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优化路径研究

2023-12-21杨艳梅卢艳华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文化

杨艳梅 卢艳华

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拥有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目标市场城市人口的支撑,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8个,城镇人口约为5579万,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观的目标客源群体。三年新冠疫情之后,人们更倾向亲近自然,休闲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容忽视。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乡村振兴与休闲农业的概念

1. 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是扶持乡村特质的产业,提升乡村原居民素质,完善乡村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养老等建设,让乡村居民收入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生活的更好;乡村振兴是通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行为的革命改变农业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得乡村依靠自身的资源能力,以某一方面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使得农村产业形成线与面,得以改善乡村发展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产业创造人,人创造产业,乡村振兴是构建中国农村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传承千百年优秀文化的重大战略。

2.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展现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家生活、乡村文化为本质基础,对农业、农村所具备的多种功能进行开发,进而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农事参与和农家体验等服务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见表1。

(二)休闲经济与体验经济理论

休闲经济概念最早出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活动日益增多,其活动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转变成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开始注重在获取商品的同时是否能得到满意的购物体验。体验经济理论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美国经济学者约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只有使消费者在获取商品与服务的同时在精神上得到满意的购物体验,才能跟上体验经济时代的节奏,并摆脱价格竞争的泥潭。休闲农业作为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为动力的经济活动,更需要以上理论作为其相关研究的重要支撑。

二、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河南省休闲农业分类占比

目前国内学者在休闲农业的分类上以依据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进行分类为主,本文根据发展模式方法确定休闲农业分类,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将休闲农业分为四类。经统计,河南省四类休闲农业模式中POI数量占比见图1。

河南省为农业大省,在休闲农业中,以农业为基础的田园农业类、农家乐类发展势态良好,其中田园农业类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想要在休闲农业活动中得到放松的需求,因此更受欢迎,POI占比最高,科普教育类休闲农业POI占比为 4.91%,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占比最低的是民俗文化类。

(二)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度欠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产业项目单一,没有充分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开发创新。产业优势不明显,拥有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不多,三大产业产业融合不足,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的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2. 休闲农业品牌意识薄弱。休闲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盲目模仿、忽视产业深度建设较为明显,如摘瓜果、开农家乐、体验农耕文化等。另外,一些休闲农业旅游地区品牌意识薄弱,休闲农业想要长久持续发展,必须借助应用专业的创新人才与创新科技。由于创新人才缺失,导致经营模式上未及时创新,宣传方式、促销力度没有结合电商直播时代模式与市场现状,市场认可度不高,发展中存在较大局限。

3. 休闲农业文化底蕴需延伸。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将当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饮食文化等充分融合。另外,其文创产品种类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转变成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休闲农业的需求不仅仅在观光上,更追求其文化底蕴带来精神上的升华。

4. 基建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目前部分休闲农业点相关的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并且部分设施与场地方面安排不合理。例如停车场不足,停车场地面未硬化,游客车辆乱停乱放,专业的服务人员不多、服务意识不高。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市场定位与道路便捷度低,导致游客重游率低;由于未合理根据节假日与游客量科学安排工作人员,导致企业有运营成本增加、收入减少,网红打卡点超负荷运转,景区接待能力下降,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立足资源优势,融合模式多元化

河南省地处“中国之中”,交通优势明显,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河南省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盆地、平原、山地等,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山水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河南省结合各地区区位优势、人文景观、风俗民情等特色,促进河南省休闲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持续加速发展的能力,推进“三链同构”,深入挖掘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合理结合粮食作物、有机农作成长加工进行观赏实践。延伸休闲农业产地生产技术展示、农艺科普研学实践、农副产品电商展销等生态及生活服务综合功能,构建休闲农业综合园。促进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如休闲农业宜居养老、休闲农业风俗非遗研学教育、休闲农业越野赛事、休闲农业旅游等多元发展模式。

(二)铸造休闲农业品牌

品牌是特色、品质、形象、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河南省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助力行业发展,农产品以“三品一标”为品牌导向,构建河南省农产品品牌,促进区域化、地域化品牌的打造,赋能休闲农业农产品本土文化情怀,构建农产品的溯源体系,实现农产品增值,实现休闲农业农货品牌化;河南省休闲农业通过信息科技技术产业和传统农业适度产业融合,以及延伸农业和加工业与服务业间功能互补,实现产业融合。通过打造多样化、数字化农业和智慧农业,向外推广休闲园区的产品和项目,增强产品和休闲项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利用口碑效应将产业做大做强。将区域品牌联建,突出地域特色,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专属区域品牌,在挖掘当地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该地区的发展模式。

(三)以文化底蕴引领休闲农业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时代信息技术支持,重现农耕文化的发展变迁;积极促进农耕文明与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开发、申请、认养、管理、收获等过程,重点打造一批“耕”“读”“食”“艺”“游”“养”等会员制农耕文化创意农园,通过园区建设来带动乡村旅游。河南省人口众多,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休闲农业发展要与当地饮食文化恰当结合,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带来味觉上的满足,如逍遥镇胡辣汤、灌汤包、不翻汤等;乡村民俗文化渗透休闲农业,会提升其内涵。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民俗文化合理恰当的集聚应用是可持续健康发展休闲农业、提高河南省整体经济收入的关键。如传承民俗农耕文化,打造乡村休閑旅游的河南宜阳赵老屯民俗文化村,让游客体验到有情怀、有故事、有美食、有生活的休闲农业游,历史文化遗址有登封少林寺、开封府、天波府、洛阳牡丹、安阳殷墟遗址等。民俗文化渗透决定了休闲农业发展地位。同时,创新与完善休闲农业周边农创产品、文创产品种类与加工水平。特色休闲农业农创产品文化的打造可以充分挖掘当地具备乡村的地域性特色资源,以特色文化创意赋能休闲农业,既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又盘活了当地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四)提升基建与服务水平

休闲农业稳健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力保障,当地政府、休闲农业经营者与当地村民要通力合作,共同建设与维护乡村地区的区域性基础设施。据调查,河南省休闲农业总体上具备都市、景区依托性,游客多以自驾车为主。若想保证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景区交通,比如路面硬化、停车方便、公交延伸等。另外,休闲景区要确保为游客提供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娱乐设施、卫生设施,给游客提供舒心的休闲体验。

由于休闲农业经营者与从业人员多为当地人员,其经营方式与服务意识欠缺,当地政府可牵头为企业与高校之间搭线,借助高等院校师资与大学生志愿者对其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与引导示范,提升其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对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游客。另外,休闲农业经营者要结合当地实际游客数量,通过自媒体渠道多方合力做好宣传工作,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提升景区接待水平。

(责任编辑   程丽红)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业文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年味里的“虎文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