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双”体系 探索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新路径
2023-12-20胡建玲
胡建玲
多年来,少先队在校园内蓬勃发展,为党育人成效不断显现,发挥了“基础教育战略配合者”的应有作用,但少先队在社会领域的工作和建设还有差距。
团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少工委提出破解“三个时代性课题”、解决“三个跟不上”突出问题,把提升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水平作为深化改革重要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这就给当前少先队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正在持续巩固深化。多年来,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和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不断加强少先队社会化建设,极大提升了少先队工作社会化水平,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三双”体系初步建成,并取得可观成效。
学校与社区,双轮驱动
学校和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学校少先队一起帮助辖区少年儿童系好“第一粒扣子”,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工作网络,引领动员辖区少先队员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建设与发展,让少先队员成为社区治理“新能源”,社区也为少先队员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成长舞台。
基于此,2017年7月4日,我在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担任校长、少工委主任期间,学校率先成立长城康桥社区少先队,倡导“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打破校界,建立以康桥社区为单位的临时中队,聘请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担任校外辅导员,校内辅导员负责协助,让学生们在假期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活动和学习,解决了假期学生无人看管的困难,探索出“6+6”社区少先队教育模式,覆盖少先队员1000余人。
2018年暑假,河南省关工委在康桥社区召开现场会,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做了经验交流,该校已逐步形成“党委指方向、学校搭平台、社区出资源、队员共成长”的社会化工作模式,动员号召多位优秀党员、团员以及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五老”等加入校外辅导员队伍,让“校內+校外”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一是积极探索“少先队校外幸福生活圈”建设,引导少先队员在课余和假期时间回到社区参与活动与治理,整合资源,拓宽校外服务场地。二是创新成立红领巾理事会,参与红领巾理事会的少先队员,代表社区广大少先队员群体建言献策,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三是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社区少先队“微议案”活动,少先队员的事情少先队员议,让成人听到少先队员的声音,为少先队员成长构建起有力的支持网络。幸福路小学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就此拉开了双轮驱动、全面推进的大幕。
校园与社会,双向奔赴
在建设社区少先队基础上,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少工委进一步创新少先队社会化实践育人模式,挖掘学校周边资源,积极链接学校、社区、社会资源,为少先队员搭建体验教育的平台。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紧邻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学校少工委每周五下午前往医院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每个中队轮流把自闭症中心作为培养爱心和感恩教育的资源教室。这个“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陪伴能力,更让学生们感恩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通过小伙伴的陪伴,带给患儿更多舒适度,让患儿病情得到改善。这个“课堂”得到了院方、少先队队员和病患家庭的高度认可,“幸福帮帮团”就此诞生。随后,“幸福帮帮团”不断拓宽服务边界,来到周边医院、社区、街道、公园、地铁站等场所开展慰问、垃圾分类、卫生清洁、文明宣讲等各种志愿者服务。
在“幸福帮帮团”基础上,二七区幸福路小学进一步成立了“幸福小交警”志愿团队,负责维护校内外的接送学生车辆秩序。学生们在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交通文明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懂得了交警叔叔的不易。通过沉浸式课堂体验,学生们规范了自身的行为,更是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为进一步拓宽课堂边界,激发少先队员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自信,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少工委组织队员走出校园,依托郑州市二七区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区位优势,开展“红色二七”系列寻访活动,让队员自己动手制作二七红色打卡地沙盘,绘制具有二七区特色的校外实践地图,运用系统化思维将全区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连点成线,精心打造了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生态文明普及、综合素质提升五条路线,亮出了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多点开花的全域青少年学习名片,进一步提升了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维度。
减负与增质,“双减”力行
随着对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不断学习和领悟,我们更深刻理解了“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育人箴言。“双减”的到来让我们思考,学生们腾出的时间干什么?延时多出的时间干什么?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在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2020年9月,我来到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担任书记、校长和少工委主任,主动传承了社区少先队的做法并在深度上加以扩充。经了解,不属于学校划片招生范围的橄榄城社区有一个老人康养中心,场地条件也符合社区少先队需要,经过与属地办事处协调,我们建立了打破招生范围的社区少先队新样态。因“双减”和延时政策背景,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改变了原先二七区幸福路小学康桥社区的假期少先队的定位,在橄榄城社区老人康养室隔壁建成了标准的少先队大队室,把少先队活动课搬到社区,老人活动的地方就是队员的课堂,社区队室就是队员的阵地,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家长和我们的辅导员一起来完成少先队活动课。
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少工委和社区少先队经多次研讨,推出“红领巾自习室”“红领巾心向党”“家风传承优秀文化”“小小党史宣讲员”等一系列社区少先队活动品牌。依托社区活动,学生放学后有地方可去,有知识可学,大队员可辅导小队员,家长志愿者可担任临时辅导员。这样的社区少先队组织,减轻了家长额外报补习班的负担,又增加了队员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落实了“双减”政策和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初衷。
为聚焦少先队员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还利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探索开展了少先队户外党、团、队一体化育人课程实践活动。2021年3月5日,学校在郑州市中原英烈馆开讲了全区线上线下共8万人收看的直播思政课,我以少工委主任身份担任主讲人,现场500名四年级队员在中原英烈馆教室里站立40分钟,感动了校园内外很多人。
今后,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将在目前“三双”少先队工作体系基础上,不断拓展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渠道,丰富社区少工委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持续延展少先队社会化覆盖面,强化资源整合,指导校外少先队开展更多彩的实践活动,助力少年儿童课后生活,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推动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形成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少年儿童普遍受益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