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反思
2023-12-20田永民
田永民
语文教学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但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将谈谈笔者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感悟和做法。
一、打开“两扇大门”,引来“源头活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之“米”亦很重要。没有语言材料和生活素材的积累,学生是不可能写出锦绣篇章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打开“两扇大门”,为自己的写作训练引来“源头活水”。
“两扇大门”即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首先,教材篇目有限,知识积累和文化建构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视野,阅读各类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同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把好的词句及感悟及时记下来。教师也要养成阅读习惯,把好篇章、好书目与学生分享,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学生步入阅读之旅,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充实,进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教师要教育学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捕捉自己认为新奇有趣的事物,以日记、随笔、片段叙写等方式形诸笔端。教师还应该经常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野外郊游等形式感受生活、认识社会,將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生活积累。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改变作文无话可写、胡编乱造的现象。
二、消除畏难情绪,放开手脚写作
不少学生对写作都有畏难情绪,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认为自己写不好,所以怕写。二是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没有在困难中磨炼自己的意识,所以怕写。三是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太少,导致无话可写,所以怕写。对此,在增强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不在乎长短,多肯定、鼓励学生;可以以说促写,让学生先说说身边发生的事,再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把叙述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生活画面,让学生把画面内容用文字描述下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写作,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三、丰富训练方式,学会认真修改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它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积累,受思维能力、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学生的写作训练功在平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把感兴趣的景色描述下来,在写作过程中把掌握的新词、精彩句子用进去;一周布置一次作文,要求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精心构思后列出提纲,厘清写作思路;每两周让学生推荐一篇课外读到的优秀习作,互相交流,谈谈好在何处,哪些地方值得借鉴;等等。同时,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多介绍古人炼字的故事和名家修改作品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在自我修改、同学互改、教师批改中领悟为文之道,提高写作水平。
四、创建展现平台,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往往喜欢表现自我,写作训练中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各种展现平台,如在作文讲评课上宣读学生的优秀习作、创办专门登载优秀习作的校园报刊、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到学校的醒目位置、将优秀习作寄往相关报社等,以此增强学生写作的乐趣和表达自信。
只要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实践,写作教学就一定会出现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