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3-12-20张杨黄鑫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技能素养

张杨 黄鑫

核心素养的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评价的选择三个方面阐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并以“足球脚内侧运球”一课为例,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方法支持。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

1.多元制定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各个环节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改明确指出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在重视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体育课程内容。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开展注重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侧重于凸显体育学科育人的本位素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体育学科中其他学科育人元素的渗透还远远不够,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对此,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前提,以体育教材为载体,深度挖掘各学科核心素养背后的育人元素,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同时,应多元设置教学目标,将不同维度的培养目标有侧重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以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提升综合育人效果。比如在运动能力目标的设置上,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了解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在健康行为的目标设置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学会基础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在体育品德的目标设置上,要求学生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遵守体育游戏或比赛的规则;等等。

2.整合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改强调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整合设计教学内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课堂上教授的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也涉及各类技能与综合体能训练。体育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应以统整性思维为导向,重视系统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能。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各学科主题为连接点,综合体育、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强化学习体验;也可通过任务挑战让学生逐步解锁技能的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有效选择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改重视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注重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既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还包括学生和家长等。然而,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仍存在评价方式简单、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使得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正向反馈,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会影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比如通过量化评分的方式对学生运动技能作出直观性评价,或者通过小组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友伴评价,这样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

1.聚焦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

足球脚内侧传球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途径,也是整体技战术的体现。在对“足球脚内侧运球”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体育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比如在准备部分,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身项目,也可设计专项练习;在基本部分,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足球脚内侧传球的特点,设计模仿练习、脚内侧踢固定球和上一步脚内侧踢固定球等三个挑战环节,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中,在脚内侧踢固定球的练习环节,可设计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利用身体姿势的变化“搭山洞”,另外一人通过上下左右移动,将球准确踢进“山洞”,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球感,又能帮助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摆腿技术,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2.量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通过教学评价量化教学效果,深度挖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数据,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改变与提升。在“足球脚内侧运球”一课教学中,教学评价时可采用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等方式,首先教师在课前将评分工具(笑脸)提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评动作标准与否以及练习次数达成与否,自己将笑脸贴在胸前,以此直观地展现练习结果,达到激励同伴的目的。练习完毕后,教师请动作规范的学生上前展示,同伴进行点评和打分,这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在这种综合且全面的评价中,教师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提升学习成效。

3.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境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精心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比赛情境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结构化的运动技术、技能,进而将单个的技术动作通过组合运用到实际比赛中。在“足球脚内侧运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游戏闯关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成功挑战三关以点亮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结合学生的运动特点,在班内组建不同的运动小组,并在情境化的闯关挑战中设置自主完成的任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比如借助组内比赛这一活动情境,设置“谁是传球王”挑战环节,比一比哪一组踢进球门的次数最多,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不断实践中了解和掌握每一项运动技能,实现“从一到全”的学习目标,同时有助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生动实践。

小学体育课程对学生运动启蒙和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有着积极意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把握课程改革的新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紧跟教育政策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系湖南省体育局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學入门阶段足球校本课程的探索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XH085)】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