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跨”出精彩

2023-12-20张玉宽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段公约跨学科

张玉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需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活动高度关联。现行语文教材中,便于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内容颇多。第一学段(1~2年级)聚焦生活情境识字,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凸显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特点;第二学段(3~4年级)“综合性学习”板块成为跨学科学习的直接载体,着力引导学生关心身边事物;第三学段(5~6年级)跨学科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学习要求也逐步提高,学习载体、方式和目标也更加具有综合性。那么,如何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活动中找准切入点?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为例展开探讨。

一、大视角解读文本,弄清“跨”的原因

深度解读学习内容,才能看透学的逻辑、学的体系,弄明白“跨”的原因。比如,对“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的解读,我们需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

1.对照新课标找依据。“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属于第一学段的内容,新课标对该学段有明确要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爱护文具的习惯等,因此,本次跨学科学习主要围绕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展开。2.“瞻前顾后”读教材。教材中有许多涉及习惯养成的内容,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爱学语文”提出要养成爱读书、爱写字、爱听故事的习惯;二年级上册“读读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展示台”均强调要爱护图书;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要求学生就自己关心的现象或问题谈谈想法……可见,本次口语交际课程起着重要的过渡功能,既要强化学生已经习得的好习惯,又要适当拓展延伸,长久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为良好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3.明确单元要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大以后做什么》一文提出,学生可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第五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对讨论交流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些安排,旨在有意识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做到“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为后续的口语交际奠定基础。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张具有逻辑性的系统学习框架。借助教材“口语交际:图书借閱公约”这一切入点,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设计并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活动,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切口锁定节点,明确“跨”的目标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要从大处着眼,但“跨”的关键节点一定要小,要贴近学生生活,以便达成“跨”的目标,避免沦为多学科拼凑的“大杂烩”。

教学“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一课时,小组合作学习处于起始阶段,关键要素为“主动发表意见”。于是,我们把活动聚焦到“班级图书角的现状”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上,明确本次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即借助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图书、整理图书等活动中讨论、交流、记录、展示,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表达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三、大融合关注素养,理出所“跨”学科

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内涵是整合,功能指向育人,在教学“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一课时,从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出发,教师带领学生全面了解图书角的图书现状,参与班级图书保护的各项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分享“爱护图书”的“金点子”,最终形成班级图书借阅公约。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所“跨”学科涉及数学、劳动、艺术。

经过这样缜密的思辨与审视,我们立足学科、根植生活,选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切入点,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筑牢坚实的基础,确保学习活动主题明确且具有驱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合理调用多学科知识,为语文学习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学段公约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图书借阅公约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