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1杨映哲通信作者刘显勇
杨映哲(通信作者),刘显勇
1 福建省平和县总医院 (福建漳州 363700);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厦门361000)
翼状胬肉是一种以球结膜及纤维血管组织入侵角膜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眼部疾病,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是角膜缘干细胞受损,角膜屏障破坏,细胞活性增强并形成胬肉。紫外线照射是该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长期生活、工作于紫外线强烈的环境中会导致发病率显著升高[1-2]。翼状胬肉病情不断进展会损伤患者的弹力膜、角膜实质浅层,甚至会遮盖瞳孔区,导致视力下降而影响日常生活。目前,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手段,而单纯切除手术会导致角膜创面出现瘢痕,因此多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使创面角膜功能恢复正常[3]。近年来,关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受手术机械性损伤、神经暴露等因素影响,术后存在眼痛、流泪等不适现象[4]。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是一种眼科术后辅助治疗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非传染性眼部外科患者[5]。本研究探讨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福建省平和县总医院收治的87 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 例,43 眼)和试验组(44 例,44 眼)。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3~75 岁,平均(57.2±5.8)岁;病程2~11 年,平均(6.2±1.7)年;体质量指数19.6~24.1 kg/m2,平均(22.7±1.5)kg/m2;胬肉直径1~6 mm,平均(3.1±0.5)mm。试验组男29 例,女15 例;年龄36~74 岁,平均(57.8±3.5)岁;病程2~13 年,平均(6.8±1.3)年;体质量指数20.6~25.2 kg/m2,平均(22.4±1.9)kg/m2;胬肉直径2~6 mm,平均(3.3±0.7)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眼科学》[6]中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双侧则位于角膜鼻、颞两侧;初发、单眼患者,灶体侵入角膜缘内≤7 mm;疾病进行期,胬肉体部肥厚、颈部宽大、表面不平,血管充血扩张;疾病静止期,胬肉头部平坦,角膜浸润吸收,体部未充血或轻度充血,表面光滑。排除标准:有既往眼部外伤史、手术史;伴有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伴有干眼症、沙眼等其他眼部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或术后失访。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眼底、眼压检查,评估视力状况,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山东辰欣佛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69,规 格:0.3%( 按C18H20FN3O4计 算)] 抗 感 染,1~2 滴/次,3 ~5 次/d。术 前 使 用 盐 酸 利 多 卡因胶浆(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43,规格:10 g∶0.2 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032,规格:1 ml∶1 mg)局部麻醉(用棉签将0.2 mg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抹至手术部位,然后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开睑后用显微镊夹住胬肉体颈部,沿角膜缘从颈部剪开胬肉组织,用虹膜恢复器从角膜缘向角膜钝性分离胬肉头部、体部和巩膜,并将球结膜下增生组织一并切除,最后用小圆刀刮平角膜创面。上述操作完成后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于术眼角膜缘将球结膜分离至角缘膜内,沿角膜缘切一弧形切口,取4 mm×6 mm 结膜移植组织(包含角膜缘干细胞+1 mm 角膜组织)移至手术创面处;先将移植组织固定于角膜缘虹膜上,再将其与切除后的结膜残缘缝合,缝合结束后用棉签蘸取少量聚维酮碘溶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24,规格:1%×20 ml/瓶)由术眼中心向外局部涂擦。2 min 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并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96,规格:3 g/支×10 支/盒),用量约1.5 cm 长药膏。术后1 周拆除缝线。
试验组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博士伦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3222253):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操作同对照组,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将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绷带镜选择高亲水性、高透氧率纯视镜片)居中覆盖于角膜,压平排出气泡,嘱患者勿揉眼,佩戴期间出现明显异物感、感染情况立即停用。术后1 周拆除缝线,取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1.3 临床评价
(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后1 d 和2 周使用自制症状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眼痛、畏光、流泪及异物感等主观症状,每种症状评分的“无”“略有不适,可忍受”“明显不适,可忍受”“非常不适,影响生活”“极度不适,难以忍受”分别记0~4 分[7]。(2)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效果:术后1、2 周使用AS-OCT 扫描仪扫描患者术眼角膜上皮缺损区域,以裂隙灯下荧光素染色情况评估愈合效果,即上皮愈合好、光滑为愈合,染色阴性为未愈合。(3)结膜移植片厚度:分别于术后1 d 和3 个月使用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anterior segmen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扫描仪(日本Santec Holdings株式会社)测量患者术眼结膜移植片厚度(OCT 图像中可观察到结膜移植片与巩膜间存在缝隙,因此结膜移植片厚度以表层至缝隙上方反光间距为准),检查部位可设定为距巩膜突1、2 mm 处。(4)治疗有效率[8]:术后6 个月,角膜创面上皮完全覆盖,结膜平整,无新增血管及胬肉,为痊愈;角膜创面上皮基本被覆盖,结膜平整,有轻度充血,无新增胬肉组织和新生血管,为有效;结膜上皮覆盖范围较少,结膜组织不平整,有新生血管或胬肉组织,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术后1 d,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 周,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眼痛 畏光术后1 d 术后2 周 术后1 d 术后2 周对照组 43 2.20±0.37 0.47±0.11 1.42±0.56 0.98±0.21试验组 44 2.26±0.42 0.26±0.05 1.37±0.40 0.38±0.13 t 0.706 11.507 0.480 11.063 P 0.842 <0.001 0.632 <0.001组别 例数 流泪 异物感术后1 d 术后2 周 术后1 d 术后2 周对照组 43 2.11±0.63 0.90±0.35 1.95±0.40 1.05±0.24试验组 44 2.06±0.57 0.64±0.18 1.81±0.36 0.73±0.10 t 0.388 3.699 0.717 8.151 P 0.699 <0.001 0.090 <0.001
2.2 两组角膜上皮细胞愈合率比较
术后1、2 周,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率比较
2.3 两组结膜移植片厚度比较
术后1 d,两组结膜移植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试验组距巩膜突1、2 mm 处结膜移植片厚度及两处平均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结膜移植片厚度比较(µm,±s)
表3 两组结膜移植片厚度比较(µm,±s)
组别 例数 术后1 d距巩膜突1 mm 距巩膜突2 mm 两处平均值对照组 43 486.2±3.1 528.0±4.2 513.4±23.5试验组 44 487.0±2.7 529.4±5.0 510.7±25.2 t 0.284 1.413 0.517 P 0.202 0.161 0.607组别 例数 术后3 个月距巩膜突1 mm 距巩膜突2 mm 两处平均值对照组 43 275.3±3.6 312.0±6.5 290.7±7.1试验组 44 270.5±1.7 297.4±7.0 281.4±7.7 t 7.981 10.075 5.853 P<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术后6 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遗传、炎症反应、生活或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直接的致病因素是紫外线外部刺激损伤角膜缘干细胞,从而诱发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翼状胬肉逐渐发展至角膜,会导致角膜散光、视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角膜缘干细胞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快速修复胬肉切除对眼表结构功能的损伤。有研究发现,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虽然可更好地恢复患者的泪膜功能及视力,但术后存在结膜移植片水肿、眼部循环变差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9]。博士伦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是临床治疗角膜疾病患者、用于眼表保护的辅助工具,其镜片由硅水凝胶制成且水分含量约36%,独特的Performa 表面抗沉淀技术能避免蛋白质沉淀,非常利于翼状胬肉患者的术后恢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效果、结膜移植片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能够早期缓解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的眼部不适感,缓解术后结膜移植片水肿,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分析原因如下:(1)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能够对结膜移植片进行固定压迫,避免移位、褶皱,为角膜表面修复提供条件[11];(2)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机械屏障功能可降低炎性细胞入侵角膜基质的风险,消除局部炎症反应。吴小燕等[12]的研究发现,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覆盖于角膜创面所暴露的三叉神经感觉支,同时能减少眼球运动对眼表的直接摩擦作用,降低对临近组织神经末梢的刺激作用,快速改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及球结膜充血情况。术后6 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患者于翼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能快速消除结膜移植片水肿,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缓解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