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2023-12-23黑布林

小学生时代 2023年11期
关键词:昆虫食物农业

□黑布林

你想过将来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要从哪儿找食物吗?不但要找得到吃的,而且还得吃饱,吃好,吃得健康。你大概会说,去超市买,去网购呀;家里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同学估计更会自豪地说,要吃啥,咱家自己就能生产!

可是你知道吗,联合国相关机构近期的报告显示,过去5 年,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约30%,自2019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蔓延、气候变化冲击、地缘冲突升级、粮食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全球新增了1 亿2000 多万饥饿人口,粮食危机正在成为人类最严峻的威胁!

虽然我国基本口粮完全可以自给,但我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国,尤其是每年有1 亿4000 多万吨的大豆完全依赖进口,要是没有这些豆子,动物饲料和食用油就得断档,我们的很多食物会没了踪影。

而世界人口还在不断增长,到2050 年和本世纪末,全球人口预计将分别达到约97 亿和109 亿,远远高于现在的数字。这么多张嘴要吃饭,食物从哪里来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真的这么有信心吗?

石油农业——“功臣”还是“麻烦”?

为了让老百姓能吃饱饭,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各国相继从传统农业转向高度工业化的石油农业。简单地说,就是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化作业代替了原来的畜力、人力劳作,农药、化肥、合成饲料等新要素代替原来的粪肥、天然饲料等传统种植养殖材料,农产品生产从田间地头的个体劳动变成了温室和厂房里的企业化生产运营。

的确,石油农业在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特别省时、省力,很多国家走上这条路后很快便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甚至还有余粮能赚钱,有这好事儿干嘛不干呢?全球石油农业的直接成果就是世界养活了比原来预期多10 亿以上的人口。

可是,数量就能等于质量吗?因石油农业增产的粮食就一定那么“好吃”吗?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在超市买的速成鸡鸭、个头匀称外观没有瑕疵的蔬果,它们和农村自家园子里种植养殖的农产品比,哪个更好吃?答案你肯定脱口而出。

在主要发达国家,食物的工业化生产确实让大家不但能吃饱还少花钱,可这些国家的国民用于购买药物和医疗服务的支出已经大大高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更糟糕的是癌症等重大疾病出现了年轻化和幼童化趋势。在我国,最新的数据表明,现在和新中国刚成立时相比,地里的化肥用量超过了100 倍;目前农田污染已经超过工业污染,成为中国多地最大的环境污染源!

没错,化肥、地膜、农药、除草剂能让作物长得又密又皮实,抗生素、激素能让饲养动物在极其拥挤的空间活下去。可是,化肥让土壤板结、盐碱化,增加土壤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农药对害虫和益虫、益鸟无差别“发威”,还让害虫进化出了抗药性;除草剂毁灭了害虫天敌昆虫的最后家园;抗生素和激素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石油农业所依赖的化学物质绝大部分都会进入生态环境,不仅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体、空气、土壤,最麻烦的是污染人类食物链。据不完全统计,人类围绕食物链发明并合法使用的化学物质高达5 万多种,当大量化学物质通过石油农业进入食物链后,人类的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更可惜的是,由于石油农业生产的食物廉价加上口感变差,人们不再珍惜食物。据有关研究估计,生活垃圾中,食物占比最高可达半数以上,餐余垃圾几乎都是食物。

生态+智慧农业——能一直端下去的“饭碗”

稻田养鸭能利用鸭子为稻田除草、灭虫、施肥、疏松土壤,实现稻鸭双丰收。

是时候换个思路来琢磨未来的食物来源问题了。

在稻田里“人放天养”的鱼能吃掉威胁水稻的害虫,其排泄物能为水稻提供养分,水稻和鱼能同时收获;在果园里养蜜蜂,让它们为果树授粉能大大提高结实率和产量;在林地、高秆作物间散养鸡、鸭、鹅等禽类,让它们为植物除草、灭虫、施肥的同时,也让它们成长为更健康的人类食物……这些都是中国人一代代延续的农业生产智慧,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找到更健康、更能长久延续的食物来源呢?

和石油农业相反,生态农业把大自然的山水林田湖草当作一个生命共同体,它不追求产量的最大化,而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如果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是足够慷慨的。设想一下,我国畜牧业年消耗饲料4.5 亿吨,大约占全部粮食消费的一半,而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量达9 亿吨,大部分都被闲置浪费,如果能将其中的一半转化为饲料,就可以节约大量粮食,养活20 亿头羊或4 亿头牛,这些牛羊是人们的高质量食物,其粪便还能作为有机肥料,提升我国占农田总量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产量;如果我们再把家禽从集约化养殖的“牢笼”释放到草原、林下等天然食物丰富的地方,我们又能节约多少饲料粮,培养出多少不打抗生素、激素的健康家禽!

我站在窗前,抬头望向天空,心里想着:云朵是否在用她柔软的棉絮帮天空洗澡呢?天空是不是用它透蓝的光照镜子呢?

江苏镇江市实验小学 金雨泽

未来的生态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怎样做到精准?化学物质的使用怎样才能最小化?越来越“智慧”的农业科技将提供助力。新一代生物传感器和无人机、机器人、高速网络构建成农业物联网,将实时监测到的土地、空气、微生物环境、动植物健康信息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就能对这个生命共同体的每个环节随时优化调整,化解风险。什么合理安排种植养殖群落的结构和数量啦,预测天气和收获时机啦,全都不在话下。

如果不用充满毒素的化肥、地膜、农药、激素、抗生素、添加剂,也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营养丰富、好吃到“掉眉毛”的食物,你会怎么选择?

寻找替代蛋白质——食物袋也许能装得更满

牲畜每吃掉100 千克植物蛋白,才能长出15 千克肉,传统蛋白质的生产实在是成本高昂,那什么才是装满未来食物袋的蛋白质“平替”?

你吃过昆虫吗?别害怕,也许这是解决人类粮食问题最简单,同时也是相当有效的“绝招儿”。事实上,知了、蚕蛹等早已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在非洲的一些地区,昆虫甚至是当地人的主食。

世界上已知的可食用昆虫有近4000 种,几乎每一种都是一个微型营养库。如蜜蜂干体蛋白质含量高达81%,白蚁为80%,蟋蟀为76%,再加上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较低的脂肪、胆固醇含量,昆虫的营养价值可比牛肉高多啦。最关键的是,昆虫数量巨大,据生物学家估计,全球昆虫总重量可能超过其他所有动物重量的总和!而且它们繁殖容易,对环境要求低,基本上不用担心被吃光。与传统肉类生产相比,昆虫食品的生产中只需要很少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什么,你还是不敢吃昆虫?那就尝尝“素肉”吧,也就是富含植物蛋白的豆制品。用植物性食物代替动物性蛋白质可以在满足人类营养需求的同时,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中国人在汉代时就发明了用大豆做成的肉类替代品——豆腐,两千多年来,植物蛋白为中国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未来,科技力量的加入也许能让它为更多人造福。

还有更“科幻”的食物来源呢!从牛等动物身上分离出来的干细胞经过人工培养,再用3D 生物打印技术制造的人造肉,外观、口感都和真肉相当接近。当下,全球众多科技企业正在角逐这种高科技人造肉市场,最近,一家澳大利亚人造肉公司甚至混合了绵羊细胞和灭绝已久的猛犸象生物遗传信息,制造出口味奇特的人造肉丸,你想不想尝尝呢?

家禽、鱼类、牛羊……长久以来,我们养它们就是为了吃它们,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活体动物肉食记忆,就会被真正环境友好、不伤害生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所替代。

云朵是可爱的小羊/ 风是放养的娃娃/ 牵着它吃草/ 小羊在草地上走来走去/ 吃着最新鲜的草/ 留下粉红的脚印

浙江宁海县潘天寿小学 魏心然

猜你喜欢

昆虫食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借昆虫上课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