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社区基金绩效审计探讨
2023-12-23周斌殷学会
周斌 殷学会
一、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时代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智能化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并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当前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浪潮的持续崛起,用智能化手段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愈发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
社区基金的安全和科学使用,直接关系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乃至国家与社会的稳定。社区基金绩效审计是破解社区基金运营和治理现实困境的关键,对助力健全多层次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具有深远意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社区基金是一个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相继将“社区基金”或“社区慈善基金”纳入了地方性慈善法规或社区治理法规,这些探索性实践为社区治理注入资金,为多方主体间联动提供了物质基础,重塑了社区共同体意识,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在此背景下,作为城乡社区在基金管理平台设立的专项科目,通过基金运营吸纳社会捐赠,为社区导入社会化资源,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搭建社会协同治理机制。与此同时,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则为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工作向“大数据”审计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对社区基金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基金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使得社区基金审计的监督效能不断提升,保障社区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推动社区治理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大数据视域下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发展的问题表征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新时期,大数据技术对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进而有效提升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行的审计准则仍停留在传统审计的层面上,与信息化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国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大数据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大数据环境下,针对社区基金绩效的监督和控制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社区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造成了审计人员不能遵循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来对社区基金展开绩效审计。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方法与技术都存在差异,对绩效的衡量也有不同的判断。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绩效审计法律法规才是最有力的保障。
2.信息技术的嵌入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该受到高度的关注,并得到充分的应用,需要通过技术赋能,保障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可持续共享。但是,在目前的社区基金绩效审计运作中,其使用的效果并不显著。社区基金基本数据的获得,全部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统计和财政部门,就审计证据而言,可靠性较差。当前,审计人员仍然主要依赖人工审核账目的方式来获取证据,而这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但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仅依靠手工查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目前,对于社区基金绩效审计,还不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手段来进行,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数据的安全性、质量性缺乏保障
伴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到来,信息快速发展,呈爆炸式增长。在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分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审计人员在对社区基金数据的使用和保存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系统漏洞等因素,可能会造成数据被毁或泄露。另一方面,在对社区基金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也会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输入错误、不完整、数据库存在漏洞、人为修改等原因而造成数据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这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此同时,对社区基金的绩效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4.专业人才力量欠缺
随着大数据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审计领域,这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金融、审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于社区基金开展绩效审计的工作,除了具备上述知识外,对于社区基金的相关知识也是要有所了解的。要能够将大数据与绩效审计有效结合起来,熟练使用各类审计软件,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审计资源十分有限,人手严重短缺,而且,对于社区基金实施审计的审计人员,大多数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育水平也比较低,更是缺乏电子数据的分析能力,无法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
三、大数据视域下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发展策略
1.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环境也出现了新变化。要想让大数据审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效能,必须建立和完善审计法制体系。保证大数据绩效审计的合法性,让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可以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依照法律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构建大数据审计准则,为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理念、方法和流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内容、方式等做出具体的规定,让社区资金的运作与审计工作走上法治化与规范化的轨道,这不仅提升了社区基金的运营水平,还提升了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严谨性和合理性,为社区基金的审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2.促进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方式仍以手工查账为主,无法改善审计绩效,也不能降低审计成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的人工审计已经不能适应并符合当前大数据视域下社区基金绩效审计需求,唯有通过实现审计信息化,才可以让审计质量得到提升。在对社区基金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对各类审计方法有较好的把握,同时还要学会对数据的获取,并利用数据信息化来构建审计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社区基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并对其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展开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推动审计工作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让社区基金得到更好的保值增值。
3.预防数据风险,保证数据安全、准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缺乏保障。目前国内针对审计数据的规范和安全问题的规范体系仍相对缺乏。一是构建大数据的标准化制度,结合对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实践,建立大数据安全规范,解决数据的标准化和安全性问题;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对于审计人员进行保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程序,增强对用户数据的访问权限,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外泄及遗失,此外,还要对网络攻击进行预防,如果出现了可能的网络攻击,要对其进行实时的预警监控,禁止其运行含有病毒的软件或程序;三是对于审计数据的采集要制定一个标准,避免因采集范围过大,影响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因此,审计人员在收集数据时,应该尽量从被审计单位获得原始数据,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4.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下,开展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工作,审计人员既要有金融、审计方面的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此外,还要能熟练运用各种审计软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大数据审计能力的社区基金绩效审计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财务、社区基金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开展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应用中的培训,搭建大数据学习平台,并聘请专家进行辅导,让审计人员可以在此学习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流,使他们在审计工作中也能成为专业人士,在实际操作中也能成为专家。另一方面,引进交叉性专业人才,不能只限于审计和财会人员,也要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个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有利于推进社区基金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进程,确保社区基金的安全化运营。
5.构建智能绩效审计平台
在大数据背景下,伴随着海量数据的出现,使得对于社区基金绩效审计要创新审计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开展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工作,一个核心就是构建智能化大数据审计平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对与审计工作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展开有效的追踪,帮助审计人员对社区基金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运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建立起一个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于一体的统一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个社区基金审计信息化数据网络,使各个子数据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实现对信息的实时捕获与挖掘,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深度分析,从而有效地防范数据风险,提升审计人员对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构建社区基金绩效审计数据模型,使其系统化、具体化,增强智能化审计的可操作性,并形成动态监控体系。三是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突破审计、社区和民政等有关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便于对比分析,查找漏洞,提高社区基金审计和监管的效率。
四、结语
社区基金作为社区治理的一个创新举措,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实施与社会安定团结、社区居民的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对于社区基金进行绩效审计是十分有必要的。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区治理中树立数据思维,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社区大数据平台,既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下社区治理难题的关键。借助大数据技术,探析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路径,有利于提升社区基金的管理水平,保证社区基金的安全性,进而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