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探究
2023-12-20杨定杰
杨定杰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交际。“说”是语言输出的最主要途径,它承上检验听和读的输入效果,启下又为写作打基础。
但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学生在生活中既缺乏交际的自然环境,也缺乏与之交际的对象,他们日常接触最多、最直接的英语环境就是英语课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英语交际空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表达,最终达成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英语口语交际的现状
1.教师主宰的“假交际”
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尽力创设自由交际的情境,但是整个对话过程都预设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框架中,由此形成了教师主宰的“假交际”。
2.脱离生活的“空交际”
交际离不开情境的预设以及与现实生活的紧扣,如果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类似的情境,学生非但不能以轻松、自然的方式进行交流,甚至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及热情也会大大降低。
3.围绕话题的“偏交际”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固定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然而最后展示的机会往往只集中在几个优秀学生身上,其他学生只能在台下当观众。
口语交际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发展机会,形成了民主缺失的“偏交际”。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策略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每个学生都应有所发展,但这种发展各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教师需要在立足课堂、整合教材的同时联系校内外生活,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交际空间,创设适合小学生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愿交际、能交际、善交际,充分体验交际带来的英语学习获得感。
1.创设情境,营造说的氛围
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语言交际,不仅能让能言善道的学生更加侃侃而谈,也能让沉默寡言的学生抛开顾虑,产生交际的需求。分角色表演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途径之一。例如教学“I can play basketball”,针对“What can you do? I can ...”这一句型,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才艺展示活动,创设了学生报名、考官面试的情境,让学生分组展开对话。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既乐于开口,又能将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开展活动,激发说的兴趣
三分钟口语素质展示 每节英语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根据相关话题进行口语展示,这既源于教材的设计,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同时又是对课外知识的适当补充。
英语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英语节、英语竞赛等途径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整合教材,提升说的能力
巧用图表,让学生敢说 说不同于写,它需要大脑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停地想象,快速思考,所以只有勇于挑战的学生才会大胆站出来说。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开口说之前给他们一个框架,通过各种图表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就能为学生开口说铺平道路。
循序渐进,让学生愿说 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注重日积月累、逐步提高。每单元的单词新授课上,教师可以结合书本配图和句型设计较为简单的组词造句练习,要求学生说一到两句话就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造句的基础打好后,可提升到看图说话,例如教学“Helping our parents”,教学内容为现在进行时,教师可以利用书中图片引导学生开口:“Look at the pictures, suppose you are Mike. Its Saturday morning,what are your friends doing now?”学生稍加思考就基本可以回答:“Hello, I am Mike. Its Saturday morning. Im eating an apple. Nancy is playing the piano. Ben is flying kites. Wang Bing is riding a bike. Su Hai and Su Yang are reading a magazine. Were very happy.”无论说得多还是少,都是学生挑战自我的表现,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说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思考的习惯。
4.分层教学,拉伸说的宽度
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组,A组是对英语感兴趣、学习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B组是学习兴趣、学习基础、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C组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该组最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组的特点和基础开展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具体方法如下。
分层训练 例如教学“My e-friend”,教学完重点句型“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型进行操练,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C组学生看教材图片、例句编写对话,要求语法结构正确即可;B组学生在完成C组任务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编写对话;A组学生在完成B、C组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创设情境,编写一组符合生活实际的对话,要求完整、规范,符合语言习惯。
分层提问 教师应巧妙抓住课堂提问环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例如教学“The Seasons”,教师可以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A组问题难度较大:1.How long is Su Yangs dad going to work in New York? 2.Which season does Ben like best in New York? B组问题难度一般:1.Which is the best season in New York? 2.What do people like to do in autumn in New York? C组的问题则是可以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的,也可以只回答Yes或No。
分层作业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笔者给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作业,A组学生除了掌握书上的单词、词组、句型外,还要模仿课文内容自编一些小对话;B组学生除了要掌握书上的“四会”内容,还要能熟练表演课文;C组学生要理解“四会”内容,会听、说、读,能基本表演课文。
5.联系生活,拓展说的空间
在生活细节中寻找“说”的素材 如走在路上会发现Huzhong Road、 Park,在建筑物前会发现Peoples Park、 Bank of China、 Dengda Hotel,牛奶盒上有sweet milk、 pure milk,矿泉水瓶上有purified water,公交车上有city bus、 No parking、 Stop,玩电子游戏时能听见Ready、 Go、 Game over、 Replay,等等。
在身边事中发现“说”的内容 Beijing Olympic Games、 Guangzhou Asian Games、 World Expo等身边大事接踵而来,这是一个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时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志愿者,用英语向外宾介绍自己的家乡。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在交流中学习的语言才是有效有用的语言。教师要用心营造课堂环境,搭建真正适合学生交际的平台,让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交流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