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3-12-20翁玲
翁玲
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商丘 4761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之一,好发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因具有术后可早期下床负重、关节功能恢复快、缩短卧床时间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但老年患者多并存严重内科疾病,脏器功能减弱,加之受手术室环境、麻醉、皮肤消毒、术区冲洗、静脉补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创伤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等,可引发热量损失较大而发生低体温等不良反应。由于低体温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导致凝血机制紊乱,增加循环系统外周血管阻力和血液黏稠度,可引发肺血管阻力增高、心动过速以及血压下降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本研究通过对64例行HA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09于我院手术室行HA的6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且符合HA指征。(2)均由我院同一组医生成功实施HA。排除标准:(1)存在全身或局部严重感染者。(2)术前应用激素、退烧药物治疗的患者。按不同手术室保温措施分为综合保温组和常规保温组,各3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常规保温组:患者入室前将手术室温度调整到24℃~25℃,湿度为40%~60%。麻醉诱导、插管时,以及手术期间,在非操作区躯干及肢体上加盖棉被。术后用温生理盐水揩干切口周围皮肤上的血迹、消毒液。在患者的身体上覆盖棉被后,送往麻醉复苏室。综合保温组:(1)适时调节手术室的室温[4]。患者入室前30 min,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 ~ 60%。手术开始后调整为22℃直至术毕时再恢复到25℃。(2)患者身体保温。麻醉诱导前预先将呼吸机湿化温度调整至37 ℃左右,以维持呼吸道的温湿度。将充气保温毯的温度调节至40℃~42℃[5]并预热15~20 min。开始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将其覆盖在患者的非手术区域。将全棉腿脚套穿在患者的健侧下肢上。(3)术中用液体和血液及其制品保温。麻醉开始前30 min将术中所使用消毒液、术区冲洗用的生理盐水放置在恒温箱内预热至41℃备用;将静脉输注的液体使用加温仪加温至37℃备用;术中如需应用库存血或血液制品,使用血液复温仪复温至37℃后输注。(4)麻醉复苏室中保温。手术结束前30 min,将复苏室温度调整至25℃。继续应用充气保温毯覆盖患者直至其离开复苏室。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1)术前和术中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迈瑞MR412型鼻咽温探头监测患者术前、术中的鼻咽腔温度,以及术中低体温(<36℃)发生率。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患者的HR、DBP、SBP。(2)术后苏醒期指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离开麻醉复苏室时间。(3)低体温相关不良事件:寒战、躁动、呼吸抑制、皮下瘀血。
2 结果
2.1术前、术中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2组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患者的体温均较术前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但综合保温组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中综合保温组患者无1例发生低体温,常规保温组发生低体温4例(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术前、术中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术后苏醒期指标综合保温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复苏室时间均短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苏醒期指标比较
2.3不良事件综合保温组患者的低体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低体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由间接或直接暴力引起,H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快速康复的理念,既可有效避免长期卧床所导致的相关严重并发症,显著降低病残率以及病死率,同时能够避免骨质疏松时,内固定物无法有力固定带来的骨不连、髋内翻等并发症[6]。此外,手术期间加强术中各项有效的保温干预,对于维持患者各项生理功能和正常生理代谢具有积极意义[7]。
本研究在常规保温的基础上,对实施HA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综合保温措施,通过适时调节手术室室温、采取多项保温措施,防止患者体表、术区,以及呼吸道热量散失。将术中所用液体和血液及其制品预热保温,维持患者的核心温度在36.5℃左右。术毕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中继续采取上述保温措施,为其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了保证[8]。经与常规保温组比较,结果显示,术中2组患者的体温均较术前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但综合保温组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常规保温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综合保温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复苏室时间均短于常规保温组,低体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有关研究的结果一致,应用价值肯定[9-10]。同时有文献报道重视术中保温护理还可以减轻烦躁不安、恶心、心动过缓等交感神经兴奋带来的不良反应,进一步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完成,并加快术后康复进程[1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在选择病例和效果评价指标中存在偏倚。故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完善术中保温措施,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HA,有利于维持术中患者的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化术后苏醒期指标,并可降低体温及其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