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海报:推动幼儿经验可视化生长的策略

2023-12-20沈丽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幼儿园

沈丽华

【摘   要】幼儿园实施课程时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回应幼儿的学习方式,支持幼儿获得各种感性经验。主题海报的推进以幼儿为叙述视角,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兴趣。教师在主题海报中“动态呈现幼儿的已有经验,重组整合幼儿的新旧经验,融通创造幼儿的可能经验,有效提炼幼儿的综合经验”,推动幼儿经验可视化生长。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海报;经验可视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建构经验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幼儿园实施课程时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回应幼儿的学习方式,支持幼儿获得各种感性经验。主题墙是教师根据幼儿现阶段探索与学习的主题内容设计的墙面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资源,主题墙创设不仅能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也能服务园所课程的实施。然而,当前大部分的主题墙由教师确定主题,进行板块切割,选择性地呈现幼儿作品,缺少课程园本化推进的逻辑性、过程性和互动性,导致主题墙的教育价值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体系认为最具特色的就是幼儿广泛、深入参与的探索活动,提倡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墙壁会说话”。基于此,教师提出了主题海报的理念,以幼儿为叙述视角,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用绘画、符号、照片、代码等形式,表达主题海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幼儿经历“表征问题,探索答案,习得知识”的过程。

要用主题海报凸显幼儿经验与成长情况的可视化,关键是立场的变化,即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唤醒经验、链接经验、组合经验,促使幼儿持续生长的过程。

一、在主题海报中动态呈现幼儿的已有经验

在主题互动中,问题导引、调查访谈、关键事件等能让幼儿的经验发展呈现动态化。只有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建构,主题才能内化为幼儿的经验。只有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品质才能逐渐形成。

(一)问题导引,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从真实问题和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引出问题链,让幼儿的好奇心从事物的外表延伸到内部,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有幼儿参观水果店后发现了不同种类的梨,随即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梨子是甜甜的,有的是酸酸的?”“梨子切开后有小黑点,那是它的种子吗?会发芽长成梨树吗?”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幼儿的关键经验,选择有层次、能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调查访谈,唤醒原有经验

教師要引导幼儿根据问题及自身的猜测,通过查找资料、实验对比、向外求助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并直观呈现出来,以此唤醒原有经验,并建构新的认知。比如小班幼儿对于水果的认知相对较浅,主要停留在外在特征上,因此会把甘蔗认作“竹子”。对此,教师让幼儿品尝甘蔗,唤醒已有的味觉经验,加深对水果的认识。

(三)关键事件,引发主题线索

幼儿的经验会随着主题的推进持续地积累。教师可以利用关键事件,带领幼儿深入探究,同时关注幼儿的问题意识、探索行为、方法策略等,让他们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学习品质。

主题海报中的问题导引、调查访谈、关键事件均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具象呈现,便于教师发现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积累情况。这也是后期主题深入推进的有力保障。

二、在主题海报中重组整合幼儿的新旧经验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的积累。教师鼓励幼儿主动持续探究,调动各种感官,将旧经验与新知识重组,建构新经验,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设计标题,组合个体经验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确定主题后,教师组织开展幼儿会议,让幼儿运用绘画、剪贴等不同的方式呈现海报标题。幼儿先提出自己的想法,接着分组设计,最后重新组合,形成优秀的成果。

(二)排版构图,整合特点经验

幼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对主题海报的脉络进行梳理,接着运用多种材料设计版面,呈现探究的各个环节,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充分地记录下来。比如,幼儿设计了卖菜宣传海报。在排版环节,有的幼儿把卖菜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排在标题下方,有的将菜的品种和图卡放在海报中心,有的把价目表和菜品进行一一对应,还有的用话筒播报广告,协助宣传。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同伴互学中实现新旧经验的整合。

(三)有效表现,优化重组经验

主题海报是整个探究历程的可视化表现,凸显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表征能力、审美水平以及思维能力,传递了幼儿的思想,呈现了幼儿经验的变化。主题海报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主题故事,也可以是主题片段、精彩瞬间、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等。在“果然不一样”主题海报设计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幼儿的参与轨迹,如录音、书信、折页书、连环画等,将各种经验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可看、可听、可操作的主题环境。

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经验,当多个旧的经验碰撞在一起时又能产生多个新的经验。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以组合个体经验、整合特点经验、优化重组经验等方式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

三、在主题海报中融通创造幼儿的可能经验

“可能经验”指的是未确定的经验,潜藏着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带着问题探究主题,充实海报,发散思维,形成独特的见解。

(一)善于倾听,尊重可能性

幼儿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自主发展。教育者要创设环境,给予支持,将幼儿发展的可能转变为现实。比如,小班幼儿切开梨,发现了一个小而黑的颗粒时,好奇地讨论:“这是梨的种子吗?”“吃到肚子里会发芽吗?”“种到泥土里会长成梨树吗?”由此,主题海报创设中出现了两条分支:一条是把所有的种子都收集起来,尝试播种,期待长成梨树;另一条是借用绘本《子儿,吐吐》,探索种子到肚子里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主题的推进尊重幼儿的可能经验,其中也渗透了生命教育的内涵。

(二)给予时间,保证互动性

可能经验存在于时间中,充足的活动时间是促使可能经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在室内锻炼休息间隙,两个小女孩对主题海报进行了探索,其中一个小女孩用牙刷绕着圈为主题海报中的人物刷牙,另一个小女孩说:“要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刷才能刷干净。”可见,主题海报的创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有的主题看似已经结束,实际上随着幼儿探索时间的延长,还会生发出新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对幼儿进行持续跟踪,关注幼儿的可能经验。

(三)支持选择,赋能创造性

自由选择是可能性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探索主题海报的过程中,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在师幼讨论了“怎样才能把主题海报中的故事讲给他人听”这一问题后,幼儿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提出安装一个录音器,按一下马上可以听;有的选择画一封信插入主题墙,随时可以打开看;有的想到把故事转换成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听。

教师珍视幼儿世界中的可能经验,融通多种行为,鼓励创造的愿望,满足独特的自我表达,让幼儿的经验在学习中螺旋上升,不断生长。

四、在主题海报中有效提炼幼儿的综合经验

主题海报是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活”档案,呈现了幼儿完整探索主题的过程,反映了幼儿的情感、思维以及行为背后蕴含的意义。每一个主题海报都使幼儿的经验发展有迹可循。

(一)话语图说,回溯解惑经验

“话语图说”指的是结合海报以及PPT讲述幼儿和同伴探究主题的历程。幼儿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講解、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参与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在创作“走进秋天”主题海报的过程中,部分幼儿不知如何下手。为此,教师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找一找与秋天相关的事物。在讲解环节,幼儿介绍了自己在户外得到的信息,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

(二)巡回展演,提高实践经验

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都会以小组或个人巡回演讲的方式展示探究历程,并对这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获得有益的实践经验。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分别到三个不同的地点寻找秋天,得到了许多关于秋天的信息。之后,每个班级的幼儿以绘本剧、情景剧、音乐剧等形式到其他班级进行巡回表演和展示,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思辨解析,重构思维经验

幼儿了解同伴的经历,产生新的认知冲突,思考其中的问题,再通过辩论让思维显性化,最终得出结论,持续参与主题海报的创作。

主题海报是幼儿创意、决策的体现。伴随着幼儿原有经验的唤醒、新旧经验的融合。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经验,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我,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甘第尼,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经验(第3版)[M].尹坚勤,王坚红,沈尹婧,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海英.儿童视野的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凯兹,查德.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M].胡美华,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赖伙琪.尊重:儿童立场的起点[J].基础教育课程,2013(11):74-76.

[7]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核电南苑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去幼儿园吧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