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新形势下的农机农艺融合问题

2023-12-2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管理局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化机械化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管理局

□ 杨明

农机农艺融合可谓老生常谈,围绕这个话题,农机、农艺两个行业讨论了几十年,但常谈常新,每个时期讨论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

一、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

“十四五”时期,农机农艺融合已成为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所谓农艺,是指农业生产技术工艺,一般指大田作物的选育种、耕作栽培、收获等环节的操作工艺及技术要求。所谓农机,是指为农艺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以及农机化管理运用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两个矛盾方面,农艺代表目标方向,农机是农艺的载体,两者高度融合是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1.农机农艺融合关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与自然息息相关,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生态文明,都离不开农艺措施,其中包括:免耕播种、肥水管理、杂草与病虫害防控、土壤深松、秸杆残渣以及土表处理等农艺技术,如果用传统方式耗时耗力,只有机械化才能为这些农艺技术提供载体。

2. 农机农艺融合农业发展根本矛盾的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产出水平比较低,农业劳动力外出打工成为常态,土地流转将成为今后大趋势,全程全面机械化已提上议事日程。在这种形势下,农机农艺长期以来两条腿走路的矛盾必须得到根本解决,两者加快融合时不我待。

3. 农机农艺融合关系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20 世纪70 年代,我国曾推广过大苗移栽水稻插秧机,但因为没有处理好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最终半途而废。再如,我国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如今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中的关键是,从育种、整地、种植到收获各环节,成功解决了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由此可见,传统农艺技术与现代农机化技术相互融合,最终考验着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成败。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机、艺矛盾由来已久。随着我国农机化不断向纵深推进,有些问题得到解决,有些矛盾还在继续探索。

1.农机与传统种植模式之间的矛盾。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人多地少,传统种植把单产作为第一需求,在农艺方面追求高密度下的高产量,这与农机化生产方式并一定同步。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关于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研究在不同的主题引领下获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传统的教科书体系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但总体上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尤其体现在对实践、自由、终极关怀等内容的祛魅化厘清和诠释,从而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真面目得以逐步敞显。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既可以体现为不同研究视域的“分殊”,但究其根本,仍然是“理一”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获得了对马克思哲学超越性思想的整体性认识和把握,才能获得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应有高度和视域。

6.农机时代性与农艺传统性之间的矛盾。农机化与现代农业紧密相连,没有农机化就谈不上保护性耕作技术,没有农机化也就没有精耕细作模式。如,欧洲作物种植大多采用25cm 的倍数,日本水稻种植也多采用宽行窄株等,这些都是农机农艺不断融合的结果。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农艺曾经矛盾很深,甚至还会并存一段时间。

2.推动建立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以提高农机作业适应性为切入点,推动栽培方式改进和作物品种选育,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4.农机功能固定性与农艺技术多变性之间的矛盾。与农机作业单一性类似,农机装备一旦生产出厂,其功能就基本定型,不可能具有多变性质;农艺的多变则具有随机性,不同作物种植都不一样,如玉米、辣椒采用一垄双行种植技术,棉花采用的是宽窄行技术。

3.农机单一性与农艺多样性之间的矛盾。随着农机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复式作业和多功能机具不断研发成功,如联合整地机、插秧测深施肥机、收获带秸秆还田机等,很好地解决了农艺多样化要求。但是,农机单一作业属性并没有改变,在满足农艺多样性方面仍存在部分鸿沟,如播种机在满足多种作物播种方面还有待继续创新。

5.农机效率有限性与农事作业季节性之间的矛盾。农机化代表着高效率,但也有其物理极限,尤其在农事作业季节性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如,每逢春耕重播、南方双抢、跨区作业等农忙季节,对农机作业效率都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HINT1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轴突型神经病1例报告 ………………………… 李洁,张丽,汤其强,等 394

三、农机农艺融合攻略

(一)加强统筹规划

1.政府部门应统筹规划,将农机农艺融合列入地区农机化发展目标。农机化部门要推进重点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农艺部门要加强与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改进农艺技术满足在机械化要求。两个部门应加强协调协作、信息共享和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

2.农机与耕作栽培制度之间的矛盾。我国传统耕作过度追求土地利用率,间作、套种、密植等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这与农机化作业有着本质不同。在作物栽培技术方面,我国传统作物栽培技术标准化差,如玉米行株距各地都不一样,有的还创造了宽窄行、沟播、铺膜播种等农艺技术,随着农机化技术进步,虽然这些问题中已有部分获得解决,但标准化毕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

1.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制度化。如: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完善区域性水稻育秧作业规范,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环节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4.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具供给。以农艺技术研究为基础,组织农机农业科研推广单位联合攻关,保证关键环节农机装备供给。在选育品种、作物栽培和养殖农艺技术推广中,要将机械化适用性作为重要指标,注重示范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区域性农业生产体系、农机化技术路线和作业规范。

(二)完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

3.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突破。以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此外,有学者试图结合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一特点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新的阐释和构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一书。作者全面介绍和评论了西方各种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此基础上着手构建自身的理论,并提出了“E时代”的跨文化交际新模型。“E时代”是贯穿全书始终的关键词,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它,但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其实,所谓的“E时代”,大体意思是人们今天习惯称为“互联网+”的时代,即因互联网服务而实现的全球范围内的全球化。然而,可能是因为“构建‘E时代’跨文化交际新模型”这一目标过于宏大,该书没能给出具体的案例研究,而仅仅是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作为结尾。

骨折是常发生的一种意外事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都带了极大的影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药物镇痛难以完全缓解患者的这种疼痛,为了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我院特对骨科患者实施了无痛护理,经临床研究发现,应用无痛护理效果极佳。具体的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2.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各级政府部门重点农业项目,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力度,逐步扩大推广范围。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大豆机械化融合技术应用,带动棉花、马铃薯、牧草生产机械选型和试验示范,进一步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展开。在成熟环节大力推广,在薄弱环节取得突破。

1.2.1 术前常规检查 裸眼视力、屈光度数(主客观及睫状肌麻痹验光法)、最佳矫正视力、眼位、眼表、眼前节(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后极及周边眼底、眼压、角膜厚度、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以及角膜光密度分析(由于10~12 mm受角膜直径、眼睑及系统测量误差影响较大,因此选取除10~12 mm范围的各层次各区域的检查结果)。术前3 d双眼常规点左氧氟沙星眼液,每天4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熟练掌握SMILE和FS-LASIK技术的医师完成。

3.树立共同目标。农机农艺融合问题讨论了几十年,虽然还没有最终结论,但基本达成共识。不能离开农艺研究机械,也不能不顾农机强调农艺;不能单纯要求机械让步于农艺,也不能所有问题都由农艺让步。协作是第一步,联合技术攻关将会使路子越走越宽,两者的共同目标是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化机械化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