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天正1 号”│养殖成活率可提高5 成
2023-12-21
红鳍东方鲀,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河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成功,中国北方沿海逐渐形成养殖规模。目前,我国养殖红鳍东方鲀的省份有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以及天津市等。其中,河北省以池塘养殖+工厂化越冬为主;辽宁省、山东省以网箱养殖为主。红鳍东方鲀育苗业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每年培育红鳍东方鲀苗种1000万尾左右。90年代末,大连天正水产公司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始日本红鳍东方鲀纯种卵的引进、育苗和养成研究,并于2000年起,系统性开展红鳍东方鲀育种工作。目前育成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GS-01-005-2023)新品种,18月龄养殖出口规格已经达到1000克/尾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连续6代群体选育
1997-1998年于大连长海县、河北唐海县、乐亭县以及山东荣成市等地,收集红鳍东方鲀野生群体2500尾,加上大连天正水产公司通过引进日本濑户内海红鳍东方鲀受精卵,自繁的红鳍东方鲀群体3000尾,共计组成5500尾的红鳍东方鲀基础群体;1998-2000年经过人工养殖,构成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起始亲本种群,从中挑选规格体重大,活力好、发育程度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作为亲本。
2000年3月,从红鳍东方鲀基础群体中,挑选规格体重大、活力好、发育程度一致的红鳍东方鲀雌、雄各360尾作为亲本,在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进行群体交配,培育出165万尾鱼苗。
2003年3月-2006年2月期间开展第二代选育(F2);2006年3月-2009年2月期间开展第三代选育(F3);2009年3月-2012年2月期间开展第四代选育(F4);2012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开展第五代选育(F5)。
2015年3月,从第五代选留亲本中,挑选规格体重大、活力好、发育程度良好雌、雄各295尾,进行群体交配,培育出182万尾鱼苗。第一阶段选择:2015年5月,从培育的182万尾苗种中选择30000尾规格大,活力好、优先达到5~6厘米苗种放入60亩室外养殖池塘养殖,养殖至2015年10月份,共养殖6个月。选择留种率1.65%。第二阶段选择:2015年10月末,从第一阶段室外养殖鱼中选择规格体重大、活力好的红鳍东方鲀中间苗9000尾,随机分成6等份,每份1500尾转入6个室内养殖池进行工厂化接力养殖。养殖至2016年5月初,共养殖6个月。选择留种率32.72%。第三阶段选择:2016年5月初,从第二阶段6个室内养殖池中,每池选择规格体重大、活力好的红鳍东方鲀中间苗300尾,共1800尾转入36亩室外池塘继续进行接力养殖。养殖至2016年10月末后,共养殖6个月。选择留种率20.92%。第四阶段选择:2016年10月末,从第三阶段的室外池塘中,选择规格体重大、活力好的红鳍东方鲀商品鱼雌、雄各600尾,作为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储备亲鱼放入室内养殖池进行培育。选择留种率72.42%。
经过连续6代群体选育,选育出红鳍东方鲀快速生长新品种“天正1号”。
适宜工厂化育苗
亲鱼越冬期间在室内工厂化车间培养。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左右为亲鱼培育期,水温由12℃缓慢升温至17℃,光照500勒克斯~800勒克斯。亲鱼饵料以鲜度好的玉筋鱼、鱿鱼、小杂鱼虾为主,每天投喂1~2次,投饵率为2%~4%;促熟前1个月要加强营养,辅以沙蚕以提高亲鱼体质和鱼卵的质量。
苗种前期培育,培育用水采用沙滤自然海水,培育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1.0~1.5米,培育密度1×104尾/立方米。培育期间投喂经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轮虫密度保持5~10个/毫升。当仔鱼摄食后,水体轮虫密度降至2~3个/毫升时,再次投喂。投喂轮虫前,应对轮虫用0.5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
当鱼苗全长达5~6毫米时进入后期培育,可分为工厂化培育和室外池塘培育。一是工厂化培育,培育用水最好为沙滤水,培育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1.5米,培育密度1000~2500尾/立方米。鱼苗生长规格与饵料种类、投喂量的关系见表1。每天吸底一次,清除粪便、残饵、死鱼等;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50%。二是室外池塘培育,池水透明度在0.2~0.3米,培育池应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不渗漏。培育池面积0.2~0.4公顷,水深1.0~1.5米。清塘、晒塘后,用生石灰2300千克/公顷消毒池塘,全池泼洒。放苗前一周,培育池注水0.5~0.6米(注水前耙翻池底),施腐熟发酵并高温消毒的粪肥350~450千克/公顷,加施复合肥150千克/公顷,磷肥75千克/公顷。
表1 鱼苗生长规格与饵料种类、投喂量的关系(饵料系列)
当室外水温超过15℃、水中轮虫数量达10个/毫升时,投苗放养。同一池塘放养的鱼苗规格应一致。密度为1.5×105~3×105尾/公顷。当鱼苗全长超过15毫米时,开始驯化小杂鱼虾等肉糜,经饵料诱集、定点投喂等驯化方法,一般5~7天完成驯化。日投喂6~8次,投喂量按鱼体总重的50%~100%计算,以30分钟吃完为宜。鱼苗达到30~50毫米,可以出池销售。出池时,用手抄网捞取或小拉网拖取,集中于容器中手工或打样称重计数后运输。
成鱼投喂颗粒料和鲜饵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与未经选育普通红鳍东方鲀群体相比,22月龄体重提高35.91%。适宜在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福建、浙江、辽宁等沿海地区水温15~25℃和盐度15~32的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2018-2021年,在河北、山东进行“池塘+工厂化+网箱”和“池塘+工厂化+池塘”2种模式的养殖小试,并在河北养殖区2个试验点(唐山曹妃甸池塘+工厂化和唐山滦南池塘+工厂化)和山东养殖区2个试验点(山东烟台海上网箱和山东威海海上网箱),连续3年开展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与未经选育普通养殖群体完整周期的生产性对比试验,累计试验面积15000亩。试验结果表明,“天正1号”生长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在相同条件下,3月龄苗种养殖18个月,与未经选育的红鳍东方鲀相比,体重平均提高31.89%~47.08%,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34.84%~56.99%,增产效果明显。
池塘养殖要求具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配备增氧设备,面积3~7公顷,平均水深1.5米以上。清塘应于放苗前半个月以上进行,挖去过多的淤泥与有机沉积物,再用生石灰2300千克/公顷,化水全池泼洒。控制水温15~30℃,溶解氧≥5毫克/升,pH7.8~8.3,盐度15~32,透明度0.2~0.3米,养殖用水经40目筛绢过滤(鱼虾混养60目围网)。鱼苗规格为30~50毫米,应选择活力好、体型适中、摄食活跃、无病的个体。放养密度和投饵次数要求见表2,饵料为专用颗粒饲料或冰鲜小杂鱼,颗粒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冰鲜小杂鱼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0%~50%,第二年的商品鱼池塘养殖投喂量为鲜饵2%~5%。
表2 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和投饵要求
每日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及时清除死鱼、杂草(藻)和脏物,定时、定量、定点投喂;至少每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应大于1/2,换水时应采用先排后进的方法。定期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虫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检测温度、溶解氧、pH、盐度、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并做好记录。当池塘水温降至15℃时,鱼苗转移至室内进行越冬养殖,入池前应按大小进行分级。
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培育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