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电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2023-12-23邢雪峰
邢雪峰
(吉林大学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综合教育理念[1-3]。通过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各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意识。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电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电源技术课程是一门关于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课程,其涵盖了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开关过程分析、功率器件开关瞬态响应及系统组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环路设计等知识。本课程以DC/DC 变换为基础,重点关注电力电子的细节分析,突出开关电源高频化设计理念,并以设计案例为参考。电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专业课,系统地阐述了基本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参数设计、建模方法及闭环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着眼于讲授电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辅以工程实际应用实例,采用进程式教学与探究性实验并重的方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形成一种“填鸭式”教学惯性,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区分课程的特性,形成融会贯通的教育目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者开始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电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创新电源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推动电源技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传播优良的爱国主义情怀,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 电源技术课程现状
传统的电源技术课程主要关注于电源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电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而忽略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以及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与探究[4-6]。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特别是在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传递。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7-10]。此外,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倡导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学生兴趣不高
学生的知识版图通常是由一些不相交的圆形区域组成的,每个区域都代表着一门独立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相对孤立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学生往往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电源技术课程,以及它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知识系统的连贯性,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所学课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的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此外,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可能影响他们对电源技术课程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学生可能认为这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无关或者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电源技术课程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动力,这必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1-13]。
(二)课程参与度低
在传统的电源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教师虽然在教学环节中,加入了师生互动和随堂提问等环节,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概念性的问题,很少会主动思考如何提出问题,问题背后蕴含着什么新的挑战,这同样限制了老师与学生思维频率,学生很难与老师共鸣。换一个角度,老师如何能够跟学生处在同一个频率下。由于学生对于电源技术课程的参与度不高,使得学生只是学会了几个关键的概念或公式。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仅仅对课本上的知识了解,但很少了解如何将真实问题转换为一个可分析和拆分的方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跟多方沟通,面对不同的方案设计,如何取舍利弊,如何根据非技术性因素,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成为考量一名电气工程师重要的标准。
二 电源技术教学思政改革举措
(一)融入学校归属感
2021—2022 年,我们面对一拔又一拔新冠感染疫情的攻击,国家果断将大学课程转变为在线上进行,以居家办公、居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避免人员聚集,减少感染。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有部分提前返校的学生被集中隔离在固定的居住场所内,此时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在电源技术的网络课堂中,作者与学生分析了疫情的突发性和随机性,介绍吉林大学在这个特殊的情形下,为了学生所实施的隔离期间免费发放一日三餐制度,积极配合寝室志愿者工作。志愿者将打包好的餐食分发到各个寝室门口,调查学生对免费餐食的评价和意见,舒缓学生在疫情期间压抑的心情,引导学生认同吉林大学这一大公无私的利民举措。利用吉林大学为学生免费提供餐食这一事件,培养学生对吉林大学的归属感。电源技术课程改革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电源技术课程改革内容
(二)融入社会时事
教师可以将当前社会时事与电源技术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进行中适逢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作者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学生分享这一盛况,并在课程中发起讨论,讨论在该项壮举中,存在哪些必不可少的电气类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和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同时,这一环节还可以让学生为我国的科技腾飞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科技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在课程中加入讨论芯片封锁问题,与学生讨论美国采取的芯片管制对我国的影响,如何看待芯片技术等“卡脖子”技术,正确认识我国科技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地尝试挑战核心难题,避免避重就轻的侥幸心理,避免出现固步自封和沾沾自喜的情况,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现状还有很大差距,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推动科学科技向前一小步,更好地体验电气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电气知识的认同感,明白科技强国的不变道理。
(三)融入家国情怀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多次穿插播放了国家抗疫宣传的视频或资料,充分展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国情怀,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坚定不移的抗疫决心。这些宣传内容涵盖了防疫知识普及、疫情防控措施、医护人员奋斗在前线的感人画面等多个方面,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通过这些宣传,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以及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们的防疫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此外,这些宣传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宣传防疫知识和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和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家抗疫宣传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国情怀和众志成城的抗疫决心。这些宣传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四)融入学生自选内容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选与电源技术相关的内容进行报告,同时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生选择一些新颖的电子设备和产品,这一环节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是学生自选,教师通常在课前并不知道学生所准备的内容,有些学生会准备经济类话题,有些学生可能会准备人文类话题,这些看似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往往会将学生拉进课程讨论环节中,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寻找事件中相通的方法与思考方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此类讨论中,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培养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报告结束后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除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 教学效果与考核方式
思政课程融入电源技术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知识传授容易立德树人难,传统的电源技术课程成绩组成为平时成绩占比10%,期末考查成绩占比90%,这一比例明显过于看重期末考查成绩,无法实现全过程监督与考查。通过教学改革,调整成绩占比分配,课堂成绩占比40%,课业设计占比20%,期末考查占比40%。在每节课加入课堂考查环节,将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中。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进程全程跟踪,将考查内容细化到每节课堂,对课堂报告引入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加入课程的意愿更强烈,改变传统期末考试决定成绩的现状,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增强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积极地配合学生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和成绩分布,可以有效反馈课程建设的成效,同时通过收集学生的问卷和反馈,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模式。
(一)搭建线上教学平台
在学习通教学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课程平台,在网络平台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设立讨论题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给出合理的回答,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评选最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主要的问题提出者,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的平时成绩实时保存至网络课程平台上,教学在每节课程结束前,在教学平台上开启问答题目,题目以简答和选择等形式出现,题目主要涉及本节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课程脉络,更好地掌握电源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实时获得平时成绩的积累。在平时成绩中还会设立一类讨论话题,在每个学年电源技术课程开始前,教师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我们遭受严重的核打击以后,在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如何获取支持我们日常生活的电力来源”。学生往往会有奇思妙想,寻找各种能源替代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中还会要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讨论。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作业的发放和回收,通过网络平台批改作业,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评语以及成绩结果。最后通过网络记录考查作业,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提问、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等。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多元化考核机制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采用多元化考核机制。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结构,除了传统的考查之外,电源技术还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报告质量和项目进展等方面的表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元化考核机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这种机制不仅考虑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报告质量等多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表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其综合素质。
多元化考核机制不仅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重视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这种机制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多元化考核机制还关注学生提交的报告质量。通过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进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同时,报告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由于课程课时有限,采用多元化考核机制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这种机制还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避免单一考核方式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采用多元化考核机制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这种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多元化考核机制,将其广泛应用于对学生的评估中。
(三)项目引导与合作
教师可以根据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设立一系列小型且可量化的课程目标。这些目标不仅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而且与实际工程问题密切相关。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这些项目,通过项目的分析与完成,学生主动尝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并设立相应的团队分工。学生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从而培养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团队的进度进行调控,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电源课程的兴趣和认同感,还可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实施,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的技术和领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结束语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现有电源技术课程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电源技术课程的思考和理解,尝试通过思政课程教育方式,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搭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桥梁,引导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通过思政环节的融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电源技术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电源技术提高学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尝试让学生提出影响复杂工程问题的非技术因素并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对电源技术课程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建立了与时俱进的网络课程体系,未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寻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良好的结合方式,进一步改善线上课程内容,继续本着教书易树人难的教学理念,有效落实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教学认知,期望培养出新时代具有爱国情怀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