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恐龙宝藏 揭开河南奇妙的化石世界
2023-12-21李雨
李雨
河南,古称“豫”,谓之一人牵一象,河南不仅仅曾经有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中,河南省横跨我国南北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貌古气候又使得数之不尽的古生物在这片沃土上活跃着。
是的,它们就是地球上曾经的主宰——恐龙,而我们现在只能在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6600万年)的地层中寻找他们的零星身影,它们留下的骨骼就是恐龙化石。而河南省恐龙化石的发现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的恐龙发现之旅
1972年,栾川县秋扒乡村民在修建水库时发现了几枚奇怪的牙齿,后送往北京,经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后文简称“北古所”)董枝明研究员鉴定后,命名为“栾川霸王龙”。不久后,研究人员前往化石发现点再次组织调查,却并未发现类似的恐龙骨骼。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南阳地区发现了存量惊人的恐龙蛋化石,同期在南阳范围内先后发现并命名了“诸葛南阳龙”。但这一时间段,尚未在河南省内发现恐龙化石集中地区。
1989年,有人在收购中药“龙骨”时,发现部分“龙骨”形态不同寻常,便附信将“龙骨”寄至国务院,后被转至董枝明手中,鉴定后认为其可能为恐龙椎体化石。时年9月,董老师委派其学生吕君昌博士赴汝阳调查并确认化石出处,并从村民手中收集了部分恐龙化石(包括肱骨、椎体等)。1993年,吕博士再次前往汝阳开展工作,采集了部分恐龙股骨、椎体等化石,同时发现当地部分群众用恐龙椎体化石拴牛,砌地基的石料里有恐龙化石残块,确定在地质历史时期汝阳地区有恐龙活动。
2006年1月,经河南省政府审批后,由北古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等联合组成的工作组前往汝阳三屯一带开展勘查,在汝阳、栾川、内乡、西峡、淅川等地开展古生物化石调查采集研究工作。十余年来,先后命名了汝阳黄河巨龙、巨型汝阳龙、洛阳中原龙、迷你豫龙等20余古生物的新属种。
亿万年遗珍,汇聚一馆
2021年3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并向公众展示“中华贝贝龙”“巨型汝阳龙”“汝阳黄河巨龙”“迷你豫龙”“洛阳中原龙”“西峡巨型长形蛋”“君昌豫鸟”“复齿河南龙”“中原豫俊兽”“义马银杏”十大镇馆之宝。
1992年,河南西峡县阳城乡农民发现了一窝保存有胚胎化石的恐龙蛋,其发现不久流失到美国,1996年由《美国国家地理》报道后引起了国际轰动,被称为“路易贝贝”。
2010年,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河南省政府的支持下,于2013年12月19日将其正式接收回归祖国,并收藏于河南自然博物馆,后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贝贝龙。
该化石中胚胎化石长38厘米,单个恐龙蛋长约43厘米,骨骼化石上覆于恐龙蛋化石,呈左侧卧,应为自然埋葬,形成于距今约86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
与中华贝贝龙共同保存的恐龙蛋是西峡巨型长形蛋,因最早发现于西峡而命名,其孵化后便会有中华贝贝龙破壳而出。
该化石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恐龙胚胎骨骼化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胚胎化石,胚胎与蛋共生的恐龙标本世上罕见,它们的成年个体应能入选最大的窃蛋龙类行列。
发现中华贝贝龙和西峡巨型长形蛋的南阳地区,是河南省古生物化石保存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科研人员先后在此发现了诸葛南阳龙、河南宝天曼龙、河南西峡龙、张氏西峡爪龙、阳城张衡龙、南阳豫龟、内乡原网形蛋、夏馆杨氏蛋等,共同组成了南阳地区的内乡夏馆、西峡和淅川中生代晚期动物群。
亿万年前的河南,无比精彩
2007年,河南省汝阳县刘店镇农民发现疑似恐龙骨骼化石,经由河南自然博物館前往调查,发掘修复后进行装架,后被命名为巨型汝阳龙。
它活跃于距今约1亿2千万年的早白垩世,体长38.1米,颈部长16.5米,头部高14.5米,体宽3.3米,体重可达100多吨,相当于2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巨型汝阳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是世界上已知的荐椎最大、背椎椎体最大、骨骼最粗壮的恐龙。
截至目前,在汝阳地区先后发现了洛阳中原龙、汝阳黄河巨龙、刘店洛阳龙、史家沟岘山龙、汝阳云梦龙等新属新种及恐龙蛋、龟鳖类、无脊椎动物等。在化石集中保存区域,还发现了蜥脚类恐龙的替生齿,据此推测出蜥脚类恐龙的换牙时间可能为76天。
截至目前,在汝阳地区先后发现了洛阳中原龙、汝阳黄河巨龙、刘店洛阳龙、史家沟岘山龙、汝阳云梦龙等新属新种及恐龙蛋、龟鳖类、无脊椎动物等。在化石集中保存区域,还发现了蜥脚类恐龙的替生齿,据此推测出蜥脚类恐龙的换牙时间可能为76天。
距今约7000万年的晚白垩世,秋扒地区同时有栾川霸王龙、中原豫俊兽、栾川伏牛蜥等9种不同类型恐龙、4种恐龙蛋、2种哺乳动物、3种蜥蜴等活跃着,它们共同组成了“栾川动物群”。
中生代跨越1.2亿年到6600万年,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白垩纪地层,而此时也是恐龙王朝最为繁盛的时间之一,最终随着那一颗天外来客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