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访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王进
2023-12-21马明
■ 本刊记者 马明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如何引导新能源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移?如何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围绕这些问题,《经济》杂志记者专访了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王进。
《经济》: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深刻变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竞争中具备哪些优势?
王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新能源大国与强国,对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而言,第一,新能源市场需求大。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2022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4.1 亿吨标准煤,位列世界第一。随着传统能源逐步被取代,新能源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2022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 万千瓦、风电新增3763 万千瓦。
第二,新能源产业规模大。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孕育了诸如通威、隆基等众多实力强劲的光伏企业。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 万亿元人民币。
第三,新能源产业链完备,制造实力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已建立从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终端建设运维的完善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的独立自主。
第四,新能源技术水平领先,研发实力强。在新能源产业中,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位于世界领先水平,掌握行业话语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产业将产品的性价比做到了全球最优,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并占领主导地位。
第五,新能源项目建设运维能力强。作为基建大国,我国在新能源电站建设方面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目前,国内许多建设运维企业已实现全球化发展,在欧洲、中东等地广泛开展项目建设,打造了多个标志性项目,助力全球新能源转型。
《经济》:“双碳”行动的提速迈进,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进:“双碳”目标是驱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双碳”行动的提速迈进,我国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将加速发展,风光氢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从跨界融合角度看,除了工业、建筑及交通等传统领域,乡村振兴领域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将增长。
以光伏为例,分布式与集中式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中户用与工商业光伏的需求将加速提升。此外,“光伏+”应用场景进一步打开,渔光互补、光伏建筑一体化加速扩张。
同时,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还将面临不小的挑战。随着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尤其是风光装机规模的加速扩张,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消纳、电网安全运行等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问题能否圆满解决决定了可再生能源能否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着眼能源发展未来,能源转型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趋于多元化。在您看来,如何引导新能源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移,不断加强多轮驱动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王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具有资源依赖性,但传统能源不可再生,发展依赖于先天资源禀赋;而新能源几乎遍布全球各国,开发利用不受储量限制。通过能源转型,我国能够摆脱传统能源主导下,能源体系对外依赖度高的困境,建立起新能源主导下独立安全的能源体系。
引导新能源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移,首先,要通过技术升级不断提高资源转化效率,比如光伏产业从BSF 到PERC 再到N 型,转化效率在技术迭代进程中不断突破。其次,要发展降本技术,降低新能源度电成本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再次,要发展储能、微电网等技术,克服风光等新能源出力间歇性、波动性等“先天”难题,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与安全性。最后,要健全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让新能源电力能够灵活输配,解决我国风光资源地理错配带来的窝电与缺电问题。
《经济》:凭借产业集群优势与产业创新能力,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领跑者,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面向新发展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如何把握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王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一是避免恶性竞争。我国新能源产品在出口中,应将竞争的重点放在性价比上,而不能通过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方式,破坏我国的品牌影响力;二是打造示范项目。作为基建大国,我国在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及运维能力一流,应把握机遇,积极输出,多在海外打造一些示范项目,标志性工程;三是龙头引领,团结协作。龙头企业在行业中影响力大,在海外项目建设方面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团结中小企业,“抱团出海”,进一步扩大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四是结合中国经验,帮助海外企业进行电网体系规划,建立新能源体系。
《经济》:在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能源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王进:当前中国正处于能源转型期,应着力确保可再生能源稳妥、安全上位。首先,引导产业稳妥发展,避免产业链错配。产业发展应与需求挂钩:产业发展过快可能引起供给过剩,引发行业震荡;产业发展过慢则会导致相关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
其次,重视传统能源压舱石作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在可再生能源还未能实现大规模、经济化替代传统能源前,应重视传统能源的“压舱石”作用,保障煤油气的供应。在气候异常,如异常缺水、缺电时,传统能源应及时填补供给空缺,避免能源供应紧张影响民生经济发展。
再次,建立健全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出力的时空错配与地理错配给电力系统与能源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应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一重要抓手,尽早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智慧性。
最后,推动能源产业进一步市场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疏通新能源电力价格传导机制,推动能源产业进一步市场化,与国际市场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