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3-12-23赵瑶瑶晋中信息学院商务英语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27期
关键词:师资思政素养

赵瑶瑶 (晋中信息学院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是一门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课程,也在学生的人文底蕴的培养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这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与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有着巨大的融合空间。因此,要探索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讲好中国故事”是党在新的时期对国际传播工作提出的重要课题,其内涵有二:一是讲什么。中国故事是讲的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伟大中国梦故事、中国对外交往故事等。二是怎么讲。“讲好中国故事”对讲的方式有一定的要求,既强调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地讲,也注重艺术再加工,生动、灵活地讲。因此,要辩证地把握好讲什么和怎么讲的关系,使“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品质。

作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思想,“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推动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次,塑造中国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其认知的结合,国家形象的塑造则是借助各种手段,将国家形象呈现出来。“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有效手段,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与当代成就。[2]最后,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经济地位并不相称。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国际社会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有效改善这个问题,让世界听得到中国的声音,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其中,英语专业的学生能结合自己外语专业的特色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使中国声音能够传播得更远,也能把中国形象更加立体地呈现在世界的眼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平台,结合课程元素引导学生去讲好中国故事。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程包含三个部分:学生观看英语视频、进行听力练习和针对相应主题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这门课程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目前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程仍然只注重学生的听的能力,基本忽略了学生的说这一技能,因此,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须完善。

一、“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重构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统一编纂的教材均是英语视听说课程最为主要的课程资源。英语视听说课程教材由专家、学者编纂,具有规范性高、系统性强的优点,同时,也面临着容量小、趣味性低等问题。因此,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是重构课程资源的有效手段。首先,提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根据课程管理体制,英语视听说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种形态,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扩大课程资源容量,丰富资源形态的必由之路。“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故事元素的开发、搜集、整合为前提,这有助于教师从多个方面去发掘中国故事元素,并将中国故事元素转化为英语视听说课程资源,从而推动校本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提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其次,增强课程资源的鲜活性。中国故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的中国故事持续涌现,如“抗疫故事”等。将此类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能够增强课程资源的鲜活性。

(二)助力课程思政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均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任务。传统的思政教育以思政课程教育为主,面临着课时少、课程资源薄弱等问题,难以有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因此,推动思政课程教育向课程思政教育转变,就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课程思政以发挥非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为核心内容,能够形成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思政价值已经得到了学界广泛的关注,[3]其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对英语视听说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期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每一个中华儿女均应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并自觉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而言,“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能够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涵养学生家国情怀。[4]

(三)培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核心素养兼有综合性、学科性双重特征。从综合性的角度而言,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指向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科性的角度而言,不同学科教育内容、教育要求、教育目标有别,核心素养也有明显的差异。教育部要求“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5]为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指明了方向。英语视听说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四方面内容。“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以“讲”为手段,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以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为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些均属于文化品格的范畴。

二、“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精选中国故事元素

讲什么样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先决条件,因为故事内容直接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效果。因此,必须将精选中国故事元素作为“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并从发掘与融入两个层面采取措施。从发掘的角度而言,英语视听说课程中蕴含着一定数量的中国故事元素,或和中国故事具有强相关性的元素。以《致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4》Unit 4 Culture 为例,本单元以文化为主题,一篇听力音频谈到了中国文化,如中国饮食、手工艺品、京剧,这些方面都可将其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从而展现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形象;Unit 9 Environment,本单元以环境为主题,讲述了各个国家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如雾霾、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洪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植树造林、节能降碳等,并取得了良好成效;1998 年夏,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特大洪水,在这场斗争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这些都可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从而彰显中国负责任、团结一致的大国姿态。从融入的角度而言,中国故事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涵盖历史叙事、当代叙事两大维度。仅凭教材资源难以很好地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中。对此,要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进一步搜集中国故事元素,如中国在精准扶贫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骄人成绩等,再将此类中国故事元素有机地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荣誉感。

(二)丰富故事的讲述方法

怎么讲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环节。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入,“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课程思政的手段,已经广泛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但在实践层面,“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讲述方法单一、陈旧的问题。因此,丰富故事讲述方法就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比如,开展案例教学。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宣传体系日益完善。China Daily 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的综合性日报,肩负着对外宣传的任务。China Daily 有许多“讲好中国故事”的样本,如2023年2 月13 日中的Large number of launches planned 讲述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2022 年取得成就。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案例,依托视听说教学,向学生展现“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策略。[6]又如,组织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是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常用方法,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找寻中国故事,撰写演讲稿,并组织学生上台演讲。

(三)重构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不仅可以反馈课程教学成效,也能分析、诊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助力课程教学的持续改革与完善。因此,要深刻认识到课程评价在“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构建课程质量监控机制。从课程思政深入开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构建涵盖“讲好中国故事”内容、方式、效果的全程监控机制,全面、准确、及时呈现“讲好中国故事”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情况。二是转变评价模式。“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学生在课堂乃至平时的学习中,深度参与到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因此,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并不适用。要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出发,探索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并借助“记录袋”等新的评价工具,优化评价效果。三是重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以往的课程评价仅关注学生视听说素养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要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育属性出发,将思政素养作为评价指标,如爱国主义、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思辨能力等,更好地发挥课程评价的教学反馈、促进、激励作用。[7]

(四)加强课程师资培训

“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既为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创新性开展带来机遇,也对课程师资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就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保障。首先,更新师资培训理念。将师资的自主发展作为师资培训的根本理念,一方面,为师资的自主发展创设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着力激发、调动师资自主发展的自我效能感,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其次,完善师资培训方案。“讲好中国故事”与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结合,不仅需要师资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素养,也需要师资具有思政专业、人文专业乃至传播专业的素养。要从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发,出台师资新的素质模型,并依托素质模型开发师资培训方案,推动师资从单一型师资向复合型师资发展。最后,创新师资培训方法。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形态,也为师资培训的常态化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特别是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推动师资培训从线下培训向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开展。比如,要求师资关注抖音中的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账号,增强师资捕捉社会热点的能力,为师资“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的素材。

总之,“讲好中国故事”对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从精选中国故事元素、丰富故事讲述方法、重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课程师资培训四个方面,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到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中,提升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师资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