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2023-12-20于秀玲
于秀玲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课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音乐知识,也能使音乐欣赏课的质量得到提升。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课有机结合,教师能够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信息技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想将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音乐欣赏课的开放程度,注重对网络课堂的建设,保证教学活动能正常、顺利地开展,有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相关线上平台的应用来满足学生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比如教学《窗花舞》一课,这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一段音乐,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贫苦农民杨白劳和女儿喜儿在地主欺凌下的悲惨遭遇。由于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学生很难对此产生共鸣,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在线平台上的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进而以更加热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二、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优势是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取信息,并且操作简便,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便捷。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资料,补充教学资源的不足。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音乐教学资源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能拓宽学生眼界,让他们掌握更多音乐知识与技巧。
比如教学《郊游》一课,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搜索与该音乐作品有关的内容,包括创作背景、作品版本等,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该作品相关的音频,自行熟悉之后再参与到该作品的欣赏当中,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投身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全面体会该作品独有的魅力与特色。
三、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强调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让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主观能动性被大大调动,进而构建出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并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作者在创作这些音乐作品时的情感与背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音乐作品,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实现音乐技能的提高。
比如教学《老虎磨牙》一课,该乐曲以锣的喧嚣声制造了山风啸啸、松涛阵阵的壮阔背景,接着加入了板、鼓、木鱼的击奏声,表现了山中之王老虎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山林中的情景。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该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掌握作品背后想要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欣赏课氛围。通过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表演打击乐器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乐曲中鼓所代表的形象,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将其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让音乐成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