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与管理
2023-12-23内蒙古赤峰
□ 内蒙古赤峰 张 浩
伴随着我国财政政策与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单位内部加强资产管理、细化成本核算、完善内部控制。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不难发现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多采用传统单一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同时还会降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为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决策与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本文主要剖析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深化落实与实施。
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内容主要为记录和监管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收支,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有效把控。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力度,做好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最大限度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内部监管体系,进而保障事业单位财政安全,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业务素养有待提升。以往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所采用收付实现制,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一定转变。财务核算趋于全面化、全过程化,以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共同开展。相比较与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难度加大,对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需求。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财务人员业务素养较低的问题,对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研究,自身掌握的财务知识较为有限,进而阻碍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混乱。作为国家的基层管理机构与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一定要具备高度的公开性与透明度。这就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过于注重账目表面信息,对内部资金管理不予重视,进而出现“面子工程”,致使事业单位账目不符、资金大量流失。此外,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监管机制,即使存在财务信息核算错误,最终也不了了之。
3.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就当前我国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情况分析,其中普遍存在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内容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与改革需求,进而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相比较于传统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下各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互动较为频繁。对于财务人员而言,事业单位业务信息的增多就加剧了财务核算难度。如果没有健全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那么交互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资金大量流失,不利于事业单位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影响
1.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政府开展的各项采购行为中,会涉及大量与资金开支有关的问题,结合相关要求,通常是由财政部门对此类资金进行统一支付。虽然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受政府部门的严格管控,然而双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就我国当前事业单位采购工作来看,很多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进行采购,进而时长出现采购超额的情况发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在对此财务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政府采购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提高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政府代理采购机构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2.为权责发生制度的引入提供积极帮助。事业单位过去在开展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与企业核算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收付实现制度的使用更加青睐。传统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并没有对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划分,这不仅会降低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旦出现经济问题或者工作失误预算管理部门将会很难对工作人员开展有效追责。同时,缺乏有效的权责发生制度还会出现工作人员工作行为不端正、工作态度消极等现象,对于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然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广泛普及之下,权责发生制度具有的科学性、广泛性、有效性明显提升。不仅能够使事业单位在资金核算方面具有的精准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而且还能对面临的各项财务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控。从中能够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引入,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3.提高事业单位部门财务管理能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引导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规范与提高,进而最大限度上提高事业单位部门财务管理能力。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水平以及各部门财务改革工作开展进程得到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必须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执行的预算目标、制定的管理体系、建立的考核制度都能够与相关制度规定高度契合,满足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求。事业单位要将内部各管理部门产生的预算信息和会计信息进行详细记录,确保通过记录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第一,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与颁布,能够为事业单位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执行预算管理各项措施,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履行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职能,帮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制定以及落实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制度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相关内容的充分了解,在开展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单位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优化与改革,在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机制符合政府相关要求规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财务核算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市场环境变化规律以及自身实际发展能力为基础,确保采取的各项调整措施具有较高合理性。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最大程度避免资产核算不准确、账目内容混乱、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事业单位在对财务核算与管理措施进行优化的过程,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对资产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健全,确保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实时监督与管控,提高相关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信息的充分利用,将自身真实的资产情况进行客观呈现,这样一旦存在数据异常现象,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对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精准定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问题进行快速分析与有效处理。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产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保证形成的监督管理体系具有较高实时性特征,将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资产虚报、资产隐瞒、资产流失等各类风险隐患问题最大程度消除。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风险管控机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在高效、安全的状态,从而使资产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2.加强对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度的积极落实。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可以将权责发生制度充分结合其中,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优化,使制定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机制不仅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特征,而且还能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这样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综合管控力度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促使财政资金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进行规范管理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在传统开展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事业单位通常是以收付实现制度为主,而这一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收付实现制度不仅会降低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较为容易发生工作失误和违规情况,极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权责发生制度的有效应用,能够对事业单位产生的各项费用状态进行及时跟踪和精准确认,包括各项管理费用是否已经支付、当期费用是否在当期确认,无论收入是否到账,也必须确保当期的收入在当期进行确定。权责发生制度有效落实,不仅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预算信息进行真实呈现,确保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具有较高透明性,而且还能帮助事业单位积极履行自身的公共责任与义务。因此,事业单位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从基层单位入手,将收入核算作为第一项工作,并按照事业单位体系,逐层向上迁移和拓展,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
政府财政部门要结合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制定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推行,使财务部门的核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对国库资金的监督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效逐步强化。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强化自身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职能,建立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机制,保证权责发生制度以及相关报表编制工作顺利开展,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监督与管控,为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贡献积极力量。
3.加强对事业单位责任发生制度的建立健全。第一,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在对事业单位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积极的调研与探究,提高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积极听取并采纳各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在此基础上,始终遵循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与规定,确保采取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方法具有较高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同时,使预算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在进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设定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细致划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类型和内容,进而保障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与进行。
第二,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采取多元化有效措施,促进预算管理工作和财务核算工作的充分融合,确保双方各科目得到有效对接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预算管理信息和财务核算信息的误差与延时,确保相关信息具有较高精准性和可靠性。鉴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相关信息数据具有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只有将预算管理与财务核算工作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信息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从而为事业单位实现快速发展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第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积极建设。对于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而言,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而且伴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还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为了确保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建立一个具有较高全面性和高效性的信息化平台,在保证信息数据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的次数。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要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加强对信息化平台的积极建设,能够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具有较高准确性,这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四,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培训。鉴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全面普及,事业单位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承担着“当家理财”的重要职责,而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又是一项内容复杂、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够跟紧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那么就会严重制约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对此,事业单位应该结合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目标要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积极培训,引导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具体政策法规,并且在大量实践工作的辅助下,掌握相关工作的操作流程。这样不仅能够使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认知与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能确保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效率的目标。
第五,政府财政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积极指导。由于受到人力资源因素以及机制因素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核算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各项措施的落实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由政府部门出面,通过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从财政资金使用以及业务开展的角度入手,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指导。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严格监督与管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降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风险。
四、结语
事业单位是由国有资产设立,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其经济活动、资产管理、服务活动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同时也在催促事业单位抓紧作出改变,尽快适应新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工作要求。基于此,事业单位应该深度挖掘并正视当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与责任制度,并在做好内部监管的基础上,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只有这样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才能够落到实处,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