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再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3-12-23何家兴王健龙王怡妍

大观 2023年7期
关键词:彩陶界面设计黄河流域

◇何家兴 王健龙 王怡妍

一、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研究背景与框架

(一)研究背景

黄河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象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黄河的滋养下,形成了陶器文化、青铜器文化等文化瑰宝。据研究,黄河流域地域辽阔,地区性导致彩陶样式多种多样,其中仰韶彩陶、庙底沟彩陶、马家窑彩陶等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杰出代表。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 年5 月25 日公开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加强非遗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2]。

在陶器不断发展的历史浪潮中,彩陶纹样的形式转变充分反映了社会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文明等多方面的时代信息[3]。积极挖掘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意义与文化精神内涵,充分做好对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框架

彩陶纹样作为彩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及其代表的图形语言值深入研究和创新。具体的研究框架为:第一,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理论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文献资料的收集,对黄河流域彩陶纹样进行文化和图案纹样分析及整理;第二,黄河流域彩陶纹样提取创新,选用黄河流域彩陶纹样作为再设计基础元素,对彩陶纹样进行提取分析,采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纹样进行设计推演,最后进行设计衍生,得到既具有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特色又符合时代审美的新图形,充分发挥“借其型、承其意、传其神”的设计应用形式;第三,创新彩陶纹样宣传途径,开展彩陶文化APP 界面设计实践,检验彩陶纹样设计衍生的可行性。

二、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特征

(一)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发展与文化内涵

对山东博物馆、大汶口遗址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展览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研究黄河流域彩陶历史文化、器物造型、造型内涵、色彩配置等,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发展

黄河流域彩陶纹样可分为四大类:自然与天地属相纹样、几何纹样、植物纹样、文字与符号纹样[4]。黄河流域彩陶的大部分器皿中都具有太阳纹、蛙纹、神人纹、蜥蜴纹、鱼纹等自然与天地属相纹样,但更多是以简化象征性的几何纹样展示[5]。

几何纹样是彩陶纹样中结构较为复杂、形式多样的纹样[6]。彩陶几何纹样以宽带纹、三角纹、圆圈纹、斜栅纹等几何元素为基础造型,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排列方式,将一个单元造型连续排列,使多种造型形式共存[7]。

植物纹样多以花瓣纹和植物编制纹出现,彩陶花纹以几何形纹样为主,常以小单元的花纹组成二方连续图案,宛如精致美丽的小花组成的条带。

彩陶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文字与符号形式的相继出现,也暗示了文字雏形的孕育过程。随着各类纹样形式逐渐淡化,符号图形却明显增多,并在各类彩陶器具中穿插出现,或以独特的组合形式单独存在。

2.黄河流域彩陶的文化内涵

(1)指事因素

随着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发展,彩陶的种类和纹样逐渐增多,古代先民对于纹样的选取多来自自身周边的生活。以飞鸟纹为例,人们运用点、线、面的形式将飞鸟形态进行概括,并以适当的手法进行创作,反映出当时飞鸟的自然物化现象,以此来表达对于天空、太阳的向往,以及追求自由个性、光明的情感。彩陶纹样是对自然界物化的表现,赋予彩陶生命的意义与特征。

(2)氏族标志

黄河流域早期彩陶的图案中,动物纹样较多,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纹样还被人格化,这类动物纹样可能是氏族的图腾纹样[8]。不同氏族彩陶上纹样的题材和造型都受到本氏族族群生活和文化的影响,是氏族文化的物化表现。

(二)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造型特点

1.连续

黄河流域彩陶文化中的装饰纹样多为连续重复出现,可分为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样式。二方连续的使用是根据彩陶器造型的特质,向左右两个方向进行连续重复排列,是装饰组合纹样中最常见且应用最为广泛的表现形式之一[9]。

2.对称

对称是黄河流域彩陶纹样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区分纹样结构空间及划分各阶段的重要手法,是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文化体现,以及原始社会背景表示的象征形式[10]。

3.适应

在黄河流域彩陶复杂多样的器型中,纹样的位置尤为重要。从挖掘出的众多彩陶中可以看出,彩陶纹样多以相互依存的纹样装饰带环绕器型周围,形成了彩陶纹样按照器皿造型特征回旋式延伸的意蕴,构成了组合纹样的空间架构。

三、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基因提取与再设计

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让文化活起来,切实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彩陶纹样作为黄河流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让彩陶文化被更多人了解、接受,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必要对黄河流域彩陶纹样进行创新。在文化价值视角下,将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结构特征和审美要素融入设计过程,不仅可以使彩陶文化的美学成就更好地呈现在大众视野中,还可以为彩陶文化创造更高的隐形价值。

(一)黄河流域彩陶纹样基因提取

利用AI 对彩陶纹样的整体造型进行勾勒,根据整体造型提取纹样的主要基因部分,通过形状文法对提取的基因进行演变。通过用户调研,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对彩陶纹样进行设计。

(二)黄河流域彩陶色彩提取

黄河流域彩陶的颜色主要有红色、黑色、褐色、灰色四种。

红色:彩陶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多用于绘制神话传说、花鸟人物等内容。

黑色:彩陶中比较特殊的颜色,多用于绘制灵异的神话传说、图案等内容。

褐色:彩陶中比较温和的颜色,多用于绘制风景、人物、动物等内容。

灰色:彩陶中比较冷静的颜色,多用于绘制自然景观等内容。

(三)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再设计

形状文法是一种用于描述和生成二维或三维形状的语法。它可以通过规定一些基本操作,如平移、旋转、缩放、扭曲等,以及对这些操作进行组合、重复等,从而描述和生成各种形状。本文主要采用形状文法,从实际出发,根据黄河流域彩陶的特征与纹饰,提取基本元素,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并对其进行平移、旋转、缩放等操作,得到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造型。将其运用到App界面设计中,使黄河流域彩陶文化更加鲜活、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黄河彩陶纹样形状文法衍生规律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定义初始状态,即定义黄河彩陶纹样的初始形态;第二,定义规则,即通过规则来对初始状态进行重复、添加、删除、变换等操作,进而得到新的形态;第三,应用规则,即按照一定的顺序应用规则,逐渐将初始状态转换成目标状态;第四,检查约束条件和变量,即在应用规则的过程中,需要检查一些约束条件和变量是否满足要求,以确保衍生出的形态符合设计的要求;第五,重复执行以上步骤,直到达到最终状态或结束。

四、黄河流域彩陶纹样再设计实践

作为现代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个分支,界面设计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界面设计大潮中,界面设计的文化情怀和视觉需求显得格外重要。

(一)受众分析

随着历史的洗礼、新型文化的冲击,黄河流域彩陶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发展趋势,导致黄河流域彩陶文化只在当地产生影响。基于此种背景,黄河彩陶纹样App主要是以热爱、想要了解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人群、设计师为受众进行设计构建,为受众提供方便、快捷地了解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平台。

(二)App框架结构

根据受众需求,将App 划分为主页、纹样、购物、讨论、个人中心五个层级,满足受众对于黄河流域彩陶文化中历史、纹样库、经济价值和用户交流学习的人机交互需求。

(三)黄河流域彩陶纹样设计实践

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重要的平台,将基于形状文法设计的彩陶纹样图形作为App导航栏图标,可以最大程度宣传彩陶纹样的艺术特征,并打造以黄河流域彩陶器型为结构的功能按键,增加界面设计中简约大方的彩陶美感。

主色调的选用遵循了彩陶器物本身的色彩样式。为使主色调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采用了灰色调的橙色,营造一种古朴但充满活力的视觉色彩。点缀色主要采用红黑配色,保留用户对于彩陶本身的色彩情感需求,以增加受众对界面的心理认同感,防止审美疲劳。

功能上针对用户需求打造黄河流域彩陶文化、历史、纹样分类、用户交流等区域,满足用户对于黄河彩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需求。在商业价值上增加购物区域,以满足商户和用户间的互动,打造黄河流域彩陶文化衍生产品的销售平台,以实物带动彩陶文化的传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带动黄河流域周边经济发展和文旅发展。此外还可以建立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数据库,对彩陶纹样进行数字化保护,同时为设计工作者更加高效地提供不同地区、时代的纹样素材。

五、结语

黄河流域彩陶纹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App设计中运用黄河流域彩陶纹样,可以打破单调的设计风格,增强产品的可区分性和独特性。设计人员要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将彩陶纹样应用在App设计中,增强用户的交互和情感体验。在科技与文化交融的今天,黄河流域彩陶纹样的再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精美的产品,更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区域性文旅发展。

猜你喜欢

彩陶界面设计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