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策略研究

2023-12-21宋娟娟安小亮靳耀辉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特色农业

宋娟娟 安小亮 靳耀辉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它属于政府主导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是贯彻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不仅要求农产品种类多、品种全,还要求营养、安全、优质、健康、有特色。通过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食物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需求。

一、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将品牌农产品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全市农业品牌化、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各县(市、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不断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产品总量持续增加

农业农村部门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有温县铁棍山药、武陟大米、孟州花生等2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被成功收集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涵盖粮食、蔬菜、油料、食用菌、鲜禽蛋等大类产品,焦作市特色农产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

(二)品牌影响力、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宣传打造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组织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主体参加各类展会、宣传推介活动以及产销对接平台,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及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全方位展示推介当地具有显著地域特色、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全市特色农产品品牌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特色优势产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2020年沁阳市山王庄姜被成功收录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在该品牌的影响下,短短两年山王庄姜新增种植面积33.33 hm2,吸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到当地开展技术服务,推动脱毒快繁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山王庄姜的种植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山王庄姜具有的独特品质吸引郑州市、邯郸市等地的客商洽谈采购,山王庄姜的市场销售价格比普通姜每千克增加了2元,平均每667 m2增收4000元,整体产业增收500多万元,品牌价值和效益凸显,产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组织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使用技术,推广黄板、灭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处理,要求生产企业完善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等,推进生产管理体系全过程质量控制,名特优新农产品不断实现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全市申报产品种类多而杂,无主导优势产品。除武陟大米、温县铁棍山药等少数产品外,其他如温县碾馔、武陟核桃、孟州石磨面等产品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品牌优势和附加值较高的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

(二)品牌建设滞后,发展质量不高

虽然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发展势头不足,缺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相当一部分产品消费市场局限于当地和邻近地区,整体认知度偏低,亟须加大品牌宣传推广。

(三)产业化水平低,带动能力弱

全市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大都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偏少,受人员、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产品缺乏标准化生产加工,产品档次较低。农产品销售、物流仓库等配套不完善,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不能有效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三、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焦作市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出台农业品牌建设规划和激励保障政策。将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农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统筹安排,细化发展举措,强化目标考核,制定工作台账,明确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节点,强力推动工作开展。

(二)强化条件保障

政府部门要重视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安排专项资金,厚植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良好环境,确保工作职能明确、体系健全、人力充实、条件到位,扎实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立足地方特色,做好产品挖掘

充分依托各县(市、区)、乡镇、村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工艺传承等特点,结合土壤、水质、生产方式等特定条件,充分利用检测分析等技术手段,深挖细掘特色农产品资源。找准产品特色,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做深做细农产品特色、优质的文章。可以借鉴农业品牌发展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发展思路,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四)加强品牌培育及保护

不仅要创品牌,更要育品牌、护品牌,让品牌发挥其价值,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要围绕名特优新农产品独特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产品特性,想办法、出点子,加强宣传,积极培育,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名特优新农产品企业参加绿博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及有关产销对接活动,广泛展示推介全市特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将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优先将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纳入追溯范围,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监管,构建名特优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维护品牌公信力。

(五)培育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

龙头企业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培育壮大名特优新农产品龙头企业,出台激励政策,加强项目资金扶持、信贷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改造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加大产品研发推广,增强市场化运作水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

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將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等有机融合。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要鼓励开发农业新业态,利用农业农村特有资源,以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通过建设“农业观光体验园区”“休闲农庄”等,打造休闲旅游服务链,不断促进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程丽红)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