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的碳普惠制建设研究

2023-12-25代年龙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

节能与环保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普惠制社会公众双碳

代年龙 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

1 “双碳”战略与碳普惠制

1.1 “双碳”战略

碳达峰与碳中和2021 年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一方面传统的高耗能行业必须要落实低碳减排行动;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端也必须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由于居民消费对于市场供给起着决定作用,故而探索推动建立碳普惠制,对于转变能源结构、降低能耗排放、推动绿色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1.2 碳普惠制

碳普惠制由广东省2015 年提出,主要是赋予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排行为一定价值,从而建立起正面引导机制,降低碳排放。学术界对碳普惠制也没有专门明确的定义,本文中的定义为碳普惠制是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的低碳生产、生活的普惠性奖励行为,用于引导全社会养成绿色低碳意识、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形成绿色低碳习惯等。

1.3 碳普惠制作用分析

推行碳普惠制旨在提高社会公众和各类组织机构的绿色低碳意识,调动大众节能减排积极性。用商业化的模式构建起碳普惠制可持续发展生态链,从而保证政府“双碳”战略落地实施,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个人、组织(企业)和政府都受益。

1.4 碳普惠制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随着碳普惠不断完善和进步已发展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补充。碳普惠制主要规范和引导消费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主要是约束生产端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二者所起的作用是相同。但碳普惠制建立在环境行为与激励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靠社会公众的参与,是一种“自愿参与+激励引导”的减碳减排机制;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主要是对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的“强制约束+主动参与”的市场化环保机制。

2 碳普惠制的实践模式

2.1 地方政府主导型

2.1.1 广东省碳普惠制模式

广东省在碳普惠制模式探索上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其运作模式主要是将用户特定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或省级碳普惠核证减碳量(PHCER),商户和各类组织可以收集碳积分,兑换相关政策优惠或者在碳排放市场进行交易,PHCER 可用于抵消实际碳排放。广东碳普惠制已十分成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碳普惠制的制度和文件,深度细化了碳普惠方法学,为量化社会公众的低碳绿色行为提供了依据。

2.1.2 浙江省碳普惠制模式

浙江省通过建立标准统一、体系一致的系统,接入个人、商户和各类组织等可量化公众低碳行为,目标对象获得碳积分,然后可在蚂蚁森林、虎哥回收、机场集团等地兑换相关优惠。其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碳普惠应用,对公众个人的低碳行为进行量化积分,接入了很多网络平台,兑换的权益十分丰富,以“政策鼓励+商业激励”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公众参与。

2.2 金融机构主导型

2.2.1 中信银行“碳账户”

中信银行“碳账户”采取“采取碳数据→计量碳数据→累计碳数据→应用碳数据”的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该账户接入的标准较多,彼此之间可以互认互通,个人或组织所获得的碳积分可以在不同平台兑换相应权益,未来发展前景无限。

2.2.2 衢州个人“碳账户”

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主导,依托“衢融通”建设个人碳账户系统,2018 年建成投用。衢州个人“碳账户”与商业银行的个人账户高度关联,并将相关数据量化后存入个人账户,成为碳积分和碳信用,可用于兑换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2.2.3 支付宝“蚂蚁森林”

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目前,“蚂蚁森林”将绿色出行、减纸减塑、节能节约等50 余个绿色行为进行积分奖励,用户参与相关活动即可获得蚂蚁森林能量,该能量可以用来兑换“种植森林、保护海洋和保护动物”权益。

2.3 企业(非金融企业)主导型

2.3.1 国家电投“低碳e 点”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联合建设了“低碳e 点”,通过建设员工碳账户、记录员工碳行为、累计员工碳积分等方式,将员工绿色低碳行为量化,碳积分最终存入员工个人账户,用于参加集团“低碳达人”评选和“电能e 购”福利使用。

2.3.2 蔚来汽车“蓝点计划”

蔚来汽车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对蔚来汽车用户的行驶里程累计积分,蔚来汽车对其进行认证和交易,所得收入用以发放蔚来积分,让蔚来汽车用户兑换相关权益。

3 碳普惠制面临的挑战

3.1 绿色低碳行为数据获取难题

我国人口众多,低碳行为数据来源十分广泛,数据纷繁复杂。一是各类碳普惠制平台多,数据收集方式并不相同,导致绿色低碳数据收集难、归类难,可能存在重复计数、用户平台共用、碳积分不准等问题。二是社会公众参与不够,虽然有不少企业试水碳普惠制,但是社会公众对碳普惠制了解不多、参与热情不够,用户粘性不强。三是用户数据隐私保护困难,由于各个碳普惠制平台都在收集用户碳数据,用户隐私数据庞大、分散,有泄露的风险。

3.2 绿色低碳行为数据算法较多

目前,我国备案的碳方法学有200 余种,碳计量方法不一,碳普惠制计量科学性不足。各个碳普惠制平台的数据并不通用,“遍地开花”的模式开展碳普惠制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给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带来较大压力,增加社会公众参与碳普惠制建设成本。

3.3 绿色低碳行为市场连接不够

我国碳普惠制多平台采用“积分兑换权益”的方式,平台与平台之间、平台与碳交易市场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碳信用和碳金融体系没有形成,碳积分的作用有限,使得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4 高质量推进碳普惠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4.1 完善数据治理规则

一是用大数据、区块链、AI 技术等,对碳信息和碳数据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绿色低碳行为建议。二是完善数据治理规则,准确评估碳数据的应用权属,界定碳普惠制平台收集、使用和管理碳数据的权责边界,明确碳数据的交易和流动规则,防止碳普惠制平台滥用碳数据或泄露碳信息。三是开展碳数据安全立法,保护个人、组织的碳数据,防止隐私泄露。

4.2 优化数据采集方式

一是加大碳普惠制宣传力度,增强碳普惠制平台的趣味性、商业性,吸引社会公众参与为平台提供绿色低碳行为数据。二是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制定低碳行为清单,精简和优化碳数据算法,避免数据采集和计分方式过于繁琐。三是加强碳普惠制前瞻性技术研究,基于AI 或人工智能,开发更加科学合理的碳数据算法。

4.3 构建数据生态系统

一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业机构运营、社会公众参与的碳普惠制平台,发挥数字人民币的作用,建立个人碳账户,引导全社会融入到碳普惠制平台建设中,发展碳信用和碳金融,为碳普惠制平台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建立碳普惠制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个人或组织的绿色低碳行为可以获取碳积分,积分可以到碳排放市场交易或兑换碳普惠制平台权益,增强社会的“双碳”参与感。三是建立碳普惠补贴和退坡机制,在建设初期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给予绿色低碳行为补贴,当大家养成低碳行为习惯之后,就要明确补贴退坡机制,推动“全民降碳”。

5 碳普惠制机制分析

5.1 碳普惠机制框架设计

由于碳普惠制与整个社会均有关联,社会活动中的所有主体都需要纳入到碳普惠制中。根据个人、组织机构的碳消耗量、排放量、减少量不同,碳积分可加可减,碳积分可以在市场交易。政府行政部门是碳普惠制的政策制定者和行为监督者,企业、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是碳普惠制的实施对象,金融机构或公益组织是碳普惠制的运营主体,节能减碳或绿色生活方式是碳积分的内容,个人或社会组织累计积分然后在商家处兑换相关优惠,商家向运营主体或市场售卖碳积分,碳排放量大的企业购买碳积分抵扣碳排放量或获得相关税收优惠,碳行为、碳积分、碳消费形成碳普惠制闭环,具体路径如图1 所示。

5.2 明确参与主体

碳普惠制是引导和鼓励型的绿色低碳模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激发出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一是在政府制定低碳行为清单,对参与对象的低碳行为进行认定,确认低碳行为分数、发放碳积分。二是商业银行、平台企业或相关商户组织,建立低碳激励机制,参与对象可以将碳积分兑换为相关权益。三是协调参与的商业银行、平台企业或相关商户组织链接碳交易市场,按规则售卖碳积分、形成碳交易闭环。四是需要邀请环保公益组织参与宣传低碳、绿色、环保理念,引导公众参与到碳普惠制工作当中,提高碳普惠制工作成效。

5.3 低碳行为界定

一是出行领域低碳行为,主要包括减少私家车出行、增加公共交通出行,鼓励个人步行或自行车出行,降低出行领域碳排放量。二是能源领域低碳行为,在家庭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实行阶梯价格,引导居民节约用水、用电、用气,但是这种模式忽略了家庭成员数量、房屋面积、房屋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在管理上并不公平和科学。三是生活领域的低碳行为,生活领域低碳行为需要重视引导社会公众进行垃圾分类,便于垃圾分拣挑选有用的“垃圾”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四是消费领域低碳行为,消费者的市场消费行为会影响市场供给,引导市场逐步改变商业供给,当所有消费者都接受并选择这种绿色低碳行为后,整个社会的绿色低碳产业将不断进步、快速发展。

5.4 量化低碳行为

通过量化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产生碳积分,参照CDM、CCER 等方法学,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碳普惠制方法学量化社会公众的低碳行为。根据社会公众低碳行为产生的作用大小、政府希望引导的绿色低碳方向,对积分多寡进行细分,当社会公众在某方面养成低碳行为习惯之后,可以逐步降低该方面的分数,提高其他方面的分数。

5.5 完善奖励机制

社会公众通过低碳行为累积碳积分可兑换相应的权益。一是政策激励,可以通过碳积分在本市兑换公共交通充值、图书馆免费借阅等权益。二是商业激励,通过积分在碳积分指定商家兑换产品或服务,然后由运营主体回收这些碳积分,向碳交易市场销售。三是金融激励,可以将碳积分兑换为相应的碳普惠制金融产品。

5.6 建立碳普惠制交易平台

设立完善的碳普惠制交易平台,方便社会公众参与。一是以本地政府生活服务平台(手机APP、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等)为接口,接入低碳生活场景。二是在低碳平台软件建设上,便于统一低碳生活行为和分数。三是要制定合理的交易规则,完善碳普惠制法律法规和衍生金融产品,放大碳普惠制的激励效果。

猜你喜欢

普惠制社会公众双碳
中国从普惠制“毕业”影响有多大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欧盟普惠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影响
黑龙江省提高对俄贸易普惠制证书利用率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