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0刘晓红
刘晓红
当前,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深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一、探究性学习概述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探究和实践,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取知识和技能。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他们自主制订学习目标、寻找学习资源、获取知识和技能,以此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和帮助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实践、给予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
探究性学习强调探究和實践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和方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地探究与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问题出发,深度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讲解运算规则和做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需要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分析问题,进而形成独立的判断。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数学问题。在探究和实践中,学生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了解知识的本质,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并积极合作,通过共同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而是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数字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为例,有些关于数字三角形的题目要求学生按照规律填空,使每行数字之和相等。在该类型题目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先通过生动的故事、趣味性的比赛、实物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数字三角形感到好奇,产生探究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出“怎样填数字才能使每行数字之和相等?”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进行尝试。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数字三角形的填数方法和技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主动与同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科学合理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