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量”
2023-12-21许钊吴钲
许钊 吴钲
(1.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2.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香港 999077)
时间副词究竟表达什么样的时间意义,学界对此观点不一。除了从时、体范畴解读时间副词的意义之外,一些学者还尝试从量的角度对时间副词进行讨论,认为一部分时间副词表达量化意义。例如,邹海清将表量化、表界变和表过程视为时间副词的基本意义,其中“表量化”是指情状在时间轴上延续的长度和重复的次数计量[1]26;杨荣祥、李少华将“标度”视为时间副词的两个基本意义之一[2],这里的“标度”是指标记情状涉及的时间跨度的大小,可分为延时和瞬时两种标度意义①;许钊、吴钲在对时间副词的分类过程中也分析了量意义,将持续类时间副词分为“恒时”“长时”“短时”三类,将“界变”时间副词分为“渐变”“迅变”“瞬变”三类[3]177。可以发现,虽然以上几项研究都涉及了量意义,但是各家对量的理解存在差异。其中,邹海清是从量幅和量频两个角度界定量意义,杨荣祥、李少华则主要从量幅的角度进行界定。这两项研究中,量内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状重复的次数,即是否将量频视为量范畴,而两项研究的共同点是将量的研究对象集中在情状本身。许钊、吴钲除了讨论情状自身的持续跨度之外,还考察了情状从未发生到发生的过程的长短。因此,以上研究涉及的量至少可以归纳为三种意义,分别是:(1)情状自身的时间跨度;(2)情状重复的次数;(3)情状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
我们的问题是,以上三种意义是否都能归入量范畴?如果不能,应该作出什么样的概念界定;如果可以,这三种意义与时、体等范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文第一节借鉴前人对量的研究成果,界定时间副词的量意义;第二节对时间副词的量进行细化和分类;第三节以时间副词的句法表现作为讨论的依据,讨论量与时和体范畴的关系。
一、时间副词的量意义界定
前人对时间范畴中的量的理解主要从体出发。早在上世纪中叶,吕叔湘就敏锐地指出动作在次数上的不同代表不同的“相”[4]。如果没有曲解吕先生的意思,“相”应该是指体貌意义。其中,仅仅表示有过一个动作的是“一事相”,与之相对的是“多事相”。“一事相”包括短时相和尝试相,前者表达的动作不大能分出次数,往往有暂时或轻微之意,后者则是非现实性的短时相,二者都表达时间跨度上的短暂。屡发相和反复相则大致属于多事相。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外学者对体的研究逐渐涉及了量意义。例如Freed从“单次”和“多次”的角度划分了不同事件类型,将事件分为重复事件(series of events)和单一事件(single events),其中重复事件包括惯常、频率、状态等事件,而单一事件包括持续和反复事件[5]。Soga提出了“相继体”概念,将情状的相继发生视为量化方式之一[6]。例如,(1)a中的事件“离开办公室”具有离散性,每一个人的“离开”都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但是事件与事件之间具有紧密下相继关系,表达“一个接着一个且不间断”;(1)b的事件虽然也具有离散性,但是离散事件之间只具有重复关系而不具有相继关系(1)有关Freed和Soga的论述可以参见BINNICK R I. Time and the Verb:A Guide to Tense &Aspect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82-183.。
(1)a.People left the office one after the other[7]. b.People left the office all morning.
Dik将量称为量化体,包括单次体(Semelfactive)、反复体(Iterative)、惯常体(Habitual)、频率体(Frequentative)和分布体(Distributive)[8]。
根据Freed、Soga和Dik的研究,我们归纳出了6种量化体类型,它们的意义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量化体”的类型与特征
这六种量化体的共同特征是[+重复],是对离散个体的重复次数加以观察的结果。其中,重复体可以视为其他五种量化体的上位概念,与五种量化体具有包含关系,因此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从略。
反复体、频率体、惯常体、相继体可以通过副词表达。例如,反复体的表达形式是“不断”“一直”“在”,频率体的表达形式是“总”“总是”“老”“老是”,惯常体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永远”“向来”“一向”“历来”,相继体的表达形式可以是“相继”“依次”“陆续”“先后”等。
本文认同将“情状重复发生的次数”视为量的内涵之一,称之为“次量”。问题在于,次量是否也能被视为时间副词的量意义?换言之,表达次量意义的副词是否能归入时间副词?本文认为,表达频率体的“总”“总是”“老”“老是”和表达相继体的“相继”“依次”“陆续”“先后”不应该纳入时间副词的量范畴。许钊、吴钲指出,频率副词需要与时间副词区分开来[3]174,频率副词表达规定时间内情状发生的次数,涉及的时间意义体现在每一个情状之间的时间间隔,高频发生的情状时间间隔短,而低频发生的情状时间间隔长,但这是次数除以规定时长的结果,是频率的间接时间意义。此外,基于频率与时间的计量单位的差异,两个范畴也应该加以区分。频率的计量单位是“赫兹”,而时间的计量单位是“时/分/秒”等,二者在计量单位上的区别反映了范畴的不同。对于“相继”“依次”“陆续”“先后”而言,这类副词更多表达多个情状时间的先后关系,而不是凸显情状重复的次数,因此虽然本文将这些副词归入时间副词范围,但是其背后的“时序”意义应该区别于量意义。简言之,频率体和相继体不具有时间副词的量意义。
上述论述中存在例外,那就是“总”“总是”“老”“老是”等是时间副词和频率副词的交集,表达次量意义的同时也表达量幅意义。邹海清、范晓蕾指出,当情状高频反复发生时,人们会忽略情状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多个情状视为一个整体,理解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1]56。许钊、吴钲也指出,“总是”“老是”可以和周遍义副词“处处”“时时”搭配,而“经常”“常常”“往往”“有时”“偶尔”则不能,这些都说明“总”“总是”“老”“老是”因为高频反复发生而产生了持续意义,功能上与“一直”“始终”相近[3]173。
表达反复体的“不断”“一直”具有时间副词的量意义。Levin将单次情状的反复视为单一事件而非多个事件的组合,句法形式上的依据是反复事件可以表达进行体意义[9],例如(2)a作为典型的反复体事件,可以在间接引语中转换成进行体事件2(b),表达视点对具体事件的中间阶段的观察。相反,(2)c作为惯常体事件,无法表达进行体意义,否则将产生如(2)d一般的非法句。因此,“不断”“一直”等时间副词通过较短时间内的连续发生推导出了持续意义,从而产生量幅意义。
(2)a.小王敲门敲了五分钟。b.那时小王正在敲门。c.小王一向轻轻敲门。d.*小王一向在轻轻敲门。
表达惯常体的“永远”“向来”“一向”“历来”与量存在两种关系。第一,当谓词由状态情状充当时,表达惯常意义的时间副词呈现出情状的跨度,表达情状的量幅意义,例如(3)a中的时间副词“一直”充当时间状语修饰谓词“喜欢唱歌”,表达施事的特点爱好具有“长时时量”意义;相反,(3)b中“一直”修饰的不是静态情状,而是动态情状构成的谓词“唱歌”,此时“一直”不表达唱歌持续的时间跨度,而是指施事具有的唱歌习惯具有长时特征。因此,当谓词背后的情状不同时,量化的对象并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将(3)a和(3)b都视为施事具有的状态和特征,那么表达惯常意义的时间副词就具有了呈现状态特征的量幅意义功能。
(3)a.小王一直喜欢唱歌。b.小王一直唱歌。
综上所述,我们对前人的量化体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了相关意义对应的(时间)副词表达形式,从意义和形式两个角度指出:频率体和相继体表达的次量不应该视为时间副词的量意义,而反复体表达的情状持续的量幅意义以及惯常体表达的施事特征状态的量幅意义可以视为时间副词的量。
最后讨论另一类特殊的量。在时(Tense)的相关研究中,“时间距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时间距离”(Temporal distance),是指时间定位过程中事件时间与参照时间的时间间隔[10]。一些语言具有明确时间距离的量化形式,例如Givón对班图语族时间距离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表示情状发生在参照时间前一天以上,--líí-表示情状发生在参照时间前一天,-cí-表示情状发生在参照时间前一天内,--则是情状发生在前3—4小时内[11]342,说明时间距离并非人们的主观概念,而是具有特定语法形式的客观存在。现代汉语的时体研究同样涉及“时间距离”的概念,例如在对比分析现实体“了”和经历体“过”时,通常将“近时—远时”作为区分标准之一[12][13]。那么问题在于,“时间距离”作为时的下位概念的同时,能否也因为时间距离的长短而表达量意义?按照上文对“量幅”的论述,情状持续时间的长短具有量意义,那么事件时间与参照时间的时间间隔根据“距离远近”也可以表达量意义。这种推导的有效性是难以从意义和逻辑上检验的,而是必须从时间副词的句法形式上进行考察。本文采取先假设、后检验的思路,首先假定“时间距离”是时间副词量化意义的一部分,之后根据时间距离的“长短”进行意义细化,最后通过时间副词与其他时间要素的搭配情况进行检验。
综上,本文将时间副词的量意义理解为“情状自身时间跨度的长短或情状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的长短”。这一理解包含了两个量化对象,一是情状自身,二是情状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前者是对情状内部时间结构观察得到的量化结果,即对情状体意义的进一步量化,本文称之为“体量”;后者是在情状时间定位过程中得到的量化结果,即对情状时意义的进一步细化,本文称之为“时量”。
二、量的分类
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量的研究需要确定时间副词的数量,本文以许钊、吴钲在《试论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系统》中的142个时间副词为研究对象考察其量意义[3]175。根据本文对量的界定,这142个时间副词涉及量意义的共91个。
接下来采用分类的方式描写和刻画时间副词的量意义。基于前文对量的界定,本文将基于体视角对情状的量的观察称为“体量”,将基于时视角对情状的量的观察称为“时量”。量的概念自然会涉及量的大小,“体量”根据情状占据时间跨度的长短,分为“惯常”“长时”和“短时”;“时量”根据情状距离参照时间的远近分为“远时”“近时”“零时”。如表2所示。
表2 时间副词量意义分类表
三、各类时间副词的量化义特征
“体量”类时间副词用来表示情状在时间轴上的时间跨度,根据时间跨度的大小分为“惯常”“长时”和“短时体量”三类。
根据Comrie,“惯常”中的“惯常体量”并非贯穿整个时间轴的无限时量,而是指情状在较长的时间里有规律地高频发生,并且情状所在时段往往延续至说话时间且具有延续至未来的极高可能性[14],语义特征表现为[+时间跨度][+延续性][-完整性]。例如:
(4)a.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中国始终保持着值得自豪的本民族特性。(2)本文语料选自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CC语料库(http://bcc.blcu.edu.cn/),文中不再标注。自拟语料均已注明。
b.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人才引进。
c.在家里时,薛嵩总是拿着那捆竹条,行坐皆不离手。
(4)a—b表示情状从中国诞生延续至说话时间,并将延续至未来,这是通过“始终”“一直”“一向”等时间副词赋予的惯常意义,该类时间副词的语义特征是[+单一情状][+整体延续],(4)a的“保持本民族性”和(4)b的“重视引进人才”均作为单一的情状在整体上无限延展,情状内部是均质的、非离散的,内部结构无法分割。
(4)c是对“在家手拿竹条”在过去毫无例外地发生的抽象总结,这是通过高频频率副词“总是”“老是”“常常”实现的,该类时间副词的语义特征是[+多个单一情状][+高频反复]。(4)c表示“在家手拿竹条”高频发生,以至于说话人每次观察到的场景都包含该情状,最终说话人将该现象断言为施事的习惯。习惯与惯常体量的关系在于:习惯往往是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稳定的特质,它不是单一情状的延续,而是单一情状高频反复地出现,最终变成施事的某种状态。
“惯常”时间副词的时间跨度具有主观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起始点,时量延续性也呈现不同的强度,例如:
(5)a.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1993年底建成通水,建成后始终保持满负荷运行。
b.本场小牛队从首节落后十一分后始终没有缩小落差。
(5)a中事件的起始点距离说话时间是8年,表示“处理厂满负荷运行”从8年前持续发生并延续至说话时间,根据建筑使用寿命预计延续至未来百年;(5)b中事件的起点距离说话时间小于一场比赛的时间,表示“没有缩小分差”事件延续至说话时间,根据篮球赛赛时,该事件预计最多延续1小时。以上情况说明“全时”时间副词的量意义不是无限的,而是在主观较长的时间内的延续。
“长时”多用来突出在单位时段内从起始点到终止点的持续,或表达时段单位的累加语义,用来突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之长。以“整天”为例,既可以表示以“一天”为时间单位的全量,也产生了时间累加的意义,例如巴金的《雨》中,“这个人整天埋头工作,没有疑惑,没有抱怨”,句中“整天埋头工作”表示施事在特定时段内每天保持不变的状态,具有[+多个单一情状][+持续累加]的语义特征。这类时间副词与“总是”不同,后者是情状间断地反复发生,只是由于频率过高导致间断忽略不计,前者是情状无缝衔接地累加,最终从量的积累达到了长时意义。
“短时体量”时间副词用来表示情状在相对较短时段内的跨度,语义特征是[-时间跨度][-延续性][+完整性],例如:
(6)a.他把这笔钱暂且保管着,从北京治病回家后的第二天,他便和妻子一道,将各家各户送的钱一一退了回去。
b.回国初期,面对生活环境的转变,我一时觉得难以适应。
(6)a的语境为“暂且”的时间跨度提供了信息,即在北京治病期间,事件的时间跨度具有短时性;(6)b的时间名词“初期”同样与时间副词“一时”互相照应,表明情状的时间跨度小。
“时量”是指情状相对于参照时间(3)本文将说话时间视为参照时间的一种情况。的时间距离,根据时间距离的大小分为远时时量、近时时量和同时时量。时量类时间副词涉及与参照时间的关系,所以必然涉及时间定位的概念,即情状与参照时间的先后关系,本文采用马庆株的“泛时”概念,将基于说话时间的绝对先时和基于其他参照时间的相对先时统称为“先时”,将基于说话时间的绝对后时和基于其他参照时间的相对后时统称为“后时”,将情状与说话时间和参照时间的吻合称为“当时”[15]。
“远时时量”是指情状相对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较远,语义特征是[+时间距离],其中“先事远时”的语义特征是[+时间距离][+参照时间前],“后事远时”的语义特征是[+时间距离][+参照时间后],例如:
(7)a.吕司贤同志十多年前曾经下过窑、背过煤。
b.美国最近才较普遍地使用电视了,其实这东西在十多年前早已发明。
c.不管反侵略、反占领的斗争多么曲折,这种斗争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有朝一日,人类终究会与大自然对上话。
Smith指出,时间副词可以相对精确地定位情状时间[16],Comrie强调时间词组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情状时间[17],(7)a—b中时间副词“曾经”“早已”将情状定位为“远时”,而时间短语“十多年前”则为“远时”赋予了更加具体的量值;(7)c—d的语境提供了“远时时量”副词的背景信息,表示在认识情态下,说话者认为情状在较远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近时时量”是指情状相对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较近,语义特征是[-时间距离],其中“先事近时”的语义特征是[-时间距离][+参照时间前],“后事近时”的语义特征是[-时间距离][+参照时间后],例如:
(8)a.萧明祥刷新了他在十三分钟前刚刚创造的一五五公斤的世界纪录。
b.*萧明祥刷新了他在几年前前刚刚创造的一五五公斤的世界纪录。(自拟)
c.*萧明祥刷新了他在十三分钟后刚刚创造的一五五公斤的世界纪录。(自拟)
d.救护人员继续加强对井下的监测,等待一旦火灭降温后立即下井救援。
对比(8)a—b发现,时间副词“刚刚”具有近时性,只能与表示时量相对小的时间短语共现(4)“时量小”是相对概念,是指时间副词和时间短语修饰的情状与主题涉及的时间相比时量很小,例如“十三分钟”与创造世界纪录的时间相比时量较小,而“几年”与战争再次发生的时间间隔相比同样时量较小,因此“几年前刚刚打过仗”在具体语境中可以出现。;对比(8)a和(8)c发现,“刚刚”具有先事性,只能表示情状在说话时间和其他参照时间前发生;(8)d的“立即”则与“刚刚”相反,具有近时性和后事性,表示情状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短。
“同时”时间副词是时量范畴中特殊的一类,表示情状与参照时间在同一时点发生,二者的时间间隔为零,例如:
(9)a.每逢这样的“紧急关头”,内部的试探和侦察也是同时“加强”的。
b.咱在接待他们吃住的同时,还得从他们身上学点能处才对。
(9)a的“试探”“侦察”与(9)b的“接待”“学点能处”都是同一时段发生的事件,二者互为参照,相距的时间间隔为零,本文称之为“零时量”。
四、量的分类有效性检验
对时间副词量化意义的分析离不开形式检验。在汉语时间系统中,“了”“着”“在”“过”“起来”“下去”是表达时体意义的系统的语法标记,与动词、时间副词、时间名词共同构成了表达现代汉语时间意义的方式。本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关于量的基本分类的有效性以及将“时间距离”归入“量”是否可行。对于时间副词与时体助词的强制共现或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共现的情况,用“+”表示,对于二者的排斥或大多数情况下不共现的情况,用“-”表示,最终得出表3:
表3 量时间副词与时体助词的共现表
据表3可知,体量和时量两类时间副词与时体助词共现呈现规律性。体量类时间副词往往不强制与时体助词共现,而是可以独立表达情状的时间意义,时量类时间副词倾向与时体助词共现来表达时间意义,例如:
(10)a.陈忠实一直写农村题材。
b.罗曼·罗兰始终坚持不参加任何组织。
c.哪位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她总是跑前忙后,打针、喂药……
d.年已花甲的脑外科专家汪业汉,整日临床不辍。
e.他们享受城里的就业、住房……暂且保留农村的承包……
f.学电路系统时,学员们一时“啃”不动,有些人有点泄气。
(11)a.雨果曾经说过“一切都是为了大家”的话。
b.我刚刚说了一句话,就被他听出了我的口音。
c.津宝公司经过4年诉讼终于赢了官司。
d.半年前读到凡一平的小说《理发师》,一见倾心,立刻买了版权。
e.枪响风起,5个人几乎同时冲了出去。
体量时间副词之所以可以不与时体助词共现,是因为这类副词聚焦于情状自身的时间跨度,而非时体助词所关注的“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功能,最为明显的是惯常体量时间副词,这类副词表达的意义是对情状常态化特征的断言,情状既不属于现在时,也不属于进行体,而是人们以说话时间的时点观察该情状时,该情状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不变。虽然体量时间副词可以独立表达情状的时间意义,但是不等于时间副词完全排斥时体助词,相反,与不同时体助词共现的可能成为检验分类合理性的标准。首先,体量时间副词都可以和表示状态持续的时体助词“着”共现,用来表达情状静态持续的量;其次,惯常体量时间副词可以和持续体标记“在”共现,而短时体量时间副词不能,这是因为“在”是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的进行体标记[18],与情状和参照时间(说话时间)的重叠有关,与量没有直接关系,“惯常体量”副词能够与之共现的原因在于:“惯常”的[+时间跨度][+延续性]语义特征使情状的时间跨度覆盖了参照时间点,透过参照时间观察情状,情状自然也能够被视为持续或进行。与惯常体量时间副词不同,短时体量可以和现实体标记“了”共现,如“暂且买了”“姑且信了”,用来表示特定情状的发生并强调情状的短时意义,由于“惯常体量”副词不表示某一特定的事件(Habitual expressions are not about any particular event)[11]286,因此不需要“了”标记事件的发生。
时量时间副词之所以强制或倾向与时体助词共现,是因为这类副词聚焦于情状与参照时间的时间距离,时间距离是一个有界的时段,其中一端是情状的起始点或终结点,时间距离的表达涉及情状相对于参照时间的实现、起始或结束,因此这类时间副词普遍与实现体标记“了”和起始体标记“起来”共现。需要注意的是,“着”和“在”无法作为考察共现的依据,因为“着”和“在”是表达情状内部均质的非完整体标记(见图1),与情状和参照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无关,例如“他刚刚说着一堆我听不懂的话”中,“刚刚”与“着”没有共现约束关系,“着”用来标记情状的持续,而“刚刚”用来表示情状距离说话时间的时间距离,二者标记的对象并不相同。继续体标记“下去”虽然也是非完整标记,但是“继续”意义产生的原因正是情状受到阻断,从而产生继续之后的新情状。因此“下去”虽然是非完整体标记,但表示的是新情状的开始。综上所述,真正对“时量”副词起到共现约束作用的是“了”“过”“起来”和“下去”四个时体助词。
图1 非完整体标记图式
我们从时量时间副词与上述四个时体助词的共现发现了表2分类中需要调整的部分。在时间副词和时体助词的共现上,“先事远时”和“先事近时”两类显示出更高的一致性,“后事远时”和“后事近时”两类显示出更高的一致性。换言之,依据与参照时间的先后位置关系的分类更能反映与时体助词的共现规律,而“时量”只能成为时的下位概念而无法成为与时同级的量意义。这说明“时量”时间副词的分类需要以“时间位置”先后而非“时量”大小为基础。
综上所述,本节遵循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原则,通过考察时间副词与时体助词的共现情况,检验了时间副词量的描写刻画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体量时间副词均可以不与时间副词共现而单独修饰动词,时量时间副词则强制或倾向与时体助词共现,两大基本类呈现明显的共性与差异。针对体量时间副词的子类成员,惯常体量成员都可以和进行体标记“在”共现,短时体量成员都可以和现实体标记“了”共现,也显示出明显的共性和差异;针对时量时间副词子类成员,通过检验与“了”“过”“起来”“下去”四个时体助词的共现,我们发现,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时间副词比具有相同“时量”的时间副词一致性更强,从而修正了前文将“时量”归入量意义的观点。
基于以上意义和形式的分析,本文认为,时间副词的量意义应该归入体和时的下位概念,而不应该视为与体、时并列的同级概念。原因在于,一方面,依据“时量”划分出的“先事远时”“后事远时”与“先事近时”和“后事近时”并没有呈现出句法功能上的一致,相反,即使两类时间副词在“远时”“近时”上对立,却在“先事”“后事”上相同,也可以呈现句法功能上的一致,说明“时量”是时的下位概念;另一方面,“体量”是对情状时间跨度量化的结果,实质上仍然以表达体意义为前提,因此“体量”可以归入体的下位概念;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量是时间副词时意义和体意义的下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