以说是一次组织我国热处理科技队伍向现代化进军的大会。在大会的影响和带动下,热处理行业随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十年特殊时期,所有的学会活动陷于瘫痪。

文革后期,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1975—1976跨年度召开了一机部热处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搞好热处理,零件一顶几”的响亮口号,引起了国家领导部门的广泛重视。1977年,国家经委和国防工办在昆明召开“全国热处理经验交流会”,号召开展“搞好热处理,零件一顶几”的竞赛,得到了广大热处理工作者的强烈反响。这期间,原《压力加工与热处理》期刊变更为《金属热处理》和《锻压技术》,均改为双月刊出版。

1978年,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名义第一次组团赴西班牙参加国际材料热处理联合会(IFHT)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17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大会,代表团回国后即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建议尽快恢复热处理学会活动,重组学会理事会。10月重组后的学会理事由原来的34人增加到48人,并选出25人为常务理事。

恢复并重组后的热处理学会掀起了学术及行业活动的高潮。

1979年4月,在浙江杭州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热处理年会。

1979年,国家经委确定“红外滴控”和“氮基气氛”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同年又做出全面推行“热处理专业化调整”和在全国工业城市建立“热处理专业厂”的决定。

1980年,由学会主办的《金属热处理学报》(半年刊,2001年更名为《材料热处理学报》)创刊;编辑出版了《热处理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举办了“热处理基础理论研讨会”(大连)、“马氏体相变理论学习班“(秦皇岛)等专题会议。

1981年,学会代表我国正式成为国际联合会的成员,随即申请在我国举办第三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大会并获通过(1981年,由美欧国家成立的国际热处理联合会及其组织的国际会议和苏联与东欧国家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金属学与材料热处理研讨会”合并,组成新的IFHT,并在波兰华沙举办了第一届大会)。

1982年,由热处理学会与一机部北京机电研究所合办《金属热处理》。《金属热处理》正式成为学会会刊。

1982年11月,第三届全国热处理年会与国家经委第三次热处理经验交流会在陕西临潼联合举行。

1983年11月,第三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沈鸿先生、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先生出席宴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是热处理学会举办的第一个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IFHT主席T.Bell教授、秘书长Wyss先生以及参会的中外学者一致好评,被认为是一次高水平的大会,不论是论文质量、学术水平,还是会议的组织,可以说是IFHT的里程碑。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国际热处理设备与技术展览会。会议的成功举办扩大了我会及我国热处理在国际热处理界的影响,也为我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工作积累了经验,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届理事会历时20年,披荆斩棘、经历风雨,充分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创立了“团结、奋进、求实、奉献”的优良会风,为学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热处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于1984年4月在武汉成立,推选孙大涌为理事长、刘迨为秘书长。会议首次建立荣誉理事制度,以表彰为学会工作和热处理技术进步做出卓越功绩的老理事。会议还决定成立编辑出版和咨询与培训两个工作委员会,物理冶金等五个学术委员会以及冷却技术等13个专题技术委员会,以便更好地发挥全体理事的作用,同时吸收在热处理生产、科研和教学方面有一定成就、限于名额而未能进入理事会的行业同仁更好地参与学会活动。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再次掀起了热处理学术活动的高潮,在随后的四年内,由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题活动达41次。

1987年5月,第四届全国热处理年会在江苏南京召开。这次会议对外开放,来自波兰、日本、瑞士、比利时、加拿大、芬兰、德国、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的国外代表向会议提交了28篇论文,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热处理行业的一次具体体现。

1987年5月,在南京会议上,热处理学会理事会进行了换届,成立第三届理事会,推选雷廷权为理事长、刘迨为秘书长。

1988年4月,学会召开了三届二次理事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学会团体会员制度,并通过了团体会员会籍管理办法。这一举措使学会工作向正规化和规范化又迈进了一步。会议的另一个重大、非常有远见的决策是建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1988年9月,首届青年热处理工作者学术交流会在秦皇岛市燕山大学召开,并成立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由廖波任主任、徐跃明任副主任兼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不仅活跃了行业青年热处理工作者的交流,也为学会工作培养了人才,为理事会输入了新鲜血液,许多青年骨干后来也成长为学会理事会的领导和骨干。

1990年盛夏在包头召开的三届四次理事会开创了学会优秀论文评选工作,会议通过了“热处理学会年度优秀论文评选表彰条例”,决定从第五届年会开始评选大会优秀论文,并每年评选《金属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优秀论文,为推动行业学术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1年4月,第五届全国热处理年会在天津召开,同期举办了第三次热处理展览会。会议及展览会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首次评选了优秀论文,由上海交通大学俞德刚先生宣读的“Fe-C合金贝氏体相变基元与类马氏体的形成过程”论文获得唯一的最佳奖。颁奖场面十分感人,七十高龄的俞德刚老先生手捧学会有史以来颁发的第一座最佳论文奖奖杯,热泪盈眶。

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于1991年4月成立,推选樊东黎为理事长,刘迨为秘书长。这届理事会期间,学会的各种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1993年9月,以“环保与节能热处理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热处理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并举办国际展览会。这是继在上海举办第三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大会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是这次国际会议开创了“北京国际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1993年学会应台湾热处理学会邀请派员访问了祖国宝岛台湾,搭起了两岸热处理同行技术交流的桥梁。

1993年,我会第三届理事长雷廷权教授出任国际材料热处理联合会(IFHT)副主席,并于1994—1995年出任主席,这是我会对外交往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

1994年10月12日—15日,由我会高能束热处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激光加工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

1996年9月,第六届全国热处理年会在成都召开。

同年,《金属热处理》杂志在全国首届优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热处理手册》第二版出版发行。

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于1995年9月成立,推选刘迨为理事长兼秘书长。因刘迨同志的不幸病逝,1998年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批准调整为李健任理事长、徐跃明任副秘书长(主持秘书处工作)。

这届理事会期间,我会常务理事雷廷权教授、荣誉理事崔崑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5月,由我会与日、韩、新等国热处理学会共同发起的亚洲材料热处理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是亚洲热处理界首次地区性国际会议,会议得到了IFHT的重视和支持。

鉴于我会在国际学术活动和交往中做了大量积极工作,不仅在国际热处理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肯定。为了便于对外开展工作和交往,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经我会申请,总会于1998年以机学〔1998〕021号文批准我会在对外交往中使用“中国热处理学会”。

1999年10月,第七次全国热处理大会在河南洛阳召开。大会适逢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和世纪之交,会议之前中央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对于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做出了重要部署。会议以“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热处理”为主题总结取得的成功,研讨发展方向。大会盛况空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何光远部长、河南省张涛副省长到会指导并讲话。会议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中国热处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加强热处理技术创新,加快热处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热处理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已成为我国热处理行业面临的重大任务。会议期间,学会进行了周志宏奖励基金首次颁奖,康沫狂、潘健生获得周志宏科技成就奖,朱瑞富、郭海祥获得周志宏青年科技成就奖。

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于1999年10月成立,推选雷廷权院士为理事长,徐跃明为秘书长。这届理事会期间,根据行业科技发展的需要,调整了技术委员会,并对学会活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

2000年5月,六届一次常务理事暨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讨论了热处理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和2015年发展纲要;会议还决定在团体会员的基础上发展学会个人会员,进一步健全了学会联系热处理科技工作者的渠道。

2001年5月,学会联合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金属热处理》、《材料热处理学报》在无锡召开了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会议明确了“清洁、精密、节能和少无氧化”的热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2002年8月,由学会开创的“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在大连举办,活动周是一个集科技交流、专题研讨、经贸洽谈、信息沟通和工作会议于一体的大型年度行业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活跃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更好地为热处理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创造交流、学习、沟通的机会,加强为会员服务。

2003年11月,第八次全国热处理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先进的材料热处理——更精、更省、更净”。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同期举行,出版了四十周年纪念专辑《中国热处理》。

学会的对外交流更加活跃。2000年3月,由我会、美国金属学会热处理学会、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发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一届热加工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国际会议在上海举办。2003年5月,第4届淬火冷却及畸变控制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3年间,学会多次组团出国参加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大会、全美热处理大会、第二届亚洲材料热处理会议,并进行了技术考察。

2001年,学会副理事长潘健生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跃明秘书长当选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联合会执委。

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于2003年11月成立,推选潘健生为理事长,徐跃明为秘书长。

这届理事会期间,学会分别于2004年5月(广州)、2005年8月(西安)、2006年5月(南京)举办了每年一次的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及学会理事扩大会议。2007年9月在大连召开了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大会主题为“材料热处理的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

2004年10月,学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14届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大会,这是我会第二次承办IFHTSE的大会。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科技部高新司司长李健出席大会开幕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继续教育体制改革,满足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自2005年起,热处理学会经中国科协授权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在全国开展材料热处理(含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培训工作。2006年7月,第一期材料热处理(含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在天津顺利举行。

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于2007年9月成立,推选廖波为理事长,徐跃明为秘书长。

这届理事会期间,学会分别于2008年8月(上海)、2009年10月(北京)、2010年8月(秦皇岛)举办了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及学会理事扩大会议。2011年9月在天津召开了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大会主题为“优质清洁热处理”。2009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四届亚洲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会议(与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同期)。

2007年7月由樊东黎荣誉理事长倡议和发起的对美国路线图的讨论得到行业的强烈反响。学会2008年成立了热处理发展战略研究会,并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行业现状、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专业化生产、政府支持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为制定我国的热处理发展技术路线图开了一个好头。

为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热处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我国热处理行业的技术水平,学会设立了“热处理学会科技创新奖”,并在第六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进行了首次颁奖。

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于2011年9月成立,推选赵振业为理事长,邵周俊为秘书长。这届理事会期间,除了举办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外,学会开展了多项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编制热处理技术路线图被列为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理事长赵振业院士亲自挂帅,召开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组织了由上百位专家组成的编写队伍。2013年初,“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技术路线图”项目获得了中国工程院支持,被列为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经过充分调研、反复研讨论证和多次评审,历时两年,完成了《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并于2013年底正式发布。《路线图》的发布对于引领我国热处理学科及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举办第20届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大会是第8届理事会的另一项重点工作,这是我会第三次承办此大会。2012年10月,国际大会在北京如期召开,并获得圆满成功。

2011年,酝酿已久的“海峡两岸热处理交流”付诸实施。2011年2月,“第一届海峡两岸金属热处理论坛”在台湾大学召开;2012年10月,“第二届海峡两岸热处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

2013年8月,“热处理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学会的老领导、老理事、上级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挂靠单位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的领导及各界代表和行业同仁出席大会,共同祝贺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秘书长Wood先生专程到会祝贺。为表彰五十年来为学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热处理专家学者、学会工作者,学会设立了终身成就奖、杰出贡献奖等学会奖励。徐祖耀、崔崑、戚正风获得首次颁发的学会终身成就奖,孙大涌、樊东黎、潘健生、李健、廖波、章守华、于恒、胡炳明、王世清获得首次颁发的学会杰出贡献奖。会议还出版了纪念邮册、纪念图册和纪念文集。

五十年,风风雨雨,历经八届理事会、几代人薪火相传,学会不断成熟和壮大。

五十年,开拓进取,以推动热处理科技进步为己任,无私奉献,硕果累累。

二、再接再厉,建功新时代——热处理学会近十年(2013—2023)

从201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党中央一系列部署,热处理学会秉承优良传统,克服三年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推动学会工作及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学会的队伍不断壮大

会员是学会的基础,发展会员、服务会员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截至2023年,我会拥有1000余个团体会员和6000余名个人会员,已成为我国材料和机械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团体,在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3—2023年,学会理事会进行了两次换届。2015年成立第十届理事会,推选周玉任理事长、李俏任秘书长;2019年成立第十一届理事会,经第十届理事会周玉理事长提议,采用IFHTSE的模式,学会设双理事长,推选王华明、徐跃明任理事长,李俏任秘书长。理事会的规模也不断壮大,从学会成立初的34人理事会,发展到第十一届理事会成立时的141人,其中常务理事45人。第十二届理事会在2023年8月进行了选举,由166人组成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其中常务理事46人。新一届的理事会中45岁以下理事58人,博士学位101人、占比61%,正高级职称106人、占比64%。理事会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2023年间,我会理事王华明教授(2015年)和刘正东教授(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6月,学会还按照要求成立了基层党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学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2013—2023年这十年中,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理事扩大会议等专题工作会议30余次,研究学会工作,布置工作任务,促进学会工作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青年工作委员会是学会的后备军,2023年是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已从成立时的不足10人的队伍发展到100多人。

(二)学术交流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年一次的全国热处理大会是国内材料热处理界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在热处理行业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召开大会已成为热处理科技和产业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学会每届理事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2013—2023年间,学会举办了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2015年7月,太原)和第十二次全国热处理大会(2019年7月,沈阳)。参会规模达1200多人次,交流论文500余篇。2023年8月在合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热处理大会参会规模超800人,交流论文400余篇,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大会围绕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大势,聚焦行业发展热点,开展交流和研讨,有力推动了热处理行业的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已成为热处理行业会议的一个品牌。2013—2023年间,举办了第十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中国热处理技术路线图论坛(2014年7月,青岛)、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2016年7月,兰州)、第十二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2017年7月,镇江)、第十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2020年10月,上海)共四次,每次会议规模均超过300人。每次会议都有鲜明的主题,如“精密·高效·经济·清洁·产业”“绿色·精密·智能热处理”“创新创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热处理高质量发展”。

十年中,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学会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专题会议,如:热处理产业发展论坛、热处理重大装备发展研讨会、真空低压渗碳与高压气淬技术研讨会、热处理工艺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研讨会、淬火与淬火介质安全环保解决方案研讨会、盐浴热处理解决方案研讨会、齿轮热处理高级研修班等,满足和丰富了热处理科技工作者学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解决了行业及企业对政策的把握、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方案等难题,促进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三)编辑出版工作成绩斐然

《金属热处理》是学会的会刊,是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都十分认可的核心期刊,在赢得科技期刊领域多项奖励和荣誉的基础上,《金属热处理》于2013、2015和2017年连续三次获得“中国百强期刊”荣誉;2021年,入选《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1年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材料热处理学报》是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性期刊,从1980年初创时的半年刊发展到月刊。2013年,《材料热处理学报》入选“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精品科技期刊;2021年入选《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在有色金属领域、机械工程领域均入选T2级(国际知名期刊)。

《热处理手册》是由热处理学会组织编辑出版的最具行业影响力的综合性工具书,已多次修订和再版。鉴于《热处理手册》最近的一次修订距今已超过十年,第十一届理事会成立伊始就决定重新修订手册,并将其作为本届理事会的重要工作任务。从2020年启动,组织了143位行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和编写,历经3年时间,于2022年底完成了全部编写工作,交付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版手册在保持了四卷本的结构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按照“全(系统性)、新(先进性)、用(应用性)、高(高标准)”的编写要求,吸收了十多年来热处理基础理论、工艺、设备、生产与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其中一些章节进行了重新编写。

(四)国际学术交流成果突出

开展国际交流是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是学会国际交流工作的重要形式。2018年,由我会承办的“第25届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SE)大会”,在我会乃至国际热处理与表面工程联合会的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和值得回顾的一次盛会。

大会于2018年9月11日—14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参加了大会。这是我会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千人大会。西安市政府为会议安排了高规格的入城仪式和演出,以古老隆重的礼仪欢迎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

IFHTSE前主席、大会执行主席徐可为教授主持开幕式,时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祝贺大会召开,时任IFHTSE主席Scott MacKenzie博士和我会理事长周玉院士也分别致辞欢迎和感谢。我会荣誉理事长赵振业院士以“中国热处理及表层改性技术”为题作了大会报告。

大会共收录774篇论文,分19个专题进行了交流。

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宴会。宴会上,国际联合会主席Scott MacKenzie博士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了我会在促进国际交流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和成绩,并向我会副理事长、大会组委会主席徐跃明研究员授予了荣誉徽章以表彰我会做出的贡献与取得的成绩。

第25届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SE)大会,其学术水平、参与国家范围、代表规模、组织水平和接待规格都开创了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联合会的先河,成为IFHTSE历史上一次新的里程碑式大会。

2013—2023年这十年中,我会还举办了“第2届未来热处理及表面工程与能源国际会议暨2014年北京香山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国际论坛”(2014年10月)和“第5届亚洲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国际会议”(2016年11月,杭州),两次会议均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人才培养与评价取得重大突破

为行业培养人才、开展人才评价是学会为会员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2005年,热处理学会获得授权开展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含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2011年,又获得授权开展材料热处理高级工程师资格认证。目前,学会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广州、常州、温州等地建立了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考试基地。截至到2022年底,学会已认证见习工程师10 200余人、工程师1200余人,高级工程师64人。其中,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认证在材料类高校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近百所高校参加了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考试认证,仅2023年1月—7月,参加见习工程师认证的在校学生已超过1500人。

举办“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是我会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会参与高等专业教育和热处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工作抓手。2015年,学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由学会副理事长闫牧夫负责组织工作。大赛以“厚基础、强融合、重突破”为指导思想、以“学以致用、触及巅峰”为理念。第一届大赛有30所高校的46支代表队,参赛学生150余人。大赛每年举办一次,之后又分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江苏大学(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东北大学(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合肥工业大学(2021年)、山东科技大学(2022年)、江苏科技大学(2023年)连续举办八届。随着大赛影响力和学校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扩大,大赛规模逐年增长,第四届大赛将赛制调整为选拔赛(自选参赛题目)和总决赛(命题),第六届大赛又调整为预选赛、分区赛和总决赛,第八届大赛在本科生赛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生组,后续计划扩展到高职高专,并在2023年下半年举办第一次高职高专组赛,实现多层级全覆盖。

大赛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指导下,各项制度和条例不断健全,赛制逐渐完善。更为可喜的是,从2019年开始,大赛连续被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成为国家级的专业赛事。2023年的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是疫情后第一次现场参加的总决赛,参赛高校、参赛队、参赛人数都创造了自举办大赛以来的新高,有184所高校的1118支队伍共4693人报名参赛,700支队伍进入区域赛,280支队伍进入总决赛。

2013—2023年这十年中,热处理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也不断加强,学会开设的“材料热处理高级研修班”“热处理温度测量与质量控制”“感应加热热处理”“激光表面改性”“金相分析”等课程和培训共组织了48期,培训学员近4000余人次。

(六)两岸交流成绩显著

两岸交流已形成常态化,每年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行。从2013年到2019年,分别在台北、南京、台中、杭州、成都等地连续举办了七次(之后受疫情影响中断),交流内容广泛丰富,两岸学者和企业界从学术研讨、技术报告、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标准化、人才培养,到企业考察、行业座谈等。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加深了两岸同行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搭建了合作平台、促进了共同发展。

(七)攻关核心技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学会发挥专家汇聚的优势,在攻关核心技术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组织行业专家参与科研项目征集、讨论和立项,组织会员和理事单位申请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为推动热处理行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11月,学会参加了工信部“重大短板装备研究报告”核心技术破解项目研讨会和报告起草工作,提出了:在线单层装料真空低压渗碳系统、 模块化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生产线、大尺寸立式真空高压气淬炉、大尺寸立式真空油淬炉、超厚特种钢板热处理装备、新型真空无氧渗碳多用炉、外辅助加热等离子渗氮炉、大吨位可控气氛底装料多用炉生产线、高端精密渗氮和氮碳共渗装备等9项我国热处理发展短板和亟需突破的瓶颈难题,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方案。

2020年8月,学会在苏州组织了“热处理重大装备发展研讨会”,针对我国重大领域需要的、尤其是尚未掌握或不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重大热处理装备进行了研讨,梳理了热处理装备的攻关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提出了我国热处理重大装备的发展建议。

为推进和落实“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技术路线图”,推动热处理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2016年,学会还在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新区河海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福莱特热处理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家企业建立了“热处理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2013—2023年这十年间,我会会员和理事单位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由北京机电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丰东热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轴齿类零件真空可控气氛清洁热处理技术”于2022年底通过了项目验收,并获得好评。项目开发了真空低压渗碳成套装备及生产线、大型立式高压气淬炉(亚洲最大)、6吨大型预抽真空可控气氛多用炉(世界最大)、可控气氛循环利用技术、气液复合淬火技术、弥散碳化物渗碳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和标志性成果。

为了推进行业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学会还积极参与了热处理标准化工作。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多项重要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如GB/T 7232—2023《金属热处理 术语》、GB/T 32541—2016《热处理质量控制体系》、GB/T 30822—2014《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GB/T 37435—2019《热处理冷却技术要求》、GB/T 30825—2014《热处理温度测量》、GB/T 38819—2020《绿色热处理技术要求及评价》、《热处理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热处理能耗限定值及能耗分等》、《热处理企业碳排放核算及报告要求》等。学会还配合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标准的宣贯、培训和实施。2017年以来,学会和全国热标委联合推出了“热处理质量控制体系”及“热处理行业绿色工厂”的企业评价工作,得到了热处理企业的积极响应。

同志们,六十年拼搏奋进、无私奉献、成绩斐然,我们无愧于时代,我们深感欣慰。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周志宏、雷廷权、樊东黎、刘迨等老一辈学会领导,他们为学会发展和我国热处理科技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继往,传承优良传统,团结广大热处理科技工作者一道凝心聚力共奋进,同心逐梦谱新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愿我们学会的明天更美好!祝愿我们国家的明天更美好!

猜你喜欢

理事会热处理大会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WAIC与WIC大会简介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J75钢焊后热处理工艺
高精度免热处理45钢的开发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