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初期的红色出版机构

2023-12-23朱少伟

领导月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李达人民出版社陈独秀

朱少伟

近代上海,城市管理、社会构造、文化形态趋于多元性:一方面,这里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另一方面,这里交通、通讯便捷,往往开风气之先,是海外新思想、新知识最早登陆的地方,给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因如此,建党初期红色出版机构相继在这里闪亮登场,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份文化名刊发展成新青年社

1920 年8 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正式成立。不久,决定将《新青年》改版为其机关刊物;而且,建立新青年社,总发行所设于上海法大马路279号(今金陵东路近河南南路处)。

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国近现代一份内涵丰富深刻、影响广大深远的杂志,它开启了民智,振奋了国魂。最终,它由文化先锋发展成为革命宣传机构,是一种必然。

《新青年》在沪进行改版,仅用了一个月,从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八卷第一号起,它实现了新的跨越,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仍为月刊,由陈独秀主编。

新青年社作为党的早期出版机构,除了出版《新青年》,也负责印行面向工人、店员的《劳动界》和《上海伙友》;1920 年8 月15 日,《劳动界》创刊号出版,封面标明“总经售处上海法租界大自鸣钟对面新青年社”,这是“新青年社”名称初次见诸媒体。

从1920年秋开始,新青年社陆续推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丛书”,书目广告列有近十种,实际付梓八种。1921年2月,《新青年》第八卷第六号在沪付排时,上海法租界巡捕房警探以“宣传过激”为由,到印刷厂将全部稿件搜走,又查封新青年社,该社不得不迁往广州。翌年7月,《新青年》休刊。

1923 年6 月,中共三大做出决议,重新出版《新青年》,作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6月15日,《新青年》在广州复刊,并另行编号,从原先的月刊改成季刊,由瞿秋白主编。复刊伊始,瞿秋白发表了《〈新青年〉之新宣言》,明确表示:“《新青年》的职志,要与中国社会思想以正确的指导,要与中国劳动平民以知识的武器。《新青年》乃不得不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新青年》不负使命,继续承担起系统性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任。1926年7月,《新青年》终刊。此前,新青年社已先结束业务。

设于中共一大会址的新时代丛书社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筹备中共一大期间,李汉俊主动提出将他与胞兄李书城的寓所即上海望志路106、108号(今兴业路76、78号)“李公馆”客厅作为开会的场所。为了掩护中共一大会址,李汉俊、李达等在此创办了新时代丛书社。

1921年6月24日,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登载《“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

如今,上海图书馆仍收藏着整套“新时代丛书”,这些书籍均为32 开本。“新时代丛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既体现了曾公布的宗旨“增进国人普通知识”,又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第二,每册仅数万字,页数不多却内容充实,文字通俗易懂;第三,封面设计既新颖别致又生动体现编辑宗旨,黑体书名非常醒目,中间有地球图案,上标“新时代丛书”五字,那紧握的双手图案象征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第四,相关书籍全部采用“马克思”译名,这与现在的规范译名已一致,而此前出版界则有“马客偲”(见李提摩太、蔡尔康合译的《大同学》)等译名,有些混乱。

第一个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的出版机构,多称“书局”“书社”“书店”“印书馆”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为了有系统地编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决定在上海建立人民出版社,由曾参与编辑《新青年》、主编《共产党》的李达负责。从此,“出版社”的名称正式出现,并逐渐流行。

李达于1920年夏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在中共一大会议中被选为中央局成员、宣传主任。李达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 号(今老成都北路7 弄30 号)的寓所,成为人民出版社社址。

1921年9月,《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登载《人民出版社通告》,阐明了其宗旨和任务:“本社出版品的性质,在指示新潮的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

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提及:“仅数月时间,人民出版社已出版书籍12种,各印3000册。”李达曾提及:“‘人民出版社’由我主持,并兼编辑、校对和发行工作,社址实际在上海,因为是秘密出版的,所以把社址填写为‘广州昌兴马路’。”那时,广州是孙中山领导革命活动的根据地,人民出版社为了确保安全,编辑的书籍标明由“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社址写作“广州昌兴马路二十六号”,使敌人无法以“宣传过激主义”的罪名进行查禁。1922年11月,李达应毛泽东函邀前往长沙,到湖南自修大学工作;翌年夏,人民出版社并入已迁至广州的新青年社。

当年,人民出版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善于进行编辑策划,在短时间内便拟就“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康民尼斯特丛书”这3 套丛书的大型出版计划;第二,高度重视编译质量,在推出马列著作时既讲究词语浅显又要求译文准确;第三,及时打通发行渠道,既利用书店又依托各地党组织,使出版物能迅速送至党内同志和进步青年手中,并达到不小的印数。正因如此,蔡和森在1926年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评价:“人民出版社……为我党言论机关,出版了很多书籍,对思想上有很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李达人民出版社陈独秀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